回答数
3
浏览数
9156
享受却不知情
中级经济师的作用有:评定职称、落户积分、个税扣除、申领技能提升补贴等,由此可见,中级经济师证书好处有很多,值得报考。
1、评定职称
经济专业资格证书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发放,所以企事业单位、高校、银行,甚至包括一些私企都认可此证书。而持有经济师证书就证明你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实务技能,你的能力能胜任相应的职位。
因而考取中级经济师,对于提高自身的晋升空间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2、落户加分
现在很多城市都出台了针对职称人员的落户加分政策,而中级经济师是被各大城市所承认的职称之一,完全可以利用中级经济师职称来进行落户等相关操作。
3、个税扣除
根据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可按照3600元年定额扣除个税。
中级经济师在个税专项扣除的继续教育里,可以按规定,进行申报扣税,这样省下一大笔钱。
4、可申领技能提升补贴
全国多地出台了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而部分地区持有经济师证书可以申领技能提升补贴,取得中级经济师证书可补贴1500元。
1.工商管理
在工商管理行业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如企业管理人员,取得初级证书后加500,取得中级证书后立即加工资。
2.农业
从事农业经济工作的人员。如:农村信用社人员、大型养殖户养殖人员、农机站管理人员,取得初级证书后工资加500,中级立即加。
3.商业
从事商业经济工作的人。例如:超市管理人员、商品批发人员,取得初级证书后工资加500,中级立即加。
4.财税
从事财税行业经济工作的人员。例如:一般会计师、柜员,取得初级证书后工资增加500,中级马上增加。
5.房地产业
从事房地产业经济工作的人员。例如:从事房地产业务、装修人员,取得初级证书后工资加1K,中级马上加。
6.建筑业
指从事建筑业经济工作的人员。如:施工单位人员、建筑设计人员,取得初级证书后工资加1K,中级立即加。
那时Q
中秋将至,为了利用好假期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知识点: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步骤”,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知识点: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步骤
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步骤
薪酬体系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企业基本现状及战略目标
制定薪酬政策,进行薪酬决策的重要前提条件。
2.工作分析及职位评价
工作分析是确定薪酬体系的基础,解决内部公平性。职位评价的作用:确定职位相对价值,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为薪酬调查建立统一职位评估标准,确保薪酬公平。
3.薪酬调查
主要解决薪酬的外部竞争性问题。步骤:(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范围;(3)选择调查方式;(企业之间相互调查、委托调查、收集公开的信息和问卷调查)(4)统计分析调查数据;(5)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
4.确定薪酬水平
可以选择领先策略、跟随策略、滞后策略、混合策略。
5.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两种薪酬有效性标准之间进行平衡的一种结果;包含:薪酬等级、薪酬等级内部变动范围和相邻薪酬等级间的关系等。
6.薪酬预算与控制
我努力挽留而你却执意要走
【 #经济师考试#导语】我根据中国人事考试网发布“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相信不少考生都想了解,详情如下供大家参考: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是否理解和掌握组织激励、领导行为、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劳动力市场、工资与就业、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社会保险法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务工作的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 1.组织激励。理解需要与动机,分析激励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理解主要的激励理论,应用激励理论实施激励。 2.领导行为。理解领导、领导角色、领导风格对组织管理的意义,理解决策对于领导的意义,分析关于领导、领导风格、领导技能、领导决策的理论和研究,评估领导风格和决策风格,发展领导技能。 3.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根据组织设计的程序和不同类型组织的特点开展组织设计,理解组织文化的功能、内容和结构,分析组织文化的类型,理解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的关系,应用组织变革的方法、程序以及组织发展的方法实施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解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管理的关系,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作用,采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恰当的管理方法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建立高绩效工作系统,实施人才管理。 5.人力资源规划。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供给预测的影响因素,制定平衡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组织对策,选择恰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供给预测以及供需平衡的方法开展人力资源规划。 6.人员甄选。理解人员甄选对组织的价值,采用常用的信度、效度等指标评估人员甄选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选择恰当的人员甄选方法实施有效的人员甄选。 7.绩效管理。理解绩效管理的作用,辨别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制订绩效计划,实施绩效监控,选择恰当的绩效评价技术和方法实施绩效考核,监控绩效考核的实施,设计绩效反馈方案,合理使用绩效考核结果,制定绩效改进措施,对特殊群体绩效实施绩效考核。 8.薪酬管理。理解不同组织战略下薪酬管理的差异,建立全面薪酬战略,开展薪酬体系设计和薪酬结构设计,诠释职位评价和薪酬调查的原则、流程和步骤,实施职位评价和薪酬调查,根据各种奖励方式的特点设计和实施奖励计划,设计员工福利计划,实施员工福利管理,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设计符合特殊群体特点的薪酬模式,选择恰当的方法实施薪酬预算和薪酬成本控制。 9.培训与开发。制定培训与开发决策,组织和管理培训与开发活动,评估培训与开发的效果,运用职业生涯管理的方法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评估职业生涯管理的效果。 10.劳动关系。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类型,理解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体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施企业解决劳动争议问题的制度和方法。 第三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 11.劳动力市场。理解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结构及运行的基本原理;运用劳动力供给理论、劳动力需求理论、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变动原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问题。 12.工资与就业。理解工资水平和工资差别的基本原理,界定和统计就业、失业,分析失业的类型、原因,提出减少失业的对策。 13.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理解人力资本投资的一般原理,掌握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区分在职培训的基本类型,理解在职培训成本、收益的分摊与分配的基本原则,分析在职培训对企业雇用政策和员工流动行为的影响,理解劳动力流动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和造成各类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第四部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险政策 14.劳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理解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依法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依法制定和实施劳动规章制度,依法管理特殊用工,协调劳动关系。 15.社会保险法律。理解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以及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掌握我国近年来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概况,理解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要求和规则,理解我国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原则和基本内容。 16.社会保险体系。理解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处理社会保险实务。 1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理解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其基本制度,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律制度及其基本内容,分析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举证责任,理解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处理劳动争议。 18.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理解劳动法律责任和社会保险责任,理解劳动监察的属性、形式、机构、程序、处罚方式,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争议的范围以及处理行政争议的有关法律规定,处理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相关实务。 19.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教育培训、评价发现、激励保障、管理使用、流动配置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了解职称和职业资格改革、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政策要求和成果,处理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职称、职业技能等级、创新创业激励、绩效工资、人员奖励、岗位管理、聘用管理、干部管理、人员流动等方面的管理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