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敏感性

菇凉的这层膜是为谁留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818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敏感性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骚年你是硪的全部

已采纳

在这最后的一个多月的备考时间里,考生需要加快备考复习的进度,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人力资源管理常考知识点:绩效管理概述”,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人力资源管理常考知识点: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在职位职责的要求下,实现的工作结果和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

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它用来衡量、评价、反馈并影响员工的工作特征、行为和结果。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就组织目标和目标实现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是促进员工做出有利于组织行为、达成组织目标、取得卓越绩效的管理实践。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建立客观、简洁的绩效优化体系,实现组织与个人绩效的紧密结合。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联系:

(1)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不仅取决于评价过程本身,更取决于评价关系相关的整个绩效管理过程。

(2)有效的绩效考核是对绩效管理的有力支撑,成功的绩效管理亦会推动绩效考核的顺利开展。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

第一,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

第二,绩效管理侧重于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绩效考核则侧重于绩效的识别、判断和评估。

(一)绩效管理的作用

1、绩效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1)有助于组织内部的沟通

(2)有助于管理成本的节约

(3)有助于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

(4)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组织文化

(5)是实现组织战略的重要手段

2、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它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①绩效管理为薪酬的发放提供依据。

②为人员的配置和甄选提供依据。

③帮助组织更有效地实行员工开发。

(2)它可以用来评估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等计划的执行效果。

(二)有效的绩效管理特征:

(1)敏感性

(2)可靠性

(3)准确性

(4)可接受性

(5)实用性。

一般地,满足前三个特征即认为有效。

(三)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

(1)观念(2)高层领导支持(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尽职程度(4)各层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态度(5)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的相关性(6)绩效目标的设定(7)绩效指标的设置(8)绩效系统的时效性。

46评论

单恋王

在中级经济师考试当中,涉及到有10个专业让考生们进行选择,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热度较高、比较多人选择的专业之一,究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察些什么内容?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1、全面考察,重点突出,会出现新增知识点。从历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的真题来看,对每一章的内容都会考察到,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分布比较均匀,而案例题的考点分布则比较集中。同时,如果新版大纲和教材中有新增的知识点,考试时也往往会考察到。2、记忆比较型题目较多,常考知识点分布相对而言比较集中。近年来,在中级人力资源专业的考试题目中,纯粹记忆比较型的题目所占的比例仍然比较高,尤其是单选题和多选题。而重点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活学活用的题目比例相对来说比较低,主要分布在案例分析题中。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点内容1、组织激励是选择题出题的重点章节,常考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2、领导行为涉及到容易混淆的领导理论及相关概念。3、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一章常出选择题,注意知识的准确记忆。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一章也会有案例题出现,要强化记忆。5、人力资源规划一章重点是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人力资源预测与平衡。6、人员甄选一章是难点,熟悉并理解人员甄选的各个方法。7、绩效管理一章重点记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工具,多做练习题。8、薪酬管理一章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是:股权激励、特殊群体的薪酬管理,需要反复学习理解,多做练习题目。中级经济师备考攻略零基础考生如何备考中级经济师?对于零基础考生而言,他们备考中级经济师最大的难关是基础薄弱,不够自信。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基础知识,提升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他们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及学习任务做好合理规划。可以选择网上报班方式,跟着老师思路学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对于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总结,对基础知识过关后,开始针对性做题巩固,并且对于错题及时做好收集、纠正,不断查漏补缺,才能稳步提升。上班族如何备考中级经济考试?对于上班族而言,他们最大的劣势就是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拿来复习。因此,时间的有效利用非常重要,并且每个细节都要注意,对于复习效果不断跟进,随时调整。建议上班族考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将每天空余时间最大化利用起来,先制定一份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平时上下班搭公交或者坐地铁的时间,可以用来翻看笔记,手机刷题。晚上比较集中的复习时间就可以用来学习新章节,巩固知识点。

159评论

什么都别等上了瘾再去戒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在考前做好备考复习,才能在考试中考出一番好成绩,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知识点:工作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知识点:工作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工作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一)工作设计的原理

1)科学管理原理。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工作中的每一个要素,减少动作和时间上的浪费,提高生产率。

2)工效学原理。

3)人际关系理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组织③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4)工作特征模型理论。包括五个核心维度:①技能的多样性②任务的完整性③任务的重要性④自主性⑤反馈性。

从上述五个核心维度可以得出一个预测性指标,即激励潜能分数(MPS),他反映了工作的内在激励度。

(激励潜能分数)MPS的计算公式是:

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3]×工作自主性×反馈性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激励潜能高的工作必须在导致工作有意义的三个因素,即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和任务重要性上至少有一个因素的分数较高,而且在自主性和反馈上的得分很高。如果激励潜能的得分高,那么就可以预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都会很高,而缺勤率和离职率会有所下降。

(二)工作设计的方法

1、基于工作效率的设计方法----机械工作设计法

强调一种效率最大化同时最简单的方式对工作进行组合。

2、基于功效学思想的设计方法---生物型工作设计法和直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

1)生物型工作设计法通常用于体力要求比较高的职位工作设计。

2)直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方法关注人的心理能力和心理极限。

3、基于人际关系理论及工作特征模型理论的设计方法---激励型工作设计方法

该方法通过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轮换、自主性团队、工作生活质量等来提高工作的激励性。

工作轮换是将员工轮换到另一个同样水平、技术要求相接近的工作职位上去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对于过于敏感或有高度机密性的职位,不适合经常调动;明确哪些职位之间可以互相轮换。优点:丰富了工作内容,减少员工对工作的枯燥单调感,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员工能学到更多的技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提供参考。缺点:使训练员工的成本增加,而且一个员工在转换工作的最初时期效率较低,此外,变动一个员工的岗位就意味着其他相关联的岗位会随之而变动,会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4、工作设计的综合模式----社会技术系统

核心思想:工作设计要使员工更具有生产力又满足成就的需要,必须兼顾技术性、社会性、技术任务的实施受到企业文化,员工的价值观及其社会因素的影响。

109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