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考前背诵版

回忆死去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270

首页> 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考前背诵版

2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泪干了以后继续走

已采纳

备考复习的时间不多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知识点:智力与能力”,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知识点:智力与能力

一、智力

智力是一般的心理能力,是个体从事心智活动的要素。

二、智力结构的基本理论

1.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智力因素(G因素)和特殊智力因素(S因素)。完成任何工作都需要G因素和某种S因素共同作用。

普通因素:

如掌握知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谁的G因素数量高,他就聪明;如果一个人的G因素极少,那他肯定愚笨。心理学家若想界定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则需想方设法测出他的G因素数量。

特殊因素:

①口头能力,②数算能力,③机械能力,④注意力,⑤想象力。可能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

人的普通能力来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从而显示个人能力的高低。S因素代表的特殊能力,只与少数生活活动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异于别人的能力。

2.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把智力分解为各种原始的能力,他确定了七种因素作为原始能力,即词的理解、词的流畅性、计数、空间知觉、记忆、知觉速度和推理。

瑟斯顿在1941年根据上述七种基本能力编成的“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PMAT)是著名的智力测验之一,他证明确实存在着七种基本能力。

3.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确定了智力的三个维度

(1)智力操作的方式(如记忆、认知等)

(2)内容(如语义、行为等)

(3)产品(如关系、门类等)

4.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他归纳出八种智力,即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社交和自知。

三、躯体能力

躯体能力包括:精力、体力、肢体灵活性、躯体平衡性。

对躯体能力的要求和所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有关,越是不需要技术或越是机械性的工作,越需要躯体能力。

躯体能力包括九项基本能力:

1.持续或重复发动肌肉力量的动态体能

2.躯干力量

3.对抗外力的静态体能

4.爆发力

5.伸展躯体与肌肉的能力

6.重复而迅速扭曲躯体的能力

7.躯体各部位协调的能力

8.平衡能力

9.长时间启用最大体力的能力(精力)

每个人都具有这些能力,只是程度不同

164评论

囚徒囚徒囚徒孤岛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九月底,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激励”,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激励

(一)激励与人类行为模式

1.激励的含义

激励是指通过发现或诱导需要、激发动机,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使其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2.人类行为模式

人类行为模式的基本结论是:人的行为根源于需要,产生于动机,并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五个层次的需要

人类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依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

在五个层次的需要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层次较低,常表现为物质方面的需要;而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层次较高,常表现为精神方面的需要。

2.五个需要层次的关系

五个层次的需要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需要结构。一般情况下,五个层次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依次递升的关系。在实际当中,人们的主导需要并非一定依次递进。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满意”与“不满意”不是一对矛盾

在实际工作中,“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也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2.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与“满意”和“没有满意”这对矛盾相关的是属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如工作责任、工作的挑战性、工作成就等,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与“不满意”和“没有不满意”这对矛盾相关的是属于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如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

3.两类因素的作用

满足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在工作中的意见和不满情绪,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提供激励因素,才能调动人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主要内容:某一目标对组织成员的激励力量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即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效价和期望值都取决于每个人的主观判断。

管理者要想有效地激励下级,首先,必须了解下级的需要,提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其次,必须了解下级的能力,为他们安排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工作,并提供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最后必须信守诺言,使下级相信完成工作后能够得到自己期望的结果。

(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该理论认为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对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主要内容:

1.公平与否取决于相对量的比较

人们不是根据自己获得报酬的绝对量,而是通过自己获得报酬的相对量与别人获得报酬的相对量、或与自己过去获得报酬的相对量的比较,判别自己是否受到公平的待遇。报酬的相对量则是指报酬与付出的比例。

2.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人们用自己所获得报酬与所付出的比例与别人的这一比例进行的比较。

3.纵向比较

是人们用自己现在所获报酬与所作付出的比例与自己过去的这一比例进行的比较。

公平理论为管理者在工作中创造公平的氛围,保持和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环境对行为的强化作用

人们的行为必然作用于环境,当环境对行为的反应有利时,行为会重复或加强;而当环境对行为反应不利时,行为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2.强化的类型

(1)正强化;

(2)负强化。

(七)激励的方式方法

1.激励的方式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两者之间不是完全分离的,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

(2)正强化激励与负强化激励

(3)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

内在激励是通过启发、诱导等方式,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外在激励是通过规章制度、奖惩措施等方式,促使或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

2.激励的方法

(1)目标激励;

(2)参与激励;

(3)榜样激励;

(4)情感激励;

(5)成就激励;

(6)报酬激励;

(7)职位激励。

17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