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背诵版

你演累了吗我眼累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327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背诵版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在闺蜜面前秀恩爱

已采纳

时光一去不复返,为了做好备考复习,考生需要抓紧时间,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工商管理备考知识点:环境分析与市场定位”,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工商管理备考知识点:环境分析与市场定位

环境分析与市场定位

一、环境分析

(一)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

1、企业。 市场营销部门根据最高管理层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又要与制造部门、采购部门、研发部门、财务部门密切协作,共同研制年度计划和长期计划。

2、营销中介

①供应商,即向企业供应原材料、部件、能源、人力等企业或者组织

②商人中间商,即批发商、零售商

③代理中间商,即经纪人、制造代理商

④辅助商,即运输公司、保险公司、广告公司、市场调研公司等

3、顾客

①消费者市场,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的个人和家庭构成的市场

②生产者市场,由为了生产、取得利润而购买的个人和企业所构成的市场

③中间商市场,为了转卖、取得利润而购买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构成的市场

④政府市场,为了履行职责而购买的政府机构的市场

⑤国际市场,由国外的消费者、生产者、中间商、政府构成的市场

4、竞争者

①一般竞争者,争取同一消费者的竞争者

②行业竞争者,提供相同或相似产品的竞争者

③产品竞争者,生产相同产品或相同服务的竞争者

④品牌竞争者,以相似的价格向相同的顾客提供类似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者

5、公众

①一般公众,即一般群众

②金融公众,即银行或投资公司

③媒体公众,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

④政府公众,即政府管理部门

⑤民间公众,即各种消费者组织,环保组织

⑥地方公众,即所在地的居民和社区组织

⑦内部公众,即企业员工

(二)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1、人口环境

主要动向: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结构出现、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世界流动人口增多

2、经济环境

主要因素: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支出模式的变化、储蓄和信贷情况、商品供求因素、商品价格因素

3、自然环境

主要问题:原材料短板,能源成本提高,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加剧,政府对环保的干预加强

4、科学技术环境

关注问题:技术变革加快,科技创新带来无限商机,知识经济带来新挑战,研发投入不断加强,技术革新的法规增多

5、政治法律环境

主要趋势:经济立法增多,法律执行更严,公众利益团体的力量加强

6、社会文化环境

①主体文化:凝聚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过程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文化,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

②亚文化:在主体文化中有所差异的文化,如种族、地域、移民、外侨、特殊阶层的文化等的文化习惯

二、市场细分

(一)市场细分概念

按照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市场

(二)细分变量

1、地理变量:国家、地区、城市、农村

2、人口变量:年龄、性别、国籍、民族、收入、职业、宗教信仰

3、心理变量:生活方式、个性、购买动机、价值取向、生活态度

4、行为变量:购买时机、使用频率、忠诚度、敏感度

(三)细分原则

1、可衡量性:能用一定的指标来衡量市场容量

2、可进入性:细分市场有潜力

3、可盈利性: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

4、稳定性:一般细分后,不得变化

162评论

喂菇凉嫁我可否嘿先森娶我可好

考试一天天的过去,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试知识点:企业生产物流的类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试知识点:企业生产物流的类型

(一)生产专业化程度

1、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重复率高

2、单件生产。品种繁多,重复度低

3、成批生产。品种不单一,有一定批量,生产有一定重复性。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

(二)工艺过程的特点

1、连续型生产物流: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例如饮料的生产

2、离散型生产物流:指物料离散的运动,最后形成产品。例如,汽车、计算机、服装等

(三)物料流经的区域

1、工厂间物流:各专业厂间的运输物流

2、工序间物流,指生产过程中车间内部和车间、仓库之间各工序、工位上的物流。

130评论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考试一天天靠近,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备考知识点:生产控制”,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备考知识点: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

一、生产控制的概念

指为保证生产计划目标的实现,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全过程的检查、监督、分析偏差和合理调节的系列活动。

广义:指从生产准备开始到进行生产,直至成品出产入库为止的全过程的控制。

狭义:指对生产活动中生产进度控制,又称生产作业控制。

二、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

三个阶段:测量比较、控制决策、实施执行

(一)确定控制标准

可以用实物数量表示,也可以用货币数量表示

1、类比法 2、分解法 3、定额法 4、标准化法

(二)根据标准检验实际执行情况

以生产统计手段获取系统的输出值,与预定的控制标准作对比分析,发现偏差。

(三)控制决策

1、分析原因:有效的控制必须是从失控的最基本原因着手的

2、拟定措施:从失控原因着手,确定控制措施

3、效果预期分析:分析可能会产生的种种情况,尽可能使控制措施严密。

三、生产控制的方式

(一)事后控制方式

根据本期生产结果与期初所制定的计划相比较,找出差距,提出措施,在下一期的生产活动中实施控制的一种方式。

1、优点:方法简单,控制量小,费用低

2、缺点:本期的损失无法挽回

(二)事中控制方式

通过对作业场地获取信息,实时的进行作业核算,并把结果与作业计划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优点:“实时控制”,保准本期计划如期完成

2、缺点:控制费用高

(三)事前控制方式

在本期活动开展前,根据上期生产的实际成果及对影响本期生产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预测。制定出各种方案,在生产活动展开前就进行针对有关影响因素的可能变化而调整“输入参数”实行调节控制的一种方式,确保最后完成计划。

重点:在事前的计划与执行中有关影响因素的预测上

188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