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1100
班主任是现代的容嬷嬷
①预算线:P1Q1+P2Q2=m所以预算线斜率=-P1P2②等成本线:C=WL+rK(其中C是成本,W是劳动价格,L是劳动使用量,r是资本价格,K是资本使用量)所以等成本线斜率=-Wr③等成本曲线:L*PL+K*PK=0因此等成本曲线斜率=-PLPK①预算线:P1Q1+P2Q2=m所以预算线斜率=-P1P2②等成本线:C=WL+rK(其中C是成本,W是劳动价格,L是劳动使用量,r是资本价格,K是资本使用量)所以等成本线斜率=-Wr③等成本曲线:L*PL+K*PK=0因此等成本曲线斜率=-PLPK拓展资料:等产量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要素的组合,厂商生产过程中选择哪一种要素组合才最好呢?它取决于生产这些产量的总成本。因此要讨论要素的最优组合,需要引入等成本线这一概念。等成本线(Isocost Curve)是指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能购买的生产要素组合。设每单位资本(一台机器)的价格PK =1000元,每单位劳动的价格(年工资)PL =2500元,总成本C =15000元,K和L分别代表资本量和劳动量,则有:C = PK·K + PL·L15000=1000K+2500L:这就是说,这15000元的总成本如果全部买机器,可买15台,全部雇佣劳动,可雇佣6个劳动力。对于任一给定的L值,可以从方程中求出相应的K值。当总成本增加为20000元时,成本方程为20000=1000K+2500L。根据以上两个成本方程可作两条等成本线,如图5—9所示,等成本线类似于消费者的预算线,在几何学性质和经济分析上十分类似,有的经济学家也把等成本线称为企业预算线。等成本线斜率之绝对值等于两种生产要素价格之比。在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购买要素的总成本费用的变动导致等成本线平行移动。等成本线向右移动表示生产者的总费用增加,能够购买到更多数量的要素;等成本向左移动表示总费用减少,能够购买的要素数量减少。
闺蜜的坑等你跳
①预算线:P1Q1+P2Q2=m所以预算线斜率=-P1P2②等成本线:C=WL+rK(其中C是成本,W是劳动价格,L是劳动使用量,r是资本价格,K是资本使用量)所以等成本线斜率=-Wr③等成本曲线:L*PL+K*PK=0因此等成本曲线斜率=-PLPK
谈心玩心你真恶心
我看经济师教材,也困惑这个问题。。后来想明白了。。因为预算线与纵轴和横轴的交点分别是mp2和mp1。斜率为纵轴交点比横轴交点,即:-(mp2)(mp1),公式换算下就是-p1p2。。。我猜你也是和我刚开始一样把预算线与两轴的交点看成是P2和P1了吧。哈哈哈
一枪致命
1、预算线的斜率:(1)数学公式:-p1p2,(2)经济意义:是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市场愿意用x1替代x2的比率,预算约束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预算线上的点表示用尽所有收入所能购买的各种消费组合,预算线外的点是支付能力达不到的选择。(3)几何意义:预算线的斜率扩展资料2、预算线预算线(Budget line):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各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有时称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或者消费可能线、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约束的方程为:消费者消费的n种商品等于其收入。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假定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P1和P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1和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那么,相应的预算等式为:P1X1+P2X2=I该式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他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总支出。而且,可以用 X1和X2 来分别表示全部收入仅购买商品1或商品2的数量,它们分别表示预算线的横截距和纵截距。此外,上式可以改写成如下形式:X2=(-P1P2)X1+IP2式中的预算线方程表明,预算线的斜率为-P1P2 ,纵截距为IP2 。
十六号情人
等成本线的斜率正常情况下是一条向下的斜线等成本线形状和无差异曲线一致,只是产品的数量换成了生产某种产品的投入。表达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要投入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数量。 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或是和等成本线的切点是效用最大化点。 不同的是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是在购买时能达到的效用最大化,而预算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是在生产中能达到的效用最大化点。
你的凶悍学不来
预算线表示在喜爱哦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即(-p1p2)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生产要素价格之比的负值,即(-wr)
心有所属情有所依
预算线表示在喜爱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即(-p1p2)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生产要素价格之比的负值,即(-wr)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的两种要素的各种不同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由于成本方程式是线性的,所以等成本线必是一条直线。等成本线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生产要素都是有价的。例如:雇佣工人,需要支付工人的工资;到银行贷款,需要支付银行的利息;办工厂,需要租用土地,需支付地租等等。厂商要想购买这些生产要素,就必须有一定的货币支出,这种货币的支出构成了厂商的生产成本。一个厂商若想追求最大利润,就必须考虑成本。等产量曲线告诉我们,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可以采取多种要素组合方式,生产一定数量的要素组合还要受到生产者支付要素总的预算开销和要素价格的限制。即要受到总成本和要素价格的制约。为此,需要引入等成本线这一概念。生产理论中的等成本线是一个和效用理论中的预算线相似的分析工具。生产理论中的等成本线也叫企业预算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表明了厂商进行生产的限制,即它所购买生产要素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或小于所拥有的货币成本。大于货币成本无法实现的,小于货币成本则无法实现产量最大化假设既定的成本为C,已知的劳动(L)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已知的资本(K)的价格即利息率为r,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等成本线。可得成本方程为:C =WL+ rKK=-WLr+Cr等成本线由于成本方程式是线性的,所以等成本线必是一条直线。横轴上的点CW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轴上的点Cr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结这两点的线段就是等成本线。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劳动和资本的各种组合。2、等成本线的斜率为-Wr,即为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为负值。等成本线以内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A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用来购买该点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以后还有剩余。等成本线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B点),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购买该点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都不够。唯有等成本线上的任何一点,才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刚好能购买到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