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3201
馀生
第二章 信用与货币创造 一、知识点归纳(一)信用及其本质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反映的是债券债务关系3.信用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二)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定义特点局限性2.消费信用定义形式3.国家信用4.银行信用定义特点(三)信用工具1.主要信用工具信用卡债券股票:分类、特性2.特性四、信用的地位作用(四)掌握存款货币创造的涵义1、存款货币创造的涵义存款货币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先利用其自身吸收存款以及获取各项资金来源的有利条件,再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办理结算等业务活动,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达到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行为。货币供应理论的信用创造学说为银行创造提供了理论。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是约翰?劳,麦克劳德又对信用创造理论予以发展。(1)具有信用创造的银行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对银行券的发行;为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提供相应的条件商业银行:主要表现为提供信用,信用规模并不完全受现金存款的限制包括两层涵义:信用工具的创造和信用量的创造。(2)信用创造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多资金;商业银行成为调节国民经济的杠杆;中央银行可实施宏观调控2、信用创造有关的因素分析(1)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够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者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2)派生存款是一个相对于原始存款的概念,指的是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运用信用流通工具和转帐结算的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它资产业务时,所衍生出来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体系业务经营过程整体运行的结果(3)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限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以及为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两种具体形式存在: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所需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注意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之间的数量关系。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五)掌握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条件1、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信用流通工具的创造是信用量创造的前提。从银行券到支票及各种票据。2、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准备金制度是相对于全额准备金制度而言的。3、非现金结算制度(六)了解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1、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基本原理对各类存款来说都是成立的。在理解创造过程时,作出了五个方面的假设第一, 商业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全部用于放款或投资;第二, 商业银行的客户(包括存款人和借款人)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并使用支票结算方式,不提取现金;第三, 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以及至少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组成;第四, 商业银行只经营支票存款(活期存款),不经营定期存款,即存款形式没有转化的渠道;第五, 法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原始存款为10万元。要理解具体的创造过程,采用T型帐户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从这么一个过程可以看出,一笔原始存款,在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原理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出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派生存款出来。这个派生存款数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原始存款数额的大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数额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D = ⊿R?1r2、存款乘数理解存款乘数的定义,它是银行存款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扩张的倍数(也称派生倍数),它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其涵义为每一元准备金的变动,所能引起的存款的变动。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需要修正的存款乘数。K=1r3、存款货币的消减过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也可以反方向作用,也就是说,派生存款的倍数原理同样适用于存款货币的消减过程,只不过方向相反,当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数量减少时,银行的存款货币会呈倍数紧缩。(七)熟悉存款货币的创造在数量上的限制因素1、现金漏损率(c)对存款创造的限制现金漏损是说客户总是会从商业银行提取多多少少的现金,致使一部分存款从银行系统流出,而现金漏损率则是指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间的比率,也称提现率。当银行出现现金漏损时,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就会减少,从而限制了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存款乘数公式应修正为:⊿D = ⊿R?1(r+c)2、 超额准备率(e)对存款创造的限制超额准备是说稳健的银行家一定不会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全额贷出,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商业银行总是会保持一部分超过法定准备金的资金准备。超额准备率是指银行超过法定要求而保留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这也会削弱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从而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存款乘数公式再一次被修正为:⊿D = ⊿R?1(r+c+e)3、 期存款准备率(t)对存款创造的限制银行存款至少可以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对于这两种存款形式 ,通常由中央银行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准备金率。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存款乘数公式进一步被修正为:⊿D = ⊿R?1(r+c+e+t?s)(八)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K=1r表明央行可以通过控制存款乘数和存款准备金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但并没有包括流通中现金。由于流通中现金与准备金经常互相转化,央行只能控制二者总额,即基础货币。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B=流通中通货C+存款准备金R2.货币乘数货币乘数m=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C+DC+R3、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关系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是源与流的关系。4、商业银行业务过程中的信用创造(1)积极调整存款结构,努力获取低成本的原始存款定期存款比率: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2)大胆、稳健经营,合理调度资金头寸(3)努力降低非银行部门和银行客户对现金的持有比例现金漏损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现金负债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二、历年试题2004单选19.银行系统吸收的、能增加其存款准备金的存款,称为( B )。A.派生存款 B.原始存款c.现金存款 D.支票存款2l。法定存款准备金应该等于( C )。A.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B.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总额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x存款总额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原始存款总额22.货币乘数等于( D )。A.货币需求量×基础货币 B.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C.货币需求量÷基础货币 D。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多选67.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条件有( ACE )。A.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B.全额准备金制度c.部分准备金制度 D.现金结算制度E.非现金结算制度案例分析(二)现假设银行系统的①原始存款为900万元;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⑧现金漏损率为1 5%;④超额准备金率为3%。根据上述材料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保留两位小数).86.此时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为( A )万元。 C.5 000 D.10 000 87.此时银行系统的存款乘数约为( A )A.4.17 .6 7C.1 6.6 7 .3388.如果③、④比率都为O,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为( C )万元之 A.10 000。2 000 C.1 5 000 D.18 00089.如果③、④比率都为0,银行系统的存款乘数约为( C ) A.4.1 76.67 D.33.3 3 90.银行系统存款创造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BD )。 A.原始存款量与定期存款量。B.现金漏损率与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C.存款乘数与货币乘数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2005单选19.某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为4000万元,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为380万元,库存现金为90万元。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则其超额存款准备金是(B )万元。 21.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等式中,正确的是( B)。A.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B.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 C.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D.法定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2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5%,存款货币扩张额为6000万元。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原始存款为(B )万元。 案例分析(一)设某地区某时流通中通货为1500亿元,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500亿元,存款货币总量为4000亿元。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1.下列属于基础货币的有(BD )。A.存款货币 B.通货 C.货币供给量 D.存款准备金82.存款乘数与货币乘数非常相似,并可以相互推导,两者所不同的是(C )。A.货币乘数的分母不包括通货 B.存款乘数的分子包括通货 C.货币乘数的分子包括通货 D.存款乘数的分母包括通货83.该地区当时的货币乘数为(B )。 84.该地区当时的货币供给量为(C )亿元。 85.若几日后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6%,则该地区当时的货币供应量将( D)。A.减少 B.不变C.不确定 D.增加20065.在二级银行体制下,M=( B)。A.原始存款×货币乘数B.基础货币×货币乘数C.派生存款×原始存款D.基础货币×原始存款19.某商业银行现有存款准备金500万元,在中央银行的存款200万元,那么其库存现金为(B )万元。20.现金漏损率是指(B )。A.漏损现金库存现金B.漏损现金存款总额C.漏损现金存款准备金D.漏损现金贷款总额
蓝鲸歌
利率的结构(分为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 到期期限相同的债权工具但利率却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到期期限相同的债权工具利率不同是由三个原因引起的:违约风险(Default risk)、流动性(Liquidity)和所得税因素。 债务人无法依约付息或归还本金的风险称为违约风险,它影响着债权工具的利率。各种债权工具都存在着违约风险,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最低,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比普通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要小。一般来说,债券违约风险越大,其利率越高。公司债券的利率往往高于同等条件下的政府债券的利率。 影响债权工具利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债券的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各种债券工具由于交易费用、偿还期限、是否可转换等方面的不同,变现所需要的时间或成本不同,流动性也就不同。一般的,国债的流动性强于公司债券,期限较长的债券,流动性差。流动性差的债权工具,风险相对较大,利率定得就高一些,债券流动性越强,其利率越低。 所得税也是影响利率风险结构的重要因素。在同等条件下,具有免税特征的债券利率要低。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债券的期限和收益率在某一既定时间存在的关系就称为利率的期限结构,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通常称为收益曲线。利率期限结构主要讨论金融产品到期时的收益与到期期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变化。 一般而言,随着利率水平的上升,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之差将减少或变成负的。也就是说,当平均利率水平较高时,收益曲线为水平的(有时甚至是向下倾斜的),当利率较低时,收益率曲线通常较陡。 收益率曲线的三种特征:不同期限的债券,其利率经常朝同方向变动。利率水平较低时,收益率曲线经常呈现正斜率;利率水平较高时,收益率曲线经常出现负斜率。收益率曲线通常为正斜率。 收益曲线的表现形态有:(1)正常的收益曲线(上升曲线),即常态曲线,指有价证券期限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的曲线;(2)颠倒的收益曲线(下降曲线),指有价证券期限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收益曲线是指那些期限不同、却有着相同流动性、税率结构与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的利率曲线。金融资产收益曲线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即期限不同的有价证券,其利率变动具有相同特征。曲线的这些特征将通过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予以解释。(记住三个理论,理解其含义) 1、纯预期理论 纯预期理论把当前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作为决定当前利率期限结构的关键因素。该理论认为,市场因素使任何期限长期债券的收益率等于当前短期债券收益率与当前预期的超过到期的长期债券收益率的未来短期债券收益率的几何平均。如果买卖债券的交易成本为零,而且上述假设成立,那么投资者购买长期债券并持有到期进行长期投资时,获得的收益与同样时期内购买短期债券并滚动操作获得的收益相同。 2、分隔市场理论 分隔市场理论认为不同期限债券间的替代性极差,可贷资金供给方(贷款人)和需求方(借款人)对特定期限有极强的偏好。这种低替代性,使任何期限的收益率仅由该期限债券的供求因素决定,很少受到其他期限债券的影响。资金从一种期限的债券向另一种具有较高利率期限的债券的流动几乎不可能。根据该理论,公司及财政部的债券管理决策对收益曲线形状有重要影响。如果当前的企业和政府主要发行长期债券,那么收益曲线要相对陡些;如果当前主要发行短期债券,那么短期收益率将高于长期收益率。 3、期限偏好理论 该理论假设借款人和贷款人对特定期限都有很强的偏好。但是,如果不符合机构偏好的期限赚取的预期额外回报变大时,实际上它们将修正原来偏好的期限。期限偏好理论是以实际概念为基础的,即经济主体和机构为预期的额外收益而承担额外风险。在接受分隔市场理论和纯预期理论部分主张的同时,也剔除两者的极端观点,较近似地解释真实世界的现象。
笑着看你走开
2018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章节试题: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企业组织领导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企业领导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A.领导体制
B.公司经营
C.领导权力
D.监督管理
2.企业领导体制的核心是( )。
A.职务职权
B.组织机构
C.领导权力
D.制度规范
3.科学的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活动有效开展的( )。
A.重要因素
B.组织保证
C.根本机制
D.基本手段
4.企业领导系统的核心是( )。
A.领导决策系统
B.领导参谋系统
C.领导执行系统
D.领导监控系统
5.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是有效的( )。
A.决策系统
B.执行系统
C.信息系统
D.监控系统
6.工业革命后,美国历史上最早由职业经理人通过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行业是( )。
A.海运业
B.纺织业
C.钢铁业
D.铁路业
7.一般而言,企业财产所有权(或产权)的拥有者称为( )。
A.占有者
B.管理者
C.经营者
D.所有者
8.( )是出资人(股东)对投入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主要表现为股权。
A.原始所有权
B.法人产权
C.经营权
D.处置权
9.公司制企业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其中对全部法人财产依法拥有独立支配权力的主体是( )。
A.股东
B.公司
C.董事会
D.经营层
10.公司所有权本身的分离是( )。
A.法人产权与债权的分离
B.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
D.原始所有权与一般所有权的分离
11.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客体是同一财产,反映的却是不同的( )。
A.经济利益关系
B.经济责任关系
C.经济权力关系
D.经济法律关系
12.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决定经理职权的机构是( )。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执委会
13.在经营者拥有的业务能力中,核心能力是( )。
A.组织能力
B.决策能力
C.应变能力
D.创造能力
14.科学的经营者选择方式应该是( )。
A.工会选举
B.内部提拔
C.市场招聘和内部提拔并举
D.市场招聘和政府委派并举
15.对经营者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年薪制、薪金与奖金相结合、股票奖励、股票期权等,这些均属于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中的( )。
A.报酬激励
B.声誉激励
C.市场竞争机制
D.实物激励
16.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 )关系。
A.相互制衡
B.委托代理
C.信任托管
D.监督管理
17.持有公司资本的一定份额并享有股东权利的人称为( )。
A.股东
B.发起人股东
C.法人股东
D.自然人股东
18.依照我国公司法,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 )内不得转让。
A.四年
B.三年
C.二年
D.一年
19.股东最根本的法律特征是( )。
A.股东是公司经营的最大受益人
B.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C.股东享有股东权
D.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
20.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 )的罚款。
以上、10%以下
以上、15%以下
以上、15%以下
以上、2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