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256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知识图表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生污女

已采纳

中级经济师日常有规划的复习只是基本任务,考生对于知识点框架的梳理,必背公式掌握牢固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接下来是我整理的中级经济师计算题的常用公式,供大家来进行参考。

经营状况和成果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是指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项目的合计数,它们具有直接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称为速动资产。

3、资本风险比率=不良贷款÷资本金×100%;

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

5、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6、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7、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

8、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

会计分析和会计折旧

1、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3、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4、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5、贷款收息率=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年平均余额×100%;

6、应收利息比率=应收未收利息÷利息收入总额×100%;

7、存款平均付息率=存款利息支出总额÷各项存款年均余额×100%;

8、拆入资金平均利率=拆入资金利息支出额÷拆入资金年平均余额×100%;

9、利润完成率=当年实现利润总额÷本年计划利润×100%;

10、利润增减率=(本年实际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总额×100%;

11、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12、资本(权益)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

13、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14、工作量法

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15、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16、年度总和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其他公式

1、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2、资本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100%;

3、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4、现金资产比率=现金资产额÷资产总额×100%;

5、负债(资金)自给率=(自有资金+各项存款)÷负债总额×100%;

6、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100% ;

非信贷资产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国债投资、上市长期企业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拆放全国性银行、拆放其他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其他应收款、不良非信贷资产。

不良非信贷资产包括:不良其他长期投资(到期没有兑现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和当年没有收益的其他长期投资,下同)、逾期拆放全国性银行、逾期拆放其他银行业、逾期拆放金融性公司、逾期调出调剂资金、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利息、应收再贴现款项、应收转贴现款项、长期其他应收款(挂账一年以上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在做题的时候联合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大做题的准确率,还会加强记忆效率。

2、理解记忆。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勤能补拙。在对自己不是很掌握的知识点,要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4、学会整理知识。每次学习之后,在教材合上或者做完习题,可以回想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自己没掌握的。每个人都有个遗忘曲线,及时的整理知识,就不会把以前的知识忘却,考试复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5、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这些均能增强记忆力。

6、做到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例如你可以一边背一边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草稿纸上,这样可以加强你的记忆。

151评论

窒息的鬼

十月已经过了大半,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知识点:工作分析概述”,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知识点:工作分析概述

工作分析概述

一、工作分析:

即通过系统的方法来确定工作的职责,以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1、工作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支持企业的战略

2)优化组织结构

3)优化工作流程

4)优化工作设计

5)改进工作方法

6)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定

7)树立职业化意识

2、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人力资源规划

2)人员招聘

3)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4)绩效管理

5)工作评价

6)薪酬管理

7)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工作分析的流程

1)确定工作分析的目的

2)调查工作相关的背景信息

3)运用工作分析技术收集工作相关的信息

4)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

5)形成工作分析成果。工作分析结果之一是职位说明书,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不同,还可能需要编写工作分类和胜任特征模型。

6)核对与应用工作分析的结果

三、工作分析方法

(一)通用的工作分析方法:

1)访谈法:又称面谈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就某项工作,面对面地询问任职者及其主管以及相关专家等对工作的意见或看法。运用最广泛、最成熟、最有效、是唯一适用于各类工作的方法。

2)问卷法:是通过让被调查职位的任职者、主管及其他相关人员填写调查问卷来获取工作信息的方法。问卷调查操作程序简单、成本较低,因此大多数企业都采取此方法来收集工作相关信息。

3)观察法:工作人员到工作现场,对某些特定的工作活动进行观察、收集、记录相关的工作内容、工作间的相互联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条件等信息,并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

4)工作实践法: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参与所研究的工作,从而掌握工作要求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工作分析方法。

5)工作日志法:是要求任职者在一段时间内实时记录自己每天发生的工作,按工作发生的时间记录下自己工作的实际内容,形成某一工作职位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工作活动的全景描述。

6)文献分析法: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适用于收集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7)主题专家会议法:熟悉目标职位的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就目标职位的相关信息展开讨论,收集数据,验证并确认分析结果。

(二)现代的工作分析方法

1、以人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

1)职位分析问卷法:是结构化工作分析问卷,包括194个项目,33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若干工作元素,通过对工作元素的评价,反映目标职位在各个维度上的特征,适用于商业、工业企业、以及公共部门中的各个职位。

操作的七个步骤:明确目的---获取支持---确定方法---人员培训---项目沟通---信息收集----结果分析

2)工作要素法:开放式人员导向型的工作分析系统,目的在于确定完成特定领域的工作有显著作用的行为及此行为依据,并由一组专家的上级或任职者来对这些显著的要素进行确定、描述、评估。

步骤:收集工作要素、整理工作要素、划分工作分析维度、确定各类要素。

3)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完成个人特质为导向的工作分析系统,分为能力特征(包括身体特质、智力特质、和学识特质)、态度特征(动机特质、社交特质)。

完整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包括三种分析技术:临界特质分析、工作要求与任务分析、技术能力分析。

4)能力要求法:指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技能都可以由更基本的能力加以描述。

2、以工作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

1)关键事件法:是一种由工作分析专家、管理者或工作人员在大量收集与工作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详细记录关键事件以及具体分析职位特征、要求的方法。

主要用于:绩效评估、培训和工作任务设计。

2)管理职位分析问卷法:是一种结构化的、以工作为基础、以管理型职位为分析对象的工作分析方法,用于评价管理工作。

主要信息数据:与管理职位相关的活动、联系、决策、人际交往、能力要求等进行收集和评价。

3)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以工作者应发挥的职能为核心,对工作的每项任务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工作内容描述的全面具体。

4)工作任务清单分析法:工作倾向性工作分析系统,是把工作按照职责或其他标准以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由任职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选择、评价等最终形成工作内容。

四、工作分析实施技巧

1、工作分析实施的时机:新企业成立时,新的职位产生时,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或新系统的出现导致工作发生变化时。

2、工作分析的实施主体:具体工作分析、负责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编写结果性文件的人员。实施主体有:(1)企业人力资源部门(2)企业各部门(3)咨询机构

3、标杆职位的选取标准:职位的代表性、职位的关键程度、职位内容变化的频率和程度、职位任职者的绩效。

4、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

1)企业高层应明确:工作分析的目标、工作分析流程,费用、高层人员在工作分析中的责任。

2)中层管理者应明确:工作分析的必要性、对本部门的影响,中层自己的责任。

3)一般员工应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

65评论

想挽留没理由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十月末,备考的时间不多了,考生应当抓紧时间,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备考知识点:生产作业计划”,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备考知识点: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

一、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

是生产计划工作的继续,是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使年度生产计划落实到每个生产单位、每个具体时期。

(一)主要内容

1、编制企业各个层次的作业计划。包括产品进度计划、零件进度计划和车间日程计划。

2、编制生产准备计划。包括原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设备维修、工具准备、技术文件准备、劳动力协调等内容。

3、计算负荷率,进行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

4、日常生产的派工、生产、调度、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与控制。

(二)生产作业计划的特点

1、计划期短。表现为月、旬、日和小时的工作任务

2、计划内容具体。落实到车间、工段、班组和工人。

3、计划单位小。详细规定到各零部件,甚至工序的进度安排。

二、期量标准

指为加工对象(零件、部件、产品等)在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方面规定的标准数据。

(一)大批大量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

1、节拍或节奏

节拍:指大批量流水线上前后两个相邻加工对象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节奏:指大批量流水线上前后两批相邻加工对象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2、流水线的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3、在制品定额

指在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条件环节为了保证数量上的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备数量。

(二)成批轮番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

1、批量:指相同产品或零件一次性投入或产出的数量

2、生产周期:指一批产品或零件从投入到产出的时间间隔

3、生产间隔期:指相邻两批相同产品或零件投入的时间间隔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4、生产提前期:指产品或零件在各工艺阶段投入或产出时间与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

批量=生产间隔期×平均日产量

生产间隔期=批量平均日产量

(三)单件小批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

生产周期和生产提前期

三、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安排生产车间任务的方法随车间的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而不同,主要有在制品定额法、提前期法、生产周期法。

(一)在制品定额法————适合大批大量类型的企业

根据大批大量生产的特点,用在制品定额作为调节生产任务数量的标准,以保证车间之间的衔接。运用预先制定的在制品定额,按照工艺反顺序计算方法,调整车间的投入和出产数量,顺序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

公式一:本车间出产量=后续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半成品外售量+(车间之间半成品占用定额-期初预计半成品库存量)

公式二:本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出产量+本车间计划允许废品数+(本车间期末在制品定额-本车间期初在制品预计数)

(二)提前期法(累计编号法)

提前量=提前期×平均日产量

累计编号:指从年初或从开始生产这种产品起,依成品出产的先后顺序,为每一单位产品编上一个累计号码。

在同一时间上,产品在某一生产环节上的累计号数,同成品出产累计号数相比,相差的号数就叫提前量。

本车间出产累计号数=最后车间生产累计号+本车间的出产提前期×最后车间平均日产量

本车间投入累计号数=最后车间出产累计号+本车间投入提前期×最后车间平均日产量

(三)生产周期法

适用于单价小批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根据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为每一批订货编制出产品生产周期进度表,然后根据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进度表,确定各生产车间在计划月份应该投入和出产的订货项目,以及各项订货在车间投入和出产的时间。

113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