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比较分析法

南岛北城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715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比较分析法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想变得高冷

已采纳

自经济师考试经历了已从重大改革后,从原有的15个专业已调整至10个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人力资源是考生最为热门的报考专业,对此,深空网将这两个专业做一个对比,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报考。1、考试特点及难度分析(1)人力资源专业特点及难度分析:整体难度不大,主要是文字性内容,计算题较少,需记忆类考点较多。贴近于实践,易于理解,容易入门。实用性强,学习后,对于人力资源工作有帮助。考试出题思路比较灵活,尤其是案例分析题,会把知识放到特定场景下考查,有一定难度。(2)工商管理专业特点及难度分析:整体难度不大,大部分是理解记忆性内容,专业性不是很强,知识也比较通用。计算题相对较少,偏向于生产,物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讲解。案例分析题考查思路,章节相对比较固定,容易拿分。历年经济师考试中,工商管理专业的通过人数是相对较高的。2、考试内容层面(1)人力资源专业考试内容:教材内容共19章,主要考核组织激励,领导行为,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劳动力市场,工资与就业,人力资格投资理论,劳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还有社会保险法律,社会保险体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等内容。(2)工商管理专业考试内容:教材内容共11章,主要考核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分销渠道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与酬薪管理,企业投融资决策及重组,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运营等内容。3、适考人群层面(1)人力资源专业适合人群:适合从事人力资源或是有意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考生,也适合零基础,计算能力较弱想考经济师比较简单科目的考生。(2)工商管理专业适合人群:适合没有基础但是想考经济师,大学学习商业经济类专业,相关管理专业或者从事物流,电子商务,管理相关工作的考生。

35评论

世界么爱了

(一) 经济效果与农业生产经济效果1. 经济效果的定义和经济效果的计算公式及其演算。经济效果是指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2. 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及其演算。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消耗或=产出-投入或=所得-所费3. 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概念的共同点及区别。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反映所得与所费的关系,都是讲求社会劳动时间的节约。但经济效果的实质是经济效率,它可以反映单项投入的效果,如土地生产率;也可以反映投入的综合效果,如资金生产率等。经济效益的实质是盈利,它反映产值、成本、利润、税收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经济活动的综合结果。4. 技术效果的定义。技术效果指技术用于物质生产所能达到的技术要求的程度。5. 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的关系。任何一项技术措施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效果,但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是否采用这一技术措施,不是取决于它的技术效果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经济效果的大小。一般来说,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技术效果越好,经济效果越好,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6.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7. 宏观经济效果与微观经济效果的概念。宏观经济效果指国家整体和长远经济效果,微观经济效果指某个具体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效果。8. 宏观经济效果与微观经济效果的内在联系,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企业是国家的经济细胞,一般来说,微观经济效果与宏观经济效果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也往往出现不一致。微观经济效果要服从于宏观经济效果,企业或部门必须在保证宏观经济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果。9.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具有地域性、综合性、递减性、不稳定性、持续性等特点。1) 地域性2) 综合性3) 递减性4) 不稳定性5) 持续性(二)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指标1.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设置的原则。1) 科学性2) 全面性3) 实用性4) 可比性5) 含义明确2. 土地生产率指标,包括土地生产率指标的作用及计算公式,计算土地生产率常用的各项指标。作用: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生产率是衡量土地使用经济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三)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方法1.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中的比较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综合评价法的步骤及例题尤应掌握。比较分析法:是将调查或试验所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加以整理归纳,根据可比性原则,运用各种经济效果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又称对比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法:是对不同方案或措施,采用多个指标,通过“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和选优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法的具体步骤1) 确定评分指标2) 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3) 确定评分标准4) 编制综合评分表2. 试算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试算分析法:又称预算分析法或方案设计法,它是指在生产方案实施前,根据经验数据、历史资料和技巧经济定额,对一个生产方案的生产消耗和可能取得的收益进行概算的一种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是将多个因素逐一分解,分别计算每个因素对评价对象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应用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每次只变动一个因素,连环替代,因此又称连环替代法。

16评论

若今生魂魄枯萎盼他朝与君再会

2022年的中级经济师考试由《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组成,考生们需要两科通过才能算正式通过,那么在考试中这两科考试的难度如何呢?快和我一起来本文中看看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各科考试难易程度分析吧!

中级经济师专业分别按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命制试卷。

一、经济基础知识难度分析:

①分值分布较平均: 从考卷章节分值分布来看,《经济基础知识》各部分、章节分值分布较平均,中级经济师内容繁多,以考查知识点的广度为主,考查得非常细致。

②出题更加灵活,难度逐年递增: 考核形式从【2013年】教材原文考查到【2018年】教材概念+理解,再到【2021年】教材概念+理解+应用。可以看出中级经济师的灵活性在逐年递增,不仅仅是教材原文的考查,对知识点理解、分析与运用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提高。

③历年真题的参考性大: 从每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考点主要构成为:常规知识点考查+边角知识点+时政,虽然每年出现原题的概率不高,但是仍然以常规知识点的不同考法为主,大家一定要重视真题的参考意义。

二、专业知识和实务难度分析

因为专业知识和实务是分别按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命制试卷。 各个专业难度不同,对于考生来说因人而异。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①近2年《工商管理》考试分为两个批次,采用两套试卷,题量增加。每套试卷中都会有少量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偏,或者比较新。

②2021年考试中,《工商管理》案例题从5道改为4道,相对来说分值分布更加集中,单个考点的考查更加细致、全面。

③近年来案例题的考查趋向于灵活,注重案例的分析,以及相对应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个别案例题中出现了超纲的考题,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难度在逐年上升,有弱化历年高频考点借鉴意义的趋势,考查知识点更加全面。

中级经济师考试难度不大也不小,属于中等难度。但也不是简单看看书、临时抱佛脚就能考过的(知识点多,考核细致),考试每年通过率大概在10%~15%左右。所以,中级经济师考试可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它是由人社部组织的全国性统一考试,含金量不言而喻。想要考证的小伙伴不要掉以轻心,当然经济师成绩有效期从原来的1年变成了现在的2年,也给大家通过考试争取了更多机会,只要考生能在连续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就可以拿到证书。

中级经济师考试内容:

中级经济师考2门:《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 考试大纲每年3月份更新。

1、《经济基础知识》 内容超多,教材分为六大部分37章,几乎每一章都出题,考的很细,需要花的时间多;该科目计算题涉及较多,有大量图形、公式要记。

2、《专业知识与实务》 科目分为:金融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财政税收、工商管理、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保险专业、农业经济、旅游经济、运输经济、知识产权,考生只需要在10个专业中根据需要任选其一即可。

3、工商、人力、金融、财税一般为报考人数较多的四个专业方向。

157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