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

我这么丑怎能入他眼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448

首页> 经济师> 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给我一个方向跟随我去远方

已采纳

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和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问题。通过本章考试,使考生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熟悉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不同增长方式和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考试内容

(一)经济增长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熟悉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和区别;熟悉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掌握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熟悉和了解各种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和内容。熟

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的含义和内容。

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增长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绿色gdp,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保护。

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g(经济增长率) = δyt(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2. 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在短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变化。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之前,即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会拉动经济增长。

相反,总需求的减少则会使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经济出现负增长。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净出口需求(正比变量)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被视为内生变量,即在经济模型内部与其他经济变量具有内在联系的变量。

消费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被视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投资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利率,被视为利率的函数;

净出口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国民收入和汇率,被视为国民收入和汇率的函数。

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外生变量。

3.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个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常常受总供给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1)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2)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正比)

劳动的数量:取决于劳动者的人数和劳动时间。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人口的增长。

资本的数量:取决于资本积累,包括资本积累的规模和资本积累的速度,也包括引进外资的数量。

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物质资本形态存在的机器设备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劳动资本两种要素结合方式的改进。

影响生产要素效率高低的因素包括:

(1) 技术进步;

(2) 制度创新;

(3) 管理效率的提高;

(4) 人力资本的增进、知识的积累和教育的发展。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

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劳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的增长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最基本、最重要的源泉。

工业化进程的初期,资本积累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4. 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g(经济增长率) = s(储蓄率)v(资本产出比率)

假定,资产产出比率不变,这时,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就取决于储蓄率亦即资本积累率。

资本投资也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索洛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余值法”。

g(经济增长率)=αl(劳动增长率) + βk(资本增长率) + a(技术进步率)

α+β = 1 ,α、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对总产出(gdp)所作贡献的比例,即贡献权数,亦称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

经济含义: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和资本的增长及技术进步推动的。

用适当的方法估计出α、β值,便可以把技术进步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为“余值”计算出来。

a = g –αl - βk

5.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1)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增长:指在生产要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数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集约型增长:指在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效率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2)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转换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

经济发展初期,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经济增长一般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

23评论

长歌相随

2022年的中级经济师考试已经越发逼近了,仅剩的一个月时间里,大家是否已经适应了备考状态下的知识点灌输性复习呢?最后的一个月时间如何复习才能更有效率?快和我一起来看看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备考技巧分享吧!

一、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及时返回去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认为《经济基础知识》某个知识点容易遗忘,也有可能会认为《专业知识和实务》的某个计算记了忘,忘了记的。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那些比较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在学完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回过头再次学习,来回学习这样就会记牢

二、不熟悉的地方多学几遍,加之记笔记

大家都会有自己学得比较好的地方,和学得不怎么样的地方,在学得不太好的地方就需要各位多花点时间精力,把不熟悉的地方多学几遍,也可以使用记笔记的方式,来促进知识点的记忆。

记笔记也要掌握要领,比如说:重点的内容重点记;记笔记的过程也是梳理知识点的过程,在记的过程中,一边记也要一边学。

记笔记切勿进入误区!!!

①单纯记笔记,不思考,写完的笔记,自己都不知道写了点什么;

②笔记零散,没有联系,记过的问题重复记录;

③记过笔记也不看,没有发挥其作用。

三、习题巩固法,牢固所学

到了备考后期,做题也是帮助大家巩固已学很好的方法,一边学一边做题去巩固,把错题及时整理好,以便后面回顾知识点的时候,能够更好的查漏补缺。

当然,盲目的刷题肯定是不可取的,做题也要讲究章程,从网上胡乱搜索一些习题来做,不仅不会帮助自己,甚至有可能让自己已经学完的内容更加的混乱,所以刷题也需谨慎。

中级经济师考试内容:

中级经济师考2门:《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 考试大纲每年3月份更新。

1、《经济基础知识》 内容超多,教材分为六大部分37章,几乎每一章都出题,考的很细,需要花的时间多;该科目计算题涉及较多,有大量图形、公式要记。

2、《专业知识与实务》 科目分为:金融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财政税收、工商管理、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保险专业、农业经济、旅游经济、运输经济、知识产权,考生只需要在10个专业中根据需要任选其一即可。

3、工商、人力、金融、财税一般为报考人数较多的四个专业方向。

186评论

浮生将尽

中级经济师日常有规划的复习只是基本任务,考生对于知识点框架的梳理,必背公式掌握牢固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接下来是我整理的中级经济师计算题的常用公式,供大家来进行参考。

经营状况和成果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是指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项目的合计数,它们具有直接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称为速动资产。

3、资本风险比率=不良贷款÷资本金×100%;

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

5、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6、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7、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

8、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

会计分析和会计折旧

1、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3、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4、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5、贷款收息率=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年平均余额×100%;

6、应收利息比率=应收未收利息÷利息收入总额×100%;

7、存款平均付息率=存款利息支出总额÷各项存款年均余额×100%;

8、拆入资金平均利率=拆入资金利息支出额÷拆入资金年平均余额×100%;

9、利润完成率=当年实现利润总额÷本年计划利润×100%;

10、利润增减率=(本年实际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总额×100%;

11、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12、资本(权益)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

13、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14、工作量法

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15、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16、年度总和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其他公式

1、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2、资本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100%;

3、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4、现金资产比率=现金资产额÷资产总额×100%;

5、负债(资金)自给率=(自有资金+各项存款)÷负债总额×100%;

6、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100% ;

非信贷资产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国债投资、上市长期企业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拆放全国性银行、拆放其他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其他应收款、不良非信贷资产。

不良非信贷资产包括:不良其他长期投资(到期没有兑现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和当年没有收益的其他长期投资,下同)、逾期拆放全国性银行、逾期拆放其他银行业、逾期拆放金融性公司、逾期调出调剂资金、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利息、应收再贴现款项、应收转贴现款项、长期其他应收款(挂账一年以上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在做题的时候联合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大做题的准确率,还会加强记忆效率。

2、理解记忆。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勤能补拙。在对自己不是很掌握的知识点,要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4、学会整理知识。每次学习之后,在教材合上或者做完习题,可以回想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自己没掌握的。每个人都有个遗忘曲线,及时的整理知识,就不会把以前的知识忘却,考试复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5、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这些均能增强记忆力。

6、做到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例如你可以一边背一边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草稿纸上,这样可以加强你的记忆。

18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