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9245
时光你又一次骗了我
欧美及发达国家的时间跨度概念是从公元后1969年(1969AD)-未来我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信息时代指的是从公元后1984年(1976AD)-未来比欧美晚了15年信息时代人们常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历史时期,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用这种思维模式来观照20世纪,你会说,在近100年里,人类从电气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简史肇始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本世纪上半叶波澜壮阔展开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汽车、飞机、钢铁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性产品,这些产品至今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我们回顾一下在本世纪诞生的重大产品及产业部门的简史:1901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通讯;1901年,第一台洗衣机被制造出来,并于40年代广为应用;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地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号”飞上天空,开启了航空工业;190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和另外11位同业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第一辆汽车从亨利-福特家开出。1907年,利奥-比克兰发明塑料,制造了当今生活中的千万种物品;1913年,世界上第一台家用电冰箱在美国芝加哥诞生;1927年,美国人研制出最早的电视机。1928年,美国通用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电视机; 1939年,人类成功实现对核能的利用。科技导致垄断的产生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使资本与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1909年,仅占美国企业总数1%的企业,已控制了美国工业生产的将近一半。许多到现在还为人们所熟知的大型垄断企业在本世纪初大量诞生或取得迅速发展。如美国钢铁公司、摩根、洛克菲勒财团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等等。20世纪上半叶是经济动荡的年代。垄断的加速发展造就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爆发。1929年10月,危机发生于美国,然后迅速蔓延到欧洲各国,最后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3年,西方各国工业生产较1929年减少37%以上,退回20世纪初的水平。美、英、法、德30万家企业倒闭,3000万人失业,失业率高达30%以上。经济危机催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33年,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并推行“新政”,新政的政策包括财政信贷、工业、农业和城市等经济政策和法令,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动荡直接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另一方面,也促使社会主义革命爆发,造就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袭来40年代末50年代初揭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直延续到现在,并将延续到新千年。新科技革命以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为标志,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五大领域。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极大地降低信息传播的费用,其结果是: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些新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让我们共同回顾这一时期人类所取得的重大突破:1945年,第一部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由前苏联发射升空,开辟了航天时代;1961年,前苏联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登月试验,并取得成功;1969年,阿波罗号飞船使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1983年,第一个机器人在联邦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投入服务;1989年,互联网出现,一个全新的网络经济从此迅猛发展。新科技革命最主要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其首要表现是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目前,跨国公司的生产总量已占全球生产总量的1/3。在全球实力最强的100个经济实体里头,跨国公司占了51个。其次是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并于1995年改组成世界贸易组织。这三大机构分别活跃于国际货币、国际信贷和国际贸易领域,成为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机构;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1967年扩大为欧洲共同体,规模不断扩大;1993年,欧共体宣布建成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欧洲中央银行;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问世;1975年,每年召开一次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后来扩大为八国,在对世界经济进行干预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9年1月,第一届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开会;1993年月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召开组织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科技革命另一个重要产物是几大经济增长奇迹的创造。1955年至1968年和1969年至1973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高达和,其增速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年均增幅的1倍,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战后第一个经济高速增长奇迹;60年代至80年代,韩国、新加坡与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被人们称为经济奇迹;1978年至1999年,中国经济持续20年高速增长,创造了战后第三个经济增长奇迹;自1991年4月以来,美国经济连续增长104个月。尤为令人惊奇的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却连年下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经济奇迹。 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概述,以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缘何发端于美国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缘何发端于美国这一问题,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彭献成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之所以首先在美国兴起,绝非偶然现象,而有其客观必然性。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战后初期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蓬勃向上的民族创新精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巨大的市场容量等方面的优势,为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二是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 刘仲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发于美国原因在于美国具备如下条件:技术条件——在思维技术方面,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实验技术以军民结合、理工结合为特色;生产方面以电力技术和航空技术领先。物质条件——美国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建立了各种学会组织,科研体制多元化。彭树智认为,从战争形式的历史交往角度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并非偶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和充分展开的条件下进行的,争夺科技人才的结果便同第三次科技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美国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因而受益最丰。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和特点1.起讫时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问题上,学者们大体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胡才珍认为,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一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三是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四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张象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三大突出特点。卞春元认为,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技术革命具有如下特征:即技术科学化、技术群体化、技术智能化、高技术化和技术产业化。刘大椿、马书春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科学进步与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二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得以产业化,从而对生产力进行改造,使生产力发生根本变革。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军带民”,即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三、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问题。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许多学科基础和技术雏形虽然孕育于战前的和平时期,但如果没有战争和军事需求的推动,它决不会急匆匆地降临人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这次科技革命。陈本红也持此观点,认为二战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钟伦荣从科技与二战的双向逻辑关系出发,指出科技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观动因之一,是决定战争演变的制衡力量;而二战使许多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形态,成为战争的工具,同时又催生了一系列最具深远意义并揭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助产婆。彭树智用“历史交往”这一历史哲学概念来说明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突出的意义之一在于它促进了始于4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下半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个革命之所以发展势头持续不懈、发展速度有增无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交往无疑起着关键的作用。四、澄清几个概念 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这几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者们论述较多,且存在较大的分歧。 张象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它们在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逐渐联系在一起,依次而出现,又在交错中进行。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人类在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被称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关于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的社会性和根本性的变革;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孙衔、刘迅等人认为,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它常以科学理论突破的形式表现出来;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重大变革,它往往以科学革命作为基础,又常常作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的先导;工业革命仅指人类在工业化社会中生产领域里所产生的飞跃;产业革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而在整个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引起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所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中生产领域内的进步,而后者反映的则是任何社会中主导产业形式的变化。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不可混为一谈。科学革命通常是指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和科学研究的社会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技术革命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的重大变革,而产业革命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内容,而且具有经济和社会的性质和内容。所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只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时才会促进产业革命发生,并非任何技术革命都能导致产业革命。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学者们从多方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由于论述角度不同,因而结论各异,现将其归纳如下: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三次科技革命比较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第四次 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主题
等待远方的你
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学者们从多方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由于论述角度不同,因而结论各异,现将其归纳如下: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美国的崛起和强大,有诸多原因 美国似乎永远是国际问题的焦点。近来国内媒体又开始流传曾经一度影响人们判断的“战争造就了美国”一说。其中的一些论点和论据,却难以经得起历史事实的推敲。关于美国的崛起和强大,有诸多原因。如果请教法律学者,他们一般会指出法制的因素;如果向政治学者求解,又会得到政治制度方面的答案;如果求教于经济学家,便会觉得经济成长是美国发展的主要动力。换言之,美国之崛起,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战争造就了美国”这一论点有失公允客观。 一 可以说,战争在许多国家的历史上都是存在的,包括我们中国。但是,战争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美国历史的推动作用,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8世纪晚期的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立国的开始,无疑是美国在当时和未来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是,同样身为殖民地的众多拉美国家,后来也通过独立战争先后摆脱了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却始终没有走上富强之路。可见,战争可以开创一个新国家,但建设一个新国家,包括美国,却需要种种其他因素。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美国建国初时国土面积十分狭小。到19世纪中、晚期以后,美国国土范围从东部大西洋沿岸,向西部延伸,横跨美洲大陆,直达加利弗尼亚、俄勒冈、华盛顿等西部海岸,覆盖了除加拿大、墨西哥之外的整个北美大陆。毋庸置疑,领土扩张在美国历史上客观存在。19世纪美国领土扩张的途径有多种,包括外交手段(1794年的美-英《杰依条约》),出资购买(1803年路易斯安娜购买案,1867年阿拉斯加购买案),以及战争(1846-48年,美国-墨西哥战争,以及对印第安人的战争)等。可见,战争及军事只是美国领土扩张的途径和手段之一。更为重要和根本的是,19世纪美国的西部扩张运动。19世纪初,美国内陆及西部大多数地区依然是人烟稀少,甚至是荒无人迹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经济大开发,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工业和商业强国。建设,而非战争,才是美国崛起和强大的源泉与主流。 记得二十多年前在国内读大学时,曾经流行一种观点,即美国的强大,是在一战和二战中大发战争财的结果。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开始超越英、法等欧洲列强,跃居世界首位。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除了直接遭受战火蹂躏的国家和地区,有实力满足战争时期巨大的工、农业产品以及军火需求的国家,除了美国以外,别无它国。一旦世界燃起战争烽火,只有美国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满足战争的需要,同时利用战争,化干戈为经济发展的机会。所谓“机会偏爱有准备之人”,不虚言也。概言之,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拥有的足以制胜的军事实力,都是以战前美国已经形成的经济实力为基石。经济实力形成在先,战场制胜于后,不可因果倒置。 至于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以前苏联为主的华约曾经大搞军备竞赛。苏联在核武器,常规武器装备,军队人员数量等方面,都不亚于美国,且拥有一个庞大的军工体系。最后,华约解体,前苏联分崩离析,国民经济的烂摊子原形毕露。可见,军事、战争决不是一个现代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战争造就了美国”,言过其实。 二 有文章认为,美国文明的基因是军事,美国历史的中心性是战争。战争“不仅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工具,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以此推知,美国在历史上应该屡屡挑起对外战争才是。众所周知,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1775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正义之战。1812年的“美-英第二次战争”,是捍卫美国独立的战争。在美国内战中,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和军队,维护了国家统一,并废除了南部的奴隶制度。具有争议的是1846-1848年的“美国-墨西哥战争”,交战双方对德克萨斯的归属各执一词,最后以墨西哥丧权失地了结。19世纪美国的最后一场主要战争“美国-西班牙战争(1898)”,起因于古巴等地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美国乘机插手,赶走了西班牙,控制了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等地。这是美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的直接争夺并建立海外殖民地的战争。毋庸置疑,美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战争,都是不光彩的侵略行为。19世纪美国本土扩张中最为不幸的军事行动是对印第安人的战争。以上美国19世纪及其以前历次主要战争和军事行动,不论其是非如何,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中,国内外各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是美国历史的一部分,但不足以代表美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及基本内容。 话说人类进入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到第三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两年,美国才迟迟参战。如果说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不义之战,在二战时期,美国则站在正义的一方,和中国人民,还有世界反法西斯人民一道,共同抗击日寇、德国法西斯。断言“军事是美国文明的基因……战争对于美国历史具有中心性……”,使人联想到曾经穷兵黩武,挑起战争灾难的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德国,这不是客观公允的历史态度。近年来,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引起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内部)极大的反对。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为错误和愚蠢的一场战争。但是,综观美国历史,不应恶其现在,攻其一生,轻易下“战争对于美国历史具有中心性”这样的结论。 三 受19世纪中晚期欧洲列强“炮舰政策”的影响,人们很容易把美国的海外商业扩张和武力扩张挂钩,认为商业利益必以“武力开路,借助武力实现”。这是对于美国海外商业扩张的片面认识。事实上,在19世纪整整一百年间,美国对外经济活动以对英国、欧洲的农业贸易为支柱。内战前,依靠棉花等农产品出口;其后,粮食产品(小麦等谷物),牛、猪肉类产品成为主要农业出口商品。可以肯定地说,19世纪美国对外商业支柱,外汇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出口贸易,与海外军事行动毫无关系。 19世纪晚期,美国工业力量上升,一些工业企业开始向海外寻求商业机会。最初是产品出口,进而直接投资设厂。到20世纪初,美国新兴的跨国公司在英国、欧洲及加拿大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工厂和销售部门。用一位美国公司在英国代理人的说法,就是“和平地工作(意指工商业贸易)以征服世界”。武力开路,“贸易跟着旗帜走”,在美国与拉美、亚洲等不发达地区交往时的确存在,但不代表美国对外商业史的全貌和主流方面。 至于战争对于美国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与成长的影响,更不应该随意夸大,乱加联系。美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铁路公司。19世纪晚期,大型工商业企业开始出现,独具特色的美国现代工业研发机制应运而生并逐步制度化,现代管理制度也逐步形成。工业技术革命和企业管理革命同步进行,是当时工业革命的一大特色。根据企业公司发展战略和需要而设立的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结构和机制,到20世纪20年代,得到进一步完善并规范化。关于这一点,美国企业史专家阿尔弗莱德·钱德勒有极为详尽系统地论述。美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后为美国政府机构,大学、工会等组织广为采用。过分夸大军事、战争的影响力,极易误导我们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正确认识。 四 古人云:兵者,凶器也。战争曾经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美国也不例外。无论是美国内战,还是一战和二战,多少生灵死于非命。20世纪60-70年代初的越南战争,除了人员伤亡外,更造成美国内部动荡,社会分裂。70年代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滞胀”的尴尬,日益上升的国家财政赤字,都与漫长的越战相关。上世纪90年代美元的强势地位,并非如一些文章所言是美国对外军事行动的结果,而是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东西德合并后德国经济陷于低迷状态,1994-1995年墨西哥货币恐慌,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美国国内新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而成。如果说1990年代美国对外军事行动对其经济繁荣有积极影响的话,主要在于维持了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这一点,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几年前,笔者曾撰文指出由于布什政府的国内外政策,美国似乎又在走越战时期“枪炮和黄油都要”的老路,势必给美国经济造成沉重负担。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消耗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且债台高筑,国际声望更是一落千丈。在风声鹤唳的反恐声中,美国人不是感觉更安全,而是更危险。对于美国而言,军事与战争,并不总是“意味着扩张和繁荣”。 以美国一贯的经济创新能力,维持现有的、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商业环境,对于美国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用武力实现扩张并攫取经济利益”。人类经过上世纪两次世界战争后,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经济利益方面成熟了许多。以武力攫取经济利益和势力范围的行为,虽未绝迹,但已为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所唾弃。美国之实力,运用得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运用失当,轻易便可给世界带来灾难。遗憾的是,美国政府近年来的许多对外政策和军事行动,增加了国际社会中不确定、不稳定,甚至进一步敌对的因素。一超独大的傲慢心态,单边主义,“先发制人,预先打击”等霸权作风,少数人头脑中挥之不去的冷战思维,在国际事务中日趋依赖武力的倾向,皆令人深感不安。美国政府能否像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一样,意识到伊拉克战争的错误,吸取教训,从而以合作、外交、平等的方式,促进国际社会的协作、稳定、和平与发展,还需拭目以待。 五 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客观认识美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理解美国之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建设性地处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宣扬美国的本质、目的、历史中心就是战争,只能进一步鼓动中美对抗的情绪,于己于人皆不利。夸大战争在美国崛起中的作用,混淆国家富强的主要原因,岂不是要把国家的发展道路引入歧途。深入理解一个国家成长和发展的真实源泉和道路,更能坚定我们以建设为中心,和平崛起的信心。人类在21世纪内和平与发展的重担,仍将由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大国共同承担。担子挑得好,是人类之福;担子挑砸了,这个世界,其实很脆弱。
懒情绪
卡恩原本定于15日回欧洲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并紧接着参加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有关希腊问题的会议。这两项涉欧重要活动均“泡汤”。据法国电视2台记者称,目前尚未了解到卡恩周六现身纽约的原因。
作为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的热门潜在人物,卡恩的“性丑闻”立即在法国政坛引起强烈反响。
涉性侵酒店女服务员 机场被捕
据纽约警方透露,斯特劳斯-卡恩14日下榻位于曼哈顿时报广场附近的索菲特酒店。酒店一名32岁的女性服务员告诉警方,她于当日下午约1时进入斯特劳斯-卡恩的房间,卡恩全身赤裸从浴室走出来,并试图对她进行性侵犯。这名女服务员随后逃离了房间,并拨打电话报警。
纽约市警察局新闻发言人保罗·布朗证实,斯特劳恩·卡恩14日在准备从纽约肯尼迪机场登机飞往巴黎前数分钟,被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的相关负责人员带下航班,并于当日下午移交给警方。
警方称,斯特劳恩-卡恩离开酒店前往机场时显然十分匆忙,因为他把自己的手机以及不少个人物品都留在了酒店房间内。
就卡恩涉嫌性侵犯被美国警方逮捕一事,IMF官员拒绝发表评论,并于15日称尚未收到有关此事的官方通知。
未来政坛前途凶多吉少
卡恩在2008年也被爆涉及桃色事件,被指与曾经担任IMF非洲司高级经济师、已婚的纳吉传出婚外情。卡恩被指滥用职权,让纳吉在2008年8月离职时获得额外丰厚的福利待遇。后被司法证实“清白”。
据悉,现年62岁的斯特劳斯-卡恩曾有过三次婚姻,他于1997至1999年间担任法国财政部长,成功地削减了法国财政赤字,被视为法国懂经济的政坛人物。
卡恩在2006年寻求成为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的努力失败,但令人意外的是2007年他被竞争对手即最终胜利者萨科奇提名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候选人。他于2007年始担任这一要职,并获得良好口碑。
在案发之前,卡恩在法国民众中的支持率一直处于前列,并领先于现任总统萨科奇以及所有反对党人物。
在法国,斯特劳斯-卡恩将角逐社会党初选,参加明年4月举行的总统大选已无悬念。因此,如此严重的负面消息对他未来政坛或是连任IMF计划都将是毁灭性打击。
法政坛地震 各方反应不一
在卡恩被捕的消息传出后,法国各界一片哗然。各党派政治人物、媒体精英纷纷表态,莫衷一是。有谴责之声,也有力挺,更有“阴谋论”出炉。
英国《卫报》称,法国选民分得清政治与丑闻,卡恩风流并不妨碍女选民投他的票,卡恩品行相较之下比大多数政治家都要端正。而法国一些政治人物认为内中隐含阴谋,卡恩是踩到了别人预先丢下的“香蕉皮”。而卡恩的夫人,法国电视一台前明星主持人——安娜·圣克莱尔拒绝对她的丈夫的指控。
她在一项声明中宣称她“自始至终完全不相信对其丈夫的指控”,同时呼吁“每个人审慎和克制”。
卡恩档案照。(法新社)
我的心给你了你能还我吗
书本上有的,比较简单!世界史第二册书的最后一节讲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我现在手中没有书本,暂时凭我的记忆来说,特点:生产和科技联系更紧密了,社会科学分类更细,且联系更紧了,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变快!影响:促进了生产力提高,社会生活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促进世界格局的变化!这是书本上说的,也许有些话是不全的!好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多发明是来自美国的,为什么会在美国先产生?我个人以为与他参加二战,为了战争的胜利,他必须发展与科技相关的军事力量,更是他当时是世界经济霸主所决定的!对中国的影响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事了,我们在1978年开放的,但是真正发展是在80年以后的事,我的历史老师讲过,中国并没有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的,早在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国一崛起,韩国和新加坡已经成为现代工业过,他们就是因为抓住了科技革命才得以快速发展的,现在中国才真正利用科技的,只不过比他国药慢了不少年!不能说了,我现在要下线了!有时间,我来跟你讲,虽然不是那么专业!
留不住的人慢走不送
王恒先生,60岁,本公司董事长,负责本集团的整体管理、策略规划及主要决策。王先生于一九六九年及一九七三年分别取得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及美国南刘易斯安娜州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王先生于一九七八年在美国成立美国泛太平洋控股有限公司并出任总裁。彼于一九九二年成立金鹰国际集团,并出任董事长至今。王先生目前亦兼任南京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南京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及理事,并荣膺最佳外商及优秀总经理。彼亦曾获颁南京市荣誉市民奖。彼在房地产开发及管理以及百货零售业方面拥有逾30年经验。 郑淑云女士,63岁,执行董事,高级会计师,本集团首席运营官。郑女士于二零零九年四月十五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郑女士在一九九零年取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凭,于一九九五年九月加盟本集团,并于二零零三年一月晋升至副总裁。郑女士于会计及财务资源管理方面拥有近 42年经验。彼负责本集团的日常营运。 非执行董事 韩相礼先生,44岁,非执行董事,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韩先生于二零零六年二月二十六日至二零零九年四月十四日期间为本公司执行董事,并于二零零九年四月十五日获调职为非执行董事。韩先生于一九八六年七月取得南京财经大学学士学位,并于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取得南京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韩先生于二零零零年三月加盟金鹰国际集团,并自二零零五年八月起出任现职。彼负责本集团的财务管理及企业融资事宜。韩先生于财务管理方面拥有逾 22 年经验。 独立非执行董事 黄之强先生,54岁,持有澳洲阿得雷德大学颁发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黄先生为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澳洲会计师公会及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亦为英国特许秘书及行政人员公会、香港特许秘书公会及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会员。黄先生曾担任越秀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集团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逾 10 年,该公司乃联交所上市公司。黄先生为 Greater China Corporate Consultancy & Services Limited 的董事总经理,亦任汇汉控股有限公司、泛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世纪城市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娱乐有限公司、弘茂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百利保控股有限公司、富豪酒店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冠捷科技有限公司华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中国特钢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兼审核委员会成员,该等公司全部于联交所上市。黄先生于财务、会计及管理方面拥有逾 29 年经验。 王耀先生,50岁,于一九八九年三月获哈尔滨工业大学颁发工程学博士学位。王先生现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中国商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及信息部部长,亦为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彼主要致力于中国零售市场、宏观经济、零售数据统计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并为政府提供有关零售市场咨询服务。由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八年间,彼亦定期发布全国消费品零售市场监察及预测报告。 刘石佑先生,61岁,一九七一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刘先生现为嘉宏航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及 Far East Cargo Line Limited 及 Xin Hai Hua Enterprise Limited董事。彼于货运业务及国际贸易行业方面积逾 32年经验。刘先生现时亦为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联交所创业板上市)独立非执行董事。彼获委任为第十届及第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委员会港澳区委员。 高级管理人员 苏杰先生,35岁,本集团副总裁。彼于一九九六年七月取得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并于二零零二年六月取得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苏先生于二零零一年七月加盟金鹰国际集团,担任企业发展部副总监,其后担任南京金鹰国际汽车销售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职务,二零零六年五月调入本集团出任现职,曾负责南京新街口店的日常运作与管理,现分管本集团品牌招商工作。 邵勇先生,44岁,高级经济师,本集团副总裁兼徐州店和盐城店总经理。彼于一九九一年取得安徽财贸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于零售管理方面拥有逾 15年经验。邵先生于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加盟本集团,并于二零零六年十一月晋升至本集团副总裁,负责徐州店和盐城店日常运作与管理,以及本集团在江苏省北部的连锁拓展。 王东来先生,44岁,本集团副总裁兼扬州店总经理。彼于一九九一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于二零零二年一月加盟本集团,先后担任南通店、扬州店及泰州店总经理,并于二零零八年七月晋升至本集团副总裁。王先生负责扬州店的日常运作和管理,以及本集团在扬州地区的连锁拓展。 王建平先生,39岁,本集团首席信息官。彼于一九九五年四月取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器应用硕士学位。王先生于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加盟本集团,先后担任本集团信息技术部主管和总裁助理,并于二零零八年七月晋升至现职。王先生负责监督本集团信息科技系统的开发、实施及日常管理维护。 戴苹女士,36岁,本集团首席财务官。戴女士于一九九五年毕业于澳洲Monash 大学,获颁会计及信息系统双学士学位,为香港会计师公会及澳洲会计师公会会员。戴女士在审计及财务管理方面拥有逾13年经验。戴女士于二零零八年九月加入本集团担任本集团总裁助理负责本集团财务管理事宜。她于二零零九年四月十五日获晋升至现职位。 王卫良先生,33岁,本集团总裁助理。王先生于一九九七年六月取得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王先生于二零零五年四月加入本集团,先后担任投资部副总监及发展部总监,并于二零零八年七月晋升至现职。彼负责本集团投资者关系及兼并收购。彼于财务管理和企业融资方面拥有逾11年经验。 张红女士,41岁,工程师,国际商务师,本集团总裁助理。张女士于一九九零年取得南京林业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现正于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班就读。彼于二零零四年加盟金鹰国际集团,先后担任金鹰国际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副总监。彼于二零零七年调入本集团,任人力资源部副总监、总监,并于二零零九年一月晋升至现职,负责本集团及各连锁店的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张女士在行政、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拥有逾13年经验。 陈永刚先生,39岁,会计师,本集团总裁助理。陈先生于一九九二年取得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现正于南京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班就读。彼于二零零四年加盟本集团,先后担任本集团财务部总监、稽核部总监,并于二零零九年六月晋升至现职,负责本集团及各连锁店的财务日常管理工作。陈先生在财务管理方面拥有逾17年经验。 合资格会计师兼公司秘书 霍志德先生,33岁,于二零零八年六月起担任本公司公司秘书。霍先生毕业于英国牛津布禄士大学,获颁会计及财务学士学位。彼为英国及咸尔斯特许会计师公会及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霍先生亦为英国特许秘书及行政人员公会及香港特许秘书公会会员。霍先生在审计及财务管理方面拥有逾8年经验。 够全了吧!
别说谎了你到底累不累
①相同点:a.三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b.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c.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d.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②不同点:a.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b.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c.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d.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③认识: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2)相关问题的分析1.简要分析导致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类似历史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通过以上比较分析,你得到了哪些启发?(二)影响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的相似之处:①政治制度变革、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两次工业革命进行的前提。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②市场、资金(资本)、科学技术是工业革命进行的重要条件。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扩大海外市场、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提供了资本;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科技知识,这一切促进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科技的促进、自然科学的新发现、部分国家所需资金(资本)的获得等等都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形成和发展。(2)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发明创造者绝大多数为科研工作者,人才素质高于以工人技师为主的英国工业革命;②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较多地应用于工业,科研成果量多质高;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多为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改进;③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各国都有,相互促进,美、德最多;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向其它国家发展;④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业、能源工业领域;而第一次开始于棉纺织业;⑤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的交叉。(3)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特点: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②规模、深度、影响远远超过前两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各领域相互促进。(4)启发:①政治变革是科技发展的前提,政治变革解放了生产力,应大胆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③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应扩大市场经济,筹集科技发展需要的资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2.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1)三次工业革命发生的科技条件和社会原因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和骨干力量;不断扩大的市场,迫切需要生产手段的变革;以电学理论及其应用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机器大工业的深入发展要求有更先进的动力、交通、和通讯手段;以相对论为代表的科学理论出现了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更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要,促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2)三次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标志①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②电力的广泛应用;③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3)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共同影响①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布局的新变化。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第一次导致近代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二次,垄断组织产生,并与国家政权结合。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③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4)后两次工业革命对东亚地区的影响第二次: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垄断组织出现,成为亚洲强国,东方其他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列强加紧对各国的资本输出。第三次: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中国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韩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特别引人注目,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机遇与挑战并存。(5)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6)美国在第二、三次科技革命领先的原因及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因为:①南北战争中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证。②西部的开发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③欧洲剩余资本源源而来。④欧亚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⑤爱迪生、福特、莱特、贝尔等人的众多发明使美国在电力、交通运输、远程通讯等领域领先。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的原因:①20世纪初原子、电子方面的理论就出现重大突破。②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二战未影响美国本土,因而具有开展科技革命的雄厚物质基础。③二战中赢得战争的迫切需求使其政府和资本家注重科技投入。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美国首先突破了原子能的应用,发明了电子计算机。⑤战后西欧国家的恢复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共同影响:①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二战后至70年代初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②导致了生产关系的调整。19世纪晚期美国产生了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最高。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日益加强。③上层建筑的变化。19世纪晚期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号称托拉斯帝国主义。二战后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为美国争霸世界创造了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把侵略矛头从拉美指向亚洲太平洋地区。二战后美国称霸资本主义世界,妄图在全球建立霸权。
没如果
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概述,以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缘何发端于美国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缘何发端于美国这一问题,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彭献成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之所以首先在美国兴起,绝非偶然现象,而有其客观必然性。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战后初期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蓬勃向上的民族创新精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巨大的市场容量等方面的优势,为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二是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 刘仲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发于美国原因在于美国具备如下条件:技术条件——在思维技术方面,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实验技术以军民结合、理工结合为特色;生产方面以电力技术和航空技术领先。物质条件——美国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建立了各种学会组织,科研体制多元化。彭树智认为,从战争形式的历史交往角度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并非偶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和充分展开的条件下进行的,争夺科技人才的结果便同第三次科技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美国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因而受益最丰。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和特点1.起讫时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问题上,学者们大体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胡才珍认为,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一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三是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四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张象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三大突出特点。卞春元认为,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技术革命具有如下特征:即技术科学化、技术群体化、技术智能化、高技术化和技术产业化。刘大椿、马书春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科学进步与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二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得以产业化,从而对生产力进行改造,使生产力发生根本变革。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军带民”,即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三、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问题。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许多学科基础和技术雏形虽然孕育于战前的和平时期,但如果没有战争和军事需求的推动,它决不会急匆匆地降临人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这次科技革命。陈本红也持此观点,认为二战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钟伦荣从科技与二战的双向逻辑关系出发,指出科技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观动因之一,是决定战争演变的制衡力量;而二战使许多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形态,成为战争的工具,同时又催生了一系列最具深远意义并揭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助产婆。彭树智用“历史交往”这一历史哲学概念来说明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突出的意义之一在于它促进了始于4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下半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个革命之所以发展势头持续不懈、发展速度有增无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交往无疑起着关键的作用。四、澄清几个概念 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这几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者们论述较多,且存在较大的分歧。 张象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它们在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逐渐联系在一起,依次而出现,又在交错中进行。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人类在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被称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关于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的社会性和根本性的变革;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孙衔、刘迅等人认为,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它常以科学理论突破的形式表现出来;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重大变革,它往往以科学革命作为基础,又常常作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的先导;工业革命仅指人类在工业化社会中生产领域里所产生的飞跃;产业革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而在整个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引起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所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中生产领域内的进步,而后者反映的则是任何社会中主导产业形式的变化。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不可混为一谈。科学革命通常是指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和科学研究的社会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技术革命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的重大变革,而产业革命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内容,而且具有经济和社会的性质和内容。所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只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时才会促进产业革命发生,并非任何技术革命都能导致产业革命。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学者们从多方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由于论述角度不同,因而结论各异,现将其归纳如下: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三次科技革命比较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第四次 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主题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