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420
回忆不敌她
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政策”,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政策
知识点: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定义
货币政策并不等同于金融政策,它只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政策目标;
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二、货币政策目标
(1)稳定物价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平衡国际收支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定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等将其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通常以不兑现货币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
(2)效用:
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
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减少,限制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
(3)缺陷:
①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②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
③见效较慢、时滞较长。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
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2、再贴现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的行为。
(2)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
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
(3)优缺点:
优点: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缺点: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所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采取主动配合态度。
3、公开市场业务
(1)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2)公开市场业务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3)优缺点
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更具有弹性、更具优越性:
①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②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③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
④中央银行有可能用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局限性:
①金融市场不仅必须具备全国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②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
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都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节,以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在这些一般性政策工具之外,还可以有选择的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
选择性货币政策包括:
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三)直接信用控制
(1)含义: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2)手段:
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四)间接信用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即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其中:道义劝告是央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劝告。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商业银行提出信贷增减建议。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影响力往往较大。
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含义: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和目标变量(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
指标选择原则:中央银行可以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
1.利率: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变动灵活的短期利率,如同业拆借利率、短期国库券利率。
2.货币供应量:1996年正式成为中介目标。
3.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具有可测性和可控性;
4.通货膨胀率:具有可测性和可控性
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传导途径和作用机理:
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2.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取决于:
(1)能够对货币政策变动做出灵敏反映的经济主体;
(2)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
(3)较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
六、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1、2006-2007年从“稳健”转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
2、2008年下半年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
3、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窗口指导、风险提示、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注重贷款平稳可持续增长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4、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导向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之后,2011-2016年6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确定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我国已连续7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误会我
距离2020中级经济师考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考生需要抓紧时间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备考知识点:风险概述”,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备考知识点:风险概述
风险的属性及其分类
风险是指某种随机事件发生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含义:①风险是指未来将要发生损失的可能性;②风险是与人们的利益相联系的概念,可能性一旦变成现实,就会造成利益的损失;③风险并不是导致损失的随机事件本事,而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发生事件的不确定,后果和影响的不确定。
1. 风险的三个属性: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测性,可测性是人能够经营保险的基础。
2. 风险的分类
(1)按风险造成的损失对象
①人身风险:因发生意外的事故或者突患疾病造成人的死亡或残废,因失业导致收入中断,生存受到威胁等等。
②财产风险:因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财产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及与财产相关的损失。
③责任风险:指由于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在法律上负有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④信用风险:指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使对方受损的风险。
(2)按风险的性质
①纯粹风险(静态风险):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纯粹风险能够预测,为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②投机风险:指既有损失的机会又有获利的可能性的风险,三种结果:损失、没损失、赢利。如期货风险、股票风险、、从事经营活动等。保险公司一般只承保纯粹风险,而不承保投机风险。
(3)按风险产生原因(变动)
①自然风险:由于自然因素和物理现象造成的实质风险。②社会风险: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造成的风险,如偷窃、罢工、过失所致损失。③政治风险。④经济风险:由于市场等经济因素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4)按风险涉及范围
①特定风险,是指由于特定的个人引起的仅涉及个人的风险
②基本风险,是风险的起源和影响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即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风险(新增),常常与经济失调、政治变动等相联系。
风险处理的四种方法
(1)回避风险: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2)预防风险: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
(3)自留风险: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当风险。
(4)转移风险: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用风险管理手段。如保险,保险就是转移风险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
最后又怎样
十月已经过了一半,为了加快备考复习的节奏,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可以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变量指标
1.利率: 通常指短期的市场利率,具体操作有的使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有的使用短期国库券利率。
2.货币供应量: 整个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可以用作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的货币总额。
3.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1)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超额准备金往往因为其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意愿和财务状况而不易为货币当局测度和控制。
(2)基础货币:满足可测性与可控性要求,数字一目了然,不少国家把它视为较为理想的中介目标。
4.通货膨胀率
(1)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
(2)自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国家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即设定一个适合的通货膨胀率并且予以钉住,如果通货膨胀率处于正常范围,参考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指标状况,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如果通货膨胀率超出范围,暂停其他项目的调节,以控制通货膨胀率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