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6460
水色青山入画卷
分为两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财政税收专业知识和实务》,前者包括统计、法律和财政等六大块;后者专业知识包括公债、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和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等内容。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内容
1.《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基础知识》科目中覆盖经济学基础、统计、法律、会计、财政、货币与金融的知识。
2.《金融专业知识和实务》
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货物和劳务税制度、所得税制度、其他税收制度、税务管理、纳税检查、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税收理论、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更多中级经济师考试相关问题请访问来源页面:
扎心爱人刺眼爱人
临近考试,考生应当专心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税制要素”,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税制要素
1.纳税人: 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法人。
纳税人=负税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纳税人≠负税人:增值税、消费税等。
2.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扣缴义务人即非纯粹意义上的纳税人,又非实际负担税款的负税人,只是负有代为扣税并缴纳税款法定职责的义务人。
(2)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各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是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部队、学校和其他单位,或者是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经营者和其他自然人。
3.课税对象(征收对象): 规定了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
(1)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
(2)税目: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3)计税依据: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两种主要的计税依据分别是计税金额和计税数量。
4.税率:
(1)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
(2)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3)分类: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累进(退)税率。
(4)比例税率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可分为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和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四种。
(5)定额税率分为单一定额税率、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和分类分级定额税率。
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6.减税: 指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指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7.一般来说,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的。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却是不一致的,如与总公司不在同一地点的分公司的利润在总公司汇总纳税。
深海孤独至死
中级经济师2017年增加税收制度章节。具体增加内容如下:
1、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是税制的基本要素。
2、课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3、税目反映整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4、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5、流转税有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6、我国目前已经开征的所得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7、我国目前开征的财产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
8、目前我国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土地使用税等。
9、目前我国行为税类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10、啤酒、汽油、柴油等课税项目采用的就是从量税的形式。
11、中央税指中央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如我国目前的消费税、关税。
12、地方税指由地方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如我国目前的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
1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指属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照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14、啤酒、黄酒和成品油适用定额税率;白酒、卷烟等定额与比例相结合复合计税。
15、我国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有烟、酒、高档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电池和涂料共15类消费品。
16、直接税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如所得税、财产税。
17、间接税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如各种流转税。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