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9835
何曾有几时拥
中级经济师《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考试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考生的热门选择,考生在复习时,需要时刻梳理重要考点,巩固知识点。下面深空网为大家整理了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本对策与方法的相关考点,来了解下吧。人力资源预测的分类人力资源预测是指在企业的评估和预言的基础上,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状况的假设。人力资源预测可分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需求预测程序(自上而下预测4步):(1)预测组织未来生产经营状况;(2)估算各职能工作活动的总量;(3)确定各职能及各-职能内不同层次类别人员的工作负荷;(4)确定各职能活动及各-职能活动内不同层次类别人员的需求量。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1、定量预测法定量预测法又称为统计学方法,指的是通过对某些商业要素进行预测从而决定劳动力队伍的大小。所谓商业要素指的是销售量或市场份额等组织的商业属性。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时间序列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3)回归分析法。2、定性预测法定性预测法又称为判断法,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预测方法。最常用的判断技术有(1)主观判断法;(2)德尔菲法。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一)企业内部供给预测方法1、人员核查法;2、人员调配图;3、马尔科夫分析方法。周期越长,根据过去人员变动所推测的未来人员变动就越准确该模型假定在给定时间中人员的转移比率固定。关键是要确定出人员转移率矩阵表。(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对地方劳动力市场以及全国劳动力市场的预测。对于地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一)人力供给与人力需求的平衡(不平衡表现为3个方面)1、供给小于需求(1)从外部雇用人员,包括返聘退休人员;(2)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效率;(3)延长工作时间,让员工加班加点;(4)降低员工的离职率;(5)人力资源业务外包。2、供给大于需求(1)扩大经营规模,或开辟新的增长点,从而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永久性的裁员,或者辞退员工;(3)提前退休;(4)冻结招聘;(5)缩短工作时间,工作分享或降低员工的工资,通过这些方式也可以减少供给;(6)对富余员工实行培训,这相当于进行人员储备,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3、结构性失衡(1)进行内部人员的重新配置,包括晋升、调动、降职等,来弥补那些空缺的职位;(2)进行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内部员工能够从事空缺职位的工作;(3)进行人员置换,释放那些组织不需要的人员,补充组织需要的人员,从而调整人员的结构。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即将开考,想要快速提高分数?还身处迷茫中的你,可直接点击下方图片参加“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前30天核心考点冲刺营”,助你成功上岸!
长寻
【导读】参加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除了需要进行《经济基础》的复习,还需要进行专业实务的备考,实务专业有10各科目,分别是工商、财税、农业、金融、保险、人力、旅游、运输、建筑房地产、知识产权,作为2021参考考生,考试复习的依据自然就是考试大纲了,在新的中级经济师运输经济大纲没有出来之前,我们的参考大纲只能是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在新大纲出来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的考点进行更为深入的复习,掌握考试的要点,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参考大纲——运输经济,接下来就具体来了解一下。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理解运输经济专业理论原理,掌握专业工作方法和专业技术,了解专业相关法律、规范(规定),以及运用上述知识从事运输经济专业实务工作,提高运用运输经济学理论及方法解决有关运输经济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1. 综合交通运输概述。理解运输业性质,判断运输业发展驱动因素,概括不同国家、不同阶段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比较各种综合交通运输政策制度。理解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掌握三维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的概念、实现途径,对城市群交通建设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综合交通运输对交通强国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2. 交通运输结构与运输布局。理解运输结构和运输结构优化,制定运输结构的优化原则,应用运输结构优化对策的要求,理解运输布局和运输布局依据,制定运输布局的原则,应用运输发展四阶段法,应用最小生长树规划法,应用空间运输联系定量分析法,理解综合运输网,理解运输线路布局,理解运输枢纽布局。
3. 可持续交通运输体系。在了解可持续交通运输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识别交通运输外部性的概念和影响,掌握交通运输外部性的评估方法与计算方式,理解交通运输外部性的治理方式,比较外部成本内部化政策选择的差异。了解交通项目次生环境的分类,掌握次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和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4. 运输产品与运输业增加值。熟知运输产品的基本含义、效用特征、性质及相关特点。熟练掌握运输产品的整体构成、概念及评价体系。理解运输产品的三维特性和组合策略,对运输产品的企业品牌类型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有所掌握。知晓运输业总产值的基本构成,净产值的计算方式,增加值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式。
5. 综合物流体系与供应链管理。理解物流系统,识别物流系统的要素,区分物流系统的类型,理解物流系统的特点,分析物流系统的主要构成,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总结供应链的特征,辨别供应链类型,分析供应链牛鞭效应,构建供应链,实行供应链管理,概括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理解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理解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实施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
6.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熟知运输需求的基本含义,具体特征。分析不同运输种类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掌握运输需求弹性的计算方式,学会绘制弹性图示。在获得相关运输数据的基础上,学会分析运输市场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并对运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预测。
7. 运输市场营销。了解运输市场营销的含义、特征,熟知运输市场管理的过程,在掌握运输企业规划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制订运输企业的营销规划。了解不同运输对象下,运输市场的细分依据、要素及运价比率情况。识别国际货运代理的类型,开展国际海运代理业务,开展国际航空代理业务,识别船舶代理的类型,开展船舶代理业务,辨别租船经纪人的类型。
8. 运输市场购买行为。了解运输市场购买行为的基本概念,行为模型和类型,了解运输购买决策过程的不同阶段,分析影响运输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在分析消费者对运输服务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分析运输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模式及决策过程。理解经济环境和购买行为,理解基于互联网的运输服务购买行为。
9. 运输成本。理解运输成本概念,确定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成本分类方式,构建运输成本函数及曲线。熟知定期和非定期铁路运输成本构成要素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析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掌握运量变化与运输总支出的关系,运输距离与单位运输支出的关系,机车车辆运用效率与成本的关系,分析成本、产量及运输利润,理解运输成本控制的要素。辨别公路运输成本的类别,理解公路运输成本的特征,计算与分析公路运输成本。掌握水运成本结构,辨别经营成本的构成、航次成本的构成及资本成本的构成,应用水运成本计算的方法。掌握航空公司成本分类及变动规律,了解航空公司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和计算民航运输成本,机场和空管系统成本分析与计算,民航运输成本控制。
10. 运输价格。理解运价制定的一般原理,了解影响运价制定的相关因素,辨别铁路旅客与货物运价、公路旅客与货物运价、水运旅客与货物运价、民航旅客与货物运价的制定规则、内容与方法,辨别不同运输方式运价的计算。
11. 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理解经济评价基本分析,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应用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方法,应用财务评价方法,应用经济评价方法,应用不确定性分析和方案经济比选分析, 应用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案例分析。
12. 运输服务质量。理解服务的基本内涵,了解运输企业顾客价值的含义和内容,运输服务质量的含义,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决定要素。熟知运输服务质量的分类与定性,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处理运输服务质量的相关问题,了解质量的考核指标。
13. 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熟悉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目标和环境。衡量融资利益与相关风险。推算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理解应收账款管理及客户信用分析方法,运用存货成本、存货决策理论进行存货控制,处理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对比两种主要股利分配理论,分析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各项因素。熟悉财务分析基本方法,评价运输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综合财务能力。理解财务预算编制原则,掌握财务预算基本方法。
14. 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解工作岗位分类,辨别岗位设置的原则,编制岗位设置表,制定劳动定额,辨别影响绩效的因素,选择恰当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全面评估绩效,合理使用绩效管理结果,理解薪酬设计原则,设计员工薪酬。
以上就是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参考大纲——运输经济,考试考察的内容不外乎这15点,大家可以逐点进行认真复习,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点框架图,同时也要关注考试报名相关资讯,尤其是中级经济师初次报考常见问题,一定要提前了解和关注起来,祝大家考试成功!
拓无隅
【 #社工师#导语】你想有拥有你没有过的能力,就要去做自己没有做过的努力。以下为“2020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考点: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基本范式,但也相互补充。 一、定量研究。 1、常用方法:问卷调查、量表测量、测验和实验研究。 2、以实证主义为方法 论基础。 实证主义的4个基本观点。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3、适用范围:适用于已有大量资料、资料收集相对容易、需要探讨变量关系、宏观层面大规模调查与预测等场合。 二、定性研究。 1、常用方法:非结构式的直接观察和会谈。 2、定性研究以反实证主义方法 论为基础。 反实证主义的6个观点或特征。 3、使用范围:不熟悉的社会系统、无权威和不受控制的场景;不需要过分观念化和学说建构,发现案主的主观观念、态度等,定义新概念,形成新假设。 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 1、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定量:外人,旁观者。定性:深入具体情境,尽量让研究对象视为自己人。 2、研究和理论的关系。定量:依托理论,形成假设,验证假设(证实和证伪)。定性: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理论。 3、研究策略。定量:演绎法,研究问题、计划、内容和结论追求精确性。定性:归纳法,研究问题、计划、内容随时修订。 4、资料特性。定量:可量化资料。定性:描述性的、非数字信息。 5、结论推论。定量:可推论。定性:侧重研究对象的个别性、特殊性,对研究发现不作推论。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