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属于你一人
援引文章: 寻访革命英烈赵方,一个在史册中闪光的名字 宜川县云岩镇有个村子叫二里半,出生在这里的赵方大概算得上是该村最早的村支书了。但村里人并不清楚这一点,因为在村头遇上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居然不知道赵方为何许人也。这多少叫我们有些失望。好在终于找到了赵方的侄儿赵建强,通过他的回忆和查阅有关资料才了解到:历史不应当遗忘的赵方,居然有着如此丰富、生动和传奇的革命经历。 传播革命真理,遭校方开除 赵方,原名赵正化,化名张超。1908年出生于陕西省宜川县云岩镇二里半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2岁在宜川县新市河乡东良村小学读书。1924年春,赵方到延长高小上学。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李遇杜、赵洪善等共产党员。李遇杜经常向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讲革命道理。1925年3月,延长高小的进步学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召开了追悼孙中山先生逝世大会。在大会上,赵方上台演讲,宣讲革命道理。不几日,学校当局以“造谣惑众,煽动闹事”为由,开除了他的学籍。1926年春,赵方和李遇杜一同来到延安“四中”读书。他们一面学习,一面讨论社会问题。李遇杜给他找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进化史》等马克思著作。他越读,心里越亮堂。6月,由李遇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冬,赵方受陕北特委的派遣,回到家乡开辟工作,担任了中央宜川县委宣传委员,二里半村党支部书记。此间,他深入到工农群众中,秘密地成立了“红枪会”,“蓝蓝会”,团结组织群众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1930年,赵方先后在宜川、云岩镇第三高小任教员、校长。6月,陕北特委遭敌破坏后,赵方虽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积极与范世昌、贺席珍、白彦博、阎志道、白思佼等在一起,商谈决定组织武装力量,走革命道路。 谈笑间,智夺敌武装 为了给新成立游击队筹集枪支弹药,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同年秋天的一个早晨,赵方邀云岩区的敌伪乡长薛光录在云岩城墙上散步。行走期间,空中飞来几只乌鸦。赵说:“薛乡长,打一只吧!”薛光录回答说:“打不准”。“让我试试。”说着赵方把薛光录的枪要过来,子弹推上膛,退出两步,将枪口对准薛光录。吓得薛面色煞白,哆哆嗦嗦地说:“这是怎么回事?”赵方说:“命令你的士兵将枪搁下空手操练。”薛光录无奈,传下命令,隐蔽在附近的高思恭、赵正兴等一拥而上,31支枪没费功夫全部缴获。次日,他们又到北赤镇,缴了伪乡公所8支枪,击毙了呼广线等几个民愤大的坏蛋。1931年,赵方发动学生集会游行,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要求清算伪县长贪污教育经费,欺压人民的罪行。他率领学生将史秉贞“勤俭爱民”的大匾,抬到大街上烧掉。同时还砸了地主李国忠的四块“歌功颂德”牌匾。迫使伪陕西省政府撤换了史秉贞县长的职务。赵方的革命行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仇视。他们抓不到赵方,就把他七岁的弟弟赵正杰抓走。1933年,赵方又与贺席珍同志二次赴西安,经黑志德同志介绍找到党组织。赵方被介绍到苏区薛家寨耀西特委担任宣传委员。半年之后,组织上又派他回延长、宜川一带开展秘密活动,不幸在甘谷驿被敌袭击,同行的两位同志都牺牲了,赵方只身返回宜川。1934年,他以抗款为名,在宜川五区民团开展工作,把一部分穷苦出身的团丁拉了过来,建立了宜川游击队,后改编为宜川抗日义勇军。黑志德同志任司令,杨开德任副司令,赵方任政治委员。义勇军成立后,在宜川、延长一带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收接伪投诚,入狱写忠贞 1936年8月,陕甘晋省委抽调赵方去白区工作部工作。九月初,环县一带惯匪头子赵思忠(老五)表示愿意投诚红军抗日。省委决定,派朱子休、赵方、吴士芳去该部接洽收编工作。不料到达匪部后,赵老五反把三同志扣留,送往宁夏马鸿逵部监禁,在宁夏监狱中他们受尽了种种酷刑。1937年,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派张志华去宁夏与马鸿逵交涉,才将赵方和扣留的同志营救出狱。赵方返回延安后,住进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春,赵方从党校毕业后,被晋西南党委分配在隰县地委组织部工作,同年9月调到晋西南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工作。初任保安科长,后任副部长。1940年初,晋西行政公署成立后任行署公安局局长。1944年春又调他到晋绥二分区任公安局局长,1945年他任晋绥公安总局第四科科长,做预审工作。1948年秋,赵方同志任绥蒙行署公安局局长,1949年随军南下到四川成都。 蓉城老公安,人去警魂在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30日,解放军举行了盛大入城仪式。31日,成都市实行军事管制,“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成都华兴东街41号“大亨里”胡同深处,有一座楼台亭榭错落的深宅大院,宅主乃国民党第95军副军长刁文俊,故称“刁公馆”,新组建的成都军管会公安处政治保卫室即坐落于此。解放初,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刁公馆”和“大亨里”一度为政治保卫室的别称而名扬天府,是川西区、成都市隐蔽战线的情报中心和侦察实体。1950年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刁公馆”内的会议室里,坐着3名身着解放军军装、戴着“公安”字样佩章的干部和一名着便装穿皮夹克的人,秘密讨论着在刚解放的成都市及川西区如何开展清匪肃特斗争。居于首座的成都军管会公安处(川西公安厅前身)处长周仝。居于次席的正是公安处副处长赵方,曾担任晋绥公安总局副局长。后来,赵方担任了成都市公安局第一任局长、川西公安厅、四川省公安厅副厅长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这位一身正气,善待部属,事事处处皆楷模的老公安,竟在十年动乱的“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赵方与周仝在成都工作期间,制订了肃特斗争谋略,组建的侦察情报队伍,为解放初的川西区侦察情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还有个小事故。1951年初的一天中午,赵方在机关大院与一些干部闲谈,一名小战士在其对面擦枪走火,子弹从他头顶掠过,击中身后砖柱,在场人大惊失色,小战士吓得魂不附体,而赵方只说了句:“小家伙,真是冒失鬼!”即若无其事地离去,再未提及此事。 儿子回忆父亲 有幸电话联系上了赵方之子赵西南,他告诉记者:“我父亲从来没有系统的给我们讲过他的经历,宜川档案局的同志收集整理的材料,我们觉得是真实的。另外,宜川党史办也有我父亲的资料。”他对本报及所有挖掘整理、宣传他父亲革命故事的人,表示感谢。“1949年底我父亲随贺龙、李井泉到了川西后,就担任川西公安厅副厅长,因为当时的厅长是部队干部,所以川西公安厅的业务工作就是我父亲主持,同时他还担任成都公安局局长,检察院检察长。刚刚解放的川西,百废待举,特别是公安工作是异常紧张、繁忙。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工作是何等繁忙。1955年四川合省,他就担任了省高院院长。之后担任省政法党组常务副书记,管全省政法工作,直到他去世。我小时候觉得他非常亲,他从来没有重声说过我们。我和弟弟学习他不过问,我们考试完了给他看成绩,他也笑笑,说给你妈妈看。我弟弟学习比较差,他也从不责骂他。小时候,他经常带着我们散散步,看到街上有的学生,坐在家门口小凳子上就着黄昏的阳光,做作业,他总是对我们说,你看看人家。在四川,他一直保持着老家的习惯,爱吃面。每天晚饭,家里给他用油炒点葱,他就着蒜吃面,再加一点四川泡菜。他爱听秦腔。有了半导体收音机后,常常晚上我们睡下了,能听到半导体收音机传出的陕西秦腔的高昂唱腔。他不爱交际,从来没有请过客,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饭馆。我从小到他去世前,就只有在1958年我入了少先队,在饭馆吃过一次饭。他在家不管钱,不操心钱是怎么花的。他几乎不买什么东西,我记得是他买过一个带嘴的茶壶。《列宁全集》出版后,他买了一套,他给我母亲说,这部全集可以留给娃娃们。我母亲给他做一身新衣服,年年国庆的时候才穿,他去世后留下了也只有3套平时舍不得穿的比较新的衣服。我父亲是35年离开宜川的,我小学后,我父母就在存钱,说要接我奶奶来。我看到过当时他给西安战友的信,麻烦他用车接我奶奶到西安,并寄去用车的钱。我奶奶到成都后,父亲专门请一个照顾我奶奶的人,每天都要陪我奶奶说话,聊聊家里的事。我奶奶去世后,我父亲很难过,他不能回去奔丧,戴了好久的黑布。有一次我对他说,我要取了黑布,他脸一沉,说,不能取。记得他给我妈妈说,他小时候放过羊,出去的时候就带个饼,中午吃。我父亲是67年1月去世的,父亲去世后,他的身影一直在我们心里,常常做梦觉得他没有走。在我们的眼里,父亲是个平平凡凡的人。可他是有信仰的人。正是有了他那样千千万万的有信仰的人,我们国家才有了改变。”
心念他
史岩更好。史岩的吹奏技巧、原创能力、全网粉丝量、阅历和内功内涵等指标更胜一筹。
赵方是史岩的堂妹,赵方是史岩将其带进陶笛这个领域,两个人没有师生和师从的从属关系,前面W开头的回答说赵方是史岩的老师是非常不符合现实,史岩是中国第一代最早接触并演奏陶笛的演奏家,可以说史岩就是陶笛界最高辈分和实力级别。史岩、赵方二人并没有师徒关系,单单从辈分上来看,史岩是赵方的姐姐,史岩入行更早,修炼更久,在吹奏上两个人各具特色,两个人在这个陶笛领域中都是演奏家级别,是无法用简单的音色和音准等常规比较来分出高低,更多的是在整体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去推敲研究。史岩多次受邀参加如《北大百年讲堂》(北京传统音乐节)、《国际陶笛名家音乐会》、《风雅国际陶笛节》等国内外音乐演出,并多次受邀赴韩国、日本等地参加《陶笛独奏及合奏音乐会》;史岩曾参与拍摄多部宣传片、纪录片。同时史岩在全网的粉丝量也是陶笛圈中提名第一位的。
我会好好过
史岩更好。【综述】:史岩就是陶笛界“天山童姥”“东方不败”的辈分和实力级别。史岩的吹奏技巧、原创能力、全网粉丝量、阅历和内功内涵等指标更胜一筹。
赵方是史岩的堂妹,赵方是史岩将其带进陶笛这个领域,两个人没有师生和师从的从属关系,前面W开头的回答说赵方是史岩的老师是非常不符合现实,史岩是中国第一代最早接触并演奏陶笛的演奏家,可以说史岩就是陶笛界“天山童姥”“东方不败”的辈分和实力级别。史岩、赵方二人并没有师徒关系,单单从辈分上来看,史岩是赵方的姐姐,史岩入行更早,修炼更久,在吹奏上两个人各具特色,两个人在这个陶笛领域中都是演奏家级别,是无法用简单的音色和音准等常规比较来分出高低,更多的是在整体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去推敲研究。史岩多次受邀参加如《北大百年讲堂》(北京传统音乐节)、《国际陶笛名家音乐会》、《风雅国际陶笛节》等国内外音乐演出,并多次受邀赴韩国、日本等地参加《陶笛独奏及合奏音乐会》;史岩曾参与拍摄多部宣传片、纪录片。同时史岩在全网的粉丝量也是陶笛圈中的“女一号”,并且势头正旺。史岩还专程为乐嘉的性格色彩创造原创音乐,被上海卫视、云南卫视、《中国潮音》等邀请拍摄。
【后附史岩简介】——【知识扩充】
史岩:
中国第一代青年陶笛演奏家,被誉为"禅意笛者"、"陶笛仙姑"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陶笛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陶笛学会及艺术委员会高级指导老师
浙江传媒学院客座讲师
多次担任国内《中小学小乐器进课堂师资培训》主讲教师
2004年《第十七届中国艺术节》获器乐合奏群星奖《金奖》
2007年《浙江省第四届民族器乐比赛》获青年组《金奖》
曾出版多首个人原创陶笛专辑及单曲: 《黑白乐园》《月河仙踪》、《幽》、《忆》、《梦境之旅》等。
多次受邀参加如《北大百年讲堂》(北京传统音乐节)、《国际陶笛名家音乐会》、《风雅国际陶笛节》等国内外音乐演出,并多次受邀赴韩国、日本等地参加《陶笛独奏及合奏音乐会》
史岩曾参与拍摄多部宣传片、纪录片;
如:浙江省嘉兴市《城市形象宣传片》
浙江《莫干山文旅宣传片》
浙江《天台山海外版纪录片》等
三莫猖狂
赵方:掌管微软华南的北京女人2002-10-14 10:20 转自: 金羊网赵方说,总有人将微软和中国、和本地企业对立起来看, 这叫作民族情结也好,或者是一种偏见也好,都是始终困扰她的, 给她最大压力的事情。赵方说话简洁而且滴水不漏,是长期锤炼的结果。于是, 在探访原因时发现 ,赵方,曾经是IBM中国的首席谈判代表。赵方的办公室和她给人的感觉一样,简练,没有过多的装饰, 因此一张和比尔.盖茨的合影颇为引人注目。对赵方来说,照片本身是荣誉的象征,她深以为傲。2001年, 赵方被授予微软全球杰出贡献奖, 她是获得这个荣誉的第一个中国人。在颁奖典礼上, 她被安排在比尔.盖茨的旁边,照片就是当天的见证。 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赵方神情中的自豪也难以掩饰。这并不是赵方在微软的第一个奖项。早在她加盟微软的第一年, 就获得了微软亚太区最佳库存管理奖。赵方,北京人。大学毕业加盟惠普中国,一干就是10年。 1996年进入IBM,因为工作成绩优异, 第一年就获得了IBM给予员工的股票。把关微软库存1997年,赵方成为微软中国的高级渠道经理。微软在给赵方机会的同时,也给了赵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看上去, 微软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很好,其实产品积压, 库存已经达到了微软所能承受的极限。赵方大刀阔斧。她将微软全国总代理的数量从6家缩减到了4家, 以控制随意降价等不正当竞争,同时重整产品线并且调整返点政策。 代理商来提货的时候,赵方看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库存量, 而不仅仅是单个代理的库存。赵方不只通晓全国的库存情况, 更以微软产品把关人的身份出现。半年下来,赵方为微软节约了600万美元的成本, 并因此被授予微软亚太区最佳库存管理奖。竞争华南掌门2001年,另一个机会摆在赵方面前,微软华南区缺一个总经理。 和赵方竞争这个位置的一共有6个人,每个人都比赵方的资格老, 有的竞争对手甚至已经在微软工作了五六年之久。赵方言简意赅地描述了当年的竞争过程:先制定书面的商业计划, 呈交微软中国,然后是微软大中华区,最后是面谈。终于尘埃落定。 商场撕杀在赵方说来不过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 背后的惊心动魄全靠大家自己去思量。两年多以来,可以作为赵方成绩的也许是下面的两个数据: 2000年,华南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68%, 2001年同比增长35%。2002年, 微软中国新当家唐骏提出的目标是不低于50%的增长, 华南区在其中占了1/3的份额。而相对于华北和华东来讲, 华南区其实是一个小区,因此赵方肩上的担子是沉甸甸的。在广州二年半的时间里,赵方从未休过一次长假。 先生和女儿一直在北京,每天通过电话和邮件沟通。 谈起先生和女儿,赵方的眼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家人的支持是赵方得以成功的坚强保障。赵方还说, 虽然远离在北京的小家庭, 但是她在广州已经拥有了一个有50多个员工的大家庭。 她的付出是值得的。感觉不到的艺术用微软中国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话来讲,赵方是个管理人才。在赵方看来,管理的诀窍在于培养人而不是管人, 她的目标是让每个员工都成功。赵方常说, 她的员工都是非常出色的人,简单的条框规章对他们是没有用的, 如果一定要规定9点上班,那员工在6点钟一定就会下班, 这样并不能将工作做好。赵方认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管理好自己, 以身作则,肩负起领导团队成功的责任。而对于员工的管理, 赵方认为:“我从来没想过要管理他们,我的任务是培养人, 而不是管理人。我所要关心的是制定员工的事业发展计划, 我所要做的工作是教导员工如何自我管理。 管理的最高境界决不是制度化,更不是一种约束。 管理应该是无形的,使你感觉不到的,是一种艺术。 它应该让被管理者感到一种享受。” 在赵方到华南任总经理的2年多时间里, 华南已经有3个员工调任北京负责全国范围的工作。赵方说, 这在以前是很少的事情,一般都直接从总部提拔。赢得政府信任长期以来,微软华南区做得最好的还是企业用户。用赵方的话来讲, 大企业客户和中小企业的客户各占了一半的比例。准确地讲应该是, 微软华南区的大企业客户数量并不多,但是销售额很大; 而中小企业的客户则刚好相反, 数量很大但是单个的销量并不是很大。赵方说,微软现在要做的是,去充分了解中国的政府究竟需要什么, 微软如何才能帮助政府。她强调说, 电子政府不仅仅是文字处理系统, 更重要的是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这对微软都是挑战性很大的工作。事实上,赵方已经在做很多工作了, 微软是广东省软件协会和广州市软件协会的成员, 也是协会中惟一的外企会员。赵方本人还是省软件协会的常务理事, 市软件协会的名誉会长;微软连续三年都投入很大的资金, 为广东省政府做软件市场的调查报告;2001年,在广州投资, 与劳动保障局合作举办了“光明星”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培训活动, 通过此次培训,为广州培养了200多名下岗职工, 使其熟悉电脑操作,了解求职面试技巧。到现在为止, 第一批学员中已有80%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工作,走出了困境。销售出身的赵方也会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华南区销售系统的完善上来 。据了解,微软华南区现有人员中,只有1/3是销售,另2/ 3都是技术支持人员。赵方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 为华南区增添12个销售人员, 以促使华南区从技术支持为主向销售为主转变。在大喜大悲之间赵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她说这是她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2001年7月, 赵方和她的几个同事去美国参加微软全球销售大会( 正是在这个会上,她被授予微软全球杰出贡献奖)。会后她回国, 同事们获得了奖励性的休假,去大峡谷旅游。刚下飞机的赵方还沉浸在获奖的欢乐时,坏消息却传来, 在美国休假的同事因为车祸,两死一伤。赵方说她当时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香港回广州的, 十几个小时前她上飞机时还是笑意盈盈的同事, 刹那间就再也见不到了。随后而至的一个月的时间里,赵方放下了她在微软所有的工作, 全力以赴为去世的同事办理身后事。首先是通知家属,一个同事的家在顺德, 赵方了解到他家里除了妻子和孩子以外,还有他父母。 他们事先安排只有妻子在家的时间上门去通知, 先问清楚孩子在什么地方上学,什么时候放学等等, 然后才敢向那位妻子说明情况。4个小时以后,同事的父母回家, 另一波悲伤的浪潮又在等着赵方他们。办理后事的手续复杂程度也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家属的要求是, 将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所有的手续都是由赵方在美国完成的, 当她绕过了两国文化上的不同,克服诸多困难, 终于将8个部门的手续全部办下来以后,才发现, 没有国内的航空公司愿意接这个业务。 最后联系到了香港的国泰航空,但是由香港到广州还需要一些手续, 只有一天的时间。万幸的是终于办完了全部手续。最后是赵方亲自随灵车护送同事的遗体回到广州。 我不由的佩服她的勇气。赵方说,那个时候,我已经不是一个女人, 我只是个老板。这件事情对赵方的打击是巨大的,去世的两个同事都是销售骨干, 而且巨大的悲痛笼罩了整个微软华南区。就是这样,华南区还是在当月创造了历史最高的销售记录。名片 赵方微软(中国) 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总经理赵方女士于1998年加入微软(中国) 有限公司,现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总经理。赵方全面负责微软(中国) 有限公司在华南地区的各项业务经营和发展, 并负责建立和发展与政府部门、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广泛合作与联系。赵方1998年加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任高级渠道经理, 负责支持和管理微软公司授权的总代理,主管全国范围的分销业务。 在任期间,连创微软中国分销业绩月最高纪录、季度最高纪录, 同时获微软亚洲区最佳库存管理奖。赵方在IT领域至今已有13年的工作经验,经历了从硬件公司, 硬、软件公司到软件公司的过渡,积累了一身“软硬兼施” 的本领和丰富的商务运作、销售、谈判以及管理经验。在加盟微软之前,赵方曾任IBM(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 渠道销售经理,负责硬件、软件以及网络产品的全国销售。此前, 赵方在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工作十年,曾任商务管理员、销售助理、 高级谈判代表、高级销售业务代表。赵方简历2000年-2002年: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华南区总经理1998年-2002年: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渠道经理1997年-1998年: 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高级渠道经理1987年-1997年: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高级业务代表记者手记在采访的最初,我表明来意,想知道一个真实的赵方。于是,赵方开始给我讲她的女儿,她说对她来讲, 家庭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女儿是她的骄傲。女儿3岁开始上美术班, 5岁的时候已经办过个人画展,拿过全国金奖了。现在12岁, 已经懂得和妈妈探讨如何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赵方说她管女儿的方式是“无压力无暴力”, 给她充分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一封信始终让赵方记忆深刻。那是两年前, 赵方离开北京到广州上任时,女儿写给她的。女儿说,她支持妈妈, 也看到妈妈一直以来的一切努力, 她保证一定做一个生活有规律的好女儿。说这些话的时候,赵方眼里充满了骄傲。完全不一样的骄傲。 参考资料:08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