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方差特性

经济师考试(经济师)2025-05-21 08:02:49点击:2120

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考生应当专心备考复习,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

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

(一)估计量的性质

1.估计量的无偏性:对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

即:样本均值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均值,该估计量满足无偏性的要求。

2.估计量的有效性:在同一抽样方案下,对某一总体参数如果有两个估量值,方差越小的估计参数的效率越高,越有效。

即:假设A,B都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其中A无偏估计量比其他无偏估计量具有较小的方差,该估计量满足有效性的要求。

3.估计量的一致性: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如果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这个估计量就有一致性。

即:随着样本量的无限增加,样本估计量就充分靠近总体参数,该统计量满足一致性的要求。样本越大估计越准确。

(二)抽样误差的估计

1.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计算,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

2.抽样误差影响因素:总体分布、样本量、抽样方式、估计量的选择。

(三)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1.调查的精度。调查精度越高(误差水平越小),所需要的样本量就越大。

2.总体的离散程度。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大,所需要的样本量也越大。

3.总体的规模。总体规模越大,样本量也要随之增大(但不是同比例的)。

4.无回答情况。在无回答率较高的调查项目中,样本量要大一些。

5.经费的制约。

第二十二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第一节、集中趋势的测度

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势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集中趋势的测度,主要包括:

位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

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等

(一)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用M0表示。用众数反映集中趋势,非常直观,不仅适用于品质数据,也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众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

(二)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位置居中的数值叫做中位数,用Me表示。

中位数计算:

3、计算和运用算术平均数注意事项:1)算术平均数同时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各组数值的大小、各组分布频数的多少。频数在算术平均数中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2)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四)几何平均数是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

(三)离散系数(标准差系数)

1、极差、标准差、方差都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值大小受到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的影响。

2、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通常是就标准差来计算的,因此也称标准差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用 表示。

离散系数主要是用于比较对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大,离散系数小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小。

3、离散程度的测度 离散程度,是指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或频数分布的分散程度。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等。①极差,极差是最简单的变异指标,是总体或分布中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又称全距,用R表示。R=Xmax-Xmin极差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变异范围或离散幅度,在总体中任何两个单位的标志值之差都不可能超过极差。极差仅仅取决于两个极端值的水平,不能反映其间的变量分布情况,同时易受极端值的影响。②标准差和方差标准差,总体所有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离差之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用σ表示。1) (用于未整理的原始数据)2) (用于分组的数据)方差,就是标准差的平方,用σ2来表示。1) (用于未整理的原始数据)2) (用于分组的数据)标准差与方差是应用最广泛的统计离散程度的测度方法。③离散系数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等都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定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离散系数,也称标准差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用Vσ表示,其计算公式为:离散系数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大,离散系数小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小。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的测度类型具体指标与极端值的关系与数据类型的关系 集中程度位置平均数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既适用于品质数据,也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中位数不适用于分类数据 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受极端值影响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但不适用于品质数据 几何平均数适用于观察值之间存在连乘积关系的数值型数据 离散程度绝对值极差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标准差 方差 相对值离散系数

中级经济师销售物流特性

时光飞逝,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试知识点:企业生产物流的方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试知识点:企业生产物流的方式

(一)不同类型下的企业生产物流特征

1、项目型生产过程及其物流特征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必须在明确规定的时间内,由此为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完成。

(1)项目型生产过程的特点

①物料凝固。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料流动性不大

②物料投入大。种类多,吨位大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较难

③一次性生产。一般要经过数月或数年。

④生产的适应性强。满足顾客个性化要求

(2)项目型生产物流的特征

①物料采购量大,供应商多变,外部物流较难控制

②生产过程原材料、在制品占用的物流量大

③物流在加工场地的方向不确定,加工路线变化极大,工序间的物流联系不规律

④物料需求与具体产品及其生产物流特征。

2、单件小批量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

(1)单件小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点

产品品种多,每一种产品的数量少,生产的重复度低

(2)单件小批量型生产物流特征

①生产重复低

②产品设计及工艺设计重复度低,物料的消耗只能粗略估计

③不易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质量与交货期不易保证,采购物流较难控制

3、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

(1)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点

产品品种不单一,每种都有一定的批量,生产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2)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物流的特征

①一般采用混流生产

②使用MRP实现物料相关需求的计划

③物料的消耗定额很容易确定,成本很容易降低

④外部物流的协调性很难控制

4、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

(1)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过程的特点

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

(2)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过物流的特征

①对物料控制很容易

②物料的消耗定额能准确制定

③产品品种单一性,物料需求变化性小,容易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采购物流也很容易控制

④在生产物流的具体环境可以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5、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过程及其物流特征

(1)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点

也称大批量定制生产,是以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向客户提供多种定制产品的一种生产模式,它把大批量与定制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客户的个性化和大批量生产的有机结合。

(2)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征

①物料被加工成基型产品的重复度高,因而这部分物料的需求很容易控制

②要满足个性化定制要求

③产品组合配置完成后,要面对单个客户或小批量、频繁供给的实现

④要求有全程物流的支持,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供应链网络。

(二)不同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

1、作坊式手工生产

特点:经验管理,个人的经验智慧和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水平

2、大批量生产模式

特点:建立在科学管理的体系上,事先必须制定物料消耗定额,然后编制各级生产进度计划对生产物流进行控制,并对采购和分配过程进行调节

3、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也称精益生产模式,有两种模型:推进式和拉动式

①推进式模式:以MRP技术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模式,其特点如下:

第一,在管理手段上运用计算机系统

第二,在生产物流的组织上,以物料为中心,强调严格执行计划,维持一定的在制品库存

第三,在生产物流计划编制和控制上,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

②拉动式模式:由客户订单来触发产品需求,该需求将需要的生产物料在整个生产系统中牵引而过。其特点如下:

第一,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拉动生产系统各环节对生产物料的需求

第二,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

第三,在生产的组织上,计算机与看板结合,由看板传递后道工序对前道工序的需求信息。

第四,将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出发点是整个生产系统。

考试一天天的过去,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试知识点:企业生产物流的类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试知识点:企业生产物流的类型

(一)生产专业化程度

1、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重复率高

2、单件生产。品种繁多,重复度低

3、成批生产。品种不单一,有一定批量,生产有一定重复性。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

(二)工艺过程的特点

1、连续型生产物流: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例如饮料的生产

2、离散型生产物流:指物料离散的运动,最后形成产品。例如,汽车、计算机、服装等

(三)物料流经的区域

1、工厂间物流:各专业厂间的运输物流

2、工序间物流,指生产过程中车间内部和车间、仓库之间各工序、工位上的物流。

物流活动的三要素1、流体: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流体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社会属性是指其所体现的价值,以及生产者、采购者、物流作业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各种关系,有些重要商品作为物资的流体还关系着国计民生。(2)自然属性是指具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特性。根据物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计算出流体的价值系数,流体的价值系数:每立方米物资商品的价值。该系数可以反映商品的贵贱,对物流部门确定物流作业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价值系数越大的商品,物流过程越要精心。2、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备和设施。(1)设备:直接盛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如车辆、船舶、飞机、装卸搬运设备等(2)设施: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车站、机场等基础设施。物流载体的状况,尤其是物流基础设施的状况直接决定物流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益。3、流向。流体从起点到止点的流动方向。(1)流向归纳为四种:*自然流向: 产地 销地*计划流向:调出地 调入地*市场流向:根据市场供求规律由市场确定的商品流向*实际流向:在物流过程中实际经过的路径在确定物流流向时理想的状况是商品的自然流向和商品的实际流向相一致,但是由于载体的原因,导致商品的实际流向经常偏离自然流向。

转移支付的特性中级经济师

十月已经过了一半,距离考试又拉近了一步,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特点:

完整性;对称性;科学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法制性。

2.分类:

(1)一般性转移支付: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

(2)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3.规范任务:

(1)一般性转移支付:完善增长机制。

(2)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合、规范。

时间过得太快了,只有抓紧时间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才能在考试中考到一个好的成绩,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如下:

一般性转移支付

1.含义: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

2.类别: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具体项目。

专项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具体项目比较多。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十月份,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及其特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及其特点

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及作用

1.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他在1928年出版的《财政学研究》中第一次使用这一概念。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1)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弥补其收支差额,这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基本作用。这一制度增强了地方政府提供本地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能力,有利于实现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平衡。

(2)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各地方之间因财政状况不同而造成的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

(3)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政府通过对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可以对地方的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调节,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

(二)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

(1)完整性。

(2)对称性。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财力,与能够满足该级政府承担、履行的事权职责需求相对应。

(3)科学性。

(4)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一般性转移支付系数主要取决于转移支付资金总额、地方收支缺口、各地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

(5)法制性。

经济师考试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出的部分个体,样本方差是总体方差中n个中的一个。区别:

1、定义不同:总体方差是一组资料中各数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样本方差是样本关于给定点x在直线上散布的数字特征之一,其中的点x称为方差中心。样本方差数值上等于构成样本的随机变量对离散中心x之方差的平方和。

2、准确性:总体方差有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自己的真实参数,这个均值是实实在在的真值,在计算总体方差的时候,除以的是N。样本方差是总体里随机抽出来的部分,用来估计总体(总体一般很难知道),由样本可以得到很多种类的统计量。

3、分母不同:总体方差的分母却是n。样本方差的分母是n-1。

样本方差的方差是在概率论和统计方差衡量随机变量或一组数据时离散程度的度量。概率论中方差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统计中的方差(样本方差)是每个样本值与全体样本值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值的平均数。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研究方差即偏离程度有着重要意义。方差是衡量源数据和期望值相差的度量。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的关系公式是样本方差等于总体方差除以n,总体方差的计算公式分母是n,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分母是n-1,抽取样本的目的是推算出总体的信息。

先求出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然后再对此变量取平均数,就叫做样本方差。样本方差用来表示一列数的变异程度,样本均值又叫样本均数,即为样本的均值。

总体方差和样本方差计算公式如下:

总体方差的计算公式:σ² = Σ(x - μ)²N

总体方差(Population variance)是指某个总体中每个数据与全体数据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通常用符号 σ²(sigma squared)表示。无论是总体方差还是样本方差,都是衡量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中,x表示某个数据点,μ表示总体的均值,N表示总体数据的个数,Σ表示求和符号。

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s² = Σ(x - x̄)²(n-1)

样本方差(Sample variance)是指给定样本数据中每个数据与样本均值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用符号 s²(squared)表示。其中,x表示某个数据点,x̄表示样本的均值,n表示样本数据的个数。为了更好地估计总体方差,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中分母为n-1而不是n。

总体方差和样本方差的区别

总体方差是指某个总体中每个数据与全体数据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用符号σ²表示。而样本方差则是给定样本数据中每个数据与样本均值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用符号s²表示。它们的差别在于总体方差是对整个总体的度量,而样本方差则是针对所选取的样本数据的度量。

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全部的数据集,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数据。总体方差是对总体中所有数据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度量。总体方差通常是通过对总体数据的全面计算得出的。样本是从总体数据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数据。样本方差是对于给定抽样数据中单个数据与抽样均值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