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经济师考试

收割男人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019

首页> 经济师> 赵孟頫经济师考试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温习你笑脸

已采纳

《夜泊伯渎 》

(元)赵孟頫

秋满梁溪伯渎川,尽人游处独悠然,

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载洒船。

桥畔柳摇灯影乱,河心波漾月光悬,

晓来莫遗催归棹,爱听渔歌处处传。

译:秋霜浸染河水之时,诗人来到梁溪、伯渎一带,于游人稀少处独赏美景,可谓悠然自得。诗人眼前展现出一幅典型的吴地风物画卷。卖酒的船只在河中穿行,桥畔杨柳摇曳,扰乱了重重的灯影。河水涟漪、明月当空,渔歌传唱,令人流连忘返。

此情此境,诗人脑海里勾勒出伯渎河上久远的吴人吴事。泰伯奔吴,在平墟、梅里一带开创勾吴古国,点燃了江南文明的火种。其后无数风流人物在此登场,诗人寻觅的,究竟是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陈的历史风云?还是范蠡、西施同游西湖,亦或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的温情往事呢?

扩展资料:

赏析:

伯渎河是一条神奇的历史脉管,从波澜壮阔的古吴往事,到赵孟頫笔下的夜泊情境;再到今天的迎来送往,华彩依然,它始终孕育着如画的美景,如诗的生命。

无锡老城南门外,有一座古老的石桥——伯渎桥,桥下流淌的伯渎河,是一条悠远的时光走廊。相传,它由三千多年前的泰伯开凿,是无锡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今天,“伯渎桥”、“伯渎河”、“伯渎港街”依旧是这里的地标。

元朝初年,一个秋风飒爽的日子,伯渎河上迎来了一艘客船,来者正是翰林大学士、大书画家赵孟頫。入夜时分,船泊岸边,诗人沉醉于美景,顿起怀古之思,写下了这首《夜泊伯渎》。

177评论

爱什么稀罕

赵孟頫,不仅仅是元代初期的著名书法家,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书法家赵孟頫的生平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法家赵孟頫的生平经历:宋室之后   赵孟頫于 宋理宗 宝祐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 为 宋太祖子秦王 赵德芳之后。其五世祖秀安僖王 赵子偁,即 宋孝宗父。其四世祖为崇宪靖王 赵伯圭,因孝宗赐宅第于 湖州,所以赵孟頫成为湖州人。他的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皆仕于 南宋。后 元朝追赠赵师垂为集贤侍读学士,赵希戭为 太常礼仪院使、吴兴郡公,赵与訔为集贤大学士、魏国公。   赵孟頫自幼聪敏,读书 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十四岁时,赵孟頫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 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赵孟頫居家,更致力于学问。   书法家赵孟頫的生平经历:元朝重用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行台 侍御史 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将赵孟頫引见给元世祖 忽必烈。忽必烈见赵孟頫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如同神仙中人,非常高兴,让他位坐 右丞 叶李之上。当时朝廷刚刚设立 尚书省,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忽必烈看了诏书后称赞道:“说出了朕心中所要说的话。”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讨制定刑法。众人认为凡贪赃满至元 宝钞二百贯者,都应论死罪。赵孟頫则认为处罚太重,因为 钞法创立后的几十年内,已大幅度贬值,用贬值的宝钞来决定人的生死,不足采取。有人见他年少,又是来自南方,不了解元朝国情,指责他反对以宝钞来定罪,是想阻碍宝钞的流行。赵孟頫也理直气壮地反驳,指出:“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我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那人被说得哑口无言。忽必烈打算重用赵孟頫,但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止。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六月,忽必烈授赵孟頫为 兵部 郎中。 兵部总管全国驿站,当时来往使臣的饮食费用比过去增加了几十倍,当地官府无力供给,只有强取于民,百姓不胜骚扰,请中书省以增加钞币来解决。但当时至元钞不能通行,朝廷派尚书 刘宣与赵孟頫一同至江南查办行省丞相贯彻执行钞法不力之罪,左右司官及诸路官均遭鞭打,然而赵孟頫却不打一人。回京后,丞相 桑哥对他的这种宽容大加谴责。   当时有个叫 王虎臣的官员,揭发了平江路总管赵全的违法事实,朝廷命王虎臣去查处。右丞 叶李坚持奏请不可派王虎臣,世祖不听。赵孟頫进言说:“赵全违法确实应该问罪,但王虎臣以前在平江也常常强买民田,纵令下属臣僚奸诈营利。赵全曾多次与他争斗,王虎臣怀恨在心。如今派王虎臣去,他必然陷害赵全;纵然查出赵全不法事实,人们也不能不有所怀疑。”忽必烈这才明白过来,改派他人去处理。忽必烈知道赵孟頫家境素来清贫,曾赐他 钞五十锭。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赵孟頫升任集贤直学士。同年,发生地震,北京尤其剧烈,死伤数十万人,忽必烈为之忧心如焚。忽必烈亲驻 龙虎台,派阿剌浑撒里回京,召集集贤、翰林两院官会议,询问此次天灾发生的原因及消灾的办法。但这些官员害怕丞相 桑哥,不敢说实话,只是泛引《经》、《传》及五行灾异的话,以修人事、应天变来回答,不敢触及时政。在此前,桑哥遣 忻都及王济清理全国钱粮,大加搜括,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还有数千万,弄得民不聊生,百姓相继自杀。逃入山林的人,官府发兵追捕,无人敢来劝阻。赵孟頫与阿剌浑撒里非常友好,劝他去奏请忽必烈大赦天下,免除赋税,这样就可能消弭天灾。阿剌浑撒里按照赵孟頫的意见向忽必烈奏禀,并得到忽必烈的允许。诏书已经草拟完,桑哥大怒,说这不是忽必烈的旨意。赵孟頫挺身而出,对桑哥说:“百姓死亡已尽,那些未征上来的钱粮到哪里去征?若不及时免除,以后若有人将此未征之数千万钱粮作为损失而归咎于 尚书省,这岂不深深连累了丞相?”桑哥明白其利害,同意全部免除赋税,百姓因而得救。   忽必烈曾问赵孟頫, 叶李与 留梦炎哪个好。赵孟頫说:“留梦炎是臣父亲的挚友,为人庄重厚道,很自信,多谋能断,有大臣之才。叶李所读的书我都读过,他所知所能的事,臣都能知能办。”忽必烈说:“你是认为留梦炎比叶李要贤吗?但是,留梦炎在宋朝为 状元,位至丞相,而在 贾似道欺上误国之时,却对贾似道阿谀顺从。叶李当时虽为平民,却敢于上书朝廷,斥责贾似道,显然贤于留梦炎。你因为留梦炎是你父亲的挚友,不敢非议,可赋诗以规劝他。”赵孟頫便赋诗一首,其中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的话,忽必烈看后大加赞赏。赵孟頫退朝后对奉御 彻里说:“陛下在谈论贾似道误国时,责备留梦炎当时不敢指责。如今,桑哥的罪恶甚于似道,而我等不加指责,将来如何能推卸责任?但我毕竟不是陛下亲信之臣,说话陛下必不听从。侍臣中读书知理、慷慨有气节而又为陛下所亲信的人中,没有能超过你的。捐出自己生命而为百姓除害,是仁者之事,希望你能这样!” 彻里果然向忽必烈揭发桑哥的罪恶。忽必烈大怒,命卫士将他掌嘴,彻里口鼻血涌,倒在地上。再问,彻里还是斥责桑哥罪行,大臣也相继指责桑哥,忽必烈便将桑哥按罪诛杀,并废除尚书省,凡有罪的大臣也统统罢官。   忽必烈有意让赵孟頫参与 中书省政事,赵孟頫坚持不肯。他预料,久在君王身边,必受人嫉妒,故极力请求到外地任职。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赵孟頫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当地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 盐场服役,因不胜艰苦而逃走。他的父亲诬告是同服劳役的人将掀儿杀害。赵孟頫怀疑其中有冤情,不立即判决。一个月后,掀儿自己回归盐场。郡中人都称赞赵孟頫料事如神。佥廉访司事韦哈刺哈孙,性情暴虐,因赵孟頫不顺他的意,借口中伤他;恰逢朝廷要修《世祖实录》,召赵孟頫还京,这才无事。其后,调赵孟頫为汾州知州,还未成行,又令他书写金字《藏经》。   大德三年 (1299年)八月,赵孟頫任集贤 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 提举。   至大二年(1309年),在杭州十年官江浙儒学提举任期已满,改任 中顺大夫、 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尚未赴任,为皇太子 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遣使所召。   书法家赵孟頫的生平经历:深受宠遇   至大三年(1310年),朝廷召赵孟頫回京师,授翰林 侍读学士、 知制诰、同修国史, 命与其他学士共同撰写祀南郊祝文。在拟定殿名的问题上,与其他人意见不合,告假还乡。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东宫时,就闻知赵孟頫之名,等到他即位后,便召其为集贤侍讲学士、 中奉大夫。   皇庆二年(1313年)六月,任翰林 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十月,转集贤侍读学士、 正奉大夫。   延祐元年(1314年)十二月,升任集贤侍讲学士、 资德大夫。   延祐三年(1316年)七月,拜翰林学士承旨、 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用一品例,推恩三代。 爱育黎拔力八达待他甚厚,只呼其字而不呼其名,在与侍臣谈论文学之士时,将赵孟頫比作唐代 李白、宋代 苏轼,称赞他品行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又精通佛学及 老庄之学,这些都是人所不及的。不乐意的人想离间爱育黎拔力八达与赵孟頫的亲密关系,爱育黎拔力八达不加理会。既而又有人上书,认为赵孟頫不能参与编修国史。爱育黎拔力八达说:“赵子昂(赵孟頫)是世祖皇帝选拔的重臣,朕特加优待,让他在馆阁从事著述,传之后世,你们还罗嗦些什么?”并赐赵孟頫钞五百锭,叮嘱侍臣:“中书总说国用不足,这笔赏金他们必不肯付与,可从 普庆寺库存中支给。”赵孟頫曾数月不至宫中,爱育黎拔力八达向左右侍从询问,都说赵孟頫年老畏寒,爱育黎拔力八达于是令 御府赐他貂鼠皮裘。   书法家赵孟頫的生平经历:借病乞归   延祐六年(1319年)四月,因管夫人病发,赵孟頫得旨还家,于二十五日离开大都。 五月十日, 管夫人逝于临清舟中,赵孟頫父子护柩还 吴兴。 同年冬,爱育黎拔力八达又遣使催他回朝,最终因病未能成行。   至治元年(1321年),元英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遣使到赵孟頫家中,命他书写《 孝经》。   书法家赵孟頫的生平经历:安然逝世

183评论

思故淵

夜泊伯渎(元)赵孟頫秋满梁溪伯渎川,尽人游处独悠然,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载洒船。桥畔柳摇灯影乱,河心波漾月光悬,晓来莫遗催归棹,爱听渔歌处处传。

129评论

放手抓紧

秋满梁溪伯渎川,尽人游处独悠然,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载洒船。桥畔柳摇灯影乱,河心波漾月光悬,晓来莫遗催归棹,爱听渔歌处处传。译:秋霜浸染河水之时,诗人来到梁溪、伯渎一带,于游人稀少处独赏美景,可谓悠然自得。诗人眼前展现出一幅典型的吴地风物画卷。卖酒的船只在河中穿行,桥畔杨柳摇曳,扰乱了重重的灯影。河水涟漪、明月当空,渔歌传唱,令人流连忘返。此情此境,诗人脑海里勾勒出伯渎河上久远的吴人吴事。泰伯奔吴,在平墟、梅里一带开创勾吴古国,点燃了江南文明的火种。其后无数风流人物在此登场,诗人寻觅的,究竟是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陈的历史风云?还是范蠡、西施同游西湖,亦或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的温情往事呢?扩展资料:赏析:伯渎河是一条神奇的历史脉管,从波澜壮阔的古吴往事,到赵孟頫笔下的夜泊情境;再到今天的迎来送往,华彩依然,它始终孕育着如画的美景,如诗的生命。无锡老城南门外,有一座古老的石桥——伯渎桥,桥下流淌的伯渎河,是一条悠远的时光走廊。相传,它由三千多年前的泰伯开凿,是无锡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今天,“伯渎桥”、“伯渎河”、“伯渎港街”依旧是这里的地标。元朝初年,一个秋风飒爽的日子,伯渎河上迎来了一艘客船,来者正是翰林大学士、大书画家赵孟頫。入夜时分,船泊岸边,诗人沉醉于美景,顿起怀古之思,写下了这首《夜泊伯渎》。查看全部2个回答原来考教师资格证报名要求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秘密?不是谣言!2020年教师资格证报名要求...免费咨询-更多详情;广告 热 经济师考试2019报名时间公布关注中级经济师的人也在看经济师考试2019报名时间信息,经济师...免费咨询-更多详情;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古代诗歌阅读溪上赵孟頫 诗的首联描写了溪上什么样的景象,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原诗: 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头春水净无沙。 白鸥自信无机事,玄鸟犹知有岁华。 锦缆牙樯非昨梦,凤笙龙管是谁家? 令人苦忆东陵子,拟问田园学种瓜。 译文:溪上东风吹拂着柳花,溪头的春水干净的仿佛没有一粒沙。白鸥自信心中了无杂事,黑鸟却知道年华有限,彩色胡船索象牙的桅杆是昨日的梦吗?凤笙龙管是谁家胡呢?这一切让人苦苦的思念东陵子,回到田园学种瓜。 溪上东风吹拂着柳花,溪头的春水干净的仿佛没有一粒沙,白描手法,描写的溪上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风光的赞美和怡然自得的心情12 浏览13222017-05-11赵孟頫四季诗如下分别是赵孟頫的春、夏、秋、冬四首古诗: 春 北陆寒阴尽,千门淑气新。草迎金将马,花伴玉楼人。  夏 江浦见黄鹂,石榴花满枝。水香荷散处,山黑雨来时。  秋  林下风霜少,天边雨露多。晓云飞彩凤,秋水浴金鹅。 冬 画楼观六出,酒力扫寒威。醉掖貂裘雪,金鞍马上归。7 浏览4442016-09-28宿建德江这首诗赵孟頫楷书《赵孟頫行书集字古诗——中国古诗集字字帖》这本书上有。 作者:程峰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807250913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01日 页数:83 定价:¥ 目录 书法形制中堂斗方条幅横幅折扇团扇集字古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春晓(唐)孟浩然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独坐敬亭山(唐)李白静夜思(唐)李白秋浦歌(唐)李白鸟鸣涧(唐)王维鹿柴(唐)王维竹里馆(唐)王维相思(唐)王维寻隐者不遇(唐)贾岛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塞下曲(唐)卢纶八阵图(唐)杜甫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乐游原(唐)李商隐梅花(宋)王安石江上渔者(宋)范钟淹夏日绝句(宋)李清照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早发白帝城(唐)李白赠汪伦(唐)李白望天安门(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绝句(唐)杜甫从军行(唐)王昌龄芙蓉楼辛渐(唐)王昌龄出塞(唐)王昌龄枫桥夜泊(唐)张继山行(唐)村牧江南春(唐)杜牧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春日(宋)朱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小池(宋)杨万里题西林壁(宋)苏轼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唐)韦应物渡荆门送别(唐)李白山居秋螟(唐)王维春夜喜雨(唐)杜甫登高(唐)杜甫春夕(唐)崔涂10 浏览3932017-05-19趵突泉赵孟頫古诗翻译译文:泺水发源地在这里,是天下绝无仅有的,趵突泉从平地上喷涌而出,泉水在喷出时放佛形成了一把白玉壶。趵突泉如此长年累月从地下涌出,真怕大地滋生万物的元气会泄尽,即使在干旱之年也不用担心东海会干涸。 趵突泉升起的云雾,放佛能够升起华不注山,发出的波涛之声震荡着大明湖。如果经常来到泉水边,就能荡涤尘世俗念,使心怀如同冰雪般高洁。 元代赵孟頫《趵突泉》原文: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扩展资料 在济南的文化历史上,赵孟頫对济南的推介之功绝对排在头位,自从《鹊华秋色图》创作完成以来便享誉四海,成为济南响当当的的文化名片。赵孟頫与济南名胜的缘分,这首吟咏趵突泉的诗,也是出手不凡。 1292年夏,39岁的赵孟頫被任命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任命状下来后,赵孟頫先携家带口回了趟老家吴兴,八月份才北上到达济南。由于某些职位阙任,赵孟頫实际成了济南军政要务的一把手。直到1295年初才被调离返京。 赵孟頫曾在济南当官三年多,正值“和平时期”,在“上任三把火”的一番忙碌之后,赵孟頫渐渐将闲暇时光聚焦到济南的山水之间。期间写有数十篇相关济南山水的诗文,其中这首《趵突泉》算是最得意的诗作。 诗文用传神、生动、别致、夸张的比喻,形象逼真地描绘出“趵突”奇观的壮美气势。同时,还兼及赞美了大明湖和华山,抒发了对济南山水的喜爱之情。 在历代文人数百篇吟诵趵突泉的诗文中,这首诗当属最佳之作。其中的“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更是脍炙人口,极言趵突泉泉水气势之大。被当作楹联刻在了趵突泉畔,泺源堂门前的廊柱上。 元代时,趵突泉水经泺水分流至大明湖,同时也流进了鹊山湖,可以说是湖与湖之间相连,华不注山被鹊山湖水包围。疾驰喷涌而出的泉水,通过“蒸”字和“震”字,一下子变得“力拔山兮气盖世”,力重千钧,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相互映衬,撼人心魄。 整首诗有对趵突泉形象的描摹,有对地下泉源的遐想,有对奔流水势的形容,有泉水情怀的抒发,不愧是描写趵突泉的名篇,更是赵孟頫对济南泉水情结的总体现。 这首诗的赵孟頫手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字体俊逸润秀,尽显赵孟頫的书法特色,也是存世赵孟頫书法中罕见的墨迹行书大字,堪称书法艺术瑰宝。18 浏览48582019-04-21赵孟頫的诗有哪些?赵孟頫的诗有:《东城》,《岳鄂王墓》,《【黄钟】人月圆_一枝仙桂香》,《【仙吕】后庭花_清溪一叶舟》, 东城 元代:赵孟頫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岳鄂王墓 元代: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仙吕】后庭花_清溪一叶舟 元代: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黄钟】人月圆_一枝仙桂香 元代:赵孟頫 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3 浏览832019-10-07评论两句5

16评论

拔心连根

赵孟頫是宋末元初人。赵孟頫是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生于南宋宝祐二年。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的生平介绍

赵孟頫是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十四岁时,赵孟頫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赵孟頫的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仅体现在绘画上,而且也广泛地渗透于诗文、书法、篆刻等领域中。赵孟頫提倡“古意”,试图从古代的启示中去寻找医时救弊的良方,使职业正规画与业余文人画这两种原本对立或并行的绘画传统得以交流融汇。

87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