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师基础知识

我的青春请全世界注意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224

首页> 经济师> 税收经济师基础知识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找不回曾经的我

已采纳

备考的时间不多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需要做好考前的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所得税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所得税类

(一)所得税的主要特点

所得税类是对所有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所得课税的特点:(1)税负相对比较公平;(2)所得税类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税负也不易转嫁;(3)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

(二)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008年1月1日施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制定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遵循的原则:(1)贯彻公平税负原则;(2)落实科学发展观原则;(3)发挥调控作用原则;(4)参照国际惯例原则;(5)理顺分配关系原则;(6)有利于征收管理原则。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

1.纳税人(掌握)

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税率(掌握)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掌握)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4.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5.征收管理

除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纳税年度:1月1日~12月31日。

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季)预缴。

(三)个人所得税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取分类征收制度。

1.纳税人

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两种。居民纳税人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又不居住,或无住所且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居民纳税人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纳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2.课税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其应税项目为11项,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等。

3.税率

根据所得类别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4.计税方法(掌握)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如果是超额累进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

每月收入额减除2000元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

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36评论

咖啡不解酒的醉

想要了解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知识点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备考知识点:税法概述”,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备考知识点:税法概述

(一)税法的概念

由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税法的渊源

税法属于成文法,而不是习惯法。税法的渊源主要就是成文法。

(三)税法的效力与解释

1.税法的效力

我国税法的空间效力主要包括两种类型:①在全国范围内有效;②在地方范围内有效

2.税法的解释

63评论

灵魂玩伴

考试一天天的向我们靠近,为了做好准备,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常考知识点:税收的职能”,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常考知识点:税收的职能

(一)财政职能

含义

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即税收作为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手段,能将一部分产品从社会成员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能力。

重要性

税收的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基本的职能。

(二)经济职能

含义

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即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必然改变国民收入在各部门、各地区、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比例,改变利益分配格局。

重要性

通过对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的调节,使微观经济行为尽可能符合国家预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使税收成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三)监督职能

含义

国家通过税收的征收管理可以整理出有关的经济动态,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起着制约、督促和管理的功能。

重要性

税收的监督职能包括反映和监督两方面:

通过对税收收入状况和税源的分析,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微观和宏观全局,以及各经济部门、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状况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监督纳税人认真贯彻执行税法和其他相关的经济法规以及各项税收征管制度。

157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