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眼
我听说杏花村有很多啊 但最著名的好象是有6个 山西杏花村 在汾阳县东部,从南北朝以来,就以产“汾酒”著名,唐代最兴旺时,全村有72家烧酒作坊。这里有历代文人雅士盛赞佳酿的题诗碑刻。 山东杏花村 就在水浒传英雄故地的梁山脚下,杏桃柿梨间植,村民散居其中。每当阳春时节,满村杏花怒放,有“杏林飞霞”之称。 江苏杏花村 位于南京城西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这里岗峦叠翠,绿水环绕,前临大江,下靠秦淮,历来为南京的风景名胜之地,又称“金陵杏花村”。 江苏徐州杏花村 在徐州丰县,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朱陈村嫁娶图》诗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湖北杏花村 历史上也是以产酒闻名天下,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是指湖北麻城县岐亭附近的杏花村,当地有一首民谣道:“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中有美人。” 安徽杏花村 位于长江南岸的贵池县城之西,向以产酒名闻遐迩。据传,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常来这里饮酒。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才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理由有二:一是从诗的内容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江南景色,与贵池天气可谓完全相符;二是有志书记载,贵池地方志上说杏花村“十里杏花,十里酒肆”,酒家首推“黄公酒垆”,并称牧童遥指的就是这一家酒店。 回答者:xyczshhsxian - 秀才 二级 11-11 22:41多年来,人么对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千古传诵的七绝《清明》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一直莫衷一是。 全国至少有19个杏花村,其中最为著名的6个: 1.山东水泊梁山黑风口东南崖下的“杏花村”,著名的王林酒家素有“杏花飞霞”的美称。孔子问礼于老子的问祖堂石窟,也在这杏花村上。 2.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处的杏花村,该村盛产的“汾酒”誉满天下。 3.湖北麻城古镇歧亭附近的杏花村,这里的杏花村酒店在古时非常闻名。有名谣可证:“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中有美人。” 4.是江苏徐州丰县杏花村,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朱陈村嫁娶图》诗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5.南京城西部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金陵杏花村。这里岗峦叠翠,绿水环绕,前临大江,下靠秦淮,历来为南京的风景名胜之地。 6.安徽贵池县杏花村,在隋唐时就是产酒圣地,以“杏花大曲”誉满江南。据传,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常来这里饮酒。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才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理由有二:一是从诗的内容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江南景色,与贵池天气可谓完全相符;二是有志书记载,贵池地方志上说杏花村“十里杏花,十里酒肆”,酒家首推“黄公酒垆”,并称牧童遥指的就是这一家酒店。
逃避归零
杏花村 杏花村位于池州市城西,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是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也由此名扬千古。古时的杏花村,村内茅屋酒帘,亭台楼榭,十里杏花、灿若红霞,是历代仕宦文人赏花沽酒之地。杏花村1987年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省级风景区。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西郊一公里处,交通便利,是在杏花村古井遗址基础上建成的新的旅游景点。园区占地面积约13520平方米,主景区由黄公井院、酿酒坊、杏花亭、村志馆、焕园等组成。园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淡淡的酒香不时迎面扑来,是现代游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杏花村位于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谓仙翁老道,衣著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阳,自然环境好,交通很方便。改革以来,汾阳县政府为扩大杏花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使名特酒(汾酒、竹叶青) 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于四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3000余幅,并兴建了“酒都碑廊”。现在,酒乡杏花村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正期盼客人的光临。麻城市岐亭镇杏花村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这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随着历代文人的吟咏,早已闻名遐迩。北宋苏轼贬谪黄州路经此处,意外地见到了隐居于此的友人陈季常。从此,他三次来杏花村饮洒赋诗,尤其是他撰写的《方山子传》,将此处记入其中,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杏花村处在106国道和京广—京九汉麻联络线旁,民风淳朴,好客多礼,村民住房仍保持着古代建筑的风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枚特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湖北黄州)的麻城县古镇歧亭之旁。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赤亭县,梁置歧亭县(为十八蛮县之一),“古赤这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还载《唐书地理志》云:“麻城属黄州齐安州。”又《读史方舆纪要》云:“歧亭在县西七十里,齐梁间为歧亭县,变是蛮县之一,今为歧亭镇。明嘉靖中初高郡丞于此。”《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县。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由此可见,古镇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陂、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过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湖北黄州)的麻城古镇歧亭旁。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亦亭县,梁畦歧亭县作(为十分蛮县之一),“古亦亭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阳县。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由此可见,古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坡、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有杏林、杏泉,陈季常隐居处。”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为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杜牧是否到过这里呢?有诗有证。请看《题木兰庙》:“弯弓片战作男儿,梦里曾强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指云堆上祝明妃。”这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登木兰山(当时属齐安郡,今为武汉黄陂县)为木兰庙所题的诗。杜牧从黄州到木兰山,必定此过杏花会。杜牧清明而遇雨,想借酒消忧解乏,正是这里,宋代苏轼谪迁黄州,也曾路过这里,与隐居在杏花村的旧友陈季常邂逅。杏花村是有“酒家”的,这里流传的民谚云:“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据《麻城县志前编》(卷之三)载,这里的酒是与众不同的“水酒”(又名“黄酒”)“纯以糯米酿者,其曲内无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净余滓,入瓷瓮固封贮之,经年色黄,味尤美。”这种醇酒方法流传至今,是麻城特有美酒。据《复斋漫录》记载,就在杜牧到杏花村之后的二三年左右,宋代词人谢无逸也路过里,并于杏花村驿避上题《江城子》一首:“杏花村里酒旗风,烟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横,杨柳阴浓……”这与“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景色,是何其相似啊!电影名:杏花村导 演:王志杰编 剧:母致南怀容杨淑琴主 演:李瑞芳吴德解冰焦瑞霞贺林上 映:1983年地 区:中国大陆颜 色:彩色类 型:戏曲片杏花村 (1983)故事梗概眉碗腔八十年代初,一个春天的早晨,陕西某地的杏花村生产队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生产队长冯二强为新房的落成举行庆祝仪式。这时,冯二强的哥哥冯大强却在为儿子根田结婚没有住房而发愁。大强认为除了厚着脸皮向二强借房以外别无他法。妻子文英坚决反对。大强又急又气,最后还是不听妻子的劝阻到二强家借房去了。结果,房没借成,反遭弟媳玉琴一顿尖酸刻薄的辱骂,气得原来住在二强家的老母冯大娘也含着泪水随大强走了。当时的杏花村,因为生产队长冯二强拒不实行生产责任制,整个生产队还是在吃大锅饭,而且越吃越穷。得到只是少数"灵虫虫"。为此,原县委书记、曾在杏花村蹲过点的韩云亭特来找二强商议解决的方法。韩云亭是二强的大舅,知道家中因借房而引起了风波,批评了二强。最后,二强不得不同意将新房中的一小间借给了根田、杏花办喜事。婚后第二天,玉琴借故当众大闹了一场,辱骂了杏花。杏花一气之下,跑回了娘家桃岭村。由此,根田、文英都责怪大强,说不该去低三下四地借房。大强抱怨自己没本事,拖累了孩子和家人。杏花经过思考,返回杏花村。正好韩云亭来宣布杏花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决定。大家满怀希望,干劲倍增,但二强等人却不肯善罢甘休。正当大强和乡亲们喜庆丰收,吃开园瓜的时候,牛铃奉二强指令宣布"全部农作物收归集体拉平分配",又引起一场"瓜田风波"。二强在风波中丢了队长的职务。群众推举文英当队长,文英挑起了这副担子。韩云亭又以自身的经历,做二强的思想工作,使二强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文英不计前嫌,诚恳帮助二强,使二强一家人认识了错误,决心痛改前非。冯大娘一家人团聚了,杏花村的面貌改变了,人们高声欢唱党的富民政策,大家沿着党指引的道路继续前进。
余生永眠
江汉平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广华,属潜江市西城区,地处湖北省以武汉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金三角的中心位置,南毗邻宜黄高速公路和318国道,西有襄岳公路纵贯全境,北面汉江红旗码头直达长江。版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是潜江市的重要财源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潜江市人民政府广华办事处是潜江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领导国税、地税工商等38个行政执法部门,管理广华经济社会事务,协调服务辖区内集油气勘探开发、油盐化工、机械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全国500强大型国有企业——江汉油田和湖北沙洋监狱管理局及广空武汉生产基地等单位。 经济概况 广华矿藏资源丰富,誉为“江汉油城”。以广华为中心的江汉油田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现探明含油面积平方公里,探明含油地质储量11721万吨,石油可产量万吨;探明含气面积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同时,广华地区所处的江汉盆地还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盐卤资源,且富含十八种稀有元素,其中溴、锂、硼等元素达到国家单采标准。盐卤地质储量为7900亿立方米,相当于“盐都”自贡盐矿的20倍,经国家批准可开采量达108亿立方米。截止2003年辖区内的江汉油田累计生产原油万吨,生产天然气亿立方米,加工原油万吨,生产成品油、润滑油及精细化工厂品万吨,生产精制盐万吨,漂粉精万吨,烧碱万吨,炭黑万吨。同时,广华地区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以石油勘探开发、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高新科技等四大产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基地。辖区内现有各类企业4794家,其中规模以上的骨干企业191家,拥有固定资产亿元。特别是近年来广华区域经济坚持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振兴油气相关产业(机械加工和专业施工)和培育发展相伴新兴产业(油气盐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为辅,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效益型的民营企业加盟后,进一步推动了广华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2003年,各类企业共创产值亿元,上缴税金亿元。经济建设 广华城市环境优美,服务设施齐全,赞为“生态绿城”。广华属中亚热带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地带。据不完全统计,广华地区植物种类达320多种,树木万株,其中被誉为中生代孑遗植物“活化石”的水杉树18万株;城区绿化面积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高出国家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广华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拥有各类礼堂、文化宫、俱乐部17个,文化广场6个,游泳池、田径场、足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610个,特别是广华文体广场、向阳文化广场、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水杉宾馆等文化娱乐场所各具特色,其中广华文体广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硬质地面万平方米,绿地万平方米),广场集绿化、观赏、健身、休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内设集会广场、艺术广场和观赏草坪区、健身区、疏林休憩区,场内建有篮球场、网球场各2个,健身区3处,器材94套,鹅卵石健身道穿插其间,构成了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式广场,成为广华地区的标志性景观;面积达150公顷的国家级水杉林,杉木成林、郁郁葱葱、景色优美,前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主席曾为此题名“水杉纪念碑”,广华社会治安稳定,江汉油田公安局、广华寺派出所、刘家巷监狱派出所等三个公安部门构筑起广华地区三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华的供水供电能力充裕、通讯设施完备,皆能满足广华经济的发展。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7万吨。年供电总量超过6亿千瓦时,城乡通电率达100%,全年无断电现象。国际国内程控电话、光缆通信、数字微波和移动电话、因特网络全部投入使用,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8万门,。 广华地区科技智力实力雄厚,喻为“移民新城”。广华是以国有特大型企业江汉油田为主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1961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江汉地区开展石油会战,8月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来自全国各地的万名石油职工和万名复转军人参加会战,1972年5月,石油会战结束,在广华正式成立了江汉石油管理局。至此,广华地区进入开发建设与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拥有15万人的城市。域内现有各类科研机构27个,具有机械制造、石油化工、计算机网络、经济管理、教育、卫生等专业和掌握高新技术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万人,占职工总数的,其中教授级高级技术人员37人,副教授级高级技术人员1156人,中级技术人员4057人,初级技术人员8052人。 一个功能齐全,区域布局合理,人才汇聚、科技水平先进、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和谐、突出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新型广华已展现在世人面前。广华办事处将以发展为主题,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市场最优配置为前提,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及丰厚的投资回报迎接八方投资客商,整合各方力量,促进广华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梦断情醉
山西杏花村 在汾阳县东部,从南北朝以来,就以产“汾酒”著名,唐代最兴旺时,全村有72家烧酒作坊。这里有历代文人雅士盛赞佳酿的题诗碑刻。 山东杏花村 就在水浒传英雄故地的梁山脚下,杏桃柿梨间植,村民散居其中。每当阳春时节,满村杏花怒放,有“杏林飞霞”之称。 江苏杏花村 位于南京城西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这里岗峦叠翠,绿水环绕,前临大江,下靠秦淮,历来为南京的风景名胜之地,又称“金陵杏花村”。 江苏徐州杏花村 在徐州丰县,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朱陈村嫁娶图》诗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湖北杏花村 历史上也是以产酒闻名天下,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是指湖北麻城县岐亭附近的杏花村,当地有一首民谣道:“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中有美人。” 安徽杏花村 位于长江南岸的贵池县城之西,向以产酒名闻遐迩。据传,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常来这里饮酒。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才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理由有二:一是从诗的内容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江南景色,与贵池天气可谓完全相符;二是有志书记载,贵池地方志上说杏花村“十里杏花,十里酒肆”,酒家首推“黄公酒垆”,并称牧童遥指的就是这一家酒店。 回答者:xyczshhsxian - 秀才 二级 11-11 22:41 多年来,人么对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千古传诵的七绝《清明》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一直莫衷一是。 全国至少有19个杏花村,其中最为著名的6个: 1.山东水泊梁山黑风口东南崖下的“杏花村”,著名的王林酒家素有“杏花飞霞”的美称。孔子问礼于老子的问祖堂石窟,也在这杏花村上。 2.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处的杏花村,该村盛产的“汾酒”誉满天下。 3.湖北麻城古镇歧亭附近的杏花村,这里的杏花村酒店在古时非常闻名。有名谣可证:“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中有美人。” 4.是江苏徐州丰县杏花村,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朱陈村嫁娶图》诗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5.南京城西部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金陵杏花村。这里岗峦叠翠,绿水环绕,前临大江,下靠秦淮,历来为南京的风景名胜之地。 6.安徽贵池县杏花村,在隋唐时就是产酒圣地,以“杏花大曲”誉满江南。据传,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常来这里饮酒。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才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理由有二:一是从诗的内容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江南景色,与贵池天气可谓完全相符;二是有志书记载,贵池地方志上说杏花村“十里杏花,十里酒肆”,酒家首推“黄公酒垆”,并称牧童遥指的就是这一家酒店。杏花村位于池州市城西,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是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也由此名扬千古。古时的杏花村,村内茅屋酒帘,亭台楼榭,十里杏花、灿若红霞,是历代仕宦文人赏花沽酒之地。 杏花村1987年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省级风景区。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西郊一公里处,交通便利,是在杏花村古井遗址基础上建成的新的旅游景点。园区占地面积约13520平方米,主景区由黄公井院、酿酒坊、杏花亭、村志馆、焕园等组成。园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淡淡的酒香不时迎面扑来,是现代游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吟诗作酒
平远县旅游景点大全平远县主要景点:五指石风景区、曼陀山庄、上举相思谷、相思河风景区、金穗生态农庄、南台卧佛山景区、广东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佛寺、石龙寨景区、龙湖景区、别具洞天景区、平远红军纪念园、热柘温泉度假区、梅畲田园综合体、长布半岛休闲度假区。心乐园休闲山庄、鸿泰生态农庄、长安围屋农庄、红豆娘山庄、仁居古镇、龙文—黄田自然保护区、项山甑、大河背风景区、品果楼、平远五指石地质公园、五指石生态旅游产业园、热水温泉度假山庄、南台卧佛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南泗水普滩水上人家休闲度假区、地质风光小镇、程_公园、程_纪念馆、宜华湿地公园。石正(广州)公园、毓秀书院、大柘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红军街、松溪红军路、平远县烈士陵园、仁居金库展馆、角坑马栏铺——红四军宣讲活动旧址、姚雨平故居、黄梅兴故居、姚子青故居、姚德胜故居、曾养甫旧居、韩元勋宅、吴三立故居等。特色美食:平远县传统名菜、名吃有“蒜头焖猪肉”、“焖狗肉”、“炒鸡酒”、“盐_鸡”、“梅菜扣肉”、“糖卤猪肉”、“蘸仔鸭”、“酿豆腐”、“鱼生”、“仙人板”、“猪油_”、“锅笃_”、番薯_、“黄_”、香煎灰水_、油_子、炸云片、炸角子、红菌豆腐头、福菜、梅干菜、菜脯、荀干、酱瓜、咸冬瓜、福菜肉片汤。全猪汤、菜脯鸡汤、咸菜鸭肉汤等,平远土特产有客都草鱼、梅州金柚、客都稻米、平远脐橙、梅州柚、南台酒、客家娘酒、梅州客家味酵_粉、客都米、嘉应茶、平远橙、平远东石花生、平远石斛、平远客家炒绿、平远灵芝、锅笃茶、有机茶叶、有机山茶油、高山茶籽油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平远县平远古镇在哪?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鱼山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平远古镇,因织金古称“平远”而得名。平远古镇,是山水织金灵魂的栖歇之地,是梦里遂愿皈依的地方,是高原上浓缩的江南水乡。平远古镇,应时而生,集山水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天时、地利、人和交汇于一体,风景、名胜、典故布满一身。平远古镇正是用潺潺流水诠释着这片土地辉煌的过往,尽管其刚刚羞羞答答揭开面纱,立即成为贵州高原上一道江南水乡的靓丽倩影,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与风物水墨杰作。平远古镇的名胜古迹1、古老方国:中国夏朝以前,平远古镇所在地东山一带,就居住着贵州最古老的土著名族——仡佬族,其首领名把瑞,也称巴瑞,史称把瑞王、蛮王,他所创建的方国就定都于现在的织金东山,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与辉煌。这也是贵州关于最早土著民族的唯一历史记载。2、土著文化:仡老族分打铁仡佬、剪发仡佬、锅圈仡佬、披袍仡佬、打牙仡佬,织金拥有大多数仡佬种类,其中,打铁仡佬即居住在东山一带,他们不仅继承了原始先民的砂陶工艺,还发展了青铜、铁器制作技术。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彝族东山部落王子若差向赵匡胤朝贡,被授以武职。这里的砂锅,史称平远锅,当年远销贵阳、安顺、四川等地,发展至今已名扬海外。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平远古镇平远五指山旅游景点介绍五指山风景区内丹霞地貌奇峻,森林植被丰茂,人文古迹众多,拥有“五奇”(奇石、奇缝、奇树、奇洞、奇藤)、“八景”(剑门、石林寺、聪明泉、混元塔、一线天、仙人床、隆武殿、青云路)和淡静居、蝴蝶谷等景点共60多处。梅州五指山为粤东著名的丹霞地貌旅游胜地,坐落于平远县城以北57公里的差干镇,五座石峰拔地而起,形如伸展的五指直刺云天,气势雄伟。山中景点很多,有剑门石、石林寺、聪明泉、混元塔、一线天、仙人床、殿子石、青云路、石室书屋遗址、睡佛洞、文殊台、驯麓径、跑马场等等,千峰竞秀,岩崖峻峭,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平原镇(云南省盈江县平原镇)详细资料大全 平原镇是由原平原镇、岗勐乡及莲花山乡合并而形成的一个镇,全镇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东与新城、旧城两乡 镇相接,南与弄璋镇相邻,东南的山梁林地与陇川县的护国乡接壤,西与昔马、太平两乡镇相连,北与勐弄乡接壤。平原镇地处县城,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境内旅游景点胜多,民族风情浓厚。是盈江县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连线15个乡镇的桥梁和纽带。同名的还有福建省平潭县平原镇。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平原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 下辖地区 :15个村(居)委会 电话区号 :0692 邮政区码 :679399 面积 :平方公里 车牌代码 :云N 平原镇简介,沿革,基本情况,地理气候,人口,经济,旅游,特色产业,科教文卫,新农村建设,地图信息,平原镇简介平原镇位于盈江县中部,县 *** 驻地。东与新城乡、旧城镇相接,南与弄璋镇相邻,东南的山梁林地与陇川县的护国乡接壤,西与昔马、太平两乡镇相连,北与勐弄乡接壤。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人(2006年)。辖3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永胜、新建、盈东社区、门町、勐展、胜隆、芒璋、拉勐、富联、丙辉、新莲、兴和、拱腊、高里、陇中。镇 *** 驻小平原。 云南省对外开放边境口岸。省道公路北连梁河县、腾冲县,南接陇川县、瑞丽市。跨国公路可通缅甸联邦八莫、密支那。古迹有允燕塔,主塔高15米,并有附塔47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沿革民国时期属莲山设治局,1951年为莲山县府驻地,1958年莲山、盈江两县合并,设县城于平原。1974年建平原镇。1997年,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其中傣族8498人,景颇族1701人,辖新建、勐盏、勐町、永胜、胜隆5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岗勐乡和莲花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平原镇管辖。 [邮编]679300 [2008年代码]533123101:~001新建居委会 ~002永胜居委会 ~003盈东居委会 ~004盈湖居委会 ~005允燕居委会 ~006盈垦居委会 ~201门町村 ~202勐盏村 ~203胜隆村 ~204新莲村 ~205兴和村 ~206拱腊村 ~207高里村 ~208陇中村 ~209芒璋村 ~210拉勐村 ~211富联村 ~212丙辉村 附:盈江农场 始建于1952年,地处盈江县城内。总面积公顷,总人口6776人。农场下属四个分场、30个农业生产队。农场场部驻平原镇永胜路56号。邮编:679300 代码:533123401 附:莲花山乡位于盈江县中部。距县城千米。原与平原统一建制,至1984年建莲花山区,1988年改为莲花山乡。1997年,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少数民族人口占,辖新莲、兴和、高里、拱撒、陇中5个行政村。 附:岗勐乡位于县城东2千米。1987年建岗勐乡。1997年,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万,少数民族人口占,辖芒仗、那勐、丙辉、富联4个行政村。基本情况平原镇地处县城,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境内旅游景点胜多,民族风情浓厚。是盈江县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连线15个乡镇的桥梁和纽带。 平原镇是由原平原镇、岗勐乡及莲花山乡合并而形成的一个镇,全镇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东与新城、旧城两乡镇相接,南与弄璋镇相邻,东南的山梁林地与陇川县的护国乡接壤,西与昔马、太平两乡镇相连,北与勐弄乡接壤。 平原镇是盈江的重要交通枢纽,市场完善,商品交易繁荣,是盈江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通讯设施,有较好的投资环境。地理气候平原镇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各种亚热带农作物栽培和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大盈江和盏达河贯穿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民族风韵浓厚。 平原镇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是盈江县粮、蔗主产区之一。大盈江两岸风光秀丽,依山傍水,素有天然公园之美称,凤尾竹环绕的自然村寨,具有浓厚的傣族风情特色。平原镇具有很好的旅游业开发前景,且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动植物种类繁多,具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奶水牛养殖大盈江和盏达河贯穿境内,境内水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山地地形千姿百态,光、温、水、气、热的分布不同,形成的气候环境不同,自然气候有垂直性,山坝具有光照好、地势平坦、热量高、雨量充沛、气候条件优异,适宜发展粮食、甘蔗、香蕉、咖啡、坚果等多种亚热带、温带经济作物。人口全镇辖15个村(居)委会,85个自然村,160个村民小组,52个居民小区,14388户54040人(1269名党员),其中:汉族15714人,傣族19971人,景颇族13702人,傈僳族3638人,其它民族1015人。现有耕地面积64275亩(人均耕地面积约亩),其中水田45981亩,人均水田面积亩,旱地面积18294亩,人均旱地面积约亩。农业人口30477人,占总人口的;城镇人口23563人,占总人口的。经济平原镇生猪存栏23358头、大牲畜存栏7194头、羊存栏3016头、家禽存栏75071只,比2006年增幅、、 、。2007年12月6日,全镇完成私营企业收入796万元;完成个体工商户收入6504万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占县下达任务数的;完成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万元,占县下达任务数的。 平原镇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8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64元。种植业和养殖业仍然是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 1、种植业。2007年种植水稻34005亩,总产万公斤;甘蔗46821亩,总产甘蔗万吨;小麦4249亩,总产万公斤;包谷14734亩,总产万公斤;冬季马铃薯5124亩,总产1205吨;香料烟292亩,总产万公斤。瓜果3861亩,总产37176吨;蔬菜7314亩,总产吨。油菜3403亩,总产380吨。2007年种植管理茶叶1902亩,总产干茶万公斤;小粒咖啡3316亩,总产鲜果万公斤;澳洲坚果2647亩,其中收干果万公斤;核桃2180亩,总产万公斤;草果1954亩,总产干草果万公斤;八角90亩,总产4400公斤。种植业总收入6720万元。大盈江风景区2、养殖业。2007年全镇生猪存栏20031头,出栏肥猪25213头;黄牛存栏1545头,出栏278头;水牛存栏4869头,出栏467头,其中:摩拉挤奶水牛存栏54头,年产水牛奶52100公斤;山羊存栏3147头,出栏1200头;禽只存栏102184只,出栏129603只;产蛋万公斤。实现养殖业总收入3025万元。 3、交通运输业收入为490万元。 4、餐饮服务业收入为114万元。 5、劳务输出183人,创造收入133万元。 6、个体工商收入达238万元。 7、其他收入达384万元。旅游大盈江风景区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允燕佛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盈湖公园是县城中一个美丽的景点;还有闻 名盈江坝的户勐温泉度假村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大盈江风景区 发源于云南腾冲县的大盈江,流入盈江县旧城区下拉线之后始叫大盈江。从盈江县境南奔江口流出国境,进入缅甸的分伊洛瓦底江。大盈江全长204公里,盈江县境内长公里。两岸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特产丰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二、允燕佛塔 位于盈江县城以东1公里的允燕山上,是云南小乘佛教最重要的佛塔之一。 允燕塔坐南朝北,从参天荫绿的榕树旁,顺着4米宽、80米长的水泥台阶上至塔的前沿就可通览塔的全貌。这是一座缅式佛塔,塔基平面呈正方形,该塔底部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由一座主塔和40座小塔组成,从塔基起,塔座分四层,逐层内收升高,托直圆锥塔体,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均呈方锥体形。将佛教文化和傣族传统建筑融为一体,高低错落,气势雄伟。特色产业1、优质稻:2007年种植面积11116亩,总产万公斤。 2、冬季马铃薯:2007年种植面积5124亩,总产1万吨。 3、香料烟:2007年种植面积805亩,产量万公斤。 4、小粒咖啡:2007年末面积亩,已投产亩,总产为2500吨。 5、澳洲坚果:2007年末面积亩,投产1000亩,产量25吨。 6、在畜牧业上主要有:摩拉挤奶水牛,2007年存栏375头,其中产奶牛54头,年产水牛奶54000公斤。科教文卫平原镇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1、教育资源丰富,辖区内共有县级中学4所;镇级中学1所(莲花山中学),在校学生550人;国小31所(其中完小21所,教学点10个),在校学生4515人;幼稚园11所,在园幼儿1200余人。 2、“两基”工作通过州、县验收,小学生完学率为,国中升学率为,国中毛入学率78%,辍学率为。 3、2006年至2008年共在6个村10个村民小组开班,培训家长1200人次,其中:棒腮家长学校成为州、县典型试点,并受到高度赞扬与评价。 平原镇文化事业逐步繁荣: 1、扩大卫星闭路电视覆盖面,有卫星地面接收用户807户,天线813口;岗勐、莲花山片区有10个娱乐场所。 2、新建文化活动室16个,投资万元,改扩建文化活动室15个,投资37万元,极大的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 平原镇有镇级卫生院3个,镇级计画生育服务所2个,村级卫生所33个。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的建立为平原镇民众提供了方便、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已基本形成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画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新农村建设全镇共有各类科技人员114名。其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24名;农机技术推广17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8名;林业技术推广18名;甘蔗种植技术24名;香料烟技术推广13名;咖啡技术推广14名;沼气能源建设技术推广7名;医疗卫生6名;食用菌技术推广10名。其中有高级职称的50人;中级职称的11人;初级职称的1人;一般技术员52人。 在农村推广普及和农业科技项目主要有: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甘蔗“三高”种植和管理技术;冬季马铃薯、香料烟、冬包谷、小春、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咖啡、坚果规范化种植和管理技术;茶叶、草果、规范化管理技术;畜禽品种改良和防病技术;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套用技术;沼气能源建设和套用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农村卫生保健等方面。 2007年共召开各类农村科技培训会263次,参加人数达25610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5期,参加人数达80人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31000份。地图信息地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象城路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 反馈平远旅游景区有哪些 提到平远不容错过的景区,那就非龙湖景区、大佛寺、别具洞天景区这三个莫属了。平远县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赣、闽三省交界处,区域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万公顷,耕地公顷。 龙湖景区 龙湖位于平远县河头镇境内,与龙文景区同属于广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距县城约30公里,水库建于1966年,湖面长6公里,库容量5000万立方 米。环湖四周,松杉茂密,沿湖山坡上,脐橙遍野,如绿毯铺地。湖东边,片片茶园,井然有序;湖西角,翠竹成林,潇洒自如。秋冬季节,成群的越冬候鸟聚集龙湖,特别全省最大的鸳鸯种群在水中嬉戏,蔚为壮观。 大佛寺 大佛寺座落在平远县大柘镇凤池村,距县城2公里,位于世界第一天然大佛身旁。大佛寺采用唐代寺庙建筑风格,依山而造,规划总用地面积667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495平方米。 全寺殿堂飞檐斗拱,金碧辉煌。一殿高于一殿逐级高升,气势磅礴。所有殿堂楼阁均以长廊连接,只要一进入寺门,晴天不晒太阳,雨天不走湿路,便可到达寺内任何一处,可见建造者的独具匠心。 别具洞天景区 别具洞天景区坐落在中行镇仲石村西南方,距县城不足10公里。这里群峰突兀,岩崖峻峭,山清水秀,层峦叠翠,风景迷人。湖面长5公里,方圆10平方公里,环湖四周,群山起伏,松竹茂密,野生动植物资源富集。夏则碧海春波,秋则浓翠荡漾,气象万千,风景别致。既有飞鸟穿洞、仙姑岩、情侣岩、金斗岩等自然景观,又有华南苏铁、狮子耳、百日晒、杜鹃、兰花等名贵花卉和中草药材。在景区一级电站对面,有一个“龙潭”景观,因河水落差大,形成一个瀑布泻入潭中,十分壮观。此外,景区内还有几万年前形成的冰臼群、潜水洞和悬崖峭壁上的仙人脚印、石棺、众香国等景点。 平远古镇在哪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鱼山北路(毕节市织金县人民医院东南侧约250米)。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平远古镇简称织金平远古镇或平远古镇,因织金古称平远而得名。作为织金古城的组成部分,平远古镇与织金古城无缝连接,依托宝桢故里,洞天织金的人文历史,以荷叶莲城,烟雨古镇的文化定位,在地方建筑特色、民族风情与灵山秀水中寻找灵感,通过再现历史、返朴归真的视角呈现。贵州省: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界于北纬24°37′~29°13′,东经103°36′~109°35′,北接四川和重庆,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
诉烦
多年来,人么对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千古传诵的七绝《清明》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一直莫衷一是。 全国至少有19个杏花村,其中最为著名的6个: 1.山东水泊梁山黑风口东南崖下的“杏花村”,著名的王林酒家素有“杏花飞霞”的美称。孔子问礼于老子的问祖堂石窟,也在这杏花村上。 2.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处的杏花村,该村盛产的“汾酒”誉满天下。 3.湖北麻城古镇歧亭附近的杏花村,这里的杏花村酒店在古时非常闻名。有名谣可证:“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中有美人。” 4.是江苏徐州丰县杏花村,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朱陈村嫁娶图》诗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5.南京城西部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金陵杏花村。这里岗峦叠翠,绿水环绕,前临大江,下靠秦淮,历来为南京的风景名胜之地。 6.安徽贵池县杏花村,在隋唐时就是产酒圣地,以“杏花大曲”誉满江南。据传,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常来这里饮酒。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才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理由有二:一是从诗的内容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江南景色,与贵池天气可谓完全相符;二是有志书记载,贵池地方志上说杏花村“十里杏花,十里酒肆”,酒家首推“黄公酒垆”,并称牧童遥指的就是这一家酒店。
相遇下个路口
目前对于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学术界存在着争议,主要有三种版本,一是麻城市岐亭镇杏花村,二是山西的汾阳,三是安徽的贵池。版本一:麻城市岐亭镇杏花村。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这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随着历代文人的吟咏,早已闻名遐迩。北宋苏轼贬谪黄州路经此处,意外地见到了隐居于此的友人陈季常。从此,他三次来杏花村饮洒赋诗,尤其是他撰写的《方山子传》,将此处记入其中,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杏花村处在106国道和京广—京九汉麻联络线旁,民风淳朴,好客多礼,村民住房仍保持着古代建筑的风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枚特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湖北黄州)的麻城县古镇歧亭之旁。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赤亭县,梁置歧亭县(为十八蛮县之一),“古赤这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还载《唐书地理志》云:“麻城属黄州齐安州。”又《读史方舆纪要》云:“歧亭在县西七十里,齐梁间为歧亭县,变是蛮县之一,今为歧亭镇。明嘉靖中初高郡丞于此。”《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县。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由此可见,古镇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陂、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过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版本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湖北黄州)的麻城古镇歧亭旁。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亦亭县,梁畦歧亭县作(为十分蛮县之一),“古亦亭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阳县。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由此可见,古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坡、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有杏林、杏泉,陈季常隐居处。”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为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杜牧是否到过这里呢?有诗有证。请看《题木兰庙》:“弯弓片战作男儿,梦里曾强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指云堆上祝明妃。”这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登木兰山(当时属齐安郡,今为武汉黄陂县)为木兰庙所题的诗。杜牧从黄州到木兰山,必定此过杏花会。杜牧清明而遇雨,想借酒消忧解乏,正是这里,宋代苏轼谪迁黄州,也曾路过这里,与隐居在杏花村的旧友陈季常邂逅。杏花村是有“酒家”的,这里流传的民谚云:“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据《麻城县志前编》(卷之三)载,这里的酒是与众不同的“水酒”(又名“黄酒”)“纯以糯米酿者,其曲内无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净余滓,入瓷瓮固封贮之,经年色黄,味尤美。”这种醇酒方法流传至今,是麻城特有美酒。据《复斋漫录》记载,就在杜牧到杏花村之后的二三年左右,宋代词人谢无逸也路过里,并于杏花村驿避上题《江城子》一首:“杏花村里酒旗风,烟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横,杨柳阴浓……”这与“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景色,是何其相似啊! 杏花村位于池州市城西,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是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也由此名扬千古。古时的杏花村,村内茅屋酒帘,亭台楼榭,十里杏花、灿若红霞,是历代仕宦文人赏花沽酒之地。杏花村1987年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省级风景区。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西郊一公里处,交通便利,是在杏花村古井遗址基础上建成的新的旅游景点。园区占地面积约13520平方米,主景区由黄公井院、酿酒坊、杏花亭、村志馆、焕园等组成。园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淡淡的酒香不时迎面扑来,是现代游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版本三:杏花村位于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谓仙翁老道,衣著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阳,自然环境好,交通很方便。改革以来,汾阳县政府为扩大杏花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使名特酒(汾酒、竹叶青) 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于四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3000余幅,并兴建了“酒都碑廊”。现在,酒乡杏花村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正期盼客人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