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我温柔
我想推荐的是《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作为哲学入门读物,比《苏菲的世界》好多了。
(两个不同的版本)
虽然是一本哲学史书,但读起来特别有意思,很易读。作者风趣幽默的行文背后是强大的知识体系的支撑,旁征博引,把哲学这么不接地气的事儿讲的好像宫斗剧似的,语言文字也很轻松幽默。
(从左到右依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而且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脸盲的我只能靠胡子的长短来分辨他们了)
比如书里写到历史的变迁对于哲学的影响,基督教缘起和逐渐成为主教的过程,正与哲学的推广密切相关,保罗将基督教从犹太人内推广到犹太教以外,并在巨大的误解中传教,所依赖的武器就是“希腊哲学”,将哲学带入了“教父哲学”的时代。这让我看到了看似冷冰的哲学,在人心的利用下,可以有那么多解读,对于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很多事都是不能想象的。
书里遍布金句,比如:”历史上有个规律,在斗争中,哲学总站在弱者的一方。这是因为哲学讲思辨,讲道理,而只有弱者才会去讲理。强者不需要讲理。“
历史上对于哲学经典的保护场景,也让人动容:“如果不是无数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兵荒马乱中怀抱着哲学典籍夺路逃窜,如果不是哲学家们从一场场烈火中抢夺灼手的纸屑,如果不是千百万在历史上未留名的学究呕心沥血地翻译整理,我们今天就不会触摸到那么多哲学瑰宝。”
这本书真的很长,但我依然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难得有这么好的书可以把这么深的内容讲解的如此深入浅出,所以非常值得推荐。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叫林欣浩,所以非常懂得中国人在看待西方哲学时所固有的文化差异。书中有一些勘误,可以在豆瓣上查到更正。
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也能慢慢理解东西方差异,比如东西方人为什么对于宗教有不同理解,作者的另外一本书《佛祖都说了些什么》更详细的探讨了这些事。
在科学兴起之前,哲学可以说是在主导着这个世界,东西方皆如此,而科学研究过程,也依然充满着哲学思辨,比如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可以说是站在科学之上看待科学,仿佛打开了上帝视角。
如果你对人生、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好奇,不妨看看这本书。
我是密思乔,同名公众号:密思乔,爱生活,爱美妆,期待与你相遇。
饮酒似水
高中三年,是人生的转折期,或者说分水岭,看似漫长,其实很短暂,要学会珍惜,学会规划。我有一好友的儿子,保送清华硕博连读,他的经历应该是有益的启示,分享如下:高一:注意调整青春期心态,学会理解尊重父母、老师,加强体育煅练,做到身心同时健康成长。因为这有助于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功课要跟上,狠抓课堂效率,确保当天的内容当天懂。然后,课余时间,可阅读一些中外名著、科普类作品及适当上网等。高二:继续加强体育煅炼,合理饮食,因为这是长高长壮的黄金期。可阅读哲学类书籍,构建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当然,功课继续扎实推进。开始从事一些社会志愿者活动,扩大社会知识。高三:全力冲刺高考,高效完成近三年高考真题,并归类、反思,继续加强体育锻炼,多看名人传记,学习名人、伟人的大情怀、大心脏,因为这特别有助于磨练超强心理素质,以合理应对高考的压力等。以上的回答,就是从身心两方面规划高中三年的生活,希望对你有帮助,祝奋斗青春、美梦成真!
饮一杯鸩过喉
我推荐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帮我解决了很多困惑。
1. 困境-对于时间不够的恐慌
第0章《困境》中描绘的,正是大部分人挣扎的困境。而我最近刚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之前写的文章《最重要的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你自己》还有《如何才能真正活在当下?》其实,都是对这个困境的思考。
所以,当我在看这一章的时候,就特别有感触。
那解决方案是什么?一切靠积累。没有捷径,只要靠积累。只有当你懂得了这一点,时间才会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2. 醒悟-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在这一章,提到了元认知能力。而我以为,自己是在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才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也许,这是第三版新增的内容。)
在这一章,他提到了心智模式。心智这东西“上不封顶、下无保底”。
如何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我们是大脑的主人,而不是大脑的奴隶。
在第〇章“问题”一节中描述的那个场景里,“你”就处于被自己的大脑所控制的状态之中。若非醒悟,很多人可能一生都无从注意这个重要的事实: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3. 现实-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有哪些现实,我们需要接受?
a. 速成绝无可能。
b. 交换才是硬道理
c. 完美永不存在。
d. 未知永远存在
e.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尽管现实总是如此难于接受,坚强的你却应该坦然。以上提到的种种现实,包括“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都既清楚又简单,你必须要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坚信,不容半点动摇。
我们的很多痛苦,是源于不接受现实。这些现实是如此残酷,但不得不接纳。
只有接受了现实,下一步才是管理
4. 为什么大多数人那么容易浮躁?
不成熟的人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们的特征很多,但一个通病就是整天都在想“我要……”,全然不顾自己其实一无所有。
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几乎无法换取任何东西),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与此同时,“我要”的欲望恰恰因为无法获得而熊熊燃烧。
积累多的人之所以稳健,是因为对他来说,“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
看到这一句,我才意识到,自己也是属于不成熟的行列。我常常挂在嘴边的是“我想要……”,却从未去思考,我有什么。
我才真正理解了@彭小六说的:拼尽自己所有,换自己想要的。
下次说“我想要……“”的时候,想一想,我有什么?
5. 为什么我无法活在当下?
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因为无论是谁,从本质上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落入的陷阱。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这些年我遇到的几乎所有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我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情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都在对现状不满,想要急于摆脱现状。但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可以立马摆脱现状。我越对现状不满,越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情。
而先生对现状很满意,他能够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我总是很匆忙,而他从容不迫。
我不成熟,而他很优秀。当我越看《把时间当作朋友》,我越发现,我家先生还是挺优秀的。
6. 我为什么静不下心来学习?
我之所以静不下心来学习,通常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学习,心里就开始想:“学这个有什么用?”
所以,每次开始学一样新技能,总觉得以后也用不上,所以在学的过程中,就急功近利。觉得学的太慢就是浪费时间。
“浪费时间”这个概念一直在脑海里闪现,所以,学的时候根本就不上心。
我越害怕浪费时间,其实越是在浪费时间。
很多道理,我也听过,很多消息,我也知道。但是,就是没有进入我的心里。因为,我觉得“与我无关”。一旦产生“与我无关”的念头,那些新事物,立马被我排斥到外面了。
7. 总结-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当我在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时,我意识到,这些问题,不只是我存在,也是大多数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并不孤独。
知道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知道了解决方案,下一步就是践行。如果不去践行,就算知道了这些道理对自己的生活,也是没什么帮助。
今天分享的这些是前3章内容,还没有进入正题。只有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接受了现实,改变才可能发现,也才能正在管理自己,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相信我,这是一本值得阅读10遍的书。
弘丹,简书签约作者,“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创始人,带领2000+从零开始写作 。 公众号“笔耕不辍”(ID: wewriter) 。新书《时间的格局: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当当热卖中。
与君同眠
有好多同学认为高中虽然很重要,但是它也有三年时间呢,所以觉得高一不必重视,到了高二、高三再开始好好学习备战也来得及,其实不然,在忙碌的高中三年里,你不抓紧,三年时间很快过去。所以做好规划很重要!
这节内容,总结了高一至高三每月的计划表,愿学生家长看了之后,提前对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进行计划安排,从而在将来的高考中轻而易举地取得佳绩。
高一先修营
紧张高一 保持领先
有些小伙伴觉得,高一可以好好放松一下,“高一不必太紧张,高二高三再准备高考
而现实的情况是,60%初中非常优秀的同学在高一就已经失去了领先的优势,究其原因在于初中学习和高中学习的巨大差异!
高一全年成长历程事件表
9-10月,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掌握工具性知识,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节奏。
10月中旬,第一次期中考试,高中第一次检测,暴露问题→发现问题→马上调整解决(有些学校可能会提前,9月末或10月初即进行第一次月考,性质不变)。
11月,绝大部分学校会把高一下学期甚至高二上学期的部分内容提到高一上学期学习,提早预习和适应。
12月末1月初,期末考试,升人高中的首次正规检验,高考时一些保送、直招、自主招生名额选定也会以这次考试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如果学校有月考习惯,那么每次月考成绩也是标准之一)。
1月末—2月,寒假,全面查漏补缺,提早预习下学期内容。
3月,高一下学期开学,学生需要很快进入学习状态4月底,学校期中考试,以数学为例,应重点复习三角函数的相关概念知识(主要看学校学习顺序)。
6月初,重点中学开始讲解大部分高二知识,要跟上学习节奏。如果期中考试成理想,应尽快进入超前学习状态,不要沉浸在一次胜利之中;如果成绩不理想,应尽早调整,并对自己之前的问题做有效的分析总结。
7月初,学校期末考试。这次期末考试是对高一整个一学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高二两极分化开始的前兆,做好自我分析。
各科重要提醒
各科重要提醒
语文:每天保证半小时阅读
变化:高中语文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跳跃,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因此,学习高中语文,一要善于“发现”,二要善于“表达”
数学:耐心+恒心+毅力
变化:高中数学在知识的深度、能力的要求上都比初中有了质的飞跃,内容难度大。抽象,对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进入高中后,成绩有所下降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为没拿到高分而烦恼。摆正态度,相信是能够把高中数学学好的。
英语:语法和词汇是两大要素
变化:进入高中后,英语教材的内容增多,跨度大,不像初中一节课就可以把知识点反复操练到完全掌握,所以更要注意自学,温故而知新。高中英语非常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所以除了一定的练习之外,还需要大量的自主阅读。
物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变化:物理是高考理综考查的科目之一,理综分300,物理就占了120分,根据
往年高考成绩,很多考生物理科得分不太理想。高中物理以定量计算居多,初中物理则以定性了解居多,因此在学习时尤其要关注相关的计算题。此外,物理是高中学科中比较难学的一门,培养兴趣非常重要,同学们可以有计划地观看有关的科普类电视节目和书籍,增加对物理的兴趣。
化学:记忆理解两者兼顾
变化: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化学学习过程既要进行理科的逻辑推理,又要有文科的知识记忆和积累。同时,化学也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学好化学,就要做好实验,而且更要注意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高二,迎难而上
升入高二的同学,马上能感觉高二知识难度的大大增加,同时,由于要准备高考,几乎所有学校都会把高三的知识压缩在高二讲完。同时文理综合的练习也会增加学生的这任务量。
因而,高二整个学期,学生会在巨大的难度和压力挑战中度过。也正因如此,这一年,能否迎难而上,是高二学习的关键。
高二学生的重要事件
高二全年成长历程事件表
9-10月,高二上学期的初步适应阶段,学生逐渐进入高二的学习状态,每课时知识量大大增加,以及文理综合的岀现,学生不适感增强;十一长假,学生容易出现松懈情绪。
11月初—11月底,高二上学期过渡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逐渐形成;高二上学期的学习情况逐渐定型。
12月初,高二全省会考。届时,会提前发布考试时间和考试科目。高二会考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报名自主招生,会考成绩很关键,学生和家长一定要重视。
12月初一1月中旬,高二上学期的深入学习和收尾阶段,学习内容和难度进一步扩大,两极分化现象初步显露。
1月下旬2月中下旬,高二寒假阶段,利用难得的空闲时间做好期末考试的检查和反思工作;未雨绸缪,要做好预习工作,提前分担高二下学期的压力。
2月底一4月底,高二学年的重要转型阶段,理科学习由具体定量逐渐转化为抽象定性;部分学生成绩下滑明显,导致学习兴趣开始下降,厌学情绪有所滋生;学生两极分化程度开始加深。
5月-6月,高中学习能力和高考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各科难度和容量最为集中的时期:很多同学前期积累的问题开始集中爆发。
7月初,高二学年最后收官和学生实力基本定型阶段,两极分化达到高峰。高中过渡阶段宣告结束,学生学习习惯和实力基本定型。
高三高考冲刺
冲刺高三,保持优势
高三的学习不再只是关注“点”,更多的是关注“面”,关注点与点之间的联系。
高考复习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做一道题,会一道题
第二种境界: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第三种境界:做一道题,会出一题。
明确高三阶段最重要的目标
1、目标明确——明确高考目标,同时分析自己的程度,明确差距。对目标学校的情况初步了解(包括历年招生情况对比,有无加分限制)。如果没有合理地定位自己,是无法形成科学规划的。
2、重视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是最全面、最系统的,也是大多数学生最认真、最有成效的。在第一轮复习时,不投机、不偏颇、不耍小聪明,才能获得满意的收获。
3、调整心态——高三,没完没了地做题、没完没了地考试,还有家长和老师没完没了地唠叨,加上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很容易有急躁、郁闷、迷茫、懈怠等情绪。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及时调整,让心态回归到正确轨道上,就是往高考成功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4、恰当选择—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选择课外辅导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可以让你进步得更快,但是课外辅导的形式很多,比如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根据同学们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置同步基础、同步提高、满分冲刺等课程。
高三全年成长历程事件表
一、高三模拟考试时间表
8——9月,学校做学期分析,制定合理计划,进行一轮复习。
10月末11月初,期中考试,大部分学校开始总结性复习。
次年1月初,期末考试。
次年1月中旬—2月末,寒假。
次年3月初,一模考试,全面开始第二轮复习。
次年4月初,二模考试,开始第三轮复习。
次年5月初,三模考试,重点专项复习,查缺补漏。
次年5月下旬,四模考试。
次年6月7、8、9日,高考,各校大型招生咨询会。
次年6月24日左右,高考成绩发布,考生填报高考志愿。
强化意识
二、高三必须强化的七种意识
1、目标意识:目标是导航、目标是方向,目标激发动力。首先要有未来的奋斗目标,其次要有阶段性的努力目标,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出实现未来目标的目标差。
2、基础意识:基础是能力之本,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基础是在长期、大量、反复的练习中积累和熟练起来的,所以对待基础不能急功近利,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打好基础要从早入手,查缺补漏工作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基本解决,不要期待在第二学期补救(利用暑假、寒假和周末时间是一个比较可行的计划)。
3、总分第一意识:高考并非是单科的比拼,而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是总分的PK。为此,必须牢固树立总分第一的意识,不能凭个人的兴趣和偏好把精力放在某一科,要力争各科基本平衡。当然,在起始阶段,可以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把相对薄弱的学科补上来。在后续阶段,就必须保持相对的平衡,力求在总分上有所突破。
4、规范细节意识:高考既考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同时也考规范和细节。所以要把规范细节意识贯穿在整个复习备考过程,要从每一次的作业和测试抓起。
5、计划意识:划是行动的指南,计划是完成阶段任务的重要保障,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在第一阶段复习备考中,在宏观上要制订好学期计划,在微观上要制订好周计划和日计划,每次月考前还要制订出短期的复习计划。
6、反思纠错意识:反思纠错是一个发现和改进的认知过程,反思纠错的过程是进步的重要保障。作为高三学生,必须学会反思和强化纠错意识。具体来说,要学会阶段的学后反思、作业的练后反思以及大考后的考后反思。建议每位同学都要设一本反思纠错子,以落实反思纠错的具体措施。
7、身心平衡意识:身心平衡是确保复习备考可持续进行的重要保证。所谓身心平衡,就是要学会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结合。课中认真学习,课余彻底放松。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和正常的学习状态。
旧街老友
三毛的《空心人》里有一句话"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填充,渐渐成为实心人。而在这个由假及真的过程里,最具决定性力量的,是时间。"我是一个空心人,可是还没有为寻找自己努力过。喜欢心理学,喜欢茶道,喜欢古筝,喜欢画画。喜欢没有压力地胡思乱想。为着自己内心的爱好,或许应该把心理学、茶道、插花、古筝、画画提上日程。 工作上需要呢,需要经济师职称,需要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学习英语,需要导游、演讲,或许还有普通话~ 不妨给自己也定一个三年计划: 2018年考取中级经济师,学习理财,以及掌握写作技巧。 2019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练习英语口语,古筝课,画画班以及演讲班~ 2020年导游证,普通话,心理学,插花,茶道~ 认定目标,充分利用所有时间,完成一个个小目标! 以上。 2018年7月3日
我决定不躲了
我现在也在读高三,本来没有权力解答解答这个问题的,这里只简单说说自己的一点小想法。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让学习真正压垮了自己。有点压力并将其化作动力是好事,但是压力只有在能化作动力的时候,才是值得我们去面对的,否则的话,尽快宣泄掉才好。一两个兴趣爱好(什么都行,篮球看番玩电脑都没问题,只要别上瘾)就是一种很好的发泄。尽管高中很多学习是为了高考,高考是好未来最主要的敲门砖之一,但高中最重要的并不真的是为了高考。学校的作用始终是为了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自己,人格上独立,思想上健全的自己。适当的将学习作为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为了“报答父母,报效国家”的必要阶段,并且不要太在意分数,有些事,尽力而为便好。当年,小时候,你大概也有过一个懵懂的理想,比如成为一名科学家,成为一个航天员之类的,千万不要忘记这个理想。学习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静思时光越来越少的日子里,人最容易迷茫,失去方向,而失去方向的人,即使一时之内再出色,最后也大多碌碌无为。然后,一些小细节。恋爱我没谈过,我想别太深,点到即止大概也就差不多了。作业……努力去做,真做不完,就算了吧。我在北京排前十的重点中学中排第一的理科实验班,我们班……说来惭愧,不完成作业的从来都少不了。我的标准,一个让自己休息足够的睡眠时间,比如高一高二10点,晚于这个时间,不论还剩什么,一概不写了。作业是为了辅助学习的,如果它反而影响了精神质量进而影响了学习质量,那就明显得不偿失。各种活动,请务必积极参与。每天的学习千篇一律,相信我,最后给你留下高中难忘回忆的必然是那些与替他人在一起或是享受自己的时光。与家长冲突的话,努力试着去倾听,择其善者而从之,不过,路毕竟还是人自己走的。差不多就这样吧。
真怕失去你
如果说最近有什么书让我看完就想向大家推荐的话,我想就是《跃迁》啦。自从新书上市,一直占据书榜前排,为无数人津津乐道,视为精进之利器。更是成为职场人士所必备的修炼秘籍。在此,凹现场陈述推荐理由有如下三点:
第一:《跃迁》是一部关于大脑进行能量级的书籍。专注职业生涯规划的古典老师,在推出职场作品《拆掉思维的墙》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之后,继续深耕职场领域,发掘精进之道。只是这次,古典老师不仅仅是拆掉思维的墙,他是
要拆天花板了!这也就意味着,《跃迁》这本书是关于思维、信念等人生底层架
构改变的书籍!
第二:《跃迁》是一部有含金量的进行锤炼提升的书籍。跃迁一书里,共有五个
章节。即:1、善用内部动机;2、刻意练习;3、底层知识;4、联机学习;5、复
利效应。正是书中的这五个关键点,让我们能清醒知晓持续投资自己的高概率事
件,所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通过刻意练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际行动
动力,进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最终达到炼成自己领域的行业高手。
第三:《跃迁》是一部在不断精进中终将完成人生使命的书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
人生能顺利实现三个阶段:即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进而达到传播知识,帮助
他人,完成使命。
总之,《跃迁》是一本含金量的书,但如果想自己获得知识的金子,还得会自己去
炼矿,愿意下功夫炼矿才能得到金子。这与喜欢待在舒适区的大众不符,所以,能
成为高手的毕竟是少数,因为,改变比保持更难。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你看了吗?如果没有,凹现场推荐你去看看哦。
南城北站
首推《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
是否曾有一句话,触及到你的灵魂深处?
陪伴你度过无数个寒风萧瑟的冬夜。
是否曾有一个人,站在昏黄的路灯街头?
守候着你们的情谊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本书我在2015年,用了三天的时间看完,读到最后,当我合上书页的一刹那,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仆人哈桑的一张脸。
他总是小心翼翼,又无微不至的对待阿米尔。
即便他在阿富汗,是最底层的奴仆。
即便阿米尔是他的主人,脾气暴躁时,也会拿哈桑出气。
可哈桑却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父亲,唯一值得付出的,只有哈米尔。
他将哈米尔视作童年最重要的玩伴,这种特殊的情感超越了社会阶级,跨过一切人类社会的鄙陋,展现出情感最强大的力量。
初看这本书,也许有人会对阿桑生而为奴的身世感到愤怒。
也许有人会对阿桑的不幸遭遇扼腕叹息。
但请相信我,当你合上书页后,你会无比庆幸,在哈桑的身边,始终有阿米尔的陪伴。
正如贯穿全书的那句话所言:
哪怕穿越山川湖海,闯过战火狼烟,也要抵达你身旁。
为你,千千万万遍。
——————
第二本,我推荐《少帅》
这本书是张爱玲的遗作,也是她最后一本小说。
背景以1925年至1930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展开,将传奇人物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作为原型,而写出的一部爱情小说。
张爱玲用一贯温柔细腻的笔触,结合古典小说的韵味,将周四小姐和少帅之间的爱恨痴缠,描写的淋漓尽致。
且张爱玲的文风流畅自如,让人读时丝毫不显哽噎,一气呵成的语感,辅之跌宕起伏而又寸寸透心的情节,瞬间就能将人拉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在硝烟深处,还有痴情的儿女在对坐呢喃,诉说着特殊年代下的痴缠别恋。
以上,就是近年来我最喜欢的两本书,谈不上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但在阅读体验上,我一直以“看的舒服不舒服”为标准,幸好,这两本都让我看的非常舒服。
所以真诚的推荐给各位,希望大家能喜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