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885

首页> 经济师> 经济师真题讲解工商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下辈子我要预约爱情

已采纳

(一) 集权与分权 1.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掌握集权是指将组织中的权力集中到较高的管理层次;分权则是指将组织中的权力分散到整个组织之中。2. 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标志――掌握一般组织的集权或分权程度,往往根据各管理层次拥有的决策权的情况来确定:(1) 决策的频度: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制定决策的频度(或数目)越大,分权程度越高;反之,上层决策的数目越多,其集权程度越高。(2) 决策的幅度: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决策的范围越广,分权程度越高;反之,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决策的范围越窄,其集权程度越高。(3) 决策的重要性: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的决策仅仅是日常管理,不影响部门的今后发展,即影响程度较小,则分权程度低;反之,分权程度高。(4) 对决策的控制程度:如果高层对较低层次的决策没有控制,分权程度高;反之分权程度低。3. 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熟悉(1) 决策的代价:较重要的决策、耗费较多的决策应有高层作出,不应交给低层。(2) 决策的影响面:对于影响面较大的决策,应集中决策。(3) 组织的规模:组织规模越大,决策的数目越多,宜于分权。(4) 主管人员的素质与数量:主管人员素质高、数量充足、管理能力强,则较多分权。(5) 控制技术的完善水平:如果组织对下属有比较完善的控制技术及手段,适合分权。(6) 环境影响: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宜于集权。例题2-5 (单选,习题3)在组织中,绝对的集权意味着( )。A.没有下级主管人员 B.没有上级主管人员 C.没有组织结构 D.没有职能部门答案:A点评:(书上P55原话)“职权的绝对分散意味着没有上级主管人员,而职权的绝对集中意味着没有下层主管人员”。

27评论

你猜我猜你猜我猜不猜啊

1、[单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决定管理的( ) A.社会属性 B.生产属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化属性 答案:[D]2、[单选]( ) 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 A.计划职能 B.人员培训职能 C.生产职能 D.安全职能 答案:[C] 3、[单选]同事之间传播小道消息是一种( )沟通。A.横向 B.向上 C.向上 D.非正式 答案:[D] 4、[单选]( )决策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A.风险型 B.不确定型 C.战术决策 D.非程序型 答案:[D] 5、[单选]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 A.法约 B.泰勒 C.巴纳德 D.韦伯 答案:[B] 6、[多选]在管理中,决策是( ) A.高层管理人员所承担的任务 B.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都应承担的任务 C.高层主管和参谋人员所承担的任务D.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可能要从事的活动 答案:[AC] 7、[单选]战略管理过程的核心问题是( ) A.企业使命的确定 B.外部环境分析 C.资源的协同配置 D.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匹配 答案:[C] 8、[多选]有价值的经营战略除了具有正确性外,还需要( ) A.有效地实施 B.良好的管理 C.足够的人员 D.牢固的经济基础 答案:[AB] 9、[多选]商业流通服务企业的经营服务形象战略更为突出( )等方面的形象。 A.商品 B.核心产品 C.服务 D.环境 答案:[ACD] 10、[单选]董事会对经理的控制包括( ) A.任免 B.监督 C.任免、监督 D.行为监督 答案:[C] 11、[单选]如果企业是由小到大,从内到外发展起来,往往表现出保持权力( )的倾向。 A.分散化 B.集中化 C.联合 D.独立 答案:[B] 12、[多选]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 ) A.人力资源 B.社会文化 C.原材料 D.技术 答案:[ACD] 13、[多选]采取非相关性多种经营战略的企业通常采用( )职能制 A.集权 B.分权 C.混合型 D.母公司型 答案:[BD] 14、[单选]MPR-II称为( ) A.敏捷制造 B.柔性制造 C.制造资源计划 D.准时生产制 答案:[C] 15、[单选]工业总产值是指( ) A.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 B.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C.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D.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答案:[B] 16、[单选]( )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 A.静态技术 B.科研开发队伍 C.动态技术 D.全体员工参与 答案:[A] 17、[多选]工艺创新涵盖了( ) A.生产技术变革 B.组织管理方式变革 C.新设备革新 D.新工艺革新 答案:[ABCD] 18、[单选]企业要保持高素质、高效率的人力资源优势,应必须进行( ) A.招聘和选拔 B.职务分析和职务设计 C.培训 D.人力资源规划 答案:[D] 19、[多选]职务设计应满足的要求有( ) A.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B.限度地满足员工个人成长和增加个人收入的要求 C.能限度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D.能考虑企业内部有无合适人选 答案:[ABCD] 20、[单选]长期借款的借款利息计入( ) A.税前成本费用 B.税后成本费用 C.借款总额 D.债务成本 答案:[A] 21、[单选]将计划内容分为目标、政策、策略、规则和预算等是按计划内容的( )分类的。 A.表现形式 B.先后次序 C.重要程度 D.实施过程 答案:[A] 22、[单选]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性质的观点是管理具有的( ) A.多重性 B.人际性 C.二重性 D.有效性 答案:[C] 23、[单选]管理可以维持企业组织存在的同时还有的作用是( ) A.给职工以激励约束 B.可以提高企业组织效率 C.为决策者提供动力 D.给消费者提供产品 答案:[B]24、[单选]在企业的计划工作之前首先要着手进行的工作是( ) A.发现问题 B.寻找机遇 C.估量机会 D.确定目标 答案:[C] 25、[单选]计划工作的最后一项程序是( ) A.选择正确方案 B.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C.制定各种分计划 D.检查实施计划 答案:[B] 26、[单选]决策的过程性特征表现在它是一个( )的分析判断过程。 A.多方位、多角度 B.全方位全层次 C.多阶段多步骤 D.全阶段全角度 答案:[C] 27、[单选]把决策内容分为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是按决策的( )划分的 A.先后次序 B.重要程度 C.涉及人员 D.效率高低 答案:[B] 28、[单选]对决策备选方案评价的方法有经验判断法、试验法和( ) A.定性分析法 B.定量分析法 C.数学分析法 D.过程分析法 答案:[C] 29、[单选]目标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 ) A.衡量实际绩效的记录 B.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 C.考核职工业绩的标准 D.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参考 答案:[A] 30、[单选]体现企业目标成员职责的组织体系是( )组织 A.正式 B.非正式 C.权力 D.决策性 答案:[A] 31、[单选]企业一个主管成员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是( ) A.管理体系 B.管理结构 C.管理层次 D.管理幅度 答案:[D] 32、[单选]集权与分权是相辅相成的,又是( ) A.关系的调整 B.关系的整合 C.矛盾的统一 D.矛盾的协调 答案:[C] 33、[单选]企业人员配备的首要任务是( ) A.促进组织功能的发挥 B.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C.为组织物色合适人选 D.使组织合理使用人才 答案:[C] 34、[单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 )的竞争 A.资源 B.产品 C.人才 D.信息 答案:[C] 35、[单选]企业从实际的职位需要去选聘合适的人才遵循的是( )原则 A.任人唯贤 B.因事择人 C.量才使用 D.因人设事 答案:[B] 36、[单选]只决定目标、政策、任务的方向,对部属在完成任务各个阶段的日常活动不加干预的领导方式是( )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均权型 D.人事并重型 答案:[B] 37、[单选]以( )的认为,只有部属是愉快的,愿意工作的,才会产生效率。 A.以事为中心 B.以人为中心 C.人事并重式 D.人事分离式 答案:[B]38、[单选]善于观察、推理、有很强的分析力、综合力和判断力,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是( )领导。 A.组织型 B.智囊型 C.实干型 D.思想型 答案:[D] 39、[单选]同部属互相尊重、彼此信任、交流思想、商讨决策、按职授权的领导是( )领导 A.民主型 B.自由型 C.分权性 D.均权型 答案:[A] 40、[单选]决策树法适用于( )决策 A.常规型 B.程序型 C.确定型 D.风险型 答案:[D] 41、[单选]为体现职工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应坚持的原则是( ) A.平等优先,兼顾合理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效率为主,公平为辅 D.业绩为主,差距为辅 答案:[B]42、[单选]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善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种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的标准、流程和制度,以利于减少职工之间的摩擦和冲突的方法是( ) A.经营目标调适法 B.制度规则调适法 C.心理冲突调适法 D.隐性组织润滑法 答案:[B] 43、[单选]合理节约时间的艺术除了要科学召开会议外,还采取的是( ) A.时间管理法 B.时间可控措施法 C.时间记录分析法 D.有效时间管理法 答案:[C] 44、[单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 )所支配的,从而要促使人们寻求目标,满足需要。 A.激励 B.刺激 C.动机 D.诱导 答案:[C] 45、[单选]既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活动的起点的管理职能是( ) A.计划 B.决策 C.控制 D.协调 答案:[C] 46、[单选]管理者通过其他部门和个人进行控制,着眼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并探究当事人责任使之改进工作的控制活动是( ) A.直接控制 B.间接控制 C.集中控制 D.分层控制 答案:[B] 47、[单选]控制工作应首先确立的是( ) A.客观标准 B.主观认识 C.内外条件 D.方法技术 答案:[A] 48、[单选]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的协调工具是( ) A.政策和经济合同 B.目标和指标体系 C.计划和规章制度 D.管理技术和方法 答案:[C] 49、[单选]在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中,解决冲突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 ) A.回避 B.强制 C.妥协 D.合作 答案:[A] 50、[单选]信息的沟通通道是传递信息的( ) A.媒介物 B.组织 C.渠道 D.接受者 答案:[A]

22评论

Feel感觉

企业具有经济性、社会性、独立性、盈利性四个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这两个重要特征决定了企业目标的双重性,企业的双重性目标是指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得利润。(一)获取利润企业应当具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目标,即追求利润和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首先是一群人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以及集合体的每个成员之所以愿意参加企业的活动,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或目的。从集体的角度来看,不论是谁创办了企业,不论谁是企业的资产所有者,企业一旦问世,其最重要、最迫切的目标可能是继续生存,并力求生存得更好,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从集体成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参加企业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取得收入,并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为了实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为了使企业员工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必须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一定的利润。所谓利润是通过销售产品得到的收入在扣除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以后的剩余。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追加投资去扩大生产规模;同样,没有利润,企业员工的收入就不能增加,工作和生活条件就难以改善,经济利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从自身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实现利润。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追求利润,而是以经济效益为追求目标。(二)满足社会需要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组织。企业的任务与其存在的社会理由有关,即与社会为什么允许企业存在有关。从企业的定义可知,企业是为生产和提供人们所需的某种物品而存在的。换句话说,社会之所以允许某个企业存在,是因为该企业提供了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因此,从外部来看,企业的任务首先是满足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和范围也是有限的,生产并提供商品性的产品或服务,只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方面。企业向国家纳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为了所处社会的福利而必须关心的道义上的责任。企业必须同社会一起共同设法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还表现在企业必须通过自身规模的维持和不断扩大,保证并不断增加能提供的工作机会,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就业需要。另外,保护环境也成为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三)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的关系企业的双重目标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的分量是不同且变化的:或是认为企业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或是认为企业需要利润,同时必须承担某些社会责任。企业从单独追求利润化,到获取适当利润,到实现利润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企业价值观的转变与进步。实际上,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两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为条件、相互补充的。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其次,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继续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

119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