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3357
久伴变久绊深爱变深碍
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是中级经济师《专业知识和实务》金融考试的核心知识点,考生需重点把握其涉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等考点,来一起学习下吧!金融机构1、金融机构的职能:促进资金融通;便利支付结算;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减少信息成本;反映和调节经济活动。2、金融机构体系构成:(1)存款类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2)投资性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投资基金。(3)契约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4)政策性金融机构:经济开发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执行央行职能的制度。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特点:组织完善、机构健全、权利集中、职能齐全。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又称二元复合式的中央银行制度,是一个国家建立中央与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分别行使金融调控和管理职能,不同等级的中央银行共同组成一个复合式统一的中央银行体系。特点:权力职能分散、分支机构较少。3、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方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4、准中央银行制度:在一国或地区不设置中央银行,而是设立若干类似央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央行职能。特点:权力分散、职能分解。备考方法1、一个良好的心态高顿小编认为无论做什么事,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既然选择做好一件事,比如备考中级经济师,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是有差异。并且不同时间段人的状态是不一样,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备考复习实在是太累了就让自己放松一下,不要一直紧绷着;时刻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来迎接考试!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考复习我们就要认识中级经济师的考点是什么去分析它。每个科目不一样核心重点也不一样。总之要抓住考点,中级经济师考试范围比较广,我们平时在中级经济师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只有把知识点的理解清楚了,试题做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如果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可能短时间内是有效的,但是时间长了很容易就忘记,因此对于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的备考,一定要学会理解它,抓住考点,切不可死记硬背!3、以官方出的教材为主中级经济师有十个考试科目,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所考查的内容相对还是较基础,无超纲的内容。由此可见都是以教材为主,所有各位考生只需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通过考试也是没有多大问题。4、历年真题一定要多刷这个我想就不用多说了吧,刷历年真题这个是必备的。就像高三时备考的历年真题少过吗?我想没有!所以我想说的是虽然可能不会出现原题,但是知识点是一样的呀!所以刷真题很有必要,且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重视起来喔!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即将开考,想要快速提高分数?还身处迷茫中的你,可直接点击下方图片参加“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前30天核心考点冲刺营”,助你成功上岸!
向阳笑往月哭
中级经济师考试民航知识点:飞机利用计划
飞机利用计划
(一)飞机利用计划的内容
飞机利用计划包括以下三种计划:①飞机数量计划。②飞机利用率计划。③飞机、发动机维护与送修计划。
(二)飞机数量计划
1.主要指标
(1)报告期末在册飞机架数;(2)计划期内增加飞机架数;(3)计划期减少飞机架数;(4)计划期末在册飞机架数。
2.飞机数量计划的编制
(1)匡算计划期飞机需要增减量
因素法测算计划期飞机利用率:根据以往飞机利用率水平、航线结构变化影响、过站时间变化、机务维修因素、空勤组配备等因素,测算计划期可达到的飞机利用率水平。
任务法测算计划期飞机利用率:根据生产计划中安排的生产飞行任务测算计划期可达到的飞机利用率水平,然后比较两个飞机利用率,任务法大于因素法,表明运力不足,需要增加运力;任务法小于因素法,表明运力过剩,需要减少运力或增加生产任务。
(2)综合平衡,确定飞机增减量
(三)飞机利用率计划
1.主要指标
(1)平均在册飞机架数,即计划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飞机数量。
平均在册飞机架数:年初在册飞机架数±(增(减)飞机架数*自增(减)至年末日数年日历日数)
(2)平均可用飞机架数,指计划期企业平均每天拥有的可用飞机数量。
平均可用飞机架数=(在册飞机总驾日-不可用驾日)年日历日数
不可用架日含大修理停场架日、各级定检停场架日、其他停场架日。
各级定检停场架日=∑定检架次×每架次定检停场天数
大修理停场架日=∑大修飞机架数×单架飞机大修停场天数
其他停场架日:一般按照各级定检架日的百分比测算。
(3)计划飞行小时,指计划期内的各种飞行时间,包括:运输飞行小时、通用航空飞行小时、训练飞行小时、熟练飞行小时、公务飞行小时,其中运输与通用航空飞行合称为生产飞行小时。
(4)飞机日利用率,指计划期内平均在册或可用飞机每天的生产飞行小时数,是衡量飞机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册飞机日利用率=生产飞行小时(平均在册飞机架数*日历日数)
可用飞机日利用率=生产飞行小时(平均可用飞机架数*日历日数)
2.计划编制
(1)根据有关计划计算、填列:平均在册飞机架数(飞机数量计划);修理飞机架日(飞机维护与送修计划);定期维护架日(飞机维护与送修计划);其他停场架日(飞机维护与送修计划);可用飞机架数;计划飞行小时(飞行计划)。
(2)计算飞机利用率。
(3)综合平衡,确定飞机利用率计划。飞机利用率是根据其他指标计算出来的,但并不意味着计算出来的利用率就是利用率的计划水平。利用率的计划水平必须具有先进合理性。
3.提高飞机利用率的意义
(1)提高飞机利用率可以不增加飞机需要量,而大幅度提高产量;
(2)提高飞机利用率可以减少飞机需要量,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资产负债率;
(3)提高飞机利用率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提高飞机利用率的途径。
(1)正确确定飞机数量,合理选择机型,使飞机数量、结构与生产任务相适应;
(2)科学组织运输生产,使所拥有的飞机得到充分利用;
(3)提高机务维修质量和效率;减少不可用架日;
(4)加强机场和航路建设,提高地面综合保障能力;
(5)合理配备机组,提高机组技术水平,增加可飞行时间。
(四)飞机维护与送修计划
1.飞机、发动机维修制度
(1)飞机、发动机维护。
(2)飞机、发动机大修理。
2.主要指标
(1)上次大修后累计使用小时。
(2)计划使用小时。指计划期计划飞行小时(全部飞行小时)。
(3)飞机(发动机)大修架(台)次。指计划期计划大修飞机架次、大修发动机台次
大修飞机架次=(上次大修后累计使用小时+计划使用小时)飞机大修间隔时限
大修发动机台次=(上次大修后累计使用小时+计划使用小时)飞机大修间隔时限×发动机台数
(4)各级定检次数,指计划期各种定期检修的次数。
某一等级定检次数=计划使用小时该等级定检间隔时限-重复次数
换发台次=计划使用小时换发间隔时限*发动机台数。
考试一点都不酷
一共37章,详情如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目录
1、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2、财政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
第十三章:财政收入
第十四章:税收制度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3、货币与金融
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4、统计
第二十三章:统计与数据科学
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
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
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
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5、会计
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
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第三十章:会计报表
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
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
6、法律
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
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十六章:公司法律制度
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
内容来源: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