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知识图表汇总

为你伤心伤肺又伤心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501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知识图表汇总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柠檬初夏心未凉

已采纳

十月已经过了大半,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知识点:工作分析概述”,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知识点:工作分析概述

工作分析概述

一、工作分析:

即通过系统的方法来确定工作的职责,以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1、工作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支持企业的战略

2)优化组织结构

3)优化工作流程

4)优化工作设计

5)改进工作方法

6)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定

7)树立职业化意识

2、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人力资源规划

2)人员招聘

3)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4)绩效管理

5)工作评价

6)薪酬管理

7)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工作分析的流程

1)确定工作分析的目的

2)调查工作相关的背景信息

3)运用工作分析技术收集工作相关的信息

4)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

5)形成工作分析成果。工作分析结果之一是职位说明书,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不同,还可能需要编写工作分类和胜任特征模型。

6)核对与应用工作分析的结果

三、工作分析方法

(一)通用的工作分析方法:

1)访谈法:又称面谈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就某项工作,面对面地询问任职者及其主管以及相关专家等对工作的意见或看法。运用最广泛、最成熟、最有效、是唯一适用于各类工作的方法。

2)问卷法:是通过让被调查职位的任职者、主管及其他相关人员填写调查问卷来获取工作信息的方法。问卷调查操作程序简单、成本较低,因此大多数企业都采取此方法来收集工作相关信息。

3)观察法:工作人员到工作现场,对某些特定的工作活动进行观察、收集、记录相关的工作内容、工作间的相互联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条件等信息,并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

4)工作实践法: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参与所研究的工作,从而掌握工作要求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工作分析方法。

5)工作日志法:是要求任职者在一段时间内实时记录自己每天发生的工作,按工作发生的时间记录下自己工作的实际内容,形成某一工作职位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工作活动的全景描述。

6)文献分析法: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适用于收集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7)主题专家会议法:熟悉目标职位的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就目标职位的相关信息展开讨论,收集数据,验证并确认分析结果。

(二)现代的工作分析方法

1、以人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

1)职位分析问卷法:是结构化工作分析问卷,包括194个项目,33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若干工作元素,通过对工作元素的评价,反映目标职位在各个维度上的特征,适用于商业、工业企业、以及公共部门中的各个职位。

操作的七个步骤:明确目的---获取支持---确定方法---人员培训---项目沟通---信息收集----结果分析

2)工作要素法:开放式人员导向型的工作分析系统,目的在于确定完成特定领域的工作有显著作用的行为及此行为依据,并由一组专家的上级或任职者来对这些显著的要素进行确定、描述、评估。

步骤:收集工作要素、整理工作要素、划分工作分析维度、确定各类要素。

3)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完成个人特质为导向的工作分析系统,分为能力特征(包括身体特质、智力特质、和学识特质)、态度特征(动机特质、社交特质)。

完整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包括三种分析技术:临界特质分析、工作要求与任务分析、技术能力分析。

4)能力要求法:指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技能都可以由更基本的能力加以描述。

2、以工作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

1)关键事件法:是一种由工作分析专家、管理者或工作人员在大量收集与工作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详细记录关键事件以及具体分析职位特征、要求的方法。

主要用于:绩效评估、培训和工作任务设计。

2)管理职位分析问卷法:是一种结构化的、以工作为基础、以管理型职位为分析对象的工作分析方法,用于评价管理工作。

主要信息数据:与管理职位相关的活动、联系、决策、人际交往、能力要求等进行收集和评价。

3)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以工作者应发挥的职能为核心,对工作的每项任务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工作内容描述的全面具体。

4)工作任务清单分析法:工作倾向性工作分析系统,是把工作按照职责或其他标准以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由任职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选择、评价等最终形成工作内容。

四、工作分析实施技巧

1、工作分析实施的时机:新企业成立时,新的职位产生时,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或新系统的出现导致工作发生变化时。

2、工作分析的实施主体:具体工作分析、负责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编写结果性文件的人员。实施主体有:(1)企业人力资源部门(2)企业各部门(3)咨询机构

3、标杆职位的选取标准:职位的代表性、职位的关键程度、职位内容变化的频率和程度、职位任职者的绩效。

4、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

1)企业高层应明确:工作分析的目标、工作分析流程,费用、高层人员在工作分析中的责任。

2)中层管理者应明确:工作分析的必要性、对本部门的影响,中层自己的责任。

3)一般员工应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

162评论

我从未住过你心

一共37章,详情如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目录

1、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2、财政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

第十三章:财政收入

第十四章:税收制度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3、货币与金融

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4、统计

第二十三章:统计与数据科学

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

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

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

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5、会计

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

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第三十章:会计报表

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

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

6、法律

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

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十六章:公司法律制度

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

内容来源:

115评论

奈何桥下相思断

中级经济师日常有规划的复习只是基本任务,考生对于知识点框架的梳理,必背公式掌握牢固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接下来是我整理的中级经济师计算题的常用公式,供大家来进行参考。

经营状况和成果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是指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项目的合计数,它们具有直接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称为速动资产。

3、资本风险比率=不良贷款÷资本金×100%;

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

5、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6、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7、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

8、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

会计分析和会计折旧

1、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3、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4、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5、贷款收息率=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年平均余额×100%;

6、应收利息比率=应收未收利息÷利息收入总额×100%;

7、存款平均付息率=存款利息支出总额÷各项存款年均余额×100%;

8、拆入资金平均利率=拆入资金利息支出额÷拆入资金年平均余额×100%;

9、利润完成率=当年实现利润总额÷本年计划利润×100%;

10、利润增减率=(本年实际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总额×100%;

11、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12、资本(权益)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

13、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14、工作量法

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15、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16、年度总和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其他公式

1、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2、资本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100%;

3、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4、现金资产比率=现金资产额÷资产总额×100%;

5、负债(资金)自给率=(自有资金+各项存款)÷负债总额×100%;

6、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100% ;

非信贷资产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国债投资、上市长期企业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拆放全国性银行、拆放其他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其他应收款、不良非信贷资产。

不良非信贷资产包括:不良其他长期投资(到期没有兑现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和当年没有收益的其他长期投资,下同)、逾期拆放全国性银行、逾期拆放其他银行业、逾期拆放金融性公司、逾期调出调剂资金、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利息、应收再贴现款项、应收转贴现款项、长期其他应收款(挂账一年以上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在做题的时候联合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大做题的准确率,还会加强记忆效率。

2、理解记忆。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勤能补拙。在对自己不是很掌握的知识点,要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4、学会整理知识。每次学习之后,在教材合上或者做完习题,可以回想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自己没掌握的。每个人都有个遗忘曲线,及时的整理知识,就不会把以前的知识忘却,考试复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5、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这些均能增强记忆力。

6、做到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例如你可以一边背一边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草稿纸上,这样可以加强你的记忆。

128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