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9772
她美得掉渣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四章 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一、货币的本质与货币形态的演变 (一)货币的本质 考试内容:货币的本质。 马克思从货币的起源出发来揭示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掌握)。 三个方面: 第一,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发展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第三,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例题·多选题】(2009年)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 B.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C.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D.采取具有一定属性的自然形式 E.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正确答案』BE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 考试内容:货币形态的演变,尤其是现代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新型:电子货币。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直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本身具有相应的价值和特定的使用价值。其流通分两个阶段: (1)初级阶段,非金属的实物货币流通阶段。 (2)高级阶段,金属的实物货币流通阶段。 金属货币流通的发展过程:第一,货币材料:贱金属——贵金属;第二,以金属的自然形态(金属块货币)流通——铸币流通。 2.代用货币:可以与实物货币等价交换 代用货币是指代表金属实物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成金属实物货币的货币形态,包括银行券和辅币。代用货币体现了一定的信用关系,是由实物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典型的代用货币是银行券。其主要特征有: ①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代用货币。 ②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 ③早期银行券的发行是分散的,后来中央银行逐渐垄断了银行券发行。 【例题1·单选题】(2009年)代表金属实物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成金属实物货币的货币形态是( )。 A.信用货币 B.纸币 C.代用货币 D.第三代货币 『正确答案』C 【例题2·单选题】典型的代用货币是( )。 A.辅币 B.银行存款 C.银行券 D.现金 『正确答案』C 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信用货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它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能与实物货币按某种平价相兑换。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 信用货币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现金和银行存款。 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掌握) ①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币本位货币,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②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③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 ④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信用货币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继金属铸币、纸币之后的“第三代货币”。 【例题1·多选题】(2008年)现代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B.是债务货币 C.随时可以兑现 D.使用具有强制性 E.规定发行准备制度 『正确答案』ABD 【例题2·多选题】(2010年)现代信用货币的主要存在形式包括( )。 A.债券 B.股票 C.国库券 D.现金 E.银行存款 『正确答案』DE 【例题3·单选题】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权一般集中于( )。 A.中央政府 B.财政部 C.中央银行 D.商业银行 『正确答案』C 【例题4·单选题】现金作为现代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之一,是( )。 A.中央银行的负债 B.中央银行的资产 C.商业银行的负债 D.商业银行的资产 『正确答案』A 【例题5·单选题】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的货币是( )。 A.实物货币 B.电子货币 C.信用货币 D.代用货币 『正确答案』C
special黎明
【导读】参加202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除了需要进行《经济基础》的复习,还需要进行专业实务的备考,实务专业有10各科目,分别是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农业经济、金融、保险、人力资源、旅游经济、运输经济、建筑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作为2021参考考生,考试复习的依据自然就是考试大纲了,在新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大纲没有出来之前,我们的参考大纲只能是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在新大纲出来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的考点进行更为深入的复习,掌握考试的要点,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经济基础知识,接下来就具体来了解一下。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初步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1. 社会经济制度。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2.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3.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
4.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
6.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树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
8.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财 政
9.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掌握公共物品的特征,理解公共物品融资与生产的制度结构,诠释市场效率,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诠释财政的基本特征,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掌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和主要任务,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
10. 财政支出。理解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掌握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理解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涵义、功能与特点。
11. 财政收入。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与基本分类方法,理解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诠释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和衡量指标,理解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掌握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12. 税收基本制度。理解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的基本特点,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理解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主要内容。
13. 政府预算制度。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职能,诠释政府预算周期,辨别部门预算,掌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14. 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诠释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类型,理解货币发行与货币供给机制的内涵。
15. 信用与金融中介。理解信用的内涵与基本类型,诠释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和主要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职能,辨别我国金融中介体系。
16.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理解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诠释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基本功能,掌握金融工具与利率的种类和基本作用。
17. 汇率与国际收支。理解外汇与汇率标价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
第四部分 统 计
18. 统计与统计数据。理解统计、统计工作、统计数据,辨别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诠释统计数据的类型,理解统计指标及其基本类型。
19. 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种类,辨别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掌握统计数据搜集的主要方法,正确测度统计数据的质量。
20.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理解品质数据、数值数据整理与显示的基本方法,合理设计和使用统计报表。
21. 数据特征的测度。掌握集中趋势的测度,掌握离散程度的测度。
22. 统计指数。理解统计指数分类,诠释和应用加权综合指数,掌握统计指数体系及其分析方法,辨别几种常用的价格统计指数。
第五部分 会 计
23. 会计基本概念。理解会计的基本特征、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诠释会计的基本前提,掌握会计基础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辨别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24. 会计核算。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诠释会计等式及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规则和特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和方法,辨别财产清查的过程和方法。
25. 财务会计报告。理解财务会计报告分类,辨别三种主要会计报表的内容,基本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第六部分 法 律
26. 法的一般原理。辨别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诠释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辨别我国法的制定程序和法律解释,理解法的功能和效力。
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辨别经济生活中常用的部门法:民商法和经济法。
28. 行政法基础知识。理解行政法的基本特点,诠释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理解行政行为的特征和效力,掌握行政复议基本制度,辨别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29. 民法基础知识。理解民法基本原则,辨别民事主体,辨别民事法律行为和特征,掌握代理、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理解诉讼时效种类。
30. 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理解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
以上就是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经济基础知识,总共六个部分内容,大家可以逐步进行认真复习,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点框架图,2021年考生同时也要关注考试报名相关资讯,掌握初级经济师高分技巧,这些一定要提前了解和关注起来,祝大家考试成功!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