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武汉考点

该哭的是我该痛的是你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46

首页> 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武汉考点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状态为空

已采纳

2022年全国初级经济师考试正如火如荼准备中,湖北初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临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湖北初级经济师考试时间节点一览,大家可以收藏文章,避免错过重要的考试节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真题试卷(上午卷) (1) 格式:PDF大小:年各地初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临近,很多考生可能心里对于经济师考试的时间周期没有形成框架性的认识,经常都是临时上网搜一搜,看看最近是否有考试报名或者要打印准考证了,其实这样很容易忘记或者错过,给考生留下遗憾。为此小编整理了2022年湖北初级经济师考试时间节点一览表,让考生做到心中有数,报考有条不紊。2022年湖北初级经济师考试时间节点一览表报名时间7月21日一7月31日。各地不同,详情请看>>2022年全国初中级经济师报名缴费时间汇总缴费时间7月21日-8月3日。各地不同,详情请看>>2022年全国初中级经济师报名缴费时间汇总准考证打印时间11月7日9:00-11月13日16:10。各地不同,详情请看>>2022年全国初中级经济师准考证打印时间汇总考试时间全国统一,11月12日、13日成绩查询时间暂未通知,预计12月中旬经济师准考证打印时间初级经济师缴费时间经济师考试时间初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相关推荐:考试真题: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成绩查询:2022年全国经济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合格标准:历年经济师考试成绩合格标准报名时间:202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报名条件:202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条件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3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真题试卷(上午卷) (1) 格式:PDF大小: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97评论

暗恋总是殤

备考复习重在知识点的积累,为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统计指标及其类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统计指标及其类型

(一)统计指标的含义

1.是用来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

【例如】年末全国人口总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年度增长率。

2.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

【例如】某年我国的年末总人口为136782万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

(二)统计指标的分类

1.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反映客观现象总体规模,以绝对数形式来表现,如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

2.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如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

3.平均指标

又称平均数或均值,它所反映的是客观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利润。

38评论

贱人与狗篮子

备考的时候需要多下苦功夫,考试的时候成绩会说明一切,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货币的产生和职能”,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一)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2.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此时等价物是经常变换的。

3.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相同和不固定的。

4.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货币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固定地由某种商品来承担。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一极是货币。一切商品,只有换成货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会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会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然而,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象征性的存在,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而保存起来的职能。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4.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具体形式有很多,但是关键点是商品转移和货币转移不同时进行。

5.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发达国家的纸币,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二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三)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即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价格总额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和商业信用关系的发展,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具体形式发生变化。了解即可。

纸币作为价值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职能,其流通是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的。

纸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114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