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2626
酒味裙
2019年经济师备考全面来袭,计算题是经济考试的一大难题,那么学员们该如何攻克这一难题呢?网校老师整理了计算题的必杀技,希望给学员带来帮助! 一、关于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总产量1-总产量2. 例题: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1167;当投入劳动数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800、950.则该企业的边际产量为——3800减去3500,等于300. 二、关于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总产量&pide;单位个数 例如: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000、1000;当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500.则该企业的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的平均产量是——3500&pide;5等于1167. 三、关于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总成本1-总成本2. 例题: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000、1200、800、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100、1300、900、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为——2100减去2000等于100.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 乘以 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 乘以 资本增长率) 例题: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率为7%,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3%.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和.根据索洛余值法,在7%的经济增长率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约为——百分之7减去 (乘以2%)减去(乘以3%)=约等于. 四、关于货币量 记住两个例题。 *9个例题:已知全社会现有货币供应量为24亿元。中央银行又重新放出基础货币2亿元。当时的货币乘数为,则全社会将形成的*6货币供应量为——24+2乘以亿元。 第二个例题:当存款准备金率为6%,货币供给比例为14%时,中央银行放出1000万元信用,最终形成的货币供应量为——1000乘以(6%加上14%之和的倒数)=5000万元。 五、关于众数、中位数 弄清楚概念。众数就是一组数据组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中位数就是位置在中间的那个。 当一组数据为奇数个数时,中位数好分辨。当一组数据为偶数时,则把最中间的两个数字相加后除以2即可。(均需要先从小到大排序) 例题:某中学高一年级8个班学生人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为:40人、42人、42人、42人、44人、44人、45人、36人。则众数为42人,中位数为42加上44后除以2,等于43人。 六、关于关于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标准差&pide;算数平均数)×100%. 例题:某学校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标准差为3岁,该学校老师平均年龄为38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学校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离散程度是—— 学生年龄离散程度计算=(3&pide;20)×100%,教师的=(3&pide;38)×100%,比较一下结果,学生的大于老师的。 七、关于平均产量 所有产量之和除以月份数。 例如:某地区1999年——2003年原煤产量如下: 年份2002 2003产量(万吨) 45 46 59 68 72 该地区1999年——2003年平均每年原煤产量是: 34+46+59+68+72的和除以5=58 关于平均人数 例题:某企业各月月初员工人数见下表:该企业一季度员工平均人数为()人、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每次登记时间间隔相等。 月初员工人数 40 44 46 46 公式:见下面。 计算如下:平均人数=(二分之40+44+46+二分之46)除以(4-1)= 说明:公式:平均数=*9个数据和第二个数据的二分之一加上所有剩余的数据后,再除以(n-1) 一般最后一列不算。例如以上题目中的4月份。但是数据要算的。不然无法计算平均人数。 关于登记时间间隔不相等的平均数计算。 八、关于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相除。 例题:以2002年为基期,我国2002年和200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定基发展速度分别为和.则2003年和2002年相比的环比发展速度为除以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例题:1994年至1998年我国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是.则这期间平均增长速度是() 商品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 除以 价格指数 例题:某商品销售额指数为,价格指数为107%,则商品销售量指数为:除以107% 单位成本指数=生产费用指数 除以 产量指数 例题:某企业总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上升50%,产量增加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今年费用指数为150%,产量指数为125%.150%除以125%-1,就等于成本提高的百分数。 关于应精简职工数,我觉得比较难,放弃。呵呵。 关于实际工资:实际工资=名义工资 除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加上1) 例题:某职工2008年8月领取工资3000元,当月的消费价格指数为8%,则该职工实际工资为() 3000除以108%=元 会计部分 1.资产负债表、记住例题 某公司2003年末营收账款所属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6000元。预收账款所属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2000元。2003年末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贷方余额为200元。则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 )原则,两个借方相加减去贷方数据。所以应该6000+2000-200=7800. 例题:某企业年末账户余额表中,“预付账款”借方余额是3000元,“应收账款”借方余额是2000元。那么在该企业年末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两个数字相加) 关于现金流量表。放弃了。 关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销售收入净额&pide;(年初应收账款加上年末应收账款的二分之一) 例题:某企业年度销售收入净额为1000万元。年初应收账款为480万元,年末的为240万元。则该企业本年度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为:360&pide;(1000&pide;(480+240))=天 2.股票收盘价市盈率=收盘价&pide;每股收益 例题:假定2009年2月9日,某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盘价为28元。该企业2008年年报披露的每股收益为元,该企业2月9日收盘时的市盈率为28除以.
归赎
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Iq=∑p0q1∑p0q0。单位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p1q1∑p0q1。总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q=∑p1q1∑p0q0。劳动生产率总指数计算公式:劳动生产率=∑v1t1v0t0(v是指劳动生产率,t是指平均职工人数)。
一、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
1、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Iq=∑p0q1∑p0q0。
2、单位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p1q1∑p0q1。
3、总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q=∑p1q1∑p0q0。
4、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v1t1v0t0(v:劳动生产率;t:平均职工人数)。
5、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未完工,一部分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要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那么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所有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用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该种产品的完工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7、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产品在产品的总成本。
二、生产成本的构成
生产成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的:
1、直接材料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
2、直接人工是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
3、制造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酒释兵权
水产品产量=水产品养殖产量÷养殖面积;农作物亩产量=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收获面积;畜产品(牧场)产量=畜产品总产量(饲养牲畜总头数)÷牧场面积,以上为农作物、水产品、畜产品等产量的计算公式。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池塘勤换水,及时消除残饵等有利于水产品的增产。
一、产量计算公式
1、农作物亩产量=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
2、每亩养殖面积水产品产量=水产品养殖产量÷养殖面积
3、牧场每亩畜产品产量=畜产品总产量(饲养牲畜总头数)÷牧场面积
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要点
1、冬天或阴雨天,可采取人工光照,夏天适当遮挡阳光。
2、湿度过大时,可采取通风或提高温度的办法来降低湿度。如果湿度过小,可采取喷雾喷水的方法增大湿度。
3、合理密植,植株过密是造成作物减产的原因之一。
4、塑料薄膜上铺盖草帘,根据气温的不同,或盖或卷。
5、土壤环境中需要增加氮磷钾浓度,大气环境中需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来提高作物产量。
6、重茬连作会病害增加、营养缺乏,合理轮作有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7、合理施肥、合理灌溉,追肥时尽量选用螯合肥料,有利于作物的吸收。
三、提高鱼类产量的技术要点
1、及时消除池中残饵和其它污物,勤换池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就显得尤为重要。
2、夏季的气温就会升高,施多了农家肥就很容易泛池,可以改施农业上的化肥,每隔5-7天施一次,每次每亩的施肥量控制在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