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的本质特征

囍她好难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924

首页> 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的本质特征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久绊不是久伴深碍不是深爱

已采纳

【导读】参加202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除了需要进行《经济基础》的复习,还需要进行专业实务的备考,实务专业有10各科目,分别是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农业经济、金融、保险、人力资源、旅游经济、运输经济、建筑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作为2021参考考生,考试复习的依据自然就是考试大纲了,在新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大纲没有出来之前,我们的参考大纲只能是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在新大纲出来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的考点进行更为深入的复习,掌握考试的要点,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经济基础知识,接下来就具体来了解一下。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初步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1. 社会经济制度。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2.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3.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

4.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

6.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树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

8.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财 政

9.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掌握公共物品的特征,理解公共物品融资与生产的制度结构,诠释市场效率,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诠释财政的基本特征,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掌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和主要任务,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

10. 财政支出。理解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掌握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理解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涵义、功能与特点。

11. 财政收入。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与基本分类方法,理解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诠释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和衡量指标,理解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掌握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12. 税收基本制度。理解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的基本特点,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理解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主要内容。

13. 政府预算制度。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职能,诠释政府预算周期,辨别部门预算,掌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14. 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诠释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类型,理解货币发行与货币供给机制的内涵。

15. 信用与金融中介。理解信用的内涵与基本类型,诠释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和主要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职能,辨别我国金融中介体系。

16.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理解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诠释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基本功能,掌握金融工具与利率的种类和基本作用。

17. 汇率与国际收支。理解外汇与汇率标价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

第四部分 统 计

18. 统计与统计数据。理解统计、统计工作、统计数据,辨别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诠释统计数据的类型,理解统计指标及其基本类型。

19. 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种类,辨别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掌握统计数据搜集的主要方法,正确测度统计数据的质量。

20.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理解品质数据、数值数据整理与显示的基本方法,合理设计和使用统计报表。

21. 数据特征的测度。掌握集中趋势的测度,掌握离散程度的测度。

22. 统计指数。理解统计指数分类,诠释和应用加权综合指数,掌握统计指数体系及其分析方法,辨别几种常用的价格统计指数。

第五部分 会 计

23. 会计基本概念。理解会计的基本特征、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诠释会计的基本前提,掌握会计基础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辨别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24. 会计核算。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诠释会计等式及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规则和特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和方法,辨别财产清查的过程和方法。

25. 财务会计报告。理解财务会计报告分类,辨别三种主要会计报表的内容,基本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第六部分 法 律

26. 法的一般原理。辨别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诠释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辨别我国法的制定程序和法律解释,理解法的功能和效力。

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辨别经济生活中常用的部门法:民商法和经济法。

28. 行政法基础知识。理解行政法的基本特点,诠释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理解行政行为的特征和效力,掌握行政复议基本制度,辨别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29. 民法基础知识。理解民法基本原则,辨别民事主体,辨别民事法律行为和特征,掌握代理、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理解诉讼时效种类。

30. 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理解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

以上就是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经济基础知识,总共六个部分内容,大家可以逐步进行认真复习,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点框架图,2021年考生同时也要关注考试报名相关资讯,掌握初级经济师高分技巧,这些一定要提前了解和关注起来,祝大家考试成功!

103评论

你皖错了新娘怎会幸福

为了在考试中考到一个好的成绩,考生需要抓紧时间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常考知识点:税收的特征”,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常考知识点:税收的特征

(一)无偿性

含义: 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重要性:

(1)税收本质的体现,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2)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二)强制性

含义: 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自愿缴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体现:

(1)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

(2)税收的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若出现了税务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三)固定性

含义: 国家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表现: 国家通过法律,把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和征多少,在征税之前就固定下来。

固定性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税收征收总量的有限性。由于预先规定了征税标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征税数量要以此为限,从而保证税收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适当比例。

第二,税收征收具体操作的确定性。税法确定了征税对象及征收比例或数额,具有相对稳定、连续的特点。既要求纳税人必须按税法规定的标准缴纳税额,也要求税务机关只能按税法规定的标准对纳税人征税,不能任意降低或提高。

56评论

你皖错了新娘怎会幸福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考试马上就要来了,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考点:信用的内涵与类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考点:信用的内涵与类型

(一)信用的定义、存在前提及本质特征

1.信用的定义

信用是指债权、债务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全部经济现象,是资金盈余者把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贷放给资金短缺者。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存在的前提

信用在历史上长期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存在。信用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是货币和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

3.信用的本质特征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单方面的价值运动。

(3)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债权与债务关系的统一。

(4)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不同社会的信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

(二)信用的作用

现代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信用经济。信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信用促进社会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

2.信用的存在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行为。

3.信用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桥梁。

4.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可以保证信用主体的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可预测性。

(三)信用的形式

1.按债权人和债务人结合的特点分类,分为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

(1)直接信用又称“直接金融”或“直接融资”,在这种方式下,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建立金融联系,不需要中介。包括预付或赊销商品形式的商业信用、发行及买卖有价债券形式的公司信用、国家信用等。

(2)间接信用:通过各种金融中介进行借贷活动的信用方式,又称“间接金融”或“间接融资”。

债权人——金融中介——债务人

2.按不同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有两种形式。一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有关的信用,如赊销、预付和分期付款等形式;二是企业直接向社会集资,主要采取发行公司(企业)债券的形式。

(2)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存、放款形式的业务活动所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典型的间接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在当代已经成为信用关系中的主体和基本形式。

(3)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的债务人是政府,债权人主要是本国居民和金融企业,其形式是发行国库券或公债。

(4)消费信用

工商企业或银行以商品或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消费信用的特点是债务人是消费者个人,举债的目的是用于消费,还本付息的基础是消费者未来的收入。

(四)征信

1.(熟悉)征信是债权人对债务人还款能力的调查,是信用交易过程的一个环节。

2.(了解)征信的功能:(1)了解、调查、验证他人的信用;(2)降低授信方的风险。

14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