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2757
再打扰
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一、顺序移动方式
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一批零件经多道工序加工时,将这批零件在上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成后。再统一搬运到下道工序去加工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零件在工序之间是按次序连续地整批运送,生产周期长。
顺序移动方式是计算起来最简易的一种工序间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下,零件全部生产完成的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T顺=n
式中T顺——顺序移动方式下零件加工的生产周期;
n——批量;
m一加工工序的道数;
ti—一第i道工序的单件工时。
在计算生产周期时,并没有考虑移动所需要的时间,即假设移动时间为零(以下两种移动方式亦如此)。
二、平行移动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是指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上道工序加工完成后,马上移到下道工序去加工,由此形成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各道工序上平行地进行加工。平行移动方式下,零件全部生产完成的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平——平行移动方式下零件加工的生产周期;
t最长——在各道工序中,单件工时最长的工序的单件工时。
公式中的m、n、ti同前。
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将顺序移动方式和平行移动方式结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的一种方式。它要求一批零件在每一道工序的设备上加工时要连续进行,又不采取零件在工序间整批转移,使一批零件在各道工序上尽可能平行地加工,又使各工序的设备中间不发生停歇等待。其具体做法是:当后道工序单件加工时间比前道工序单件加工时间长,则前道工序往后道工序按件运送;当后道工序单件加工时间比前道工序单件加工时间短,后道工序的最后一个零件只能等到前道工序所有零件加工完毕后,才能开始加工,则后道工序的第一个零件加工时间,可从最后一个零件的加工时间依次向前倒推确定。它既体现出每道工序上零件的加工是连续的,同时每个零件在一道工序加工完成后就移到下道工序去加工。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一批零件全部生产完成的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平顺——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零件加工的生产周期;
T较大——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大的工序的单件工时;
T较小——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小的工序的单件工时。
公式中m、n、t同前。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零件全部生产完成的生产周期也可按如下计算公式:
式中ti较短为每相邻两道工序中较短的单件工序时间。
四、三种移动方式的比较
顺序移动方式的优点是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零件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其缺点是生产周期长。
平行移动方式的突出优点是充分利用平行作业的可能,使生产周期达到最短。问题是一些工序在加工时,出现时干时停的现象,对设备运转不利,同时运输次数多,组织生产比较麻烦。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吸取两者的优点,生产周期较短,每道工序在加工一批零件时不发生停顿现象,使设备能连续、正常运转。这种方法运输次数也较多,组织生产也比较复杂。
在实际生产与业务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具体应用时要根据具体条件考虑下列因素:
(1)企业的生产类型。单件小批企业多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大量大批生产,特别是组织流水线生产时,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2)生产任务的缓急。生产任务急,应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以争取时间满足交货期需要。
(3)劳动量的大小和零件的重轻。工序劳动量不大,重量较轻的零件,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工序劳动量大,重量很重的零件,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顺移动方式。
(4)企业内部生产单位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宜采用平行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而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
(5)改变加工对象时,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如果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很大,不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如果改变加工对象时,不需调整设备或调整设备所需时间很少时,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
自己找不到的是自己
第四节 生产过程组织的具体形式
一、生产线组织
生产线是产品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即从原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所构成的路线。
生产线的种类,按范围大小分为产品生产线和零部件生产线,按节奏快慢分为流水生产线和非流水生产线,按自动化程度分为自动化生产线和非自动化生产线。
二、流水生产线组织
流水生产线是指加工对象连续不断地像流水似的,按既定的工艺顺序,以规定的节拍通过各道工序的加工。现代流水线生产方式起源于福特制,福特创立了汽车工业的流水线,适应了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一)流水生产线的特征
(1)流水生产线按对象专业化原则组织,线上的加工对象是固定的,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流水线一般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2)线上的设备和工艺、装备是针对加工对象的工艺要求配置的,一般能封闭地完成加工对象的全部生产工艺,线上各工序的工作地数量与各该工序单件工时的比值保持一致,即各工序的生产能力符合比例性的要求。
(3)流水线的各工作地按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前后工序在空间紧密衔接,工件沿流水线做单向流动,运输距离短,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好。
(4)经过周期化工作,线上各道工序具有大体相等的生产率,且使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等于或接近于流水线的节拍,或与节拍成整数比。
由于流水生产线具有良好的连续性、比例性、平等性和节奏性,所以流水生产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流水生产线的分类
(1)按加工对象的移动方式来分,可分为固定流水线和移动流水线。
(2)按流水线生产对象的种数分,有单对象流水线和多对象流水线。
(3)按加工对象的轮换方式,有不变流水线、可变流水线和成组流水线等形式。
(4)按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有连续流水线和间断流水线之分。
(5)按流水线的节奏性来衡量,有强制节拍流水线、自由节拍流水线和粗略节拍流水线之分。
(三)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
(1)产品结构和工艺要相对稳定。
(2)产量要足够大。
(3)工艺能同期化。
(4)生产面积容纳得下。
(四)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这里只介绍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流水线的节拍
节拍是指流水线生产上连续生产两个相同制品的间隔时间。流水线的平均节拍可按下式计算:
r=TeQ=βT0Q
式中 r——流水线的平均节拍;
Te——计划期流水线的有效工作时间;
T0——计划期流水线的制度工作时间;
β——工作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
Q——计划期的产品产量(包括计划产量和预计废品量)。
【例3】 某企业为零件转向节进行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日生产量为60件,每日工作8小时,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为,废品率为l%,试求该转向节的平均节拍。
解 Te =βT0=×8×60=456(分钟)
Q=60(件)
r= TeQ=456(分钟件)
2.进行工序同期化流水线节拍确定后,要根据节拍来调节工艺过程,使各道工序的时间与流水线的节拍相等或成倍数关系,这个工作称为工序同期化。工序同期化措施主要有:(1)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2)改进工艺装备;(3)改进工作地布置与操作方法,减少辅助作业时间;(4)提高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5)详细地进行工序的合并与分解。
3.确定各工序的工作地数(设备数量),计算设备的负荷率
工序同期化后,可根据新确定的工序时间来计算各道工序的设备需要量。
Si=tir
式中 Si——第i道工序计算所需工作地的计算数;
ti——第i道工序所需加工时间。
一般来说,计算的设备数都不是整数,所取的设备数只能是整台数,这样设备负荷系数Ki为:
Ki=SiSei
式中 Ki——设备负荷系数;
Si——第i道工序所需工作地的计算数;
Sei——为第i道工序安排的实际工作地数。
4.计算流水线所需工人人数
根据任务指派及班次,安排每个工序所需工人及整个流水线人员。
5.确定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装置
在强制节拍流水生产线上,为保证严格的出产速度,一般采用机械化的传送带作为运输工具。在自由节拍流水生产线上,由于工序同期化水平和连续性较低,一般采用连续式运输带、滚道或其他运输工具。
6.流水生产线的平面布置
流水生产线的平面布置应当有利于工人操作,制品运动路线最短,流水线上互相衔接流畅和充分利用生产面积。而这些要求同流水线的形状、工作地的排列方式等有密切的关系。流水线的形状一般有直线形、直角形、U形、山字形、环形、S形等。
三、自动线组织
自动线是指在生产线和流水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上更为先进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一)自动线的特征
(1)较一般流水线效率更高。
(2)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节奏性。
(3)有利于稳定产品质量。
(4)能从事人体所不能胜任的特殊工作。
(5)有利于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6)生产过程是完全自动进行的。
(二)组织自动线的条件
(1)在加工对象方面,要求有很高的标准化、通用化水平,零件的结构便于自动装夹运输和加工。
(2)在工艺方面,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设备,采用的工艺规程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
(3)在劳动组织方面,对自动线上的劳动力进行必要的挑选和培训,使其具备正确调整、诊断设备故障的能力。
(4)在生产管理、原材料供应、设备维修、环境卫生和工具更换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三)自动线的形式
自动线的形式有:
(1)按零件是否通过机床上的装夹器具,可分为通过式自动线和非通过式自动线。
(2)按零件运输方式,可分为直接运输自动线、间接运输自动线、悬挂运输自动线和工件升起运输自动线。
(3)按加工设备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刚性连接自动线和柔性连接自动线。
(4)按设备排列方式,可分为顺序排列的自动线、平行排列的自动线和顺序平行混合排列的自动线。
(5)按布局形式,可分为直线式自动线、折线和封闭式自动线。
那一天你跟我表白某一天你跟我分手
2018年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章节要点:第四章
第四章 生产过程组织
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概述
一、生产组织
(一)生产组织的概念
(二)生产组织的必要性
优化的生产组织能够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少,并有利于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二、生产过程
(一)生产过程的概念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不同企业由于技术设备条件、专业化协作水平以及企业生产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生产过 程构成有着一定的差别,而且随着企业自身生产发展也会发生变化。一般企业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是由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等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2)基本生产过程。
(3)辅助生产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
三、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与要求
(一)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
(二)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要求
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是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为社会提供产品,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基本任务和必然要求。合理地组织生产过程必须考虑很多客观要求:
(1)连续性原则。
(2)比例性原则。
(3)节奏性原则。
(4)准时性原则。
(5)柔性原则。
四、生产类型
(一)大量生产类型
大量生产类型是指生产的产品产量大而品种少,经常重复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类似的产品的一种生产类型。
(二)成批生产类型
成批生产是指产品产量较少,品种较多,专业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生产类型。
成批生产具有一定的生产稳定性和生产重复性,具有定期重复轮番生产的特点。
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三种类型。其中,中批生产更加明显
(三)单件生产类型
单件生产类型是指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而每一种产品仅生产一台(件)或少数几台(件)的生产类型。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