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1478
是你的冷漠把我推给了别人
距离正式考试没有多长时间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流转税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流转税类
(一)流转税的主要特点
流转税,亦称商品税,指所有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流转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
流转税的特点:
(1)课征普遍。对商品和非商品流转额课税是最具普遍性的税收。
(2)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
(3)除少数税种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流转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计算简单,便于征收管理。
我国现行税制中商品课税的种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二)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例题:某企业本期销售额为100万元,本期外购商品与劳务的价值为60万元,假设增值税税率为17%,计算该企业应纳的增值税。
从理论上讲,增值额=100-60=40万元;应纳税额=40×17%=万元。
实际中,应纳税额=(100-60)×17%=100×17%-60×17%=万元。
100×17%——销项税额;60×17%——进项税额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算基于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两个概念,采用扣税法计算。
基本公式: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进项税额
因此增值税是按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商品税。
增值税是我国收入规模最大的税种。
1.增值税的类型(掌握)
①消费型增值税
即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中所含的税款。
②收入型增值税
即允许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中所含的税款。
③生产型增值税
即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中所含的税款。
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
2.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和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为严格增值税征收管理,我国将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3.税率与征收率(掌握)
采取基本税率再加一档低税率的模式。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粮食、食用植物油、饲料、化肥、农药等。
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3%。
4.计税方法(掌握)
①一般纳税人:采取扣税法。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
例题:某企业本月销售额为4000万元,进项税额为120万元,该企业本月应纳增值税为4000×17%-120=680-120=560万元。
②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③对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三)消费税
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我国从1994年开始征收。
1.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2.税目和税率
(1)税目
消费税采取按产品列举税目的办法。
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共14类消费品。
(2)税率
税率有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
定额税率:成品油、啤酒、黄酒
复合计税:卷烟、白酒
3.计税方法
从价定率、从量定额、复合计税
土豪晒有钱
是的,初级经济师考试两个科目,初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有《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个科目,其中《经济基础知识》为必考科目,《专业知识与实务》下设10个专业类别,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科目进行考试。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是必考科目。初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有《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个科目,其中《经济基础知识》为必考科目。考生可以在下表详细了解。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考科目)《专业知识与实务》(选考科目,十中选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财政税收》《建筑与房地产》《知识产权》《农业经济》《保险》《运输经济》《旅游经济》初级经济师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3年初级经济师《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考试大纲 格式:PDF大小: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十三章财政收入思维导图 格式:DO大小: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这些失望够不够你离开
考试是检验我们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准备,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划分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及产业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
经常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有:
1.两大部类分类法
即把整个社会生产归纳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2.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二、三产业
第一产业:用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的劳动对象进行生产的初级产品的生产部门,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一步加工的生产部门,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不生产物质产品而只提供服务的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包括流通部门(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和服务部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旅游业、技术和信息服务业等)
3.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即根据不同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1.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资源二大类,自然资源分为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四种类型。科学技术越发达,产业结构受自然资源结构的约束度越小。
3.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4.科学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5.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6.产业间的关联方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三)产业结构的优化
1.概念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间建立起最佳的结构和最优的比例关系。
2.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短期目标——实现产业结构的运行均衡;长期目标——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
3.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途径
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转换机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调整。
②选准主导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强化基础产业
在产业结构中,根据各种产业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一般可以区分为: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基础产业和一般产业(熟悉其定义)。我国目前的主导产业:建筑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战略产业:生物技术、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基础产业:农业、能源、原材料工业以及交通、通讯、服务、科技、教育等产业。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