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经济师真题

世界地图上迷了路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847

首页> 经济师> 人力资源经济师真题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可可多拉

已采纳

【真题】当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时,调整速度慢且对员工伤害程度较低的人力需求平衡方法是( )。

A.裁员

B.减薪

C.工作轮换

D.自然减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本题选D,选项AB属于速度快、员工受伤害程度高的方法,选项C属于速度快、员工受伤害程度中等的方法。参见教材P68.

【知识点扩展】

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

有了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后,进人运用和实施阶段。在具体运用与实施阶段需要平衡三方面的关系:

(一)人力供给与人力需求的平衡

由于人力资源供需的刚性,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不外乎三种类型,即人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过剩和两者兼而有之的结构性不平衡。

1.供给小于需求

人力资源的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营规模扩张和新的经营领域开拓时期,需要增加新的人员。这一阶段常常是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机。另外,企业在原有的经营规模和经营领域中也可能出现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如人员的大量流失,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出现了重大问题。这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平衡供需:

(1)从外部雇用人员,包括返聘退休人员,这是最为直接的方法。这时一般根据组织的情况,如果人员需求是长期的,就要雇用全职人员;如果需求是短期增加的,可以雇用兼职的或临时人员。

(2)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现有工作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如改进生产技术、进行技能培训、调整工作方式等。

(3)延长工作时间,让员工加班加点。

(4)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减少员工的流失,同时进行内部调配,增加内部的流动来提高某些职位的供给。

(5)将组织的某些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等于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2.供给大于需求

绝对的人力资源过剩状况主要发生在企业经营姜缩时期,这时过剩人员的处置成为影响企业能否渡过萧条期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的应对措施有:

(1)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开拓新的增长点,从而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永久性的裁员或者辞退员工。裁员或辞退虽然能够比较快速地解决组织问题,但会产生劳资双方的敌对,可能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为此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支持。

(3)提前退休。即给那些接近退休年龄的员工提供优惠政策,让他们提前离开组织。目前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易为各方面所接受的妥协方案。

(4)冻结招聘,就是停止从外部招聘人员,通过自然减员来减少供给。

(5)缩短工作时间,工作分享或降低员工的工资,通过这些方式也可以减少供给。

(6)对富余员工实行培训,这相当于进行人员储备,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3.结构性失衡

组织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完全平衡一般是很难发生的,即使在供需总量上得到了平衡,往往也会在层次和结构上出现不平衡,所以结构性失衡是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企业本身而言平衡的方法一般有下面几种:

(1)进行内部人员的重新配置,包括晋升、调动、降职等,来弥补那些空缺的职位。

(2)进行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内部员工能够从事空缺职位的工作。

(3)进行人员置换,释放那些组织不需要的人员,补充组织需要的人员,从而调整人员的结构。

上述的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组织、对员工具有不同的效果,表对这些效果进行了比较。

(二)专项人力资源规划的平衡

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许多具体内容,如补充计划、培训计划、使用计划、晋升计划、薪资计划等,这些专项人力资源规划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它们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如通过人员培训计划,受训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得到提高后,必须与人员使用计划衔接,将他们安置到适当的岗位;人员被晋升或调整使用后,因其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与以前不一样,必须配合相应的薪资调整。只有这样,企业人员才能保持积极性,各专项人力资源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三)组织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平衡

企业强调组织的功能和组织的效率,员工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两者间常常存在差异。解决这对矛盾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一个重要目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各项人力资源计划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和措施。通过组织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平衡,使得企业在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形成企业的发展目标;在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使员工的各类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3评论

笑多勉强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考生需要携带准考证和本人有效身份证方可进入考场,此外考生还可以携带铅笔作为文具使用,但是严禁将(电子)记录、存储、计算、通讯工具和考试相关资料带入考场座位。123 2022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真题试卷(上午卷)(完整版更新中) 格式:DO大小: 2022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试卷(一) 格式:DO大小: 2022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真题试卷(下午卷)(更新中) 格式:DO大小: 参加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要带哪些东西?一般来说参加考试有两样东西是一定要准备的,那就是身份证和准考证。身份证是考生身份的证明,准考证是考试入场的“门票”。中级经济师考试考生也必须携带准考证和本人有效身份证方可进入考场,以下是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带和应该带的的物品。1、“身份证”和“准考证”必带身份证必须是有效期限内的第二代新身份证,身份证遗失,要赶紧去补办或者办理“临时身份证”,有的地区,携带“社保卡”也是允许的。具体参考个人准考证下方的“考生须知”要求。准考证必须是打印出来的纸质版,黑白或者彩色的均可。大家可以多打印两张,以备不时之需,另外电子版建议留档一份,有的地区领取证书的时候需要提供准考证。2、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绿卡、核酸证明、承诺书疫情原因,根据各地迎请防控公告显示,考前要有健康码绿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绿卡、48小时或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完成接种疫苗、考生承诺书、14天内未离开考试地区、体温正常等等(注:各地要求略有不同,以当地公告为准)。大家方便就都带上。 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须知相关推荐:考试真题: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成绩查询:2022年全国经济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合格标准:历年经济师考试成绩合格标准报名时间:202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报名条件:202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条件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2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真题试卷(上午卷)(完整版更新中) 格式:DO大小: 2022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试卷(一) 格式:DO大小: 2022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真题试卷(下午卷)(更新中) 格式:DO大小: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88评论

满是孤独

众所周知,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小编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将在下半年进行,具体有待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人事考试网发布通知。12 2022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真题试卷(上午卷)(完整版更新中)(1).pdf 格式:PDF大小: 2022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考纲对比 格式:PDF大小: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考试?目前2023年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尚未发布,根据往年考试时间安排(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为11月12日、13日),小编预计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在下半年10-11月进行,具体有待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人事考试网发布通知。一、考试时间小编预计: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预计在下半年10-11月进行,具体有待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二、考试科目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题型均为客观题。《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为专业科目,分别按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命制试卷。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采用电子化考试方式,人员作答试题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来完成。三、成绩和证书管理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方法,人员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方可取得相应级别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产权专业分别颁发相应级别的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和知识产权师证书。获得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即可认定具备助理经济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知识产权师)、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产权师)职称。 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相关推荐:考试真题: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成绩查询:2022年全国经济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合格标准:历年经济师考试成绩合格标准报名时间:202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报名条件:202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条件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2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真题试卷(上午卷)(完整版更新中)(1).pdf 格式:PDF大小: 2022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考纲对比 格式:PDF大小: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51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