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8811
断奶
财政税收专业共有十一章的内容。前三章讲了基础理论,主要有财政支出理论和税收理论。财政支出理论理论涉及到财政支出的分类、影响、规模和效益分析,税收理论涉及到税收的原则、税收负担和国际税收问题。 第四至章讲了商品劳务税制度、所得税制度、税务管理纳税检查。商品劳务税制度包括增值税制、消费税制和营业税制,所得税制主要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务管理包括税务基础管理、税收征收管理和税收控制管理。纳税检查包括对上述的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第八至十章讲了政府财政问题,包括政府预算管理、政府间财政关系、预算外资金管理等。这部分主要讲的是政府宏观预算和部门预算的一些问题、各级政府财政关系的分配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方式等。 第十一章讲了财政法制和财政监督,其中财政法制包括现行法规体系、财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空山新雨后兵长一米六
问题内容: 请问经济师考试书上88页实例一: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纳人,用增值税税率为17%,2003年10月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1)销售A产品给某商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销售额120万元,同时,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A产品的送货运输费用收入万元。 题目是这样计算的:120万元*17% 万元(117%)*17% 我想问老师为什么要除以117%,请老师解答。 (2)将试制的一批应税产品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成本价为19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3%,该新产品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 题目是这样计算的:19*(113%)*17% 不清楚为什么乘以(113%)后又乘以17%,请老师解答。 老师回复: 你好!第一问,首先我们得明白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反映的价格不同。普通发票反映的价格是含税价,税款与价格不分离;专用发票反映的是不含税价,税款与价格分开填列。万元是开具的普通发票,所以万元是含税的,我们应该先除以(117%),得出不含税的销售额,才是计算销项税额所依据的销售额。 第二问,成本价是19万元,成本利润率是13%,而销售价格应该等于成本加上利润,利润就是19*13%,所以销售额=成本(1 成本利润率)=19*(113%)。之后乘以的17%是增值税适用税率。
我爱你只是说说
临近考试,考生应当专心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税制要素”,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税制要素
1.纳税人: 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法人。
纳税人=负税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纳税人≠负税人:增值税、消费税等。
2.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扣缴义务人即非纯粹意义上的纳税人,又非实际负担税款的负税人,只是负有代为扣税并缴纳税款法定职责的义务人。
(2)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各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是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部队、学校和其他单位,或者是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经营者和其他自然人。
3.课税对象(征收对象): 规定了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
(1)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
(2)税目: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3)计税依据: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两种主要的计税依据分别是计税金额和计税数量。
4.税率:
(1)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
(2)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3)分类: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累进(退)税率。
(4)比例税率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可分为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和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四种。
(5)定额税率分为单一定额税率、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和分类分级定额税率。
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6.减税: 指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指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7.一般来说,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的。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却是不一致的,如与总公司不在同一地点的分公司的利润在总公司汇总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