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斌高级经济师

忘你难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9111

首页> 经济师> 王国斌高级经济师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允我久伴

已采纳

九品论文,发表专业的论文。查询通过名单可以到省护理官网查询。

31评论

擦肩便是起点转身便是结局

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评价——中国经济史论坛会议记录 -------------------------------------------------------------------------------- 作者:石 涛,毛阳光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3-1-31 2:03:27发布)阅读1261次2001年12月7日,“中国经济史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对于传统经济的再评价。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对中西方在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西方中心论”等方面的问题的看法进行了探讨。以下是各位学者发言的要点。李伯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对明清中国经济状况的看法,在西方过去的几百年中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16世纪到18世纪末以前,西方对于中国(当时是明清时代)持非常积极的看法。伏尔泰、魁奈、亚当·斯密等,一直把中国看作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18世纪末开始转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黑格尔以来,把中国看成是一个木乃伊式的国家,没有发生过变化,没有内在的动力。这样的看法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费正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中国内部不是停滞的,而是有变化的。但这种变化是在外力的影响下,才会发生的。尽管1949年我们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史学体系,但是在整体看法上和西方的主流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这一看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内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看法。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不是靠西方冲击下中国才能够发生变化,并且,按照它自身的轨迹发展下去,将来可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理论经过不断发展,后来逐渐成为我国对明清经济看法的主流。在西方,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理论比较接近的是所谓近代中国的理论,是越战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理论。美国当时一批中年的史学家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不是没有变化,而且,变化与西方也比较接近。他们说明了中国经历的许多变化和西方是一致的,所以得出了中国经济是有活力的这样一个看法。这一看法在西方虽然逐渐得到了接受,但他们的主流看法还是中国是一个停滞的、没有外力冲击就不能发生变化的经济。到了最近十几年,西方的看法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1999年国际经合组织发展中心的首席经济学家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的计算方法,对中国从汉代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特别是人均水平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了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叫人非常吃惊的。根据他的计算,1700年时,整个欧洲的GDP和中国的GDP差不多是相等的。在清朝的120年中,中国四倍于欧洲的经济增长。所以,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世界六大经济区中最大,而且增长速度也是第一。在他之前,美国有一位政治学家保罗·肯尼迪,就作过一个估计,乾隆十五年(1750)时,中国的工业产值是法国的倍,是英国的倍。在1830年的时候,中国的工业产值是英国的3倍,法国的倍。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的工业产值才刚刚赶上中国,而法国才是中国的40%。从他们这些看法来说,清代绝对不是一个停滞的时代,而且,清代经济的增长不是依靠外力,而是自己内部因素成长起来的。现在一本很出名的书《白银资本》,从另外一个角度,从整个全球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作了一定的说明。作者弗兰克认为,中国经济不仅是规模很大,而且当时世界经济的网络里,它处于中心的地位。这种看法就是20世纪末最重要看法,而且比过去的资本主义萌芽或者是近代早期的看法有了一定的进步。西方学术发生了两个很大的变化,一个是中国经济史研究开始进入国际经济史学的研究领域。中国经济史研究原来在西方中国史研究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西方汉学从来就不是西方学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天,研究中国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研究近代和当代的居多。中国经济史开始进入到国际主流学术之后,国内外的学者就可以从一个更广阔、更全面的范围内来看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越战以后,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越来越激烈。科伦甚至要建立中国中心主义。到了90年代后期,在这一方面又大大进了一步。王国斌就提出,既不能是中国中心,也不能是西方中心,只能在同等的地位上进行研究。所以,我认为,一方面是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一方面是中国经济进入国际学术主流,第三是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的进展,使我们对明清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发生了非常重大的转变。当然这一看法是否正确,是不是非常合适,还有待于检验,但是,我自己觉得如果说还是没有新的观点提出,我们还是基于过去那种从万历到乾隆,中国从先进到落后的三百年那样的一个看法,那么很多今天的问题就没法来解决。史建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我主要讲一下最近我正在翻译的一本书,叫《大分流》。这本书的主题是说,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在西欧,西欧有什么独有的优势?作者彭慕兰把所有有影响的观点都收集起来,然后,一项一项地去进行比较研究。他首先提到的是我们常提到的欧洲所具有的优势的地方,包括生产资料、生活水平、人口、劳动生产率等等。他用比较翔实的材料证明了西欧并不比东亚更优越,没有明显优越的地方。像他提到的平均人口摄入的糖的数量,中国和西欧基本没有差距。具体的科学技术,如农业方面,中国明显是要比西欧高的。还有其他的一些方面。他认为是西欧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煤,煤和蒸汽机的关系。从地理位置上讲,欧洲的煤矿分布在英国,据英国十七、十八世纪的经济核心区域非常近,运输成本很低;中国的煤矿分布在山西,而中国当时的经济核心区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要把煤运到江南或是岭南,路途实在是太远了。从地质特征上讲,英国的煤层非常潮湿,开采时需要抽水,而蒸汽机最早的用途就是为了抽水。山西的煤非常干燥,它的最大问题是自燃,在当时山西处理煤炭自燃问题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最高的。防火技术与蒸汽机不同,不能被广泛应用到其它的工业项目中去。这实际上是欧洲的幸运。另外在市场、女性劳动力问题、经济制度方面、奢侈品需求方面、在保护商人私有财产的问题上、在借贷利息的问题上、在出卖官爵的问题上,作者都在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后,认为,欧洲的优势也不明显。以上作者对现在人们所认为的西欧先进的地方都进行了论述,得出的结论是,较之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西欧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除了煤的优势外,西欧没有一项自己自身独有的优势。那末,在十七十八世纪制约发展的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认为,主要是生态的问题和土地的问题。并就这一问题,作者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十七十八世纪,西欧和东亚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发展水平以及所遇到的生态方面的制约等等问题是一样的。在最后,作者力图解释英国发达的原因。除了煤的因素外,新大陆的发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新大陆的作用主要在于,它提供了土地密集型产品,即棉花、谷物和木材,也是西欧人口迁徙的落脚点。它使西欧摆脱了前面所提到的一系列生态方面的制约,最终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在他看来,到了18世纪末,西欧和东亚的情况是十分相近的,全部的变化都发生在19世纪,而且这种变化十分剧烈,使西欧和东亚走上了两个完全不同发展道路。他说,如果没有美洲,英国很有可能走上一条与中国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同的道路。吴承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听了两位的讲话很受启发,史建云讲的这本书,我还没有看见过,听来主要是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李伯重谈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麦迪森,一个是弗兰克的,都是用世界经济的观点来看中国的。弗兰克的书也是反对西欧中心主义的,中文版叫《白银资本》。这个翻译不太正确,而且单把白银作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增长的力量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有关白银的问题,弗兰克估计得太大了,据我的计算,没有他认为的那么多。而且,白银流入并不是作为投资,它只是增加了流通,扩大了市场。18世纪白银向中国的流入,也就是中国康雍乾的时期,实际上比这一时期要高,而弗兰克提到很少,并觉得没有什么作用。这是也错误的。这两本书连同史建云所提到的那一本,都是反对西欧中心主义的,都是从世界的观点或是比较的观点来看问题的,这些方法是正确的。下面我就谈谈“中心论”的问题。这次讨论前发的参考资料有王家范的一篇文章,他的论点比较正确。中心论应当有两个中心论,一个是经济中心。他认为,只有在航运事业飞速发展,新大陆被发现,世界经济连成一体的时候,才会产生所谓的经济中心。但是,另外还有一种中心论,就是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中心论,那么,五千年来中国都是中央帝国,是世界的中心。这个中心是指整个历史的文明来说的,叫历史中心论和价值中心论。70年代以后,兴起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后现代主义的大师们,差不多都是反对中心论的。他们认为世界本来的面貌就是差异的、多样化的,无论是先进的、落后的,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谓对中国经济的在评价,从刚才两位先生和王家范的文章上看,主要是针对清代的,西欧中心论的产生也是在这个时候。关于这个问题,中国和西方都出现过认为中国的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是中国走下坡路,而且是走向反动腐朽的时期,这样一种思想。还有一派把宋代评价得很高,认为宋以后都是停滞的。到了80年代后期,就出现了一个给清代翻案的风气,这个翻案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的考察是实事求是的,实证主义的,同时,主要的是在考察内因。重新评价清代的经济,具体地就表现在整套的《中国经济通史》的清史卷中。这部书实证性很强,结论说清代经济的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前代,是中国封建经济的高峰。我认为,这些主要是从经济上来研究的。从制度上讲,这一时期并没有突破封建制度,生产力的发展是在封建经济的范围内进行的。特别是在思想上,也没有突破封建的经济思想。而16世纪中国在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制度的也有社会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革,也有思想上的跃进。16世纪的反传统的思潮,为17世纪启蒙思想,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的思想奠定了基础。晚明学者,像李贽、王夫之和泰州学派,提出要重视商业,承认资本和欲望,讲自由、平等、博爱。但是,他们没有提出民主,没有民主,就不能突破体制的界限。这一直到了康梁变法的时候,才被提了出来,那实际上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这也就是中国到了这一时期落后的原因。张芝联(北京大学历史系):我今天主要谈一下汉学,在我国,对汉学的看法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我记得1956年在法国要开一个青年汉学家的会议。当时认为,汉学是帝国主义的名称,他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颠覆中国。后来,国外开始派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其中,第一流的人还是很杰出的。前些年,在中国兴起了重视汉学,重视外国的汉学家研究的风气,而且还编了一套丛书,把西方著名的汉学著作翻译了过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一个进步。1995年,戴逸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出,18世纪到了清代的康雍乾时期,中国已经衰落了。18世纪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曙光,而在东方是封建主义的没落。我总觉得不大合适,但是想不出一个很好的说明。吴(承明)老讲,中国的明代就有了启蒙思想,到了清代的时候就没有了,那末,到底还有没有?18世纪初期的人还是继承了一些明末人的思想,如王夫之、黄宗羲等;到了雍正、乾隆以后也出现了,像袁枚、郑板桥、纪晓岚等还有很多好的思想;到了19世纪初期的龚自珍、魏源到康有为,还是可以找到一条启蒙思想发展的脉络的。下面我想谈一下彭慕兰、弗兰克这些人。去年五月,弗兰克到中国来,作了三次报告。他是反对欧洲中心论的,他把研究中国的各种学派的观点,一一进行了批判,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等,似乎都被他批倒了。当他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就带出中国中心论来了。他的论点是,西方从1500年以后到1800年,这三个世纪,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确实是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但是,欧洲建立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基础却是中国经济在东亚、东南亚一带的影响。按他自己的话说,欧洲只不过是买了一张便宜的票,搭上了末班车,到中国来做生意。我和弗兰克曾经讨论过世界中心的问题,我还是比较赞成布罗代尔的看法,他是多中心论的,当时有好几个中心,包括西欧、东欧、印度、中国等等。但是经弗兰克一说,就成了只有一个中心,就是中国,这恐怕也太过分了。而且他往前推到5000年,那时彼此接触很少,那就更不能接受了。世界形成一体,要等到十六世纪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到了工业革命以后,才真正形成一个整体。但是弗兰克的理论呢?他提出了横向的、一体化的、宏观的历史的口号,世界从古至今本来是一体的,到现在更是全球化,一体的,我认为这有些过头。历史还是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通过各种商业活动慢慢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共产党宣言》里就曾提到,到十九世纪,才真正形成一个世界市场,不能说在那么早就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市场。而他对马克思的一些论点的批评,我也不赞成。马克思受黑格尔的影响,也有西方中心论的观点,用西方的标准衡量中国,这是不正确的,但如果仔细分析马克思对中国的一些看法,还是正确的。弗兰克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当然他的观点也受到别人的影响。在他以前,大概在九十年代初,已经有一本书《Europe before Hegemony》,作者是位叫阿布·罗喀德的女士,讲得是欧洲霸权主义之前,就是1100——1350年这个阶段。她指出在这个阶段亚洲国家是占优势的。弗兰克沿用了她的一些观点,来说明自己五千年来中国中心的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前面所介绍的彭慕兰,他有一个论点,就是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除了煤矿的地理位置距工业区比较近以外,殖民地提供很多条件为英国本土节省了大量的土地,像木材、糖的供应,使英国不至于发生生态恐慌。这在西方历史学中,这种“反事实”的推理,我认为这是他的一个新观点。弗兰克、彭慕兰,还有王国斌,他们形成了一个“加利福尼亚学派”,是研究中国史的。比较起来,王国斌的研究是比较谨慎、稳妥和全面的,他不仅有经济数据,还把国家的形成,各种体制、制度也考虑在内。他注重中国历史从古至今的延续,他认为,割断历史有碍于真正理解一些传统。比如我们把鸦片战争割了一段,辛亥革命割了一段,49年又分割一段,好象每一段都有自己的特点,殊不知有些事物是从古到今一直延续下来的。他的研究把中国的政治制度,国家的形成,国家与社会,国家与经济的关系都考虑在内。我非常欣赏他的一个论点,他认为中国社会是分成一个个阶段延续下来的,政府是一个系统,但应用到地方同样也是一个系统,所以中国的政令便于执行,政府只要与地方精英们很好的结合起来,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所以他认为中国绝不是专制主义。他是用另外一个标准来衡量,不仅是王国斌,有些法国汉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认为中国政治没有民主并不是问题,中国政治的特点是爱民、救民、教民,像刚才吴老所说的民本主义。王国斌认为中国没有一个所谓的公共空间去发表意见,但它有别的东西,把这一部分研究出来,这难道不是中国人自己走的道路吗?王国斌主张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对于将来,他也是这样预测的,各国文化和历史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不像弗兰克所说,只有一个中心,然后跟着这个中心走。王国斌还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是一个偶然性,并不是必然的,彭慕兰也有这样的看法。总得说来,这几个人的研究各有特点,这些书翻译后,对我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他们的著作会引起我们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我们学术的进步。最后,我们还是回到“欧洲中心论”,我们不要认为“欧洲中心论”在西方已经没有了,相反还很厉害。为什么引起这些历史学家群起而攻之,这个靶子就是戴维·布兰德斯,1998年他出版了《富国与穷国》,这本书全部都是“欧洲中心论”。他认为西方发展的这么快,是由于它本身的优越性和有利条件,而对于亚洲与非洲人民有许多的污蔑之词;讲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时就轻描淡写。站在反对“欧洲中心论”的观点来看,无论是弗兰克还是彭慕兰的书,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我们还是要客观一些,西方先进的地方,我们还是要承认,但我们也有自己历史发展的道路。所以,我觉得跟西方汉学家的讨论和比较,可以引起我们许多的想法和思考,这些思考对于我们学术的进步,对我们的国家都有好处。马克垚(北京大学历史系):我认为彭慕兰的书比弗兰克的好,就像吴老所说,弗兰克提出的许多资料,是不太可靠的。他本人并不懂中文,所直接引用的中文材料很少。他指出是东方先落后,落后的原因最终还是落到了麦克·埃尔文的“高技术平衡的陷阱”理论。而彭慕兰的书中有大量实证的东西,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大量引用了中文基本材料,像吴老、李伯重的书,方行先生的文章,他都引用了。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看法:彭慕兰的书的思路与麦克·埃尔文的思路相似,从人口与生态的角度看历史。他认为中国和西方拥有同样的发展历程,直至十八世纪,中国并不落后。到十八世纪出现了生态危机,于是中心开始向边缘发展,以减轻中心的生态压力。中国由于边缘地区的发展,使其没有形成像西方那种中心与边缘的关系;而西方的殖民地人口的消费品需要中心地区来供应,这样就形成了交流,缓解了中心的生态压力;煤的开采与运用也缓解了生态危机。在英国,煤层埋藏比较浅,解决了排水问题就可以大量开采,加之海运的便利,使煤的使用遍及全国。通过殖民与煤的运用这两大支柱,英国得以发展起来。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字,殖民地棉花、糖、木材的供应,帮助英国节省下来的土地达到2500万到3000万亩,而当时英国的全部耕地也不过2300万亩,等于多了一个英国。在此基础上,英国逐步发展起来。这是他的中心论点,我觉得这个论点似乎并不十分强有力。在这本书里,前面4章对15到18世纪中西方的发展作了对比,有许多实证性的工作,比较有启发性,我认为比较好。像他引了李伯重的材料,认为中国家庭妇女劳动力机会成本不为零,如果一个妇女又纺花又织布,比一个男劳力干得还多,我觉得挺有启发。另外,他用了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他认为中国也存在奢侈与享受,并进行了计算。书中具体的比较,我认为比较好。书中也有缺点,像“看得见的手”这一章从制度方面来说,作的不够,很多方面只点出了几个点来比较,虽然提供了一些材料,但并不十分有力。需要指出的是,前面提到的几个人的观点,就像刚才张先生所讲的,在西方并不是主流派。主流派是布罗代尔等人,当然,他们现在的研究也跨到东方来了,但我觉得他们还是以西方为中心来看待问题的。弗兰克这些人就是要把这些观念引过来,像彭慕兰所反对的琼斯,他的《欧洲的奇迹》从政治制度、生产力、生态等方面全面论证了欧洲优于亚洲,彭慕兰的书就批驳了这种看法。十八世纪的中国为什么落后?这个问题现在仍然需要回答。现在,弗兰克、彭慕兰等西方学者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做出了回答,这里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总的来说,我觉得西方这些人所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还是很有启发的。李根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传统农业是传统经济的基础。对传统农业的评价是对传统经济评价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农业曾在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业技术等方面长期领先于世界,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进入中国的前夕,中国传统农业的这种优势是否继续保持?或者说,在鸦片战争前后,中西农业的发展是否有差距,如果有差距,这些差距又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与我们今天的主题可能有点关系。说鸦片战争前中国农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不是没有根据的。伏尔泰在18世纪中期曾赞扬中国的农业“已臻完美境地”;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比较了中国和法国18世纪的农业,认为当时中国的农业“是近代农业科学出现以前历史上最科学和最发达者”,同时期的欧洲农业则“显得特别落后”。这种比较大体上符合事实。不过他们主要是着眼于农艺和产量的层面。在这种“先进”的背后,当时中国的传统农业已经隐藏着落后的因素,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农学基础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手段的落后;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停滞。关于第一个问题,游修龄在《清代农学的成就和问题》一文中曾有所论述。明清时代,中国传统农业在土地利用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精耕细作技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发展,在农学理论上也有些新的东西,但进展不大,没有质的变化。从马一龙到杨屾,试图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来阐述农业生产的机理,解释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这种理论强调了农作物生长和环境条件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了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存在相互依存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一定程度反映作物的生长规律,但它毕竟是一种抽象、笼统的原则,没有深入到生物体内部,完全没有涉及农作物从开花到结实这一关键时期的细节,因而不可能对农作物的生命过程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这种理论虽然能较好地揭示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但难以具体深入地反映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又由于它本身的模糊性和包容性,以至“什么都能解释,什么都不能解决、什么都不用深究”。但同时代的欧洲,却出现了新的突破。1628年,德国的 用两块面透镜制成最早的复式显微镜。 1665年,英国的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从此打开了解动植物生命结构的奥秘之门,植物授精的概念、动物授精的概念、植物营养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概念相继出现,农业生物学获得飞跃的发展。生物学是农学的基础,没有生物学的领先,农业技术的创造改进就只能停留在感性阶段。中国传统农学和传统农业,恰恰是从这里开始落后于西方的。不过,中国的这种落伍不是一下子显露出来的。科学的发展不是各个门类齐头并进的,带头的是天文学,然后是物理、化学,生物学是相对滞后的;生物学较大发展并应用到农业中去是19世纪的事情。中国传统农业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一直领先于世界,但劳动生产率就很难这么说。据宁可先生的研究,中国传统农业与西欧中世纪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差不远。从中国传统农业自身的发展看,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过程,转折点有的认为是在唐宋,有的认为是在清前期。学界判断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的主要依据是人均占有粮食的数量。这里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是人口的激增和人均耕地的减少,使人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但在人均耕地减少的情况下,农民会增加粮食生产之外的副业生产。如果按人均占有农副业产值计算,情形可能与按人均占有粮食数量计算的情形有所不同。不过,封建社会晚期以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停滞以至下降的趋势恐怕是难以否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靠生产工具的改进。中国传统农具的发展在宋元时代达到高峰(这在王桢《农书》中获得反映)后,就基本上停滞不前。《农政全书》所载农具是抄王桢《农书》的,没有新创造。有些大型高效农具,如水力连磨,明清反而罕见了。在王桢《农书》时代,“北方收麦,多用钐刃麦绰……一日可收十余亩,较之南方以镰刈者,其速十倍”。但这种麦钐,明清时代基本上不用了。有的地方从牛耕退回人耕。这些都可以找出具体的原因来解释,但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小农经济和人多地少的状况缺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郑学檬先生曾经指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很早就采用齿轮传动的装置,冶铁业也相当发达,但为什么始终没有用铁来制作齿轮?我想原因之一恐怕是在使用人畜力和自然力为动力的情况下,用木制齿轮就够了,而多劳集约的传统农业本身,还提不出使用更高级的动力的要求。在生产工具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不可能提高的。西欧的情况与中国有所不同。如圈地运动以后18世纪的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约化程度的要求,也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如1701年塔尔发明的马拉谷物条播机,1828年贝尔发明的马拉收割机,以蒸汽为动力的饲料粉碎机、干草切割机、甜菜切片机等等。当然,这些只能算是半机械化;欧美真正的农业机械化是20世纪初的事情。但农业发展中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中国当时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近现代农业不是单纯由传统农业技术自身发展而来的,它用科学改造传统农业、用工业武装传统农业的结果。在西欧,18世纪的传统农业技术虽然仍落后于中国,但当时已形成近代科学,已发生产业革命,用近代科学和近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己经开始。在中国,18世纪既没有形成近代的实验科学,也没有发生近代的产业革命,传统农业自身还不具备向更高的形态发展的条件。在农业技术继续领先的表象下面,它与西欧农业的差距正在形成和发展,只是尚未显露出来和被人们认识罢了。中西农业的这种差距,中国农业落后的事实,中国人是在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以后才猛然省悟的。中国农业这种落伍当然不时一个早上发生的

79评论

晨与橙与城

内蒙古大商城项目是回民区引进的又一个重点大型项目,位于呼和浩特西二环与光明西街交汇处,处在回民区着力打造的“两个服务业集聚发展圈”的金海商圈内,由内蒙古明泽集团联合央企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内蒙古维多利集团、内蒙古巨华集团共同投资兴建,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300亩,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将按照一次规划、两期开发的安排建成集商业、金融、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生活休闲、餐饮娱乐、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商贸平台,着力打造成中国西北地区最具辐射力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成后的内蒙古大商城[1]可提供3万个创业单元,6万个就业岗位,它的成功入驻,必将对回民区服务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府的又一张靓丽名片。内蒙古大商城--西北最大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内蒙古大商城(13张)内蒙古大商城开发实力[2]:中国铁建、内蒙古巨华集团、 维多利集团、内蒙古明泽集团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综合特级施工企业,具有铁路、房建特级资质,公路、市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公路路面、桥梁、隧道、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承包资质,获得了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取得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已建成的工程有220多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优质工程,9创国家优质工程,13捧鲁班奖,12夺詹天佑大奖,5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一、二等奖,成为同行中的金牌大户,誉满建筑界。  集团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施工企业”、“全国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行业质量和质量服务诚信示范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优秀诚信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北京市优秀建筑企业”、“北京市重合同、守信誉单位”和“ AAA 信用企业”。内蒙古巨华集团是我市著名的民营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巨华集团现已形成“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以建筑施工为主体,以物业管理为支撑、以酒店运营为导向,以生态建设、旅游为依托” 多种经营的企业联合体。三十多年来,巨华集团坚持“建筑和谐生活”的经营理念,在房地产的开发、建设等项目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年来集团公司连续被评为:全国“光彩之星”企业、“质量信誉AAA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私营企业”、“用户满意企业”、“十佳诚信企业”、“光彩之星”企业、“重合同守信誉”、“百佳诚信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等称号。董事长王国斌被呼市市委、政府授予“十佳带头人”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自治区十大杰出经理人”等称号并当选为新城区和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集团董事会的全体成员高瞻远瞩,将带领巨华全体员工走出更宽广的道路,要将巨华推出内蒙,走向全国,甚至世界。维多利集团,商业地产的传奇。已经走出了草原,跨入了全国,挺进了华东,入主了3个以上重点城市。维多利集团是内蒙古商业的领导者、中国商业模式的开创者,世界商业的融入者。维多利集团旗下拥有24家子公司、所涉业态解决就业20000多人,营造了80万平米商业面积,实现年销售商品总值近100亿,集团总资产达到100亿元。维多利企业集团在区内各个城市建立商业链锁,拓建维多利商业大道,发展仍在继续演绎。  维多利集团将在呼和浩特市构建的主要的商业群体:包括维多利商厦、维多利购物中心、维多利时代城,营业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的中山西路黄金商圈商业群体;维多利国际广场一期、二期及三期14万平米的新华大街奢华之都商业群体;维多利.·摩尔城21万平方米的现代购物中心商业群体;维多利时尚广场车站商圈1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维多利集团拥有了横贯中山西路及新华东街,营业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的城市商业长廊。  内蒙古明泽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以物业管理建材贸易为支点,以住宅和商业开发为主营业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注册资金:一亿元人民币,房地产开发资质为二级,总资产逾33亿。  公司成立十年来,积累了良好的开发业绩,具有丰富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经验。公司现拥有一支业务熟练、技术精湛、专业齐全的职工队伍,汇集了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的一批中高级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营销专家和投资专家等高端人才。  明泽地产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加强内部管理。重大事项由公司董事会及公司高管会议协商议定,公司的产品设计、工程施工、营销策划、物业管理等都聘邀国内优秀的专业公司运作,并由本公司的相关部门进行工作监管和配合。  公司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2008年荣获“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民营企业”称号;2008年获得“10年本土发展商持续发展力贡献大奖”。商城业态规划:其中购物占40%,娱乐和体育休闲占40%,餐饮美食占15%,其他配套设施占5%。[3]主力品牌:维多利,海宁皮草城,中山古镇灯具,上海月星家居,惠丰堂,蒙元特色等一批知名品牌。[4]

42评论

身着长裙难改外八一身牛仔照样淑女

2014年高级经济师通过人员名单(387名)张宏伟、张丽、刘红梅、郎辉、桑海民、韩蕾、高晓平、许福华、张英、秦忠丽、石少华、郭宏、贾翔燕、田永军、罗志军、刘丽娟、张爱华、李金芳、刘玉慧、孟强、马志梅、赵明星、刘天钰、韩静、刘晨冉、程盼军、陈小璇、李宏义、丁江霞、田东霞、郑雅丽、马凤军、王辉、白波、韩燏、唐楠、梁志军、刘坡、周燕、陈建欣、王志刚、马永健、韩瑞峰、孟祺、王秀君、杨静平、张伟、庞红宇、刘士娟、王玉红、毕金萍、宋辉、佟凤芹、王立艳、翟艳双、张爱莲、史连哲、于华、刘莹、唐保友、杨小梅、李涛、刘云芬、赵民谦、张强、祁苏、刘维海、李永珍、韩斌、何剑、郐凯、李瑾、刘峰、刘万河、娄佳、孟会鸿、秦远友、王苏、尹璐、臧珂炜、刘博、赵玮、刘林涛、米建民、王化池、边海英、赵子臣、张宏杰、高序英、张晓红、王丽、许香苓、杨丽敏、张振锋、白宝芝、陈长增、高秋生、郭冬枝、韩向粉、贾会斌、李根运、李矿成、李宁、李艳、李志勇、刘建辉、齐景林、王国厚、王凯、王利军、王密彩、王云、王云文、王中文、张洁、张军生、张新泽、张蕴志、张竺京、郑杰、周舒诣、曹树稳、陈哲华、谷海云、韩鑫男、蒋艳艳、金晓英、李波、李景刚、梁万田、刘萌、刘彦红、马冬冬、孟凡杰、孟贵图、聂振奎、申家晨、孙广利、孙银羽、田宇、佟晨光、涂国才、王福远、王雅萍、杨金辉、杨小丽、易灿辉、于笑、张爱国、张超、张凯、张瑞君、郑淑珍、卜筱茜、马玉敏、王宏剑、张龙、褚利娟、焦占聪、靳龙、刘文通、鲁宏光、孙文敏、孙雅琪、武满栋、熊建新、杨满红、章进宝、朱宏亮、王立刚、王欣、张健、郭姬贤、王世勇、艾静、胡平、孙慧丽、陈朝、陈丽丽、勾善文、李颖、王衡、许卫华、张宏伟、李伟平、刘玉芹、刘长生、吕国强、滕春艳、赵丽杰、王晓英、张瑞河、石全保、刘惠君、范晓静、陈瑞芳、刘晓红、庞东辉、孙立军、钟金钢、赵晓颖、胡越山、张向阳、王丽辉、李靓靓、户艳领、靳海岭、赵志强、安宏文、曹铁玉、范广红、冯建宁、李纲、林荣、刘金霞、刘晓华、刘印浩、刘煜、卢志国、陆蕴苏、苗行、齐玉锁、苏永刚、田静虹、王国斌、王文娟、张建明、王莉华、郭建军、白冰、许秀伟、武香丽、张永成、康争素、李永超、刘小玉、何伟喜、马晔、赵凯、何泳涛、李莉、赵丽敏、宗志霞、杨京梅、芦颖、金玲、张辉、孙蕾、李莹玉、常文静、孙彩霞、李永香、魏海燕、刘玉琴、范历洁、于建新、郑光超、杨文静、崔岚、孟震、赵莲、陈国栋、张敬梅、王景合、李慧、王晓波、王丽娟、董增凤、刘彦文、杨勇、张秋卉、赵颖辉、朱翠玲、刘彦伟、张永军、王丽云、王健、李春梅、付静、马树刚、罗尧、王志翔、常新华、鲍林源、暴宇杰、杨锐锋、张伟、王研、李秀丽、荣金霞、张世华、李树、张江霞、高芳、刘翠珍、陈红、李涛、汪伟立、贾金柱、郎静、刘延军、刘岩枫、南京晶、王芳、尹宏、耿子恒、范丽英、李宏伟、李玲芳、马世祥、任海芳、杨秋明、赵志宏、笪彩华、巩少峰、李复生、李伟、李晓霞、王小远、熊秀春、杨庆稳、张春芳、张会丽、张庆峰、霍顺生、孙佟杰、杨立梅、李进国、徐宁慧、郅海雁、王桂霞、孙建军、脱玉芳、胡军、李蕾、王建堂、樊东亮、关献军、孙晓晟、王彦斌、董贺新、田莉莉、张运法、贾宏业、王文辉、王淑英、申钊瑞、丁丽艳、陈晓宏、李彦文、康永利、任明霞、郝海霞、李建维、张媛、穆丹、牛立艳、陆煌、利英敏、田温、赵坦、刘玉芝、陈晓华、侯乐荣、曹艳伟、李学坤、程淑艳、王丽敏、王丽荣、李保才、杨小伶、陈东霞、陈伟、周海宁、杜进军、唐恩辉、赵宠、巩建、吴志中、赵志平、李建东、董俊青、张月霞、檀立改、刘明(石家庄市房管局第二工商业用房经营管理所)、刘明(石家庄市道桥管理处)、刘明(石家庄市桥东区人才交流中心)2014年12月22日2014年纺织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 (1名)刘宏暖2014年12月22日2014年高级工艺美术师通过人员名单(9名) 龙绘锦、殷景太、孙建峰、王红卫、康福昌、宋从甲、王玉鹏、贾建辉、田兆信2014年12月22日2014年石油化工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83名)王占杰、赵亚玲、封福蕾、宫占胜、于国欣、张喜珍、宋咏梅、刘景涛、任英浩、赵彦玲、王成、温彦起、李藏哲、张立新、李素梅、李耿灿、吴军祥、郭学华、王志永、安振东、李金朋、赵德玉、刘伟、许钊、马莉、辛宇、郝肇菁、杨增会、刘洁、李纯纬、李兰、张云堂、范桂如、宫栋杰、赵高峰、刘志力、董素云、崔素玉、陈淑兰、刘化升、陈文锋、赵会聪、张红霞、刘玉科、唐淑秀、齐维霞、杜兰英、史立杰、屈傲蕾、高铸、董卫锋、韩彩霄、周军红、张若飞、高艳、王会芳、李福祥、杨志民、曹丽霞、于新娟、韩荣芹、刘继来、徐建茹、张小钦、刘静、王铁良、王国强、齐素忠、马彩霞、李建桥、陈丽娟、石振森、刘建森、郑岩、汪国庆、刘雷、毕玉江、王连军、关凤禹、崔振兴、潘春丽、王小素、陈勇2014年12月22日2014年轻工工程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20名)刘艳歌、邵海军、孙维政、崔海灏、李立行、周振明、宋建林、孙明日、白光辉、陈汉宏、王国明、高小波、田洪、翟红梅、杜宝亭、陈爱英、王红叶、潘丽、李岩、高城2014年12月22日2014年煤炭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148人)王志勇、贾宝军、赵振友、杨成山、王超群、刘东旭、俞有江、赵志伟、任喜明、王怀玉、张利、马民乐、王沛云、米全平、侯春明、李忠、陈剑波、赵博生、张存江、彭俊水、段国宁、张保军、王义省、邸乐顺、王仲英、曹运海、王新刚、郑国廷、罗英明、陈乔平、孔祥利、孙占刚、李绪福、周兴国、王磊、赵成博、王际福、王晓东、周艳国、张东升、刘立国、张金福、吕彪、宁义国、尹宝杰、李小沫、姬战锁、孟建锋、王书刚、苏卫东、栾虎、宋建芳、秦福彬、陆明、李萌、张晓洲、于一栋、吴丽萍、祁雪来、吕保海、安自谦、高明强、杨志勇、高建朝、李征、曹金燕、吴保华、张宏伟、张帅、王凯明、曹春芳、田丽娟、冯梅玲、刘新旭、李祥、赵连忠、顾忠裕、袁贵奇、张晓芳、闫文常、滕风祥、王晓亮、李永斌、杨利、范步云、杨建平、刘永兵、王霞、逯明建、田权、闫景彪、刘芳忠、王爱英、耿兴旺、魏永胜、焦其锋、李立志、陈发东、李君香、郑玉敏、曾瑞萍、宋占彬、陈新灿、牛越胜、佟振、步秀娟、简博、边宇宏、王保利、张小会、赵庆新、袁志金、廖振国、王继学、袁媛、张智勇、公晓梅、康玉艳、王玉福、张月平、夏小永、连小霞、任巨庸、于伟平、张帅军、刘天元、曲静、石磊军、郝素荣、张建国、唐东青、王恒泽、庞红民、周继忠、杨立东、蔡世忠、马立凯、赵有良、王秋生、张治学、赵岚、王旭钊、聂新怒、肖学军、严新武、范志强、尚晓光、张占京 2014年机电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290名)李习芹、王健、王屹峰、陈晓英、张凯、刘亚龙、董章群、李勇君、黄泽海、唐立新、刘兰荣、张海霞、钟强、王京保、张媛媛、石键、田小静、刘学民、高常发、陆广、胡淑兰、李伟、赵彩菊、刘洪文、霍东起、秦金立、高广涛、李频英、朱旭辉、林风梅、王球辉、屈颖、董春霞、苗永祥、王红梅、刘梅杰、宁淑敏、贾素锦、王树立、侯海燕、田跃刚、王红杰、屈志明、王薇、吴占伟、李俊、李冬梅、孙桂华、贺亚利、袁东海、郭惠敏、张德田、贾书往、庞秀玲、陈斌、孙言团、张伟、徐瑞轩、徐丽华、赵广申、宋臣、孙守宽、李淑菊、闫赞辉、刘佳伟、兰大伟、支国云、郭玮、张宝生、孙汉宝、刘振宇、陶英川、温瑞青、康俊峰、刘丽霞、齐力军、赵宗华、郭晓军、曾令奇、滕吉生、姚庆、阎保秋、吴琴霞、耿哲、吴文波、杨迎、侯印慧、王晓红、周彩虹、王惠芳、南永立、张杰、王丽红、冯爱华、范亚辉、陈晓云、韩洪武、王玉先、要海东、田晓军、郭进涛、张伟立、陈雁斌、刘彦、薛钰显、孔祥建、檀荣田、杨敬彪、田巧丽、刘建民、吴璟、张勇、宋建锋、刘水东、张会强、侯军强、董小雷、谌建军、颜海生、李顺兴、邱良、李国娟、郭继富、张艳龙、张宝林、孟丽、于丽伟、杨春林、姜广新、杨磊、谷占勇、赵衍平、李荣国、徐海英、薛燕飞、吕桂梅、贾永辉、李桂英、柴占峰、马卫东、苑雪莲、苏习琴、黄少龙、柴仕杰、董彬、刘鹏、沈广明、张建成、詹彦刚、吴增泊、韩彬、李延伟、刘桂兰、林晓琳、宋鹏、卢美林、薛丽先、张天福、董爱民、贺利群、李文亮、周东亮、毕春璞、雷海涛、郑风超、李志达、普琦、卢幸丽、刘立军、杨铮、毛丽荣、王立辉、胡旭、高大智、李小林、王震、郑同雷、翟世宽、杨金岭、马双、孙双喜、孔繁林、刘宝存、李永平、刘爱新、张彦彬、刘庆丰、李垂涛、李华方、赵欣、任蕾、石丽艳、付友昌、林紫丽、程伟、赵树鹏、蔡秀艳、剧冬青、江凤振、位跃辉、刘炜乐、马四龙、崔书海、赵国萍、刘淑华、于景艳、张建飞、高广伟、张骁军、李文东、田彩丽、白月强、王春英、张东岭、皮凤桐、程青春、张春雨、巨新胜、张福旺、董占斌、李铁、郭进华、司跃华、董军、杨冠洲、洪国柱、段叙、张清清、吕春喜、张冬梅、高庆云、尚玉滨、宋学文、刘泽勇、吕素娟、翟赞、李良、孙立兵、徐志强、郭永贵钱彦霞、袁亚利、夏进军、袁晓东、李姝国、苏雅爱、张海月、胡彦龙、李蕾、李世成、于昌水、宋明、张志华、杨素娟、夏云龙、孙东胜杜永刚、程玉魁、孙建府、封建霞、马飞、闫振立、张美英、于新泉、田淑芬、杜玉坡、韩建涛、李为民、熊志、王连庆、马劲松、李玉珍、马中山、陈太宝、王永善、孔凡博、程根源、李明、王德春、李波、朱海波、刘玉成、王世海、陈立钢、王敏、王海斌、魏诗岗、周立峰、董磊、柯东辉2014年12月22日 2014年冶金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 (183名)纪恒、王秀英、张建强、李月英、宋涛、高瑞芳、沈岸明、柳祎、范佳、路占宝、吴建伟、吴忠有、艾晓礼、张祥艳、席英杰、李晓辉、王建新、董福胜、王荔元、潘玉发、宋雅琼、张福忠、刘静、侯耐平、王刚、黄彩云、崔宝民、李明辉、张彩东、贾学娜、宋延辉、冯慧霄、董洪旺、卢河川、刘曙光、胡启晨、周延明、张朝发、刘鹏君、马坤霞、李瑞峰、马明鑫、赵军、邓晓波、李建华、王翠琴、张艳霞、孙贵平、崔继英、沈海波、薛勇强、陈玉鑫、赵长亮、李峰、耿赛晓、贾小亮、韩彦光、张姝、马有辉、刘冬林、吴尚超、谭宏利、焦建朋、裴爱娟、秦坤、李仕源、张艳龙、刘力、栗建辉、李宏军、刘丽萍、刘方华、宋周利、李绍杰、田志强、许磊、熊自柳、安治国、邢国志、孙国斌、冷艳红、张建华、陈永平、鲁宪红、贾东涛、王四海、张鹏、刘艳清、杨中方、刘德承、武志兰、邬建明、王海顺、姜海罡、李颖、张锐、王汉伟、施永清、宫慧仲、汪秀阳、何威、洪海洋、杨华侨、张耀东、光辉、王鑫国、马银泉、史华河、赵素仿、路志标、杨洪丽、刘金堂、赵阳、张钰海、王谦、段然、李新增、李会刚、李红霞、岳章林、武伟、李宏鹏、杨顺江、张习良、武海旺、张富、刘明、周强、孙涛、曹建刚、刘文萍、柏黎杰、吕金奎、裴志远、高超、刘兰涛、耿兴广、冯德华、陈彦、罗新发、刘占宝、李锦龙、王慧艳、刘伟虹、高树博、岳长虹、郝胜涛、杨巍、王春元、李治国、王云丽、王金东、闫艳霞、阎翠、赵晓亮、刘金伟、寇义冉、陈宝英、李伟、王晓东、王俊人、毕国喜、徐英剑、刘宝仓、周晓出、李九江、苑继超、马瑞锋、宋相宏、王建让、郑琳、李彦光、杨书奎、赵永成、孟凡伟、宋欣宇、翟会超、南国华、孙峰、李学春、任丽芳、王静静、田端信2014年12月22日2014年建材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20名)王进军、宋建国、张立军、石贤斗、张玉敏、郭艳宾、张金赞、李慧菊、陈国、董宁、刘勇、张建华、高国玲、侯庆华、陈永强、范金岭、戚爱荣、田江华、关建锋、张玮2014年12月22日2014年机电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186名)郭积永、许树臣、智静、刘春岩、郭宇峰、陶燕伟、杨芳、何海振、蔺海涛、刘更波、孔佑星、袁超、郑业宁、杨翠军、常连继、戎艳辉、董进朝、姚欣、王建坤、常涛、耿海路、文璞、王青贤、苏红岩、崔耀武、张尚敏、成恒星、张斌、雷怀兴、史贵峰、曹晓波、赵小奇、徐利楠、高彬彬、管志彬、王静涛、李在宾、李卫元、付亮、冯志鹏、王二虎、赵锦、侯文彬、张峰、王月、于江、石卫霞、贾莹、王莎莎、曹莎莎、申亚利、李晓东、王青峰、王建良、吕晓晴、任俊清、杜海英、崔旭峰、宋晓明、豆丽梅、赵胜利、杨新、高增辉、周艳玲、邢丹、张乐、程捷、李菊霞、王悦、范晓勇、李政、翟寰茹、王银柱、边东、董颖、周俊平、赵东刚、房启锋、宋蕾、张军新、张昭、孟晓焰、魏国勇、赵彦、周义佳、啜向国、张爱兵、刘贺宾、王君辉、韩燕、王志昆、毛彩霞、王紫忆、高志勇、王惠敏、王兆营、李辉、张中波、崔博、赵悦、崔志明、封昊、高阳、王汉磊、王定星、邸立丰、王广兴、张翔、信留芳、雷毅、曹育红、李胜乐、杨立军、李胜波、康思佳、杜俊良、付淑玲、魏云龙、齐玉梅、袁月蕾、霍可君、杨翠娟、林占伟、周中锋、孙潇、寇磊、张建朝、耿丽丽、王艳会、孙玫、张望、韩日滔、郗大博、南伟亮、高武翔、卢媛媛、任鹏、张晓云、赵岩、李金强、李新尉、麻鹏珍、王育梅、张晓丽、焦朋、赵海永、李润全、宿朝勋、王彦林、李福、张战强、胡聪、马俊、韩冰、赵贵贵、韩林、王飞、杨旭飞、王忠文、高健、李永飞、魏鹏、荆志军、杨敏、贺建、马春虎、戴旭、鲍华东、高二军、李建康、王集英、许蕊洁、王雪、侯剑锋、邹利剑、刘月鹏、孙纪山、刘玉、刘会雪、李志杰、李英华、李英伟、李晓燕王伟(河北龙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王伟(石家庄市强力电力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王伟(石家庄华海冶金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12月22日2014年冶金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22名)雷永杰、王占彬、贾冠隆、孙秋娟、董伟光、郭军兴、张纯、吕睦、郭延军、路中一、高鹏、高琦、张士龙、杨江、李卫东、林中孟、陈爱姿、胡模景、武亚金、胡招李、李明霞、隋锡涛2014年12月22日2014年化工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35名)宋桂臣、刘曼、吕嘉、王振方、范云静、宋玮、胡倩、魏扬、刘建民、刘涛、康军霞、魏锐、王菲、杨苗、张峰燕、冯彬、石松涛、安敏桥、岳川、董少云、杨亚川、薛伟、史子达、吴建颖、赵利肖、李志强、胡江叶、李兵、韩宇开、杜炜、郝彩红、徐宽、苏亚琴、王菊月、王岩2014年12月22日2014年煤炭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15名)刘华琰、刘琦、韩国、王江涛、苑建龙、胡变好、苑聪亮、石献红、王云博、苑福乔、马志军、李久辉、马鸿、邸盼林、邸玉学 2014年12月22日2014年工艺美术师通过人员名单(14名)王佳贤、赵丹丹、丁洁、李永锋、戴其业、贾彩虹、王磊、梁卫霞、张巍、侯红倩、苑仕甲、胡晓然、张志斌、郑森鹏2014年12月22日2014年轻工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 (5名)王璐、刘晶晶、国珺、李宾、赵从波2014年12月22日2014年建材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2人) 王天宇、王冀华(2人)2014年12月22日

118评论

天生呆萌略带羞涩内向的我

化工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公示在哪里?

181评论

走过街角

2014年12月底,河北省2014年年度高职评审工作已完成,正由各评委会省级主管部门官方网站上陆续公示。2015年1月5日,省教育厅网站已公示教师高职通过人员名单。省卫计委尚未在官方网站上公示,应每日关注。

101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