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清迈倡议是什么

别以为揭了我伤疤我就疼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45

首页> 经济师> 经济师考试清迈倡议是什么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身边总有些疯狗在到处吠耳边总有些贱人在嚼舌根

已采纳

《清迈倡议》是亚洲金融合作的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对防范金融危机、推动进一步的区域货币合作具有深远意义。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在亚洲有重要意义,建立具有法律约束的外汇储备库,在正常情况下由各国自己管理,一旦出现危机和风险,就由各国共同管理应对危机。各方对此态度积极,有关管理、监督、运行、规模等机制上的细节问题已责成副手们进行研究。亚行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环境等提供了资金支持,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出不少建议,中国的发展也受到亚行的欣赏。2004年中国成为亚行的捐助国,是亚行的第3个股东,对亚行的工作也给予了帮助和支持,双方合作是双向、互利、共赢关系,希望双方今后在节能和环保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中国奉行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希望周边的国家也得到发展,期待亚行在促进中国与亚洲重要区域合作方面发挥桥梁作用。

140评论

一路拉风带闪电

2009年2月22日,东盟和中国、日本和韩国(东盟+3)特别财长会议在泰国普吉联合公布了《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这是继2008年5月推出800亿美元的共同储备基金之后,东盟+3成员国为强化清迈倡议采取的又一项重要的举措。根据《行动计划》,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将共同储备基金扩大到12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为保证共同储备基金有效管理和使用,提议建立独立的区域监控实体。在上述两项措施实施之后,共同储备基金启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性贷款的挂钩比例将从目前的80%进一步降低。2012年5月3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来自13个国家的财政部和中央银行货币当局负责人与会,这是东盟与中日韩财长会议扩大为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的首次会议。会议就全球、区域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各国应对措施交换了看法,并就加强清迈倡议多边化危机应对能力达成共识。各方同意将清迈倡议多边化资金规模扩大一倍至2400亿美元,且各方出资份额不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规划的脱钩比例从20%提高到30%,并延长救助资金使用期限。会议决定将现有危机解决机制命名为清迈倡议多边化稳定基金。会议同意新建地区危机预防功能,并将其命名为清迈倡议多边化预防性贷款工具。 亚洲各国充裕外汇储备使《行动计划》的实施成为可能。巨额的外汇储备已经为亚洲各国货币政策在稳定国内宏观经济中带来严峻的挑战。而庞大的外汇储备事实上又通过各种途径回流到美国市场。《行动计划》允许各国将外汇储备中一部分专款专用的,这为各国外汇储备管理提供了一种适当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自2000年清迈倡议正式启动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成员国启用过互换基金。既便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遭受严重冲击的韩国在危难之际还是避开现有的清迈倡议而寻求与中国签订新的双边救助协议。这表明清迈倡议作为亚洲唯一的准制度化的金融合作机制,其存在更主要的是具有象征意义。基金额度不足,监控实体缺失,以及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0%的挂钩安排,都成为清迈倡议有效实施的障碍。这也是促成东盟+3各国财长们在关键时期对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在上述三个重要环节再度达成共识的重要原因。 《行动计划》的推出为清迈倡议多边机制的制度化建设做准备,从中长期看,也为更高层次的政策协调和货币合作建立平台。然而,在国际金融形势不稳定加剧的情况下,《行动计划》能否有效保障区域金融稳定,取决于如下几个关键因素。一是,是否真正落实建立监控实体的设想。监控机制是金融稳定计划实施环节中重要组成部份。如果没有一个由专家组成的独立于各国的常设实体,清迈倡议成员国将无法对金融冲击的严重性和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进行及时的预警,无法将援助计划付诸实施,更无法对受援国提供应对危机的政策建议。既便现有救助基金再充裕,由于监控实体的缺失,成员国也无法以有效的方式实施救助计划。尽管《行动计划》为建立这一实体达成了共识,但是要使之变为现实,仍需要成员国更大的努力。二是,能否在多边清迈倡议下建立符合成员国经济现状和特点的贷款条件,以避免基金使用中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这是减少清迈倡议对国际货币基金高度依赖的核心步骤,也是对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主要出资国权益的制度保障。三是,能否在基金启动的多边共同决策机制中反映各国对基金的贡献程度。基金共同启动机制是清迈倡议多边化重要的实施环节,而其中基金启动投票权的确定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议题。投票权的确定对清迈倡议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四是,能否在多边框架下培育本地货币的使用。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成为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对亚洲国家来说,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增加本区域货币在外汇储备、贸易和投资等各种交易中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汇率风险。就《行动计划》的下一步跟进措施来看,必须增加人民币等本地货币在共同储备基金使用中的比例,改变目前的互换资金仍然主要以美元支付的状况,以清迈倡议的实施促进本币使用,这是亚洲区域金融稳定性的根本保障。五是,能否处理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由于清迈倡议缺乏本地区有效的经济监控作保障,救助基金的启动不得不与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条件性在一定比例上挂钩。然而随着清迈倡议不断推进,其区域性货币基金的性质越来越显著,与基金组织挂钩的比例将不断减低。《行动计划》已经发出了这一明确的信号。随着清迈倡议的推进,亚洲在危机救助方面对基金组织的依赖程度会相应减少。如何协调与现有基金组织的关系是亚洲区域货币基金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六是,如何发挥中国的作用。这场金融危机使世界对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更加注目,人民币国际化呼声高涨。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稳定器”作用有更高的希望。中国在发挥金融稳定器作用中实际上扮演双重角色:在全球体系中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区域中起稳定作用的大国。从货币一体化角度看,这种全球角色和区域角色在一定阶段是可以并行发展的。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高度的区域货币一体化要求放弃货币主权,这与主权货币的国际化之间形成取舍关系。现阶段,中国大陆已与韩国、马来西亚和香港分别签署双边救助互换协议。与此同时,东盟+3框架下的清迈倡议多边机制也进一步增资。前者被认为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而后者为进一步的区域货币合作搭建平台。如何以区域货币合作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114评论

多痛苦

2007年5月5日,东盟和中日韩(简称“10+3”)财长会议在日本京都国际会议会馆举行,会议集中讨论了东亚区域宏观经济形势和加强东亚财金合作议题。为增强地区金融稳定,“10+3”财长会议于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达成“清迈倡议”。根据“清迈倡议”,相关国家可分别向“共同外汇储备基金”投入一定金额的外汇储备资金,这样,当某个国家面临外汇资金短缺困难时,其他国家可以帮助其缓解危机。

1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