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财政专题报告

喜欢你是我做过最认真的事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467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财政专题报告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痛都失去了感觉

已采纳

第十二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政府预算的含义与原则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含两层含义:  (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多少。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2、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  (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  3、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  (二)、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监督和控制  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  3.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功能  三、政府预算原则---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政策方针。  1.完整性原则-----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国家的财政活动。  2.统一性原则----各级政府都应编制统一的预算,其中包含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都要按统一科目、统一口径和统一程序计算和全额编列,不允许只列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也不应另立临时的预算。  3.真实性原则-----真实可靠,有充分确实的依据。  4.年度性原则----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预算收支的起讫时间。政府预算的起讫时间通常为1年(365天),称为预算年度。  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历年制和跨年制。  1)历年制从每年的1月1日起至童年的12月31日止为一个预算年度。如中国、德国、法国。  2)跨年制从每年某月某日至下年相应日期的前一日止,中间经历12个月,但要跨两个年份。如美国、英国、日本等。  在预算年度内,预算工作的程序通常包括预算编制、审查批准、执行和决算评估等环节。  5.公开性原则----预算的内容及其执行情况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决策的过程也应向公众公开。  四、政府预算的分类  1.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1)单式预算:  ①含义: 政府财政收支计划汇集编入一个总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  ②优缺点:这种形式比较简单,但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管理和监督。  (2)复式预算:  ①含义: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②构成: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  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  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2.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类,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  1)增量预算也成称为基数预算,是指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预算年度的基础上,按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增量预算保持了财政收支指标的连续性。是一种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  2)零基预算是指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势。  注:零基预算并不是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而是对已有项目需要重新审定和安排,起点为零。有利于克服增量预算下政府财政收支指标刚性增长的弊端,提高预算支出效率。  3.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  1)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有效期为一年的政府预算。  2)多年预算也称中期预算,是指预算有效期为几年(多为三年至五年)的政府预算。注意:中期预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  4.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  1)平衡预算是指预算收入基本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实际工作中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的预算通常也被视为平衡预算。  2)差额预算是指预算收入大于或小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包括收大于支的盈余预算和支大于收的赤字预算。  5.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类,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  1)投入预算是指用来控制各项支出用途和金额的预算  2)绩效预算是指先由政府部门确定需要履行的职能以及为履行职能需要消耗的资源,再此基础上制定绩效目标,并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  3)规划项目预算制度:基本内容是为政府创造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决策环境,即设计出系统的分析与评估能力,用以对政府预算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各种竞争性方案进行深入的检验,核心是使用成本-效益和成本-有效性分析  6.按预算管理层级分类,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我国政府预算级次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密切相关,原则上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  与政权结构相适应,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体系由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预算组成。  省以下各级政府预算称为地方预算。

126评论

坐在巷口那对男女

考试正在一步步的逼近,为了做好考前的准备,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一、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

在财政支出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财政支出的重点也逐步由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转变。

二、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1、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目前,中国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中的约70%以上为购买性支出,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动态角度来看,1994年以来至“十一五”时期,中国财政购买性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的比重出现了缓慢下降的趋势,转移性支出比重则缓慢上升,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财政支出的再分配功能在不断强化,体现出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开始偏离资源配置、而更加关注分配公平的问题。

2、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然略有下降趋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上;

目前中国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约为40:60,因而推定政府性投资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约为20%,这个比重高于发达国家和中东欧转型经济体。

3、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中国财政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维护建设的支出,总体上都远高于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农业和科技等方面的投入。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上的偏离,即重视经济服务(特别是经济建设事务)和一般公共服务而忽视社会性支出的现状,是造成中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

102评论

还慨叹着悲凉无处遁藏

【导读】参加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除了需要进行《经济基础》的复习,还需要进行专业实务的备考,实务专业有10各科目,分别是工商、财税、农业、金融、保险、人力、旅游、运输、建筑房地产、知识产权,作为2021参考考生,考试复习的依据自然就是考试大纲了,在新的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大纲没有出来之前,我们的参考大纲只能是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在新大纲出来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的考点进行更为深入的复习,掌握考试的要点,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参考大纲——财政税收,接下来就具体来了解一下。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税收理论、货物和劳务税制度、所得税制度、其他税收制度、税务管理、纳税检查、公债、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国有资产管理、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财政税收专业实务工作的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1. 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理解公共物品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分析市场失灵的表现,理解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理解财政职能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职能的内容。

2.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分析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辨析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分析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具体内容。

3. 税收理论。理解税收的基本原理,分析税收的原则,理解税法与税制,分析税收负担,理解国际税收理论,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问题。

4. 货物和劳务税制度。理解增值税的各项规定,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分析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规定,理解消费税的各项规定,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理解关税的各项规定,计算关税应纳税额。

5. 所得税制度。理解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各项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实施资产的税务处理,分析征收管理方法,理解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各项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6. 其他税收制度。理解财产税制、资源税制、行为目的税制等各税种及其基本规定,计算各项税收应纳税额。

7. 税务管理。理解税务基础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内容,实施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进行纳税申报,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进行税收征收管理,理解税收控制管理,进行经济税源调查分析与报告。

8. 纳税检查。理解纳税检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9. 公债。理解公债理论,分析公债制度中发行、偿还、发行管理权限、收入使用权限、持有者、流通等方面的规定,分析公债市场的原理与功能,理解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原理。

10. 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特征和研究视角,分析政府预算的决策程序及模式,理解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理解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及审批监督制度,进行政府预算的绩效管理。

11. 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解政府间财政关系划分的基本理论,分析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理解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析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内容。

12. 国有资产管理。辨析国有资产管理的类别,分析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理解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13.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理解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类型,提出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辨析财政政策的类型与效应,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原理,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

以上就是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参考大纲——财政税收,总共以上13点内容,大家可以逐点进行认真复习,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点框架图,同时也要关注考试报名相关资讯,尤其是中级经济师初次报考常见问题,一定要提前了解和关注起来,祝大家考试成功!

137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