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4532
我很好心还在跳嘴角还带笑
孙乃居简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享受者北奇神品牌、北奇神公司的创始人高级经济师黑龙江北奇神高科保健品公司书记、董事长孙乃居语录以诚经营,回馈社会用心服务,以药品、保健食品服务于人民感恩时代,倾情回报媒体报道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享受者孙乃居的事迹孙乃居文摘怎样找准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以人为本”对企业党委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问题的思考浅谈林区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王泽敏简介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企业高管培训班毕业1989年加盟北奇神公司历任秘书、办公室主任、总裁办主任、副总经理现任黑龙江北奇神高科保健品公司总经理王泽敏箴言管理就是行动管理者必须进行问题管理,而不是危机管理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管事先管人,管人带作风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闫秀敏简介1982年7月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企业高管培训班毕业1985年加盟北奇神公司历任会计、计财部部长现任黑龙江北奇神高科保健品公司副总经理闫秀敏箴言特殊论就是给问题放行“立刻办”是奔着有预算的目标立刻办“想想看”是没有预算的闭门造车零增长不等于零需求企业竞争力的实现取决于创新的细胞 李玉伟简介2000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中共党员、工程师2004年在上海药检所进修一年2002年加盟北奇神公司历任技术员、技术部部长、总经理助理现任黑龙江北奇神高科保健品公司副总经理李玉伟箴言干事创业都要以秒为计算单位。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永远持续创新。挑战目标时首先就应该挑战自我。工作必须要简化,而不要简单化。求人永远不如求自己。
九忘久十望失
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自营出口18430万美元,利税总额亿元。集团总占地面积万m²,建筑面积45万m²,拥有各类科技、经济、管理人才1500人,员工总数近12000人。下属控股子公司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002050)已于2005年6月7日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主导产品空调用四通换向阀年产量达到3200万套,截止阀年产量达到4000万只,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5%和30%以上。在创业历程中,三花人沿着基础期、提高期、发展期的前进轨迹,秉承“管理之花、科技之花、人才之花”的经营理念,形成了以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汽车零部件、房地产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三花人正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企业作风,面向世界,再创辉煌。三花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张道才先生,系高级经济师,三花事业的缔造者。他连续当选浙江省第八、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和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并先后荣获中国经营管理大师、中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乡镇企业家、浙江省中小型企业创业指导大师、亚太华商领袖联合会副会长等荣誉,并被聘为浙江大学MBA研究生特聘导师。张道才先生以其踏实的工作作风,丰富的管理经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卓越的经营胆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带领三花人在二十多年拼搏中取得了稳健、快速地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产业是三花控股集团的主业,拥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家用冰箱冷冻冷藏三大系列产品。主要产品有各种类型与规格的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截止阀、电磁阀、球阀、方体阀、单向阀、贮液器、汽液分离器、排水泵、成套管组件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等。客户群体大都是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如松下、三菱、东芝、日立、富士通、三洋、通用、福特、丰田、开利、约克、三星、LG、电装、德尔福、海尔、美的、格力等。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实现了“做大”的目标,下一步是着力“做强”,加强国际战略合作,加大制冷产业高新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加强品牌建设,在全球行业内确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地位,缔造“世界制冷部件王国”。经国家证监委有关部门审核批准,三花整个制冷产业已实现重组整合与整体上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三花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现已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浦东等地组建了一批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如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三花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沈阳三花戴卡轮毂有限公司、上海三花电气有限公司、浙江三花汽车齿轮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要产品有以汽车空调膨胀阀、贮液器为主的汽车空调系列产品,各种规格的铝轮轮毂、汽车齿轮、调速模块、伺服器、压力开关、操纵机构、热交器、控制面板等等。房地产产业是三花控股集团近五、六年间新发展起来的产业,现建有上海境逸房地产有限公司、浙江三花置业有限公司、杭州富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至今已完工入住的有天荷花园、南明花园、新昌三花现代城三个居住小区,正在建设或销售的房地产项目有上海三花现代城、新昌南岩美墅等。三花控股集团秉承“以人为本”和“居住改变生活、创造地产精品、服务社会大众”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居住者提供舒适、优雅、高质量的住宅精品和全面、系统的物业配套服务。三花控股集团将朝着百年三花的宏伟目标,贯彻“规范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指导思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创业步伐,努力实现从“成本领先”到“技术领先”的战略跨越,努力实现发展思路与商业模式的再创新,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化危机为机遇,争取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手捧阳光伪坚强
前阵子,陕汽控股和玉柴闹得沸沸扬扬的合作,想必大家也应该听说过,陕汽控股和玉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出席仪式的双方,一方是玉柴股份,而另一边,是陕汽控股和陕汽商用车的领导。这条毫不起眼的新闻背后却饱含深意。
第一,玉柴是中国最大的独立发动机制造商;第二,陕重汽是中国数得上的重卡制造商,单从销量来看,2018年陕重汽销量万辆,仅次于解放、东风和重汽,排名第四。
但是陕重汽的控股股东是潍柴,那么,潍柴的控股公司和玉柴搞战略合作?大概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觉得看得有点晕,关系很乱,陕重汽、陕汽控股和陕汽商用车之间是什么关系?
○ 图丨陕汽与潍柴的关系
陕汽控股(集团)持有陕重汽49%的股份,另51%的持有者是潍柴。而陕汽商用车,是2018年刚刚从陕汽宝华更名过来的,陕汽宝华全称:陕汽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所以前面这个事情可以这么表述:陕汽集团的领导和宝鸡市领导出面和玉柴签协议,是为了扶持陕汽集团旗下完全自主的陕汽商用车公司。
虽然这看起来也并不关陕重汽的事,但从陕汽集团领导明确提出要“再造一个新陕汽”,要把陕汽商用车打造成下一个陕汽之后,好像这事情似乎就没那么简单了。
陕汽控股(集团)有一份庞大的家业,包括了:陕重汽、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西安康明斯、陕汽通家、陕汽欧舒特等等企业,但是,一个陕重汽的资产在集团内占比就超过了80%。而陕重汽却被潍柴控股,这就好比,继承了你大部分家业的儿子,却改了别人的姓。
因此,陕汽才迫切想要摆脱潍柴的控制,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在家哥看来,陕汽有今时今日在国内卡车市场里地位,全都因为有张玉浦的推动,才让陕汽有现在的地位。
张玉浦是谁?
○ 图丨张玉浦
一位一生都置身于汽车事业,并且把江汽起死回生的行业领导者。
1999年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工委一等功; 2001年被省政府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2004年被评为“中国最受关注企业家”;“2004年陕西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中国改革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陕西经济十大最具影响力诚信人物”。 陕西省九届政协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西安市十三、四届人大代表、西安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汽车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推动力人物,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
一帆风顺
○ 图丨陕汽生产的第一辆“延安”SX250
196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张玉浦,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1968年进入了北京汽车厂工作,由于工作效率高,成绩优异,一年后就被调到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工作。勤劳好学的他,在来到陕汽后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1976年担任陕汽设备科科长,1984年担任陕汽总经济师。张玉浦凭借自己的能力在陕汽发扬光大。不经让家哥感叹,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1990年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陕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不抵债,濒临破产。还遭到人民日报以及国家领导人的批评。
如何解决亏损?
○ 图丨陕汽德龙X3000
张玉浦先是调整产品结构,由于历史原因,重汽、川汽和陕汽既都生产斯太尔,同时又生产自己的老产品。斯太尔属统购统销,陕汽生产出来后,交给重汽,老产品则自己销售。张玉浦当一把手后,争取很多斯太尔产品的任务,只要能生产出来交给重汽,就算实现了销售。
另一方面,陕汽必须要做得出来。以前,即使年产几百辆,陕汽也完不成任务,这时候张玉浦让干部以身作则:如果完不成任务,首先扣干部工资,让薪酬跟绩效挂钩,以此调动大家积极性。
先从干部做起,这是张玉浦多年来形成的人性化管理的开始,后来逐渐凝聚成“德赢天下”的企业文化。陕汽企业精神里很早就有“诚信”两字,小到解决职工们的具体事务,大到企业的目标、方针和政策,张玉浦也算是说话算话。陕汽厂级领导也有被张玉浦处罚过,这种对事不对人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陕汽成功的重要原因。
人心凝聚起来后,陕汽效率大为提高,1991年产量便达到1000辆。在这之前,陕汽干了20多年也没做到这么多。仅用两年,陕汽一举扭亏为盈。
坚持职工不下岗
○ 图丨已停产的陕汽奥龙
但1994年后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受大环境影响,整个汽车工业非常低迷,企业破产下岗都出现在这一阶段。
1997年陕汽改革,张玉浦坚持职工不下岗。时任陕西省省长的程安东很关心陕汽,程安东曾对张玉浦说:老张,你这样顶得住吗?你最少应该裁2000人,如果不裁(员),你这个企业很难维持下去。
但三线企业,职工下岗怎么办呀?这是当时张玉浦烦恼的事,后来张玉浦决定让部分职工内退。所谓内退,就是让这些员工离开岗位,每月基本工资照样发。张玉浦的夫人当时是教授级高工,但为了支持张玉浦的决定,她带头内退。45岁~50岁之间的1500名职工都选择了内退。因此,陕汽在最困难时期,既没有破产,也没有职工下岗。
分家方案
○ 图丨陕汽德龙M3000
2000年七八月国家经贸委正式下文。整车分为三家,原则上哪个省的企业回哪个省:重汽的核心和主体部门保留中国重汽称号,划归山东省管理。济南重汽改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重汽和陕西重汽分别下放重庆和陕西地方管理,分别组建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在三个重型汽车制造厂里,陕汽基础最弱。1999年陕汽年产量2000多辆,川汽是3500辆,济汽是7000辆。粗略地说,川汽是陕汽的2倍,济汽是陕汽的4倍,大概这么一个水平。所以,那时有很多人都断定,陕汽肯定活不了——本来就很困难,再一分家,只有死路一条。
引进湘火炬
○ 图丨陕汽卡车的安全测试
从大形势看,汽车业从2000年开始恢复到一个新的增长期。张玉浦提出陕汽要走差异化战略:大家都生产斯太尔,陕汽要生产质量最好的斯太尔。为此,陕汽集资进行技术改造,花800万元购进斯太尔模具组织生产,陕汽生产的重卡的确是最好的。
张玉浦胆子也够大,他找到沈阳机床厂耿总,直接对他说:耿总,你能不能支持我一下,我先买你3000万元的设备,但我现在没钱,如果你信得过我,我以后再还给你。
这步棋走得很险。没想到,耿总竟然同意了。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当时机床厂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下子订他这么多设备,也是笔大买卖。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终究解决不了企业大问题。
因此,就有了跟湘火炬合资的事件了。为了救活陕汽。张玉浦很清楚,湘火炬没有技术,它擅长的是资本运作。2001年陕汽开始跟湘火炬接触,2002年签订合资协议,跟湘火炬要了个亿。
左手牵曼,右手征地
○ 图丨陕汽德御
2002年张玉浦策划了两件大事。一是从曼公司引进F2000技术。
因为早在1994年时,陕汽就跟曼公司有过合作,引进了大客车底盘技术,即现在的欧舒特公司。
有了这个合作基础,陕汽跟曼公司在重卡领域的合作变得轻松了许多。
○ 图丨陕汽德龙F2000
当时曼正在准备F2000的换代,也就是后来的TGA,两者技术一脉相承,有很多通用件。而陕汽也特别需要有个吃饭的产品,毕竟F2000技术比斯太尔先进多了。
一方面,陕汽本身规模小,搞整车引进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当时国家对整车引进管理很严,分开购买能规避这个层面的操作难度;另一方面,整车引进涉及到发动机,而国内发动机配套相对成熟,已有潍柴和杭发。更重要的,陕汽跟一汽、二汽不一样,陕汽不是大亨,就那么点资金,整车技术肯定买不来,只能精打细算。
○ 图丨陕汽德龙F3000
因此,当时张玉浦提出了:只引进技术,不涉及品牌,让陕汽保持独立品牌。曼也答应了,家哥觉得可能曼当时认为陕汽不行,如果把品牌让出来,对他们不一定是好事。这就是陕汽德龙系列重卡的技术来源。
另一件大事就是策划北郊基地建设。为何要建新基地?陕汽的东郊基地和麦李西沟,跟国内外其他汽车企业比起来,那不叫汽车厂,只是零零散散的几个大车间,而且产能根本跟不上。
2004年进入征地的关键时期,结果赶上两件大事:一是国务院严格控制土地,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对全国土地征用情况进行调查,2004年上半年达到高潮。
○ 图丨湘火炬LOGO
德隆危机——湘火炬的母公司,德隆此前的一系列事件导致发生了金信信托挤兑风波,导致德隆系股票崩盘。
德隆危机爆发。为建北郊基地,明确过湘火炬和陕汽分别出资多少。德隆危机后,湘火炬因资金问题直接暂停了投资。
之后德隆事件越演越烈银行闻风而动,跟陕汽打交道的7家银行都来催张玉浦还贷款。但张玉浦通过自己真诚的话,硬是让这几家银行的贷款都留住了。
当时的交通银行陕西分行行长来找张玉浦,他说:老张,你的企业我清楚,如果我把1亿资金抽出来,也许就把你抽垮了。但是如果不抽,我就可能掉乌纱帽。
张玉浦说:这样吧,如果你信得过我张玉浦,你也不要抽我的钱,我也不让你掉乌纱帽,咱们一块儿走走看,你支持我。如果真到了这1个亿影响你乌纱帽的时候,我可以让我的职工3个月不发工资,也会先把钱还给你。
光大银行陕西分行行长说:老张,能不能这样,你先还给我,我马上再贷给你。为了让张玉浦相信,他提前办好贷款手续,甚至连放贷通知单都给张玉浦看过。
可以说,那时候陕汽跟这些银行建立的不仅仅是工作关系,还相互信任,共渡难关,陕汽自始至终也没给银行惹麻烦。
○ 图丨陕汽轩德翼3
这两件事一做完,陕汽迅速发展起来:2005年陕汽年产量万辆,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翻番,分别达到3万辆和6万辆,我说的是大数,2006年陕汽产量超过川汽,2007年是川汽的2倍。
谢幕
○ 图丨陕汽德龙X5000
2008年5月27日,陕西省国资委研究决定张玉浦不再担任陕汽董事长、董事职务。从张玉浦担任厂长开始,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短短18年间,陕汽这个当时国家投资不足亿元、陷于严重危机的汽车三线企业,一跃发展成产值超百亿元的中国500强企业集团。张玉浦为陕汽打下的牢固的根基,并没有随着张玉浦的退休而出现偏差,这点在后来陕汽的发展中也得以体现。
完美的谢幕过后,曾经被各大媒体相互吹捧的张玉浦却没能保持住优秀的企业家形象。
○ 图丨陕汽德龙X6000
家哥了解到,2013年,张玉浦被卷入一起普通的诉讼纠纷。随着各种调查,记者爆出在张玉浦尚在任时的2006年,张玉浦的儿子儿媳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华奥德,一家以销售陕西重型汽车整车及配件的公司。作为陕重汽的一级经销商,北京华奥德还与陕汽下属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身为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张玉浦在这件事上,可差点是晚节不保啊。想了解详细事件的卡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家哥就不在这细说太多了。
抛开这件事不讲,在张玉浦的带领下,陕汽从濒临破产到500强企业。张玉浦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一意孤行”的建设新基地,这样的魄力,家哥不得不佩服。
张玉浦此前的操作,为方红卫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方红卫也不负众望延续了陕汽的上升之路,将这个老牌重卡企业带到服务型制造的全新道路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