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中级经济师

包容你的心
  •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0838

首页> 经济师> 恩格尔中级经济师

8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往事浮现

已采纳

1. 报考初级统计师的条件是什么

凡初中毕业工作满十年;高中毕业以上学历的在岗统计工作人员均可报考初级统计师。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统计师的报考条件。

初级统计师报考条件

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统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热爱统计业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统计行业操守,高中毕业以上学历的在岗统计工作人员均可报考初级。

根据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 2004〕45号)文件精神,应届毕业生参加本年度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报名时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应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年度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到指定报名点进行报名。

中级统计师报考条件

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统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热爱统计业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统计行业操守,并具备以下条件者,均可申请参加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在岗统计工作人员均可报考中级:

1.初中毕业工作满二十年,专业工作满十五年,任初级职务满四年;

2.高中或中专毕业,专业工作满十五年,任初级职务满四年;

3.大学专科毕业,专业工作满六年;

4.大学本科毕业,专业工作满四年;

5.研究生班结业或获得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工作满两年;

6.获得硕士学位,专业工作满一年。

高级统计师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在岗统计工作人员均可报考高级:

1.获得统计学或者相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下同)博士学位后,担任统计师专业职务满2年;

2.获得统计学或者相近专业硕士学位,担任统计师专业职务后,或者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统计师、会计师、审计师或者经济师资格(以下简称中级资格)后,从事统计专业工作满3年;

3.获得统计学或者相近专业本科学历或者学士学位,取得中级资格后,从事统计专业工作满4年;

4.获得非统计学或者相近专业上述学历、学位,取得中级资格后,其从事统计专业工作的年限相应增加1年。

(1)考中级统计师的条件扩展阅读

统计师报考条件中的“从事专业工作”,在理论上讲是统计相关专业,但事实上并不一定是指从事统计类的工作,只要是与所报考专业有点相关的岗位都可以。

2. 中级统计师报考条件

初中级资格考试报考条件:报名参加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基本条件:拥护中国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本职工作,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报名参加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二)报名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2、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3、获第二学士学位后或研究生班结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4、获硕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5、获博士学位。

3. 中级统计师的难度如何

1、中级考试的难度还好,它和高数联系的不是太多啊!倒是财会有很多财会的知识。另外数学都是一些统计分析的基础。在概率论这块是有一点难度2、其次专业知识和统计条文倒是多了一些。3、在参加中级统计考试时计算题和分析题中,统计口径应该牢记,这是统计数据的基础。4、记住各个数据的统计规范口径后,才能根据做答。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判断和分析。二、考试基本要求(一)方法⒈根据定义,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数据、数据类型),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掌握常用搜集数据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⒉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使用不同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⒊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恰当的样本量。⒋根据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对总体参数(均值、比例)进行假设检验。⒌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⒍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状况进行研究和预测。⒎根据统计指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编制综合指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二)经济学基础知识1.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⑴根据恩格尔系数分析需求结构和富裕程度,根据恩格尔曲线分析可支配收入对于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⑵运用需求函数和价格需求弹性分析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⑶根据供给法则、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包括理解供给法则例外的几种商品。⑷根据供求法则推导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2.市场失灵与 *** 的微观经济政策⑴根据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分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⑵运用科斯定理分析 *** 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和产权制度改革;从 *** 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分析国家反垄断经济政策;从市场失灵和 *** 失灵两个方面界定 *** 干预的范围。3.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⑴根据宏观经济流程分析不同部门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根据三个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不同部门框架下宏观经济均衡关系;根据储蓄与投资差关系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⑵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关系,衡量支出法GDP和收入法GDP;根据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关系分析宏观经济“过冷”和“过热”的原因;根据核算的全面性和国民福利角度分析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⑴根据总需求与总产出的关系分析均衡产出及存货变动机制;根据消费函数分析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根据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根据储蓄函数分析收入与储蓄的关系;根据 *** 部门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分析 *** 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根据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投资乘数和 *** 购买乘数;运用乘数原理分析 *** 赤字预算对于经济增长的 *** 作用。⑵根据货币需求的种类分析总体货币需求;根据货币需求函数分析利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决定作用,根据货币需求分析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其危害;根据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分析货币供给,根据货币乘数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的影响。⑶运用投资函数分析利率与投资的关系;根据利率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分析利率作为经济杠杆的重要作用;根据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分析均衡利率的形成。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⑴根据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内涵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互补关系和替代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失业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短期内充分就业与稳定价格之间的替代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分析经济政策目标选择的依据。⑵根据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类型分析紧缩性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其适用条件。⑶根据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及适用条件。⑷根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生作用的途径分析其不同效应和两种政策组合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四种组合基本方式的适用条件。6.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⑴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关系分析国际间经济交易的主要途径和对外经济关系;根据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和利率水平分析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根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分析汇率变化对于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⑵根据净出口函数分析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⑶根据净资本流出函数分析利率水平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根据进口规模与储备资产的关系界定适度储备资产的规模。⑷根据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分析国家间经济互动。7.通货膨胀⑴根据价格水平上涨的数量界限划分不同类型通货膨胀;根据收入分配、经济效率和产出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各种影响;根据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分析短期内和长期内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⑵根据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8.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⑴运用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⑵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中国科教兴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途径。⑶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反经济周期政策的适应条件。(三)会计基础知识⒈根据会计的基本职能、基本原则、核算内容、核算程序,分析判断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及对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判断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及对统计工作的影响。⒊正确判断会计与统计采用的核算单位。⒋根据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成本费用明细核算表)编制方法和会计项目,按照统计制度要求,正确判断会计核算项目与财务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相关关系。⒌根据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资产和负债分类、折旧政策等,准确把握基层单位会计与宏观统计对资产负债的核算方法、价格和核算范围。⒍根据会计利润表、成本费用核算表,分析判断会计与经济统计的生产范围,掌握利润表、成本计算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核算资料在宏观统计,特别是GDP核算中的应用。⒎根据会计报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中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与管理、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标准与分类、国民经济核算、专业统计调查制度、住户调查和统计整理与分析报告等统计实务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根据统计和国民核算资料解决统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统计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统计和处理统计违法案件的能力。二、考试基本要求(一)统计法规⒈把握统计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效力和基本原则。⒉把握统计行政许可项目的法律依据、认定机关及许可程序。⒊把握统计执法检查的对象、主要内容、机构和统计执法检查员的主要职责和职权以及依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⒋根据统计行政处罚的特征、基本原则及实施机关,判断适用统计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采取相应的统计行政处罚措施。⒌根据统计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实施机关,判断适用行政处分的违法行为种类,采取相应的统计行政处分措施。⒍把握统计法关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⒎把握统计行政复议机构、范围及有关复议的管辖和复议程序。⒏根据统计行政诉讼的起诉,受案范围,依法进行统计行政应诉。(二)统计实务1.统计调查设计与管理⑴根据中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分析判断统计调查设计在提高中国统计数据质量中的作用。⑵根据中国现有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即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分析判断该体系对提高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的作用。⑶根据中国现有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以及其他非全面调查),分析判断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判断在统计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⑷根据中国现行统计数据管理与发布制度,分析判断其对提高中国统计数据生产透明度的作用。⑸根据中国现有统计标准和分类,分析这些统计标准和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中正确使用。2.国民经济核算⑴根据国内生产总值三种核算方法,分析判断三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分析GDP在宏观经济分析和中长期规划制定中的作用。⑵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编制投入产出表,判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⑶根据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资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居民总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应用资金流量表进行经济分析;编制资金流量表,判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⑷根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计算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作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⑸根据中国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主要平衡关系以及资产负债差额、国民财产的计算关系。3.国民经济行业统计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容、统计范围、调查单位和调查方法,计算主要统计指标,判断统计口径范围,分析和判断它们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影响和作用。4.专业统计根据专业统计的统计范围、调查单位和调查方法,计算主要统计指标,判断统计口径范围,分析和判断它们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影响及作用。5.住户调查与价格统计根据城乡住户调查和价格统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计算主要统计指标,判断指标关系,选择基础数据的调查方法,分析判断它们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影响和作用。

4. 请问中级统计师报考的条件

一、拥护中国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二、热爱统计工作,能够版履行岗位权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六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3、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获博士学位。取得大专学位,符合相应的工作年限条件即可直接报考中级统计资格考试。

5. 中级统计师考试是什么时候报名报考,中级统计师考试

初中级资格考试报考条件:报名参加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基本条件:拥护中国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本职工作,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报名参加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二)报名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 2、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 3、获第二学士学位后或研究生班结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 4、获硕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 5、获博士学位。

6. 不考初级直接考中级统计师可以吗

不考初级会计职称也是可以直接考中级会计职称的。

不过报考中级会计师是有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的,并不是想考就可以直接考的。中级会计职称报名条件如下:

报名参加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

2、热爱统计工作,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

报名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六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

2、获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从事专业工作满二年。

3、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获博士学位。

4、实行资格考试制度前,已担任统计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符合上述第(一)条基本条件中规定的要求,如本人自愿,也可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

注:2017年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2018年及以后的中级会计师没有持有会计证要求。

(6)考中级统计师的条件扩展阅读

考试科目

初级统计资格考试科目: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

中级统计资格考试科目: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统计工作实务两个科目,。

高级统计资格考试科目:高级统计实务(注:采取开卷笔答方式。)

考试教材

统计师考试用书统一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书籍分为初级和中级。

初级资格考试:《统计业务知识》适用于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其中“*”表示的内容不做考试要求。书中的统计法规和统计方法两个模块适用考试科目《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实务模块适用于考试科目《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中级资格考试:《统计业务知识》、《统计相关知识》全部内容适用于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书中的统计方法、会计基础知识和经济学基础知识三个模块适用考试科目《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统计法规和统计实务两个模块适用考试科目《统计工作实务》。

7. 统计师考试的免考条件有哪些

条件如下:1、大专学历考生,已具备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会计与统计核算、统计实务专业可免于参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的考试,但必须参加《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的考试,经考试合格,才能申领《统计从业资格证书》。2、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的考生,已具备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可免于参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的考试,但必须参加《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的考试,经考试合格,才能申领《统计从业资格证书》。谢谢采纳!

8. 请问报考中级统计师的条件

看来你搞错了一个概念,要报考统计师的话按照报考简章需要:“...本科内毕业工作容满两年、研究生毕业工作满一年、博士毕业直接报考...”等要求。但如果是要单位聘你为有中级职称的员工(无论你考的是经济师还是统计师,还是其他的什么师),除了要考过资格考试,英语、计算机过关,最重要的还在于你所处的单位如何规定,比如我在交通银行工作,我也有评中级统计师的各项资料,但是我在单位干统计5年后,才给我评的中级职称,所以你应该问问你们单位的具体政策。还有网上其他人会把报考统计师的一些条件当做聘任统计师的条件拿来你,请不要相信,你的硬件条件都以具备,就看单位人力资源的具体政策,祝好运!

9. 是中级统计师难考,还是中级经济师难考,谢谢

中级经济师有两门:《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专业知内识和实务》科目容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管理、邮电、房地产、旅游、建筑12个专业,其中运输分为水路、公路、铁路、民航4个子专业。我今年考的经济师,听说往年通过率只有30%左右,但是考场缺考的就能有30%,而且内容相对浅显,但是记忆内容很多。所以是要求广度,不要求深度的考试。只要有时间复习个1-2个月左右,个人认为有一点经济基础的都能考过。

10. 中级统计师考试是不是先的考初级啊

复大学本科毕业,报名参加制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人员,需要满足“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的条件。 上述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从事专业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报名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前。 如果考了统计师初级之后,不从事统计工作,在证明从事统计工作4年的时候,要从从事统计工作时开始算4年。证明需要单位开具并盖章,单位领导要签字。

131评论

闹巷离人

貌似这三都不简单...我知道中级经济师通过率比较低,才百分之十几,难度可见一斑啊

184评论

泪光的岛

我不清楚你的实际情况,我是09年通过的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大概复习了3天;10年中级统计师,复习了一周;中级会计师是考了一次,没有过。所以我的难度排序是经济师小于统计师小于会计师。不过我原本就是会计专业的,所以会觉得经济师和统计师都很简单,考的东西很多在学校时都学过的,稍微一看就好了。

33评论

相拥走过春夏相怀走过秋冬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在四部门经济中,[img,293,118]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img,83,23]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4、试说明图中A、B两点的经济涵义。[img,233,181]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 r%A 10%2% B Msp=L2(r)货币投机需求Msp答:A点:利率处于最高点,未来利率只降不升,债券价格只升不降,人们只愿意持有债券,不愿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0。B点: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 ”。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8.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如图:[img,344,250]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1移动到AS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1到Y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1上升到P2,出现通胀。

74评论

几番招惹

中级统计师资格证书考试难度一般吧,我备考三个多月就通过了,现在已经拿证三年了,都不知道有什么用

111评论

绵软情意

您好,中级统计师与中级会计师相比,中级统计师较为简单,从题型上来说中级统计师都是客观选择题,并且对于多选题选对一个是有分的。中级统计师与中级经济师相比,就要看中级经济师自己报考的是哪一方向了。中级统计师有一定的高数基础,宏观微观学的较好,是非常有优势的。

166评论

赎我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在四部门经济中,[img,293,118]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img,83,23]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4、试说明图中A、B两点的经济涵义。[img,233,181]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 r%A 10%2% B Msp=L2(r)货币投机需求Msp答:A点:利率处于最高点,未来利率只降不升,债券价格只升不降,人们只愿意持有债券,不愿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0。B点: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 ”。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8.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如图:[img,344,250]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1移动到AS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1到Y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1上升到P2,出现通胀。1091条回答被折叠(为什么?)管理类联考和经济类联考哪个好考「文都网校」定向1V1_快速提升过考管理类联考和经济类联考哪个好考,「文都考研」专注管理类联考:报考信息考前培训复试要求一站式辅导,全程把关,让考生无忧备考,管理类联考和经济类联考哪个好考,上班族提升学历,升职加薪之选广告 2020老牌高级经济师考试考试提分利器。根据文中提到的宏观经济学为您推荐环球高级经济师考试,680元终身学习,学经济师,老师7乘12小时在线答疑,。环球归纳难点手册+无纸化题库本周免费。高级经济师考试详询 。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广告南阳 _2020高级经济师报名_网上报名考生登录系统提供2020年高级经济师考试报名入口查询等报考政策指南咨询解析的专区,实时汇总各省报名入口开启时间,2020年高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预计为6月份,57 2020-06-28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内容财政政策——税收 货币政策——存款创造 经济增长——GDP的概念及延伸 国际贸易——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浏览402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img,293,118]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img,83,23]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4、试说明图中A、B两点的经济涵义。 [img,233,181]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 r% A 10% 2% B Msp=L2(r) 货币投机需求Msp 答:A点:利率处于最高点,未来利率只降不升,债券价格只升不降,人们只愿意持有债券,不愿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0。 B点: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 ”。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 8.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 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 如图: [img,344,250]file:F: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img] 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1移动到AS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1到Y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1上升到P2,出现通胀。243 浏览28395 2017-11-23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名词解释,就是考试经常考到的有哪些?1.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国民生产总值:(简称 GNP) 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 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 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4.一般价格水平: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5.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6.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支出乘数:总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8.货币的交易需求:出于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 货币需求。 曲线: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 IS 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 LM 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12 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13 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14.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15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6.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 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 任何行动。17.货币创造乘数:不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 法定准备率加上超额准备率的倒数。18.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硬币和纸币)(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是活动力强大的货币, 。 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 19 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占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成为法定准备金率。 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 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20.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21.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22.奥肯法则: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 GDP2 个百分点。2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 持续显著的上涨。2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 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25 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 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26 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关于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失 业率与工资上涨率之间具有反向关系。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代替工资上涨率。27.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人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 量。 (人们宁可牺牲持有生息资产会取得的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政策保持在手边。 )28.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资产损失或增加 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29.灵活偏好陷阱:当货币需求变得具有完全的利息率弹性,即在某一较低的利息率水平下, 人们预期利息率不会再下降而会上升,从而持有债券竟会遭受损失,这是人们对货币需求变 得无限大,因而无论实际货币供给如何增加也不会是利息率在下降。30.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31.投资陷阱:投资的利率调节与传导是国民收入决定的重要机制。根据凯恩斯投资函数理 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越低投资越多,利率越高投资越少,由于利率调节与传导 机制的存在,投资的增减变化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6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政策混合产出利率 1)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不确定上升 2)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不确定 3)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财政政策不确定下降 4)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财政政策增加不确定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原有的报酬参 加生产的状态。失业率: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劳动力参加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摩擦失业:志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 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可看作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 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 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 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我考试的时候六个名词解释五个都是这里面的。81 浏览5775 2018-05-21宏观经济学复习最重要看什么整个体系把握好,把逻辑梳理一遍。如果你是本科的话主要就是凯恩斯的理论体系+萨缪尔森等人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总需求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增长理论就差不多了,当然里面会有一些其他流派的观点(例如货币学派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研究生的那就比较多了,各种流派的思想梳理一遍。浏览282精彩推荐管理类联考和经济类联考哪个好考「文都网校」定向1V1_快速提升过考管理类联考和经济类联考哪个好考,「文都考研」专注管理类联考:报考信息考前培训复试要求一站式辅导,全程把关,让考生无忧备考,管理类联考和经济类联考哪个好考,上班族提升学历,升职加薪之选广告 「公布」2020经济学考研报考条件,重大变动2020年经济学考研报考条件,新规定已更新:1.专科生将无法报考部分专业及院校.2.本科也需要....3.部分专业需提供工作证明。更多经济学考研_点击自助查询!广告 《知否》中,曼娘结局如何?怎么评价这个角色?朱曼娘看起来一副柔弱不能自理的样子,但实际上心机深沉,奸诈异常的女子。朱曼娘是唱戏出身,身份低贱,但热议40回答染发剂过敏原因是什么 出现过敏该怎么办染发剂已经成为常用的头发产品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

35评论

十几岁

1、中级考试的难度还好,它和高数联系的不是太多啊!倒是财会有很多财会的知识。另外数学都是一些统计分析的基础。在概率论这块是有一点难度  2、其次专业知识和统计条文倒是多了一些。  3、在参加中级统计考试时计算题和分析题中,统计口径应该牢记,这是统计数据的基础。  4、记住各个数据的统计规范口径后,才能根据做答。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判断和分析。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方法  ⒈根据定义,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数据、数据类型),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掌握常用搜集数据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  ⒉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使用不同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  ⒊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恰当的样本量。  ⒋根据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对总体参数(均值、比例)进行假设检验。  ⒌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⒍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状况进行研究和预测。  ⒎根据统计指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编制综合指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  1.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⑴根据恩格尔系数分析需求结构和富裕程度,根据恩格尔曲线分析可支配收入对于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⑵运用需求函数和价格需求弹性分析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⑶根据供给法则、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包括理解供给法则例外的几种商品。  ⑷根据供求法则推导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2.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⑴根据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分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  ⑵运用科斯定理分析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和产权制度改革;从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分析国家反垄断经济政策;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界定政府干预的范围。  3.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  ⑴根据宏观经济流程分析不同部门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根据三个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不同部门框架下宏观经济均衡关系;根据储蓄与投资差关系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  ⑵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关系,衡量支出法GDP和收入法GDP;根据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关系分析宏观经济“过冷”和“过热”的原因;根据核算的全面性和国民福利角度分析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⑴根据总需求与总产出的关系分析均衡产出及存货变动机制;根据消费函数分析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根据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根据储蓄函数分析收入与储蓄的关系;根据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分析政府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根据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乘数;运用乘数原理分析政府赤字预算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  ⑵根据货币需求的种类分析总体货币需求;根据货币需求函数分析利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决定作用,根据货币需求分析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其危害;根据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分析货币供给,根据货币乘数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⑶运用投资函数分析利率与投资的关系;根据利率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分析利率作为经济杠杆的重要作用;根据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分析均衡利率的形成。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⑴根据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内涵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互补关系和替代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失业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短期内充分就业与稳定价格之间的替代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分析经济政策目标选择的依据。  ⑵根据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类型分析紧缩性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其适用条件。  ⑶根据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及适用条件。  ⑷根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生作用的途径分析其不同效应和两种政策组合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四种组合基本方式的适用条件。  6.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⑴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关系分析国际间经济交易的主要途径和对外经济关系;根据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和利率水平分析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根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分析汇率变化对于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⑵根据净出口函数分析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  ⑶根据净资本流出函数分析利率水平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根据进口规模与储备资产的关系界定适度储备资产的规模。  ⑷根据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分析国家间经济互动。  7.通货膨胀  ⑴根据价格水平上涨的数量界限划分不同类型通货膨胀;根据收入分配、经济效率和产出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各种影响;根据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分析短期内和长期内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  ⑵根据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8.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⑴运用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⑵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中国科教兴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途径。  ⑶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反经济周期政策的适应条件。  (三)会计基础知识  ⒈根据会计的基本职能、基本原则、核算内容、核算程序,分析判断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及对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  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判断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及对统计工作的影响。  ⒊正确判断会计与统计采用的核算单位。  ⒋根据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成本费用明细核算表)编制方法和会计项目,按照统计制度要求,正确判断会计核算项目与财务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相关关系。  ⒌根据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资产和负债分类、折旧政策等,准确把握基层单位会计与宏观统计对资产负债的核算方法、价格和核算范围。  ⒍根据会计利润表、成本费用核算表,分析判断会计与经济统计的生产范围,掌握利润表、成本计算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核算资料在宏观统计,特别是GDP核算中的应用。  ⒎根据会计报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中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与管理、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标准与分类、国民经济核算、专业统计调查制度、住户调查和统计整理与分析报告等统计实务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根据统计和国民核算资料解决统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统计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统计和处理统计违法案件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统计法规  ⒈把握统计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效力和基本原则。  ⒉把握统计行政许可项目的法律依据、认定机关及许可程序。  ⒊把握统计执法检查的对象、主要内容、机构和统计执法检查员的主要职责和职权以及依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⒋根据统计行政处罚的特征、基本原则及实施机关,判断适用统计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采取相应的统计行政处罚措施。  ⒌根据统计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实施机关,判断适用行政处分的违法行为种类,采取相应的统计行政处分措施。  ⒍把握统计法关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  ⒎把握统计行政复议机构、范围及有关复议的管辖和复议程序。  ⒏根据统计行政诉讼的起诉,受案范围,依法进行统计行政应诉。  (二)统计实务  1.统计调查设计与管理  ⑴根据中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分析判断统计调查设计在提高中国统计数据质量中的作用。  ⑵根据中国现有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即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分析判断该体系对提高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的作用。  ⑶根据中国现有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以及其他非全面调查),分析判断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判断在统计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  ⑷根据中国现行统计数据管理与发布制度,分析判断其对提高中国统计数据生产透明度的作用。  ⑸根据中国现有统计标准和分类,分析这些统计标准和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中正确使用。  2.国民经济核算  ⑴根据国内生产总值三种核算方法,分析判断三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分析GDP在宏观经济分析和中长期规划制定中的作用。  ⑵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编制投入产出表,判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⑶根据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资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居民总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应用资金流量表进行经济分析;编制资金流量表,判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⑷根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计算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作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⑸根据中国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主要平衡关系以及资产负债差额、国民财产的计算关系。  3.国民经济行业统计  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容、统计范围、调查单位和调查方法,计算主要统计指标,判断统计口径范围,分析和判断它们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影响和作用。  4.专业统计  根据专业统计的统计范围、调查单位和调查方法,计算主要统计指标,判断统计口径范围,分析和判断它们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影响及作用。  5.住户调查与价格统计  根据城乡住户调查和价格统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计算主要统计指标,判断指标关系,选择基础数据的调查方法,分析判断它们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影响和作用。

12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