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1125
时光悄无声息伤人心
一、人格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掌握)
(一)人格的概念:心理学所说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练习一下:
1、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是( )。
A.人格
B.能力
C.态度
D.价值观
参考答案解析:A 此题主要是对人格定义知识点的考查。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掌握)
1、遗传
(1)个体的人格是由其基因决定的
(2)遗传奠定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
(3)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但人格在短期内是稳固的。
2、环境
(1)许多环境因素对人格起着塑造作用。
(2)环境因素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
3、情境
(1)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了解)
(2)理解:它不是以刻板不变的方式保持唯一的形态,而是指在不同情境中随条件改变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与行为反应方式,从而维系人格的本质特征。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熟悉)
1、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他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对个体的反映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其贯穿一生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练习一下:
1.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
A.个人体验
B.教育背景
C.遗传
D.教养方式
参考答案解析:C 此题主要是对人格影响因素知识点的考查。这个知识点是历年考试的常规考点。其中环境因素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
二、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掌握)
(一)弗罗伊德理论
1.人格的差异在于人们对待基本驱力方式的不同;
2.人格的两个不同部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战争由“自我”来协调。
(二)人本主义
1.它是从个人意识经验与成长潜能整合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和霍尼认为:个体先天或者后天的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会驱动个体一直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3.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置于需要层次结构的顶点。
三、人格特质理论(掌握)
(一)人格特质理论起源
1、特质理论是最为重要的人格理论,最早的特质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四根说”。四根说”发展成为“四体液说”,该理论把人分为四类:多血质(快乐型)、粘液质(淡漠型)、抑郁质(不快乐型)和胆汁质(易怒型)。
2、特质理论有两个重要假设:第一,人格特质在时间上相对稳定。第二,人格特质在空间上相对稳定。
3、三大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人格结构有三个层面:一是枢纽特质(Cardinal traits),也叫基本特质,指那些渗透于人格以致遍及此人全部活动的特质。二是核心特质(Central traits),指渗透性差一些,但还是有相当概括力、有一般意义的特性,它是人格的建筑构件。三是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指不明显,不受人注目,一致性和一般性较低的人格特质。奥尔波特认为,各种特质不是零散的,而是有组织的,他假设有一个人格特质的组织者 “统我”的存在,“统我”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2)卡特尔的特质理论16种人格特质:P3
( 乐聪闻(稳)之(支), 兴有敢敏, 怀幻世忧, 实独自紧)卡特尔根据16种根源特质制定的测量量表,即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16PF),该量表对职业咨询、心理健康等有很大帮助
(3)艾森克的特质理论艾森克人格维度的划分采用了外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艾森克采用维度而非单个特质来划分人格,他认为:特质并非各自独立,相互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分出维度更能准确描述。
特质理论的贡献在于其开创了人格测量的技术和发展了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
4“大五”和“大七”人格理论
“大五”西五 “大五”人格模型五因素:外向性 和悦性 公正性 情绪性 创造性
“大七”中七 王登峰和崔红等人通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理论,这七个因素为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智慧、情绪性、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
练习一下:
1、西方的“大五”人格理论包括外向性、和悦性、( )、情绪性和创造性。
A.开放性
B.公正性
C.忠诚性
D.独立性
参考答案解析:B 这是对“大五”人格理论模型的考查。“大五”人格模型五因素:外向性 和悦性 公正性 情绪性 创造性
四、人格特质在组织管理中的价值(掌握)
1、伯恩斯提出改变型领导者
2、豪斯在伯恩斯改变型领导的基础上提出魅力型领导理论
3、巴斯等人用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区分出了有魅力领导者的四个特征:
(1)魅力:是指那些被下属信任,看作楷模加以认同并模仿的特征;
(2)激发动机:领导利用各种手段激发下级的激情和对预期目标的理解;
(3)智力激发:领导激励下属检查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构想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方法;
(4)个人化的考虑:领导者能给下属提供学习的机会。
练习一下:
1、豪斯在伯恩斯改变型领导的基础上提出了( )。
A. 特质理论
B. 改变型领导理论
C. 魅力型领导理论
D. 权变理论
参考答案解析:C 这是对人格特质在组织管理中的价值知识点的考查。
厌新
1、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经济理论与实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2、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时间为180分钟,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应试者经济专业基础知识、政策法规及运用相关经济理论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高级经济师属于副高级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般需要报考4个模块。3、职称英语分为A、B、C三个等级,高级经济师需报考B级,相当于大学公共英语三级的水平。每个等级又细分为理工、卫生和综合三个大类,由于国家在大类划分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任意选择报考。
傻瓜不是瓜笨蛋不是蛋
【导读】《人力资源》是高级经济师专业实务科目之一,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科目,目前2020年高级经济师考试已经结束,需要备考2021年考试的考生进行考试分析,做好2021年考试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总结出历年的重要考点,汇总前人的学习经验,并且有效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人力资源专业近几年在社会上反响不错,受到很多在职人员的青睐,所以大家如果想要更好的进行考试准备,就需要对于考试重点好好把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要考点:态度,一起来看看吧。
一、态度的概念与成分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他的定义强调了态度的组成及特性,是目前被大家公认的较好的定义。
1.认知成分,它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组成部分的基础。
2.情感成分,它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又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3.行为倾向成分,它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具有准备性质。行为倾向成分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它不等于外显行为。
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与行为之间并非一对一的关系,态度只是一种行为倾向,它并不等于行为。
1.态度的特殊性水平,美国人对亚洲人的态度。
2.时间因素,越近越准确,美国总统大选预测。
3.自我意识,内在自我意识高的人较为关注自身的行为标准,因此,用他们的态度预测行为有较高的效度;而公众自我意识高的人比较关注外在的行为标准,所以难以用他们的态度对其行为加以预测。
4.态度强度。强烈的态度对行为影响更大(信息和参与可以增强态度强度)。
5.态度的可接近性。态度的可接近性指态度被意识到的程度,越容易被意识到的态度,对我们来说它的可接近性就越大。
三、说服与态度的改变
1.说服者
专家资格、说服者可靠。钟南山、张文宏、某电视直播中的“专家”。
2.说服信息
差距因素:两个态度之间的差距。
恐惧因素:倒U型。
信息的呈现方式:简单(视觉、听觉、书面);争论(双面)。
3.被说服者的因素
被说服者的人格:自尊不容易改变。
被说服者的心情:心情好容易改变。
被说服者介入程度:卷入越深越难改变。
被说服者自身免疫:过多的预先说服容易产生免疫。
被说服者的个体差异:认知需求、自我监控、年龄。
关于2021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要考点:态度,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呢?另外,我们还需要通过2020年高级经济师考试变化,总结考试出题规律,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相信大家都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加油!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