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5641
满着善良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已经进入倒计时,对于报考《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中的金融专业的考生而言,需在把握该科目重要考点的前提下进行计划制定,方可在备考方面事半功倍!根据中级经济金融(专业知识和实务)考试大纲,总结考点如下:1.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理解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性质、类型,理解货币市场及其工具,理解资本市场及其工具,理解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分析我国的各类金融市场及其工具,理解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模式。2.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计算单利与复利、现值与终值,理解利率风险结构、利率期限结构和利率决定理论,计算各种收益率,理解并掌握金融资产定价,分析我国的利率市场化。3.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理解金融机构的性质、职能、类型及体系构成,理解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金融制度,分析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与金融制度。4.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理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内容、原则和关系,开展商业银行的负债、贷款、中间业务和理财业务的经营,进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资本、风险、财务的管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5.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基金理解投资银行的性质、功能、经营机制,分析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特点、参与主体、法律要件、运作方式和类别等内容,理解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分析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6.信托与租赁理解信托的性质、功能、起源与发展、设立及管理、市场及其体系,掌握信托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理解租赁的性质、种类、特点、功能、产生与发展,理解租金管理、融资租赁合同与融资租赁市场体系,掌握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与管理。7.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理解金融工程及其内容、产生与发展,应用基础知识、管理风险的方式及优势、应用领域、分析方法,理解和应用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互换和金融期权,理解金融风险理论、类型、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理解和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了解和辨析各类风险管理,理解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和完善,分析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8.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理解货币需求理论,分析不同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同,理解货币供给理论,分析货币供给过程和货币层次,计算货币乘数,分析货币均衡及其实现机制,分析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其治理。9.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性质、职能和业务,分析金融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体系,理解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理论,分析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演进、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10.国际金融及其管理分析汇率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影响,掌握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类别,区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节措施,掌握国际储备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管理,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说明离岸金融市场的构成和特征,理解外汇管理和外债管理的基本要求。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即将开考,想要快速提高分数?还身处迷茫中的你,可直接点击下方图片参加“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前30天核心考点冲刺营”,助你成功上岸!
一生伴你
距离考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备考知识点:古典利率理论”,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备考知识点:古典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相互作用。储蓄(S)为利率(i)的递增函数。投资(I)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当S>I时,利率会下降;
当S<I时,利率会上升;
当S=I时,利率便达到均衡水平。
该理论隐含假定:当实体经济部门的储蓄等于投资时,整个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因此该理论属于“纯实物分析”的框架。
扑个满怀
九月马上就要过去了,备考复习需要抓紧了,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利率的期限结构”,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的期限结构
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分割市场理论和流动性溢价理论。
(一)预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长期利率到期之前人们所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到期期限不同的债券之所以具有不同的利率,在于在未来不同的时间段内,短期利率的预期值是不同的。
预期理论可以解释为: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利率有同向运动的趋势。
(2)如果短期利率较低,收益率曲线倾向于向上倾斜;如果短期利率较高,收益率曲线倾向于向下倾斜。
预期理论还表明,长期利率的波动小于短期利率的波动。
(二)分割市场理论
将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市场看作完全独立和相互分割的。到期期限不同的每种债券的利率取决于该债券的供给与需求,其他到期期限的债券的预期回报率对此毫无影响。
(三)流动性溢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利率应当等于两项之和,第一项是长期债券到期之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第二项是随债券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流动性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