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运输经济讲课

再进一步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34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运输经济讲课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忠孝两全

已采纳

第一节 运输及其生产特点

【知识点一】运输的概念与运输效用

(一)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指劳动者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在运输线路上实现人与物空间场所变动的有目的的活动,是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

(二)运输效用

运输的目的是实现旅客和货物在空间上的移动。

运输最基本的效用: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运输首先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移动的功能,即产品的位移。

由于及时的运输产生的时间节约和产品时效性所带来的效率和作用,是运输的另一个基本效用---时间效用。

【知识点二】运输的分类(重点)

1.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为:

(1)生产过程运输

(2)流通过程运输

2.按运输经营活动性质分为:

(1)营业性运输

是指面向社会,提供运输劳务,收取运费并承担纳税义务的运输。

(2)非营业性运输

一般是非运输企业以自有运输工具从事的自用运输。

3.按运输对象分为:

(1)旅客运输:简称为客运,是以旅客为运输对象。

(2)货物运输:是以货物为运输对象,用载货运输工具所进行的运输。

4.按运输方式分为:

(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

【知识点三】运输生产的特点(重点)

1.运输生产的派生性

运输生产是被动的,是随着与其相关的本源性需求产生而产生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同一性

◆同时间、同地点

◆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两种行为合二为一,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结合在一起的。

3.运输生产的开放性

◆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多环节、 多工种

◆运输生产的外部性

◆非封闭

4.运输生产的增值性

(注意!历年考题在这个特点上经常反复考)

◆运输生产本身不产生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予产品新的使用价值。

◆“场所效应”---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增值性。

5.运输产品的无形性

◆注意:“运输产品”不是运输的对象!

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运输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即运输对象的位移,它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

◆该特点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替代性!(常考)

167评论

情绕眉梢

距离考试只有50来天的时间,考生还需继续努力,以免功亏一篑,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工商管理专业常考知识点:租船运输”,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工商管理专业常考知识点:租船运输

租船运输

租船运输又称不定期船运输,是根据国际租船市场的行情和租船人的实际需要,船舶所有人出租整船或部分舱位给租船人使用,以完成特定的货物运输任务,租船人按约定的运价或租金支付运费的商业行为。

国际上使用较广泛的租船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定程租船。 定程租船又称航次租船,是以航程为基础的租船方式。

定程租船有以下特点:船舶的经营管理由船方负责;规定一定的航线和装运的货物种类、名称、数量以及装卸港口;船方除对船舶航行、驾驶、管理负责外,还应对货物运输负责;运费按所运货物数量计算,有时也采用整船包干运费;规定一定的装卸期限或装卸率,并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

(2)定期租船。 定期租船简称期租船,是由船舶出租人将船舶租给租船人使用一定期限,并在规定的期限内由租船人自行调度和经营管理。

定期租船有以下特点:租赁期间,船舶的经营管理由租船人负责;不规定船舶航线和装卸港口,只规定船舶航行区域;可以装运各种合法货物;不规定装卸期限或装卸率,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租金按租期每月每吨若干金额计算。

146评论

暖瑾少年

经济师考试就要开始咯,赶快复习起来吧,竭尽全力为各位同学准备了“中级经济师考试《铁路运输专业》2017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一、运输的意义

现代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

二、运输的作用

(一)运输有利于开拓市场

1.在依靠人力和畜力运输的年代,市场位置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和货物可及性的影响

2.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运输效率的提高,运输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创造出明显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1)空间效用:运输系统的改善可以扩大货物运送距离,从而可以扩大市场范围,市场范围扩大的比率将超过运输距离增加的比率(运输与贸易的平方定律)

(2)时间效用:高效运输能够保证商品在市场需要的时间适时送到,当运输速度提高1倍时,潜在的市场范围可以扩大3倍(拉德纳定律)

注意:不要混淆两条定律

(二)运输有利于鼓励市场竞争并降低市场价格

1.运输有利于降低市场价格

(1)运输系统的改革和运输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运输费用,从而降低商品价格

(2)高效廉价的运输可以扩大市场的销售范围,使离市场较远的厂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同时降低商品价格

2.运输与土地利用和土地价格之间的关系

(1)高效而廉价的运输可以使土地获得多种用途

(2)运输条件改善可以使运输延伸到的地区地价增值,从而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与市场繁荣

例题:高效、廉价运输可以( )

A. 使土地获得多种用途

B. 促进运输延伸到得地区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

C. 使土地用途变小

D. 使运输延伸到得地区地价增值

E. 使运输延伸到得地区地价贬值

正确答案:A B D

(三)运输有利于劳动的地区分工和市场专业化

一、运输业的性质(双重性质)

运输业既是从事客货运输的物质生产部门,同时也属于公共服务业

(一)物质生产部门

1.强调了运输业是运输生产者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空间位置,使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发生变化的过程

2.运输的基本效用和功能:实现劳动对象的空间位移

(二)公共服务业(第三产业)

强调运输业在运输活动中的服务性质,运输业必须以服务为前提向全社会提供运输产品

二、运输业的特征(6大特征)

(一)运输业是一个不产生新的实物形态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1.运输产品及其计量

(1)运输产品:运输对象(旅客、货物)的空间位移

(2)运输产品计量:旅客人公里、货物吨公里

2.运输业参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但不增加社会产品实物总量

(二)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旅客和货物,运输业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或形态只改变它的空间位置,它对劳动对象只有生产权(运输权),而无所有权

(三)运输是社会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

(四)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是同一过程

运输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都无法通过对运输产品的修复而使消费者免受侵害或影响

(五)运输业具有“网络型产业”特征

网络性特征决定了运输业内部各环节及各种运输方式相互间协调的重要性

(六)运输业的资本结构有其特殊性

1.固定资本比重大

2.流动资本比重小

3.资本周转速度相对较慢

例题:从运输业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关系看,以下描述准确的是( )。

A.运输业参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增加社会产品实物总量

B.运输业不参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增加社会产品实物总量

C.运输业不参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不增加社会产品实物总量

D.运输业参与社会总产品和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不增加社会产品实物总量

正确答案:D

一、经济区位

(一)含义:地理范畴上的经济增长带或经济增长点及其辐射范围

(二)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2.经济技术因素:成本、价格、生产工艺等

3.社会政治因素:法律政策体系、教育文化等

4.基础设施因素:交通通讯设施、供水排水设施等

二、交通运输与农业区位(杜能)

(一)运费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二)杜能圈: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畜牧业圈

例题:杜能圈由里向外依次为( )。

A.轮作式农业圈、自由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林业圈、三圃式农业圈、畜牧业圈

B.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畜牧业圈

C.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三圃式农业圈、畜牧业圈、轮作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

D.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畜牧业圈

正确答案:B

三、交通运输与工业区位 (韦伯)

(一)工业区位论的核心内容:区位因子(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分析,指出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

(二)区位因子分类

1.按区位因子的作用范围:分为一般区位因子和特殊区位因子

2.按区位因子的作用方式:分为地方因子和集聚因子

3.按区位因子的属性:分为自然技术因子和社会文化因子

(三)决定工业区位的三大因子:运费、劳动力、集聚

四、交通经济带

(一)含义:具有耗散结构的空间经济系统,是成熟社会经济的有机体

(二)基本类型

1.沿海交通经济带:由沿海若干港口城市辐射区域构成的经济带

2.沿江(河)型交通经济带:由沿江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城市辐射区域构成的经济带(德国莱茵河经济带)

3.陆路型交通经济带:沿铁路或公路干线的城镇辐射范围内的区域构成的经济带

4.复合型交通经济带: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综合运输通道为轴,以沿线大中小城市体系为依托,以发达的工农业和商贸业、流通业为骨干的经济带

(三)交通经济带的演化过程

1.启动期

2.雏形期

3.形成期

4.延伸期

5.后工业化时期

五、产业梯度转移

(一)含义: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

(二)产业梯度影响因素

1.比较劳动生产率

2.区位商

30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