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中的曲线

就让我一个人沉沦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7

首页> 经济师> 经济师考试中的曲线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就让我一个人沉沦

已采纳

你还在为考试担忧吗?你还在为如何提高分数苦恼吗?吧为你整理2017年经济师相关的资讯哦,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希望你能轻松过考!

(一)消费者偏好的綦本假定

根据消费者行为的某些共同特征,也为了便于分析,提出了如下关于偏好的基本假定:

1.完备性

2.可传递性

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二)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

1.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所谓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

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依据多比少好的偏好基本假定)。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依据可传递性的偏好基本假定)。

(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三)商品边际替代率

1.商品边际替代率的概念

所谓商品边际替代率,就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如果用MRS表示商品边际替代率,一般将放弃纵轴X2上商品的数量来获得横轴X1额外1个单位商品来计算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表示如下:MRS=-△X2△X1。

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所谓的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从左上向右下倾斜,斜率为负。这就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例3·单选题】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这是根据偏好的(  )假定来判定的。

A.完备性

B.可加总性

C.可传递性

D.多比少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消费者对数量多的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对数量少的商品组合的偏好。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平越高。

【例4·多选题】无差异曲线具有的特征是(  )。

A.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B.无差异曲线从右向左下倾斜,凹向原点

C.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E.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低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82评论

三年漫长

我觉得偏好在于X商品和Y商品对于消费者个人的效用上。例如苹果和香蕉,你比较喜欢吃苹果,它对你的效用高一点,可能边际效用递减也没有那么快,没那么喜欢吃香蕉,它的边际效用就会递减得快些。对于其他人,又会不一样。

124评论

以前的姐妹变成现在的贱人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描述消费者的偏好的,所以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

根据人事部办公厅《关于调整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的通知》(人办发[2002]18号)及有关文件精神,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管理、邮电、房地产、旅游、建筑12个专业,其中运输分为水路、公路、铁路、民航4个子专业。各科试卷均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考生应考时可携带钢笔或圆珠笔(黑色或蓝色)、2B铅笔、橡皮。考试分两个半天进行,各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两个半小时。

77评论

心疼只是不想说

8、总产量曲线图形 根据MP曲线的图形可以给出TP曲线。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此时MP递增),后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此时MP下降,但MP>0),总产量达到值后下降。①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②在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③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值。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9、平均产量曲线图形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点。相交之前,MP>AP,AP上升;相交之后,MP 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值。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L2时平均产量;L3时总产量。10、规模报酬-------研究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含义: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企业只有在长期中才能改变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而影响生产规模。规模报酬的类型:①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②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③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单位生产成本最小。11、成本的含义机会成本是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收入。(丧失的收入)显成本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本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它实际上是机会成本,应当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和计算。 企业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企业所追求的利润,指的是的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12、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①短期成本函数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C=b+f(q)其中b:固定成本;f(q):变动成本;C:总成本②长期成本函数没有固定成本(从长期看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C=f(q)【注】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13、短期成本函数分析①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②平均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即:ATC=TCQ=TFCQ+TVCQTFCQ:平均固定成本;TVCQ:平均可变成本;TFC:总固定成本,TVC:总可变成本,Q:总产量③边际成本―――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MC=△TC△Q。MC:边际成本;△TC:增加的总成本; △Q:增加的总产量【注】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因为短期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82评论

万人迷万人敌

书编的不好。

150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