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初级公路讲义

经济师考试(经济师)2025-05-19 20:48:49点击:2919

考初级经济师,现在可以先听课程和讲义哦。chinaacc

考初级经济师看我们网的经济师视频课程和讲义就可以的哦。

买资料,首先,大家要一官方推荐的为准,大纲、教材和试题,详情如下:从历年经济师考试大纲变化规律看,经济师大纲两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2017年经济师考试大纲变化幅度相对比较大,因此今年经济师考试大纲会有相对较小的变化。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教材暂未出来,根据往年经验,预计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教材会在7月上旬出版发售。可参考2017年教材出版时间: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用书在7月1日开始预售,7月13日正式发售。2018中国经济师考试官方指定用书为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级经济师考试用书全套共16本,分别是经济基础、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农业、商业、保险、邮电、房地产、旅游、建筑、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民航运输共16个科目。考生只需选一个公共科目《经济基础》和一个专业科目即可。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教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购买:一、到中国人事考试图书网购买,网站同时提供经济考试大纲的电子书,购买考试用书的考生凭正版考试用书序列号可以免费浏览或下载;二、到各大新华书店购买或者是考生可在报名时到指定地点订购。

全部资料给你看看

这里面的应该很全面了

还有好多不一一复制了

【 #经济师考试#导语】我根据中国人事考试网发布“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运输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考试大纲”,相信不少考生都想了解,详情如下供大家参考: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理解运输经济专业理论原理,掌握专业工作方法和专业技术,了解专业相关法律、规范(规定),以及运用上述知识从事运输经济专业实务工作,提高运用运输经济学理论及方法解决有关运输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1.交通运输的意义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功能维度、结构维度及运作维度,了解交通运输的经济学意义,识别交通运输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理解我国新发展格局下交通运输的意义,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内涵与作用。理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成,总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主要技术经济特征。识记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历史和现状,理解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驱动因素,总结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比较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政策制度。  2.运输业与运输市场。从运输业的性质、特征及运输市场含义的角度,了解运输市场的经济学意义,运输市场的时间特定性、空间特定性特征,在分析运输市场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概括运输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识别集装箱和集装箱货物的不同类型,比较集装箱载运工具特点,划分集装箱租赁形式,概括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描述集装箱货流的一般形态,理解集装箱运输的交接方式,开展集装箱运输组织,总结国际多式联运的优点和基本条件,判断多式联运经营人的特征和责任类型,执行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的有关政策,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  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识记物流的特点,理解物流的功能,制定物流合理化的措施,理解物流系统化的目标,识记智慧物流特点,理解供应链,理解供应链管理,应用供应链管理提高竞争力,理解第三方物流,理解第四方物流,理解物流园区,理解快递服务。  5.旅客运输需求。识记旅客运输需求的内容,理解不同运输方式旅客运输需求特征,辨别旅客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熟悉旅客运输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构建旅客运输需求函数,运用需求调查及预测方法推算旅客运输需求。  6.货物运输需求。理解货物运输需求的特点,计算和分析需求弹性,辨别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因素,运用已习得的统计和预测技术,实施货物运输需求量预测。  7.运输成本。了解运输成本概念的经济学发展,识别铁路运输成本费用在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作用,总结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的相关特点、使用范围、内容及分类情况。识记民航运输成本类别,理解民航运输成本特征,推算民航运输成本,处理民航运输成本控制问题。理解水运成本,识记水运成本的特点,区分水运成本的类别,分析水运成本的构成,分析水运成本的影响因素。  8.运输价格。了解运输价格的经济意义,在比较运输产品与其他实物产品不同的基础上,总结运输价格的特点及作用。在分析运价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运价差异及定价原则,掌握制订运价的主要方法。理解公路旅客和货物运价,理解运输价格理论,合理采用公路运输价格制定方法。细化邮轮船票价格构成,区分班轮运价的种类,辨别班轮运费的费率结构,应用班轮运费的计算方法,进行航次租船运价估算。识记民航旅客和货物运价种类,区别运价适用条件,理解民航旅客和货物运价使用方法,处理民航旅客和货物运价问题。  9.企业制度与运输企业管理。识别企业的特征,理解企业的分类,理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辨别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的特点和区别,识别我国运输业的特点和分类,识别我国各运输方式的运输管理体制、理解各运输企业职能,理解各运输方式的基本运输设施,解释运输合同的内容,辨别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内容,理解运输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辨别交通事故等级,并按规章处理。  10.运输企业财务管理。识记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理解财务活动过程和财务关系。比较运输企业的筹资渠道、筹资方式和资金成本。识记运输企业投资的目的和要求,以证券投资收益率计算方法、估价模型等方法进行风险分析。识记运输企业流动资产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特点,理解现金管理的目标、内容,处理现金持有量问题。识记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细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内容和程序,解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依据是现金流量。识记利润的内涵与构成,比较股份制运输企业利润分配原则和程序。  11.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任务,辨别劳动合同内容与效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构成,评价劳动生产率,设计绩效管理方案,合理使用绩效考核结果。  12.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理解运输企业固定资产分类和计价办法,辨别引起固定资产损耗的各种因素,分析资产折旧与设备更新的技术条件,制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施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

第一节 运输及其生产特点

【知识点一】运输的概念与运输效用

(一)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指劳动者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在运输线路上实现人与物空间场所变动的有目的的活动,是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

(二)运输效用

运输的目的是实现旅客和货物在空间上的移动。

运输最基本的效用: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运输首先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移动的功能,即产品的位移。

由于及时的运输产生的时间节约和产品时效性所带来的效率和作用,是运输的另一个基本效用---时间效用。

【知识点二】运输的分类(重点)

1.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为:

(1)生产过程运输

(2)流通过程运输

2.按运输经营活动性质分为:

(1)营业性运输

是指面向社会,提供运输劳务,收取运费并承担纳税义务的运输。

(2)非营业性运输

一般是非运输企业以自有运输工具从事的自用运输。

3.按运输对象分为:

(1)旅客运输:简称为客运,是以旅客为运输对象。

(2)货物运输:是以货物为运输对象,用载货运输工具所进行的运输。

4.按运输方式分为:

(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

【知识点三】运输生产的特点(重点)

1.运输生产的派生性

运输生产是被动的,是随着与其相关的本源性需求产生而产生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同一性

◆同时间、同地点

◆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两种行为合二为一,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结合在一起的。

3.运输生产的开放性

◆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多环节、 多工种

◆运输生产的外部性

◆非封闭

4.运输生产的增值性

(注意!历年考题在这个特点上经常反复考)

◆运输生产本身不产生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予产品新的使用价值。

◆“场所效应”---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增值性。

5.运输产品的无形性

◆注意:“运输产品”不是运输的对象!

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运输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即运输对象的位移,它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

◆该特点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替代性!(常考)

中级经济师公路实务讲义

第三节 道路旅客运输组织一、汽车客运业务1.汽车客运站业务集中体现在如何使旅客“走的了”,具体工作有以下三项:→旅客服务:如:售检票、候车、问询、小件寄存等;→参营者服务:为参营者的车辆和司乘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和必要服务;→站内业务服务:如:票据单证管理、客运统计、车辆运行调度等。2.旅客运输途中的服务集中体现在如何使旅客“走的好”→驾驶员谨慎驾驶,安全运行工作;→另外还有途中指南、上下车验票售票、行包装卸交付等。3.汽车客运作业基本程序1)售票业务√购票是旅客获得出行权利的必要手续,是旅客运输经营者收入的来源。√客票发售方式通常有固定窗口售票、车上售票、电话或信函订票及候车室流动售票等。2)行包受理托运√行包是指行李、包裹的总称。3)候车服务4)组织乘车与发车5)客车到达二、汽车客运站站务管理1.客源组织管理客运站应经常调研客流动态,分析研究客流的情况,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源。2.客车运行组织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办理客车的到、发;了解和处理站辖路段的路阻情况;会同有关方面处理行车事故;给与车辆补给及维修;组织驾乘人员的食宿等。3.乘务工作管理公路客运乘务工作是指客运班车运行过程中乘务人员进行的全部服务活动,是车站服务活动的继续。1)乘务工作的组织形式→定线包乘制:乘务员定线定车,与驾驶员形成包乘小组,以“四定”方式,即定人、定车、定线、定班,在营运区域内相对固定的线路上往返工作。→循环包乘制:指乘务员定车,与驾驶员组成包乘小组,按照确定的客车运行周期表的安排,在营运区域内各条线路上循环工作。又分“大循环”和“小循环”。→循环轮乘制:指乘务员不定车亦不定线。

第二节 运输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知识点一】运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一)运输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对运输系统而言,其特定功能就是实现人或物的空间位移,其要素就是实现整个运输功能所需的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工作人员、运输技术等。

运输系统就是实现整个运输功能的一个集合!

(二)运输系统的组成

运输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硬件又可根据可移动性区分为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设备两类;

---软件系统主要包括运输行政管理组织和运输生产经营组织。

注意: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设备的概念。

【知识点二】运输线路

1.运输线路的含义及组成

含义: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是运输工具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

组成:(1)陆上运输线路;

(2)水运航线;

(3)民航航线;

(4)管道。

2.运输线路的分级

(1)铁路线路分级(四个级别)

(2)公路线路分级(五个级别)

(3)内河航道分级(七个级别)

(4)航线的分类:国内航线、国际航线

(5)管道的分类

【知识点三】运输场站及运输枢纽

1.运输场站的含义

位于运输线路上的结点,是旅客和货物的集散地、各种运输工具的衔接点、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和运输工具作业的场所,是运输企业对运输工具进行保养、修理的技术基础,是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运输场站的分类与分级

(1)铁路车站

(2)汽车站场

(3)港口及其分类

(4)空港(机场)

(5)管道站

3.运输枢纽的含义及分类

运输枢纽一般特点:多种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线路的交汇点,设有大型综合性交通港站或多个大型的独立式交通港站,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线路、交通港站在统一意志下运转。

根据其衔接的运输方式的多少可以分为两类:

(1)综合性运输枢纽

是运输枢纽中的最高层次;多种运输方式在此衔接;综合性客运枢纽,如香港机场;综合性货运枢纽,如鹿特丹港口。

(2)单一方式运输枢纽

同一种运输方式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包括港口枢纽、铁路枢纽和航空枢纽。

【知识点四】运输设备

1.运输工具

(1)铁路运输工具:铁路机车、铁路车辆、列车

(2)公路运输工具:客车、载货汽车、牵引车、挂车、特种汽车

(3)水路运输工具:货船、客船

(4)航空运输工具

(5)管道运输工具

2.搬运装卸工具

(1)垂直位移

(2)类型:起重机械;运输机械;搬运、堆垛机械;自动化装卸系统等。

3.其他运输设备

(1)托盘

(2)柔性集装袋

(3)集装箱

【知识点五】运输组织

运输组织是运输系统的软件支持。

主要包括:

1.运输行政管理组织

2.运输生产经营组织

第一节 运输及其生产特点

【知识点一】运输的概念与运输效用

(一)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指劳动者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在运输线路上实现人与物空间场所变动的有目的的活动,是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

(二)运输效用

运输的目的是实现旅客和货物在空间上的移动。

运输最基本的效用: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运输首先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移动的功能,即产品的位移。

由于及时的运输产生的时间节约和产品时效性所带来的效率和作用,是运输的另一个基本效用---时间效用。

【知识点二】运输的分类(重点)

1.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为:

(1)生产过程运输

(2)流通过程运输

2.按运输经营活动性质分为:

(1)营业性运输

是指面向社会,提供运输劳务,收取运费并承担纳税义务的运输。

(2)非营业性运输

一般是非运输企业以自有运输工具从事的自用运输。

3.按运输对象分为:

(1)旅客运输:简称为客运,是以旅客为运输对象。

(2)货物运输:是以货物为运输对象,用载货运输工具所进行的运输。

4.按运输方式分为:

(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

【知识点三】运输生产的特点(重点)

1.运输生产的派生性

运输生产是被动的,是随着与其相关的本源性需求产生而产生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同一性

◆同时间、同地点

◆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两种行为合二为一,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结合在一起的。

3.运输生产的开放性

◆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多环节、 多工种

◆运输生产的外部性

◆非封闭

4.运输生产的增值性

(注意!历年考题在这个特点上经常反复考)

◆运输生产本身不产生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予产品新的使用价值。

◆“场所效应”---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增值性。

5.运输产品的无形性

◆注意:“运输产品”不是运输的对象!

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运输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即运输对象的位移,它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

◆该特点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替代性!(常考)

运输公路中级经济师讲义

第三节 道路旅客运输组织一、汽车客运业务1.汽车客运站业务集中体现在如何使旅客“走的了”,具体工作有以下三项:→旅客服务:如:售检票、候车、问询、小件寄存等;→参营者服务:为参营者的车辆和司乘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和必要服务;→站内业务服务:如:票据单证管理、客运统计、车辆运行调度等。2.旅客运输途中的服务集中体现在如何使旅客“走的好”→驾驶员谨慎驾驶,安全运行工作;→另外还有途中指南、上下车验票售票、行包装卸交付等。3.汽车客运作业基本程序1)售票业务√购票是旅客获得出行权利的必要手续,是旅客运输经营者收入的来源。√客票发售方式通常有固定窗口售票、车上售票、电话或信函订票及候车室流动售票等。2)行包受理托运√行包是指行李、包裹的总称。3)候车服务4)组织乘车与发车5)客车到达二、汽车客运站站务管理1.客源组织管理客运站应经常调研客流动态,分析研究客流的情况,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源。2.客车运行组织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办理客车的到、发;了解和处理站辖路段的路阻情况;会同有关方面处理行车事故;给与车辆补给及维修;组织驾乘人员的食宿等。3.乘务工作管理公路客运乘务工作是指客运班车运行过程中乘务人员进行的全部服务活动,是车站服务活动的继续。1)乘务工作的组织形式→定线包乘制:乘务员定线定车,与驾驶员形成包乘小组,以“四定”方式,即定人、定车、定线、定班,在营运区域内相对固定的线路上往返工作。→循环包乘制:指乘务员定车,与驾驶员组成包乘小组,按照确定的客车运行周期表的安排,在营运区域内各条线路上循环工作。又分“大循环”和“小循环”。→循环轮乘制:指乘务员不定车亦不定线。

第二节 道路旅客运输及其分类一、道路旅客运输的概念道路旅客运输是指人们利用客车,通过道路、站场等基础设施实现人的空间位移的活动,简称道路客运。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是指用客车运送旅客、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有商业性质的道路客运活动。直接衡量道路旅客运输成果的尺度是道路旅客运输量。包括客运量(人次)和客运周转量(人公里)。二、道路旅客运输的分类1.班车客运班车客运是指有固定的线路、班次、时间和停靠站点,在城市之间、乡镇之间进行中长距离运输的客运营运方式,是公路客运方式中最基本的一种。1)直达班车●直达班车是指由始发站直达终点、中途只作必要的停歇,但不上下旅客的班车。●特点:旅客运送速度高,节约时间。●营运条件:多采用高级或中级的大型客车。2)普通班车●普通班车是指站距较短,在途中的站、点(含招呼站)都要停靠上下旅客的班车。●特点:沿途停靠次数多,行车时间利用系数小,降低了运送速度,且需要配备乘务人员,但是为沿途的短途旅客提供了便利。●服务条件:适于大多数日常性旅客需求。3)普快班车●普快班车是指只在县、市、镇等站停靠的班车。●特点:运送速度比普通班车要高。●营运条件:不配备乘务人员,只在有关停靠车站售票,运价率与普通班车相同。4)城乡公共汽车●特点:沿途停靠站点多、站距短、旅客上下频繁。●营运特点:主要采取随车售票的办法,为适应乡村居民“早进城、晚返乡”的习惯,多实行线路两端驻车的办法。一般采用大、中型普通客车或双门车。5)加班车●在客流高峰期,不能满足旅客的乘车需要时,公路运输企业增开的班车,称为加班车。●加班车不列入班次时刻表,加开前临时进行公告,即时售票上车。此外班车客运还可以:■按运行区域划分:县内班车客运、县际班车客运、地际班车客运、省际班车客运、出入境班车客运■按运行距离划分:一类班车客运(也称超长距离班车客运,运距在800km以上,含800km)、二类班车客运(800-400km,含400km)、三类班车客运(150-400km,含150km)、四类班车客运(150km以内)2.包车客运1)包车客运的概念包车客运是指将客车包租给用户安排使用,按行驶里程或包用时间计费的一种营运方式。2)包车客运的特点① 与班车客运相比,其接洽方式、运行线路、开停车地点、开停车时间、乘车对象、运费结算、运行组织等不同。② 与出租汽车相比,在使用车辆、要车方式、使用时间、行驶距离等方面不相同。③ 包车客运的需求极不稳定,随机性较强。3)包车客运的两种类型■计程包车■计时包车

第一节 运输及其生产特点

【知识点一】运输的概念与运输效用

(一)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指劳动者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在运输线路上实现人与物空间场所变动的有目的的活动,是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

(二)运输效用

运输的目的是实现旅客和货物在空间上的移动。

运输最基本的效用: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运输首先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移动的功能,即产品的位移。

由于及时的运输产生的时间节约和产品时效性所带来的效率和作用,是运输的另一个基本效用---时间效用。

【知识点二】运输的分类(重点)

1.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为:

(1)生产过程运输

(2)流通过程运输

2.按运输经营活动性质分为:

(1)营业性运输

是指面向社会,提供运输劳务,收取运费并承担纳税义务的运输。

(2)非营业性运输

一般是非运输企业以自有运输工具从事的自用运输。

3.按运输对象分为:

(1)旅客运输:简称为客运,是以旅客为运输对象。

(2)货物运输:是以货物为运输对象,用载货运输工具所进行的运输。

4.按运输方式分为:

(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

【知识点三】运输生产的特点(重点)

1.运输生产的派生性

运输生产是被动的,是随着与其相关的本源性需求产生而产生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同一性

◆同时间、同地点

◆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两种行为合二为一,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结合在一起的。

3.运输生产的开放性

◆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多环节、 多工种

◆运输生产的外部性

◆非封闭

4.运输生产的增值性

(注意!历年考题在这个特点上经常反复考)

◆运输生产本身不产生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予产品新的使用价值。

◆“场所效应”---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增值性。

5.运输产品的无形性

◆注意:“运输产品”不是运输的对象!

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运输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即运输对象的位移,它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

◆该特点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替代性!(常考)

中级经济师运输公路讲义

第三节 道路旅客运输组织一、汽车客运业务1.汽车客运站业务集中体现在如何使旅客“走的了”,具体工作有以下三项:→旅客服务:如:售检票、候车、问询、小件寄存等;→参营者服务:为参营者的车辆和司乘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和必要服务;→站内业务服务:如:票据单证管理、客运统计、车辆运行调度等。2.旅客运输途中的服务集中体现在如何使旅客“走的好”→驾驶员谨慎驾驶,安全运行工作;→另外还有途中指南、上下车验票售票、行包装卸交付等。3.汽车客运作业基本程序1)售票业务√购票是旅客获得出行权利的必要手续,是旅客运输经营者收入的来源。√客票发售方式通常有固定窗口售票、车上售票、电话或信函订票及候车室流动售票等。2)行包受理托运√行包是指行李、包裹的总称。3)候车服务4)组织乘车与发车5)客车到达二、汽车客运站站务管理1.客源组织管理客运站应经常调研客流动态,分析研究客流的情况,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源。2.客车运行组织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办理客车的到、发;了解和处理站辖路段的路阻情况;会同有关方面处理行车事故;给与车辆补给及维修;组织驾乘人员的食宿等。3.乘务工作管理公路客运乘务工作是指客运班车运行过程中乘务人员进行的全部服务活动,是车站服务活动的继续。1)乘务工作的组织形式→定线包乘制:乘务员定线定车,与驾驶员形成包乘小组,以“四定”方式,即定人、定车、定线、定班,在营运区域内相对固定的线路上往返工作。→循环包乘制:指乘务员定车,与驾驶员组成包乘小组,按照确定的客车运行周期表的安排,在营运区域内各条线路上循环工作。又分“大循环”和“小循环”。→循环轮乘制:指乘务员不定车亦不定线。

第二节 道路旅客运输及其分类一、道路旅客运输的概念道路旅客运输是指人们利用客车,通过道路、站场等基础设施实现人的空间位移的活动,简称道路客运。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是指用客车运送旅客、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有商业性质的道路客运活动。直接衡量道路旅客运输成果的尺度是道路旅客运输量。包括客运量(人次)和客运周转量(人公里)。二、道路旅客运输的分类1.班车客运班车客运是指有固定的线路、班次、时间和停靠站点,在城市之间、乡镇之间进行中长距离运输的客运营运方式,是公路客运方式中最基本的一种。1)直达班车●直达班车是指由始发站直达终点、中途只作必要的停歇,但不上下旅客的班车。●特点:旅客运送速度高,节约时间。●营运条件:多采用高级或中级的大型客车。2)普通班车●普通班车是指站距较短,在途中的站、点(含招呼站)都要停靠上下旅客的班车。●特点:沿途停靠次数多,行车时间利用系数小,降低了运送速度,且需要配备乘务人员,但是为沿途的短途旅客提供了便利。●服务条件:适于大多数日常性旅客需求。3)普快班车●普快班车是指只在县、市、镇等站停靠的班车。●特点:运送速度比普通班车要高。●营运条件:不配备乘务人员,只在有关停靠车站售票,运价率与普通班车相同。4)城乡公共汽车●特点:沿途停靠站点多、站距短、旅客上下频繁。●营运特点:主要采取随车售票的办法,为适应乡村居民“早进城、晚返乡”的习惯,多实行线路两端驻车的办法。一般采用大、中型普通客车或双门车。5)加班车●在客流高峰期,不能满足旅客的乘车需要时,公路运输企业增开的班车,称为加班车。●加班车不列入班次时刻表,加开前临时进行公告,即时售票上车。此外班车客运还可以:■按运行区域划分:县内班车客运、县际班车客运、地际班车客运、省际班车客运、出入境班车客运■按运行距离划分:一类班车客运(也称超长距离班车客运,运距在800km以上,含800km)、二类班车客运(800-400km,含400km)、三类班车客运(150-400km,含150km)、四类班车客运(150km以内)2.包车客运1)包车客运的概念包车客运是指将客车包租给用户安排使用,按行驶里程或包用时间计费的一种营运方式。2)包车客运的特点① 与班车客运相比,其接洽方式、运行线路、开停车地点、开停车时间、乘车对象、运费结算、运行组织等不同。② 与出租汽车相比,在使用车辆、要车方式、使用时间、行驶距离等方面不相同。③ 包车客运的需求极不稳定,随机性较强。3)包车客运的两种类型■计程包车■计时包车

第十章 道路旅客运输第一节 公路客流及其分布特点一、旅客与客流1.旅客及其分类1)旅客的定义凡是由各种运输方式承运的各类人员,在承运期间,统称为旅客。2)旅客按其旅行目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五大类:①生产性旅行需要的旅客;②商业性旅行需要的旅客;③公务性旅行需要的旅客;④旅游性旅行需要的旅客;⑤生活性旅行需要的旅客。3)对上述旅客服务的道路客运一般可分为两类:①工作性客运——是一种因公外出、通勤、上学等乘客而产生的汽车客运。②消费性客运——是一种因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乘客而产生的汽车客运。2.客流及其基本要素1)客流的定义公路客流是指不同的旅客因生产、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沿公路某一方向作有目的地移动的社会经济现象。2)客流的基本要素:流量、流向、流时、流距和结构→流量:旅客流动的数量或人数,反映了客流规模的大小;→流向:旅客流动的方向,反映了不同地区对旅客的吸引能力情况;→流时:客流经过一定的空间范围时,所占用的时间,反映了客流效率的大小;→流距:客流在空间上移动的范围;→结构:客流的构成,如年龄比例,不同出行目的的比例。3)客流的分类根据旅客活动范围将客流分为:市区客流、郊区客流、县区客流、区内客流、跨区客流、跨省客流。二、客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客流的形成①生产、工作的需要;②生活的需要。2.影响因素1)人口及分布状况2)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3)工农业布局的变化4)运输业的发展及运输网的布局5)国家政策及社会动向6)旅客对运输工具的偏好及运输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三、客流分布特点1.旅客运量的持续增长性→客运量增长超过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客运弹性系数大于1。→客运弹性系数=客运量增长速度(%)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2.客流地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3.平均运距变化的不同性4.客运比重结构呈不同变化趋势5.时间上强烈的季节性和方向上的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