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抽样估计
知识是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
知识点: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
概率抽样中有不同的抽样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分为: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和有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两种方法。
例如:抽签法、摇号法。
2.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随机抽样方法。
(二)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指先按照某种规则把总体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在不同的层内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这样所得到的样本称为分层样本。
例1:某高校180名教职员工,从中选取15人参观旅游。设计的分层抽样为:180名员工分为,教学人员144人,从中抽取12人;管理人员12人,从中抽取1人;后勤服务人员24人,从中抽取2人。
例2:某地区300家商店,为掌握各商店的营业情况抽取20个样本。设计的分层抽样为:300家商店分为,大型商店30家,从中抽取5家;中型商店75家,从中抽取5家;小型商店195家,从中抽取10家。
2.特点:
①分层抽样不仅可以估计总体参数,同时也可以估计各层的参数。
②便于抽样工作的组织。
③每层都要抽取一定的样本单位,这样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比较均匀,可以降低抽样误差。
(三)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指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初始单元,然后按事先规定的规则抽取其他样本单元。最简单的系统抽样是等距抽样。
例如:从某学校50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体质检查,先对5000名学生进行编号,即0001~5000;
间隔K=500050=100,表示每间隔100名学生抽取1个学生;0001~0100随机抽取0035号学生作为起点,依次抽取0135,0235,0335……,直到4935,50个样本抽取完毕。
2.特点
(1)系统抽样的优点是:
①操作简便。
②对抽样框的要求也比较简单。
(2)系统抽样的缺点是,方差估计比较复杂。
(四)整群抽样
1.整群抽样:将总体中所有的基本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互不重叠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对抽中的群调查其全部的基本单位,对没有抽中的群则不进行调查。
例如:近千户的居民小区,调查居民的宽带拥有率。抽取15号楼的居民,然后对楼中每一户居民进行调查,用调查的结果来估计整个小区的宽带拥有率。
2.特点:
(1)整群抽样的优点:①实施调查方便,可以节省费用和时间,调查效率较高。②抽样框编制得以简化,抽样时只需要群的抽样框,而不要求全部基本单位的抽样框。
(2)整群抽样的主要缺点是:抽样误差比较大。
(五)多阶段抽样:
对经过二个及二个以上抽样阶段抽样方法的统称。
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考生应当专心备考复习,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
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
(一)估计量的性质
1.估计量的无偏性:对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
即:样本均值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均值,该估计量满足无偏性的要求。
2.估计量的有效性:在同一抽样方案下,对某一总体参数如果有两个估量值,方差越小的估计参数的效率越高,越有效。
即:假设A,B都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其中A无偏估计量比其他无偏估计量具有较小的方差,该估计量满足有效性的要求。
3.估计量的一致性: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如果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这个估计量就有一致性。
即:随着样本量的无限增加,样本估计量就充分靠近总体参数,该统计量满足一致性的要求。样本越大估计越准确。
(二)抽样误差的估计
1.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计算,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
2.抽样误差影响因素:总体分布、样本量、抽样方式、估计量的选择。
(三)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1.调查的精度。调查精度越高(误差水平越小),所需要的样本量就越大。
2.总体的离散程度。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大,所需要的样本量也越大。
3.总体的规模。总体规模越大,样本量也要随之增大(但不是同比例的)。
4.无回答情况。在无回答率较高的调查项目中,样本量要大一些。
5.经费的制约。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抽样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最基本的随机抽样方法。
2.分层抽样: 先按照某种规则把总体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在不同的层内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
适用条件:
(1)抽样框中有足够的辅助信息,能将总体单位按某种标准划分到各层中;
(2)同层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地小,不同层之间差异各单位的差异尽可能地大。
3.系统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初始单元,然后按事先规定的规则抽取其他样本单元。最简单的系统抽样是等距抽样。
中级经济师抽样误差的估计
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周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对总体各单位结构的代表性差别,而引起的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抽样误差是抽样所特有的误差。凡进行抽样就一定会产生抽样误差,这种误差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所以又称为可控制误差。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反之则愈小;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抽样方法,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相同,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
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考生应当专心备考复习,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
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
(一)估计量的性质
1.估计量的无偏性:对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
即:样本均值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均值,该估计量满足无偏性的要求。
2.估计量的有效性:在同一抽样方案下,对某一总体参数如果有两个估量值,方差越小的估计参数的效率越高,越有效。
即:假设A,B都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其中A无偏估计量比其他无偏估计量具有较小的方差,该估计量满足有效性的要求。
3.估计量的一致性: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如果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这个估计量就有一致性。
即:随着样本量的无限增加,样本估计量就充分靠近总体参数,该统计量满足一致性的要求。样本越大估计越准确。
(二)抽样误差的估计
1.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计算,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
2.抽样误差影响因素:总体分布、样本量、抽样方式、估计量的选择。
(三)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1.调查的精度。调查精度越高(误差水平越小),所需要的样本量就越大。
2.总体的离散程度。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大,所需要的样本量也越大。
3.总体的规模。总体规模越大,样本量也要随之增大(但不是同比例的)。
4.无回答情况。在无回答率较高的调查项目中,样本量要大一些。
5.经费的制约。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经济师考试了吗?诚意整理“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抽样调查 ”,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总会有丰硕的收获!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抽样调查
1、基本概念
①总体与样本
②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
总体参数是抽样调查中想要了解的,是未知常数;
样本统计量又称估计量,是一个随机变量,与样本选取及设计有关,是对总体参数的估计。
③抽样框
是供抽样所用的所有抽样单元的名单,是抽样总体的具体表现。常用有名录框,如企业名录、电话簿、人员名册。抽样中的单位必须有序,高质量的抽样框应当提供被调查单位更多的信息,并且没有重复和遗漏。
2、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①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依据随机原则,按照事先设计的程序,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元;
特点: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抽中概率可计算;考虑每个样本单元被抽中的概率。
②非概率抽样: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管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不依随机原则。如判断抽样(主观判断),方便抽样(如拦截式),自愿样本(如网上调查),配额抽样。
3、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
确定调查问题→调查方案设计→实施调查过程→数据处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抽样调查中的误差
①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造成的,样本不同,对总体的估计也会不同;
②非抽样误差: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计量误差。
抽样框误差:抽样框不完整造成数据的遗漏,抽样框更新不及时产生无效数据等等;
无回答误差:随机因素如恰好不在,造成方差增大;非随机因素如不愿意回答,造成方差增大、估计偏差。
计量误差:数据与真值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5、抽样的种类: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6、简单随机抽样
分类: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放回简单随机抽样。
最基本的随机抽样方法。问题:效率不高,分布分散。
适用条件:抽样框中没有更多的可利用辅助信息;调查对象的分布范围不广;个体间的差异不是很大。
7、分层抽样
先把总体分为不同的层,再在不同层内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要有足够的辅助信息,使得同一层差异小,不同层差异大。
特点:不仅可以估计总体参数,也可估计各层参数;便于抽样工作的组织;降低抽样误差。
样本量在各层的分配方法:等比例分配,不等比例分配。
8、系统抽样
按序排列,确定初始单元,等间隔抽取数据。分为按无关标识排列和按有关标识排列,后者精度更高。
方差估计比较复杂,给抽样误差带来一定困难。
9、整群抽样
步骤:划分为互不重叠的群体,抽样时直接抽取群,抽中的群调查全部,未抽中的群不调查。
如果群内差异小,群间差异大,抽样误差会比较大;如果群内差异大,群间差异小,误差低于简单随机抽样,适合此类群体的抽样调查。
10、多阶段抽样
是指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各种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在大规模调查中常用。
其实施过程为,先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称为一级抽样单元,再从每个抽得的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更小的二级单元,依此类推,最后抽取其中范围更小的单元作为调查单位。
多阶段抽样与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的关系:将总体分为若干个一阶单元,如果在每一个一阶单元中,都随机抽取部分二阶单元,由这些二阶单元中的总体基本单元组成的样本,在抽样的方式上,就相当于分层抽样;如果在全部的一阶单元中,只抽取了部分一阶单元,并对抽中的一阶单元中的所有的基本单元都做全面调查,这就是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实际是第一阶抽样比为100%时的一种特殊的两阶抽样;而整群抽样实际上是第二阶抽样比为100%时的一种特殊的两阶抽样,故也称单级整群抽样。
抽样误差的估计中级经济师
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考生应当专心备考复习,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
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
(一)估计量的性质
1.估计量的无偏性:对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
即:样本均值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均值,该估计量满足无偏性的要求。
2.估计量的有效性:在同一抽样方案下,对某一总体参数如果有两个估量值,方差越小的估计参数的效率越高,越有效。
即:假设A,B都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其中A无偏估计量比其他无偏估计量具有较小的方差,该估计量满足有效性的要求。
3.估计量的一致性: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如果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这个估计量就有一致性。
即:随着样本量的无限增加,样本估计量就充分靠近总体参数,该统计量满足一致性的要求。样本越大估计越准确。
(二)抽样误差的估计
1.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计算,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
2.抽样误差影响因素:总体分布、样本量、抽样方式、估计量的选择。
(三)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1.调查的精度。调查精度越高(误差水平越小),所需要的样本量就越大。
2.总体的离散程度。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大,所需要的样本量也越大。
3.总体的规模。总体规模越大,样本量也要随之增大(但不是同比例的)。
4.无回答情况。在无回答率较高的调查项目中,样本量要大一些。
5.经费的制约。
知识是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
知识点: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
概率抽样中有不同的抽样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分为: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和有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两种方法。
例如:抽签法、摇号法。
2.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随机抽样方法。
(二)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指先按照某种规则把总体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在不同的层内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这样所得到的样本称为分层样本。
例1:某高校180名教职员工,从中选取15人参观旅游。设计的分层抽样为:180名员工分为,教学人员144人,从中抽取12人;管理人员12人,从中抽取1人;后勤服务人员24人,从中抽取2人。
例2:某地区300家商店,为掌握各商店的营业情况抽取20个样本。设计的分层抽样为:300家商店分为,大型商店30家,从中抽取5家;中型商店75家,从中抽取5家;小型商店195家,从中抽取10家。
2.特点:
①分层抽样不仅可以估计总体参数,同时也可以估计各层的参数。
②便于抽样工作的组织。
③每层都要抽取一定的样本单位,这样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比较均匀,可以降低抽样误差。
(三)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指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初始单元,然后按事先规定的规则抽取其他样本单元。最简单的系统抽样是等距抽样。
例如:从某学校50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体质检查,先对5000名学生进行编号,即0001~5000;
间隔K=500050=100,表示每间隔100名学生抽取1个学生;0001~0100随机抽取0035号学生作为起点,依次抽取0135,0235,0335……,直到4935,50个样本抽取完毕。
2.特点
(1)系统抽样的优点是:
①操作简便。
②对抽样框的要求也比较简单。
(2)系统抽样的缺点是,方差估计比较复杂。
(四)整群抽样
1.整群抽样:将总体中所有的基本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互不重叠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对抽中的群调查其全部的基本单位,对没有抽中的群则不进行调查。
例如:近千户的居民小区,调查居民的宽带拥有率。抽取15号楼的居民,然后对楼中每一户居民进行调查,用调查的结果来估计整个小区的宽带拥有率。
2.特点:
(1)整群抽样的优点:①实施调查方便,可以节省费用和时间,调查效率较高。②抽样框编制得以简化,抽样时只需要群的抽样框,而不要求全部基本单位的抽样框。
(2)整群抽样的主要缺点是:抽样误差比较大。
(五)多阶段抽样:
对经过二个及二个以上抽样阶段抽样方法的统称。
抽样误差等于:总体标准差σ除以根号n(已知总体标准差σ)。
由于样本统计量的随机性,抽样误差也是随机变量,因此,个别样本的抽样误差大小是很难估计的。然而,全部可能样本的样本指标与总体参数的平均离差程度是可以度量的,这个统计量称为抽样平均误差(Mean sampling error)。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反之则愈小。
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
3、抽样方法。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相同。一般说,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些。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其抽样误差也不相同,而且同一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也会影响抽样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
当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参数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误差。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抽样工作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包括调查过程中的登记性误差、不遵守随机原则故意多选有利的单位或不利的单位而造成的系统性误差。
另一方面,在遵守随机原则前提下,由于抽样方法本身所致的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不一致而产生的偶然性的代表性误差。上述第一种误差是由于抽样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可通过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或将其减少到最小限度,而第二种误差则是抽样方法本身所固有的、无法消除的。
所谓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就是指按随机原则抽样时,在没有登记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的条件下,单纯由用样本得出估计量而产生的偶然性的代表性误差。
中级经济师抽样调查估计量
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考生应当专心备考复习,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
知识点:估计量的样本量
(一)估计量的性质
1.估计量的无偏性:对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
即:样本均值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均值,该估计量满足无偏性的要求。
2.估计量的有效性:在同一抽样方案下,对某一总体参数如果有两个估量值,方差越小的估计参数的效率越高,越有效。
即:假设A,B都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其中A无偏估计量比其他无偏估计量具有较小的方差,该估计量满足有效性的要求。
3.估计量的一致性: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如果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这个估计量就有一致性。
即:随着样本量的无限增加,样本估计量就充分靠近总体参数,该统计量满足一致性的要求。样本越大估计越准确。
(二)抽样误差的估计
1.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计算,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
2.抽样误差影响因素:总体分布、样本量、抽样方式、估计量的选择。
(三)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1.调查的精度。调查精度越高(误差水平越小),所需要的样本量就越大。
2.总体的离散程度。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大,所需要的样本量也越大。
3.总体的规模。总体规模越大,样本量也要随之增大(但不是同比例的)。
4.无回答情况。在无回答率较高的调查项目中,样本量要大一些。
5.经费的制约。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经济师考试了吗?诚意整理“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抽样调查 ”,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总会有丰硕的收获!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抽样调查
1、基本概念
①总体与样本
②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
总体参数是抽样调查中想要了解的,是未知常数;
样本统计量又称估计量,是一个随机变量,与样本选取及设计有关,是对总体参数的估计。
③抽样框
是供抽样所用的所有抽样单元的名单,是抽样总体的具体表现。常用有名录框,如企业名录、电话簿、人员名册。抽样中的单位必须有序,高质量的抽样框应当提供被调查单位更多的信息,并且没有重复和遗漏。
2、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①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依据随机原则,按照事先设计的程序,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元;
特点: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抽中概率可计算;考虑每个样本单元被抽中的概率。
②非概率抽样: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管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不依随机原则。如判断抽样(主观判断),方便抽样(如拦截式),自愿样本(如网上调查),配额抽样。
3、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
确定调查问题→调查方案设计→实施调查过程→数据处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抽样调查中的误差
①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造成的,样本不同,对总体的估计也会不同;
②非抽样误差: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计量误差。
抽样框误差:抽样框不完整造成数据的遗漏,抽样框更新不及时产生无效数据等等;
无回答误差:随机因素如恰好不在,造成方差增大;非随机因素如不愿意回答,造成方差增大、估计偏差。
计量误差:数据与真值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5、抽样的种类: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6、简单随机抽样
分类: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放回简单随机抽样。
最基本的随机抽样方法。问题:效率不高,分布分散。
适用条件:抽样框中没有更多的可利用辅助信息;调查对象的分布范围不广;个体间的差异不是很大。
7、分层抽样
先把总体分为不同的层,再在不同层内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要有足够的辅助信息,使得同一层差异小,不同层差异大。
特点:不仅可以估计总体参数,也可估计各层参数;便于抽样工作的组织;降低抽样误差。
样本量在各层的分配方法:等比例分配,不等比例分配。
8、系统抽样
按序排列,确定初始单元,等间隔抽取数据。分为按无关标识排列和按有关标识排列,后者精度更高。
方差估计比较复杂,给抽样误差带来一定困难。
9、整群抽样
步骤:划分为互不重叠的群体,抽样时直接抽取群,抽中的群调查全部,未抽中的群不调查。
如果群内差异小,群间差异大,抽样误差会比较大;如果群内差异大,群间差异小,误差低于简单随机抽样,适合此类群体的抽样调查。
10、多阶段抽样
是指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各种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在大规模调查中常用。
其实施过程为,先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称为一级抽样单元,再从每个抽得的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更小的二级单元,依此类推,最后抽取其中范围更小的单元作为调查单位。
多阶段抽样与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的关系:将总体分为若干个一阶单元,如果在每一个一阶单元中,都随机抽取部分二阶单元,由这些二阶单元中的总体基本单元组成的样本,在抽样的方式上,就相当于分层抽样;如果在全部的一阶单元中,只抽取了部分一阶单元,并对抽中的一阶单元中的所有的基本单元都做全面调查,这就是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实际是第一阶抽样比为100%时的一种特殊的两阶抽样;而整群抽样实际上是第二阶抽样比为100%时的一种特殊的两阶抽样,故也称单级整群抽样。
【答案】:B、C、D抽样调查中,估计量的常用选择标准有三个:①无偏性,即对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②有效性,即在无偏估计的条件下,估计量方差越小估计越有效;③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如果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这个估计量就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