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货币供给理论

经济师考试(经济师)2025-05-19 05:26:26点击:9478

距离考试已经没有多久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研究货币供给机制就要分别研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和过程。

一、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二、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1)商业银行具备在央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2)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①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②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三、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k

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k------“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即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知识: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知识: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1.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划货币层次。

2.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

(1)M0=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

(2)M1=M0+单位活期存款,是狭义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3)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属于准货币。

3.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寸金难买寸光阴,考生应当珍惜时间,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货币供给”,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货币供给

知识点: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

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者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2.货币供应量

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根据流动性不同划分货币供给层次

3.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依据资产的流动性)

M0=流通中货币

M1=M0+单位活期存款,即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4.社会融资规模

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3)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4)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5.货币供给机制

(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即中央银行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或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要求,确定其信贷规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政府的债权以及持有的国际储备增加,其负债也就相应增加:首先是商业银行或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长,又因其中有一部分要转化为现金而使其货币发行随后增加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中央银行增加一笔信用,结果都会通过不同渠道向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来源增加,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部分新增信贷资金发放新的贷款;而发放新的贷款又派生新增存款,又成为商业银行再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如此循环往复,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通过银行体系的辗转存贷,就可以派生出大量新增存款

三类因素制约: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货币供应量M=B·K,其中,B代表基础货币,K代表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级经济师货币供给

距离考试已经没有多久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研究货币供给机制就要分别研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和过程。

一、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二、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1)商业银行具备在央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2)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①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②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三、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k

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k------“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即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知识: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知识: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1.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划货币层次。

2.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

(1)M0=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

(2)M1=M0+单位活期存款,是狭义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3)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属于准货币。

3.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备考资料不能少,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均衡与失衡”,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均衡与失衡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和特征

1.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2. 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二、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

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

1.总量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包括两种情况:

①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不足的情况,很少出现。

②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过多,经常出现。原因很多,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的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等。后果之一是引发严重通货膨胀。

2.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是指货币供需总量大体一致,但货币供需结构不相适应。往往表现为短缺与滞留并存,经济运行中的部分商品、生产要素供过于求,另一部分又求过于供。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的注意总量性失衡。

货币供给中级经济师

对于中级经济师考生而言,复习时有针对性地掌握重点,才能不断提高效率,拿下高分!考试当中《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的金融专业重要考点-基础货币是较为重要的内容,考生需掌握其定义和构成等内容。基础货币定义(1)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储备货币,是非银行公众持有的通货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现金+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2)高能货币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能随时转化为存款准备金,不具备这一特征就不是高能货币。(3)基础货币的最基本特征:①是央行的货币性负债,不是央行资产或非货币负债,是央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②央行可以影响它,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③它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创造信用。④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基础货币构成基础货币量、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存款与通货的比率都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同方向变化。高能货币量取决于央行的行为。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取决于银行体系。存款与通货的比率既取决于公众行为,也受到银行存款服务水平和利率的影响。基础货币B包括流通中现金C和准备金R,而后者又包括活期存款准备金Rr、定期存款准备金Rt和超额准备金Re。B=C+Rr+Rt+Re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渠道(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2)收购黄金、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投放货币。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即将开考,想要快速提高分数?还身处迷茫中的你,可直接点击下方图片参加“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前30天核心考点冲刺营”,助你成功上岸!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备考资料不能少,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均衡与失衡”,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均衡与失衡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和特征

1.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2. 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二、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

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

1.总量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包括两种情况:

①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不足的情况,很少出现。

②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过多,经常出现。原因很多,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的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等。后果之一是引发严重通货膨胀。

2.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是指货币供需总量大体一致,但货币供需结构不相适应。往往表现为短缺与滞留并存,经济运行中的部分商品、生产要素供过于求,另一部分又求过于供。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的注意总量性失衡。

距离考试已经没有多久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研究货币供给机制就要分别研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和过程。

一、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二、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1)商业银行具备在央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2)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①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②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三、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k

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k------“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即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

中级经济师货币供给机制

寸金难买寸光阴,考生应当珍惜时间,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货币供给”,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货币供给

知识点: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

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者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2.货币供应量

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根据流动性不同划分货币供给层次

3.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依据资产的流动性)

M0=流通中货币

M1=M0+单位活期存款,即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4.社会融资规模

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3)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4)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5.货币供给机制

(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即中央银行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或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要求,确定其信贷规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政府的债权以及持有的国际储备增加,其负债也就相应增加:首先是商业银行或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长,又因其中有一部分要转化为现金而使其货币发行随后增加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中央银行增加一笔信用,结果都会通过不同渠道向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来源增加,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部分新增信贷资金发放新的贷款;而发放新的贷款又派生新增存款,又成为商业银行再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如此循环往复,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通过银行体系的辗转存贷,就可以派生出大量新增存款

三类因素制约: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货币供应量M=B·K,其中,B代表基础货币,K代表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俗话说的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考生应当抓紧时间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考生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货币供给过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货币供给过程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储备货币,是非银行公众持有的通货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现金+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高能货币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能随时转化为存款准备金,不具备这一特征就不是高能货币。

基础货币的最基本特征:

①是央行的货币性负债,不是央行资产或非货币负债,是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②央行可以影响它,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③它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创造信用。

④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

(二)基础货币构成

基础货币量、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存款与通货的比率都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同方向变化。

高能货币量取决于央行的行为。基础货币B包括流通中现金C和准备金R,而后者又包括活期存款准备金Rr、定期存款准备金Rt和超额准备金Re。

B=C+Rr+Rt+Re

距离考试已经没有多久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研究货币供给机制就要分别研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和过程。

一、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二、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1)商业银行具备在央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2)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①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②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三、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k

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k------“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即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