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恒久收入公式

经济师考试(经济师)2025-05-22 01:05:17点击:13558

经济师的工资待遇一般是6000以上,取得经济师证书可以加几千或者上万的工资。

众所周知,经济师证书一答用途就是评职称,加工资。但其实这个证书除了加工资,还有很多作用,今天就来盘点一下。

一、评职称

评职称是经济师证书用的最多的一个用途。由于经济专业资格证书是由人事部统一发放,所以企事业单位、高校、银行,甚至包括一些私企都认可此证书并会评定初级、中级、高级经济师职称。

二、加薪

(1)通过经济师考试之后,就可以在单位被聘任为经济师职称,可以加工资。一般在500-2000元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在单位是有名额的,有的考完了也不一定能评上。

(2)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按照退休时工资标准增加10%退休金(但按照100%工资退休者或者加发后超过100%的部分不再增加)。

三、参加考试这个各位小伙伴们可能接触的比较少。通过中级经济师考试后,有三个用处。

(1)考高级经济师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证书是考评高级经济师的前提条件。

(2)考中级会计职称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并具备基本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3)免考银行资格考试

银行业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免试条件之一: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金融专业)证书的。

银行业中级职业资格考试免试条件之一: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资格(金融专业)证书。

给大家分享一些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详情见下文。

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1.富有弹性(高弹性)Ed>1: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2.单一弹性Ed=1: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

3.缺乏弹性(低弹性)Ed<1: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更多中济师考试相关问题请访问:

4.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1)如果Ed>1,为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销售收入与价格成反向变动。降价→收入增加,适用“薄利多销”的方法。

(2)如果Ed<1,为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入与价格成同向变动。降价→收入减少。

(3)如果Ed=1,需求单一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降价→收入不变。

来源:

学习目标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是本章的重点考察内容。这部分所涉及的概念较多,需要在比较的基础上理解记忆。考生可以将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存款乘数、修正的存款乘数、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分组比较理解,掌握各自的定义、相互关系及其与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生应熟悉并掌握商业银行利用合理的信用创造机制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方法。对于信用创造的过程,不要求掌握具体的推导,但要牢记存款货币创造的公式⊿D = ⊿R•1r,并且能够在给出部分变量值的条件下进行计算。(一)掌握信用创造的涵义1、信用创造的涵义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先利用其自身吸收存款以及获取各项资金来源的有利条件,再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办理结算等业务活动,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达到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行为。货币供应理论的信用创造学说为银行创造提供了理论。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是约翰•劳,麦克劳德又对信用创造理论予以发展。(1)具有信用创造的银行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对银行券的发行;为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提供相应的条件商业银行:主要表现为提供信用,信用规模并不完全受现金存款的限制包括两层涵义:信用工具的创造和信用量的创造。(2)信用创造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多资金;商业银行成为调节国民经济的杠杆;中央银行可实施宏观调控例题:单选信用创造是()通过相关业务创造出更多的存款货币的行为A. 信托公司B. 保险公司C. 投资银行D. 商业银行答案:D解析:信用创造只能是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因为只有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2、 信用创造有关的因素分析(1)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够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者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2)派生存款是一个相对于原始存款的概念,指的是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运用信用流通工具和转帐结算的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它资产业务时,所衍生出来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体系业务经营过程整体运行的结果(3)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限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以及为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两种具体形式存在: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所需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注意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之间的数量关系。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例题:单选银行系统吸收的、能增加其存款准备金的存款,称为()。A.派生存款B.原始存款c.现金存款D.支票存款答案:B法定存款准备金应该等于()。A.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B.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总额 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x存款总额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原始存款总额答案:D某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为4000万元,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为380万元,库存现金为90万元。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则其超额存款准备金是()万元。             答案:A解析:(380+90)-4000×6%=230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等式中,正确的是()。A.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B.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 C.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D.法定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答案:B(二)掌握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条件1、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信用流通工具的创造是信用量创造的前提。从银行券到支票及各种票据。2、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准备金制度是相对于全额准备金制度而言的。3、非现金结算制度例题:多选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条件有()。A.创造信用流通工具B.全额准备金制度c.部分准备金制度D.现金结算制度E.非现金结算制度答案:ACE(三)了解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1、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基本原理对各类存款来说都是成立的。在理解创造过程时,作出了五个方面的假设第一, 商业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全部用于放款或投资;第二, 商业银行的客户(包括存款人和借款人)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并使用支票结算方式,不提取现金;第三, 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以及至少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组成;第四, 商业银行只经营支票存款(活期存款),不经营定期存款,即存款形式没有转化的渠道;第五, 法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原始存款为10万元。要理解具体的创造过程,采用T型帐户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从这么一个过程可以看出,一笔原始存款,在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原理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出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派生存款出来。这个派生存款数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原始存款数额的大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数额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D = ⊿R•1r2、存款乘数理解存款乘数的定义,它是银行存款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扩张的倍数(也称派生倍数),它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其涵义为每一元准备金的变动,所能引起的存款的变动。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需要修正的存款乘数。K=1r3、存款货币的消减过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也可以反方向作用,也就是说,派生存款的倍数原理同样适用于存款货币的消减过程,只不过方向相反,当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数量减少时,银行的存款货币会呈倍数紧缩。(四)熟悉存款货币的创造在数量上的限制因素1、现金漏损率(h)对存款创造的限制现金漏损是说客户总是会从商业银行提取多多少少的现金,致使一部分存款从银行系统流出,而现金漏损率则是指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间的比率,也称提现率。当银行出现现金漏损时,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就会减少,从而限制了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存款乘数公式应修正为:⊿D = ⊿R•1(r+h)2、 超额准备率(e)对存款创造的限制超额准备是说稳健的银行家一定不会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全额贷出,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商业银行总是会保持一部分超过法定准备金的资金准备。超额准备率是指银行超过法定要求而保留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这也会削弱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从而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存款乘数公式再一次被修正为:⊿D = ⊿R•1(r+h+e)3、 期存款准备率(t)对存款创造的限制银行存款至少可以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对于这两种存款形式 ,通常由中央银行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准备金率。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存款乘数公式进一步被修正为:⊿D = ⊿R•1(r+h+e+t•s)(五)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K=1r表明央行可以通过控制存款乘数和存款准备金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但并没有包括流通中现金。由于流通中现金与准备金经常互相转化,央行只能控制二者总额,即基础货币。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B=流通中通货C+存款准备金R2.货币乘数货币乘数m=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C+DC+R3、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关系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是源与流的关系。4、商业银行业务过程中的信用创造(1)积极调整存款结构,努力获取低成本的原始存款定期存款比率: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2)大胆、稳健经营,合理调度资金头寸(3)努力降低非银行部门和银行客户对现金的持有比例现金漏损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现金负债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例题:单项选择题货币乘数是()相比的比值A.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B.库存现金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D.货币供应量与银行存款答案:C分析:了解货币乘数的定义和概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5%,存款货币扩张额为6000万元。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原始存款为()万元。                         答案:B案例分析现假设银行系统的①原始存款为900万元;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⑧现金漏损率为15%;④超额准备金率为3%。根据上述材料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保留两位小数).86.此时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为( A )万元。 C.5 000D.10 000 87.此时银行系统的存款乘数约为(A)A.4.17.6 7C.1 6.6 7 .3388.如果③、④比率都为O,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为( C)万元之A.10 000。 2 000C.1 5 000D.18 00089.银行系统存款创造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BD )A.原始存款量与定期存款量。B.现金漏损率与定期存款准备金率C.存款乘数与货币乘数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案例分析设某地区某时流通中通货为1500亿元,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500亿元,存款货币总量为4000亿元。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1.下列属于基础货币的有(BD)。A.存款货币 B.通货 C.货币供给量 D.存款准备金82.存款乘数与货币乘数非常相似,并可以相互推导,两者所不同的是(C)。A.货币乘数的分母不包括通货B.存款乘数的分子包括通货 C.货币乘数的分子包括通货D.存款乘数的分母包括通货解析:存款乘数=D R货币乘数=(C+D)(C+R)83.该地区当时的货币乘数为(B)。解析:货币乘数=(1500+4000)÷(500+1500)84.该地区当时的货币供给量为(C)亿元。解析:两种方法计算第一,货币供给量=通货+存款货币=1500+4000=5500第二,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量=×(1500+500)=550085.若几日后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6%,则该地区当时的货币供应量将(D)。A.减少B.不变C.不确定D.增加

恒久性收入理论中级经济师

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1.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经济需求、客观需求、派生需求。2.货币需求量: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3.传统货币数量学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4.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M为货币、V为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交易量……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5.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庇古提出的剑桥方程式: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货币需求是以人们手持现金来表示的,它不仅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6.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为了说明同一个问题: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本观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7.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即人们基于货币的流动性持有货币。8.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是由三个动机决定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因此凯恩斯把货币需求分为两部分:前两项构成交易性需求,L1= L1(Y);后一项是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L2= L2(i)。若用L表示货币需求则有L= L1(Y)+ L2(i)。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就会无限增大。由于利率过低,“流动性偏好”就具有绝对性,产生“流动性陷阱”。9.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这两个假定之上。10.现代货币数量说——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有四个:①财富总额,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并认为“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②财富构成——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③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数量就越少。④其他因素。MP=f(Yp;W;im,ib,ie;1p·dpdt;μ)1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的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12.货币供给分析包括:(1)货币供给的机制——货币创造过程;(2)货币供给的决定——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货币供应量指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货币供应量在数量上等于流通中的货币量。13.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者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M0=流通中现金(人民币现钞)M1= M0+银行活期存款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为流通中的货币,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M2是广义货币量。M1和M2都是研究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的主要变量14.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15.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中央银行存在着不断补充信贷资金的需要,又无从获得新的信贷资金来源。于是中央银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16.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17.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派生存款机制: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18.中央银行放出的每笔信用并不能由商业银行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这样三类因素的制约:(1)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3)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19.“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用“B”表示;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用“k”表示。k=1(存款准备金率+货币结构比率)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此处删除了2008年的货币供给理论20.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需求对立统一的结果。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21.货币均衡具有如下特征:(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22.货币失衡主要有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23.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或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24.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货币政策等。25.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删除了2008年货币运动过程中的内在均衡机制26.流通界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研究货币均衡问题,不仅要涉及到货币的自身均衡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货币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决定的流通界的货币数量与宏观经济方面其他变量的综合平衡问题。27.在宏观经济方面,总的要求是达到或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供求均衡要求我们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要保证国民经济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协调发展,就必须使流通界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ΔM1=Y′×M0。28.(新增)在一般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不会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下跌。物价自然上涨现象的成因:剪刀差;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29.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剔除通货膨胀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物价水平自然上升的倾向。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界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ΔM1=(Y′+P′)M0 ,或者M′=Y′+P′上式反映了货币的均衡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29.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各种定义的共同点: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二是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通用定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30.按成因划分的四种通货膨胀类型:(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的特点:自发性——即支出的增长是独立的,与实际的或预期的成本增长无关;诱发性——成本的增长导致工资及其他收入的增长;支持性——政府为阻止失业率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以增加总需求。(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工会推动的“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和垄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3)输入型通货膨胀(4)结构型通货膨胀31.按表现形式划分的两种通货膨胀类型(1)公开型通货膨胀——开放性通货膨胀。(2)抑制型通货膨胀——隐蔽性通货膨胀。表现为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32.通货膨胀的原因:1).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2).主要原因:(1)财政原因;(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3.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32. (新增)通货膨胀的治理:包括紧缩的需求政策(包括紧缩财政、紧缩货币)和积极的供给政策。33.紧缩性财政政策:①减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削减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②增加税收;③发行公债。34.紧缩性货币政策: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提高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公开市场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35.积极的供给政策:供给学派倡导,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积极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来治理通货膨胀。其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等。

恒久性收入概念的提出者是弗里德曼。恒久性收入指的是以往各年人们收入的加权平均数,是弗里德曼在《消费函数理论》一书中考察人们的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时提出的概念。弗里德曼认为,按照资本理论,一种能赚取收入的资产的价值,等于该资产赚取的收入的资本化。正如物质资本的价值指对物质资本进行投资可以赚取利润一样,人力资本的价值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力进行投资所能赚取的收入。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恒久性收入和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恒久性收入越高,个人所需的货币数量越多。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最具有代表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的波动幅度小得多,所以货币需求函数相对稳定,这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是相对稳定的。

中级经济师总收入公式

中级经济师日常有规划的复习只是基本任务,考生对于知识点框架的梳理,必背公式掌握牢固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接下来是我整理的中级经济师计算题的常用公式,供大家来进行参考。

经营状况和成果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是指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项目的合计数,它们具有直接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称为速动资产。

3、资本风险比率=不良贷款÷资本金×100%;

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

5、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6、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7、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

8、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

会计分析和会计折旧

1、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3、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4、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5、贷款收息率=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年平均余额×100%;

6、应收利息比率=应收未收利息÷利息收入总额×100%;

7、存款平均付息率=存款利息支出总额÷各项存款年均余额×100%;

8、拆入资金平均利率=拆入资金利息支出额÷拆入资金年平均余额×100%;

9、利润完成率=当年实现利润总额÷本年计划利润×100%;

10、利润增减率=(本年实际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总额×100%;

11、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12、资本(权益)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

13、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14、工作量法

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15、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16、年度总和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其他公式

1、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2、资本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100%;

3、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4、现金资产比率=现金资产额÷资产总额×100%;

5、负债(资金)自给率=(自有资金+各项存款)÷负债总额×100%;

6、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100% ;

非信贷资产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国债投资、上市长期企业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拆放全国性银行、拆放其他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其他应收款、不良非信贷资产。

不良非信贷资产包括:不良其他长期投资(到期没有兑现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和当年没有收益的其他长期投资,下同)、逾期拆放全国性银行、逾期拆放其他银行业、逾期拆放金融性公司、逾期调出调剂资金、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利息、应收再贴现款项、应收转贴现款项、长期其他应收款(挂账一年以上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在做题的时候联合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大做题的准确率,还会加强记忆效率。

2、理解记忆。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勤能补拙。在对自己不是很掌握的知识点,要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4、学会整理知识。每次学习之后,在教材合上或者做完习题,可以回想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自己没掌握的。每个人都有个遗忘曲线,及时的整理知识,就不会把以前的知识忘却,考试复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5、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这些均能增强记忆力。

6、做到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例如你可以一边背一边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草稿纸上,这样可以加强你的记忆。

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做好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金融常用公式:国际金融及其管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金融常用公式:国际金融及其管理

1.测度国际储备总量是否适度的经验指标:

①国际储备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般为10%;

②国际储备额与外债总额之比,一般在30%到50%;

③国际储备额与进口额之比,一般为25%;如果以月来计量,国际储备额应能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

2.目前,世界各国用来监测外债总量是否适度的指标主要有:

①负债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20%;

②债务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100%%;

③偿债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25%;

④短期债务率=短期外债余额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25%。

利息税的计算公式:利息税=本金×存款利率×存期×利息税税率,我国现行所谓“利息税”实际是指个人所得税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目,主要指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储蓄人民币、外币而取得的利息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共两门。分别为《经济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

《经济基础知识》为必考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分为十大专业,考生可任选其一,分别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运输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十个专业。2022年中级经济师专业是否有变化需要根据官方通知为准。

来源:

中级经济师收入算法公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一共105题,单选题每题仅有一个最佳答案,一题1分,多选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最佳答案,选错不得分,但是漏选正确选项按比例得分。想要考好该门科目,首先要掌握其高频考点,今天深空网将为大家介绍财政收入的内容,赶快来学习~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货币收入。政府收入的分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标准,有四种主要的收入来源渠道: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其他收入。1、税收是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2、社会缴款,包括社会保障计划收入和雇主提供的退休福利之外的其他社会保险收入。社会缴款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自愿性的。可以由雇员、代表雇员的雇主、自营职业者缴纳,也可以由无业人员缴纳;缴款额与缴款人的报酬、工资或雇员数量相关。强制性社会缴款与税收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规定的事件(如疾病和年老)发生,缴纳人和其他受益人有权获得某些社会福利,但缴纳税收并不能使纳税人获得相同的权利。3、赠与收入,是从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那里得到的非强制性转移。4、其他收入,是指税收、社会缴款和赠与以外的所有其他收入。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即将开考,想要快速提高分数?还身处迷茫中的你,可直接点击下方图片参加“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前30天核心考点冲刺营”,助你成功上岸!

经济师的工资待遇一般是6000以上,取得经济师证书可以加几千或者上万的工资。

众所周知,经济师证书一答用途就是评职称,加工资。但其实这个证书除了加工资,还有很多作用,今天就来盘点一下。

一、评职称

评职称是经济师证书用的最多的一个用途。由于经济专业资格证书是由人事部统一发放,所以企事业单位、高校、银行,甚至包括一些私企都认可此证书并会评定初级、中级、高级经济师职称。

二、加薪

(1)通过经济师考试之后,就可以在单位被聘任为经济师职称,可以加工资。一般在500-2000元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在单位是有名额的,有的考完了也不一定能评上。

(2)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按照退休时工资标准增加10%退休金(但按照100%工资退休者或者加发后超过100%的部分不再增加)。

三、参加考试这个各位小伙伴们可能接触的比较少。通过中级经济师考试后,有三个用处。

(1)考高级经济师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证书是考评高级经济师的前提条件。

(2)考中级会计职称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并具备基本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3)免考银行资格考试

银行业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免试条件之一: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金融专业)证书的。

银行业中级职业资格考试免试条件之一: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资格(金融专业)证书。

利息税的计算公式:利息税=本金×存款利率×存期×利息税税率,我国现行所谓“利息税”实际是指个人所得税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目,主要指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储蓄人民币、外币而取得的利息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共两门。分别为《经济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

《经济基础知识》为必考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分为十大专业,考生可任选其一,分别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运输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十个专业。2022年中级经济师专业是否有变化需要根据官方通知为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