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会计等式
中级经济师日常有规划的复习只是基本任务,考生对于知识点框架的梳理,必背公式掌握牢固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接下来是我整理的中级经济师计算题的常用公式,供大家来进行参考。
经营状况和成果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是指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项目的合计数,它们具有直接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称为速动资产。
3、资本风险比率=不良贷款÷资本金×100%;
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
5、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6、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7、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
8、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
会计分析和会计折旧
1、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3、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4、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5、贷款收息率=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年平均余额×100%;
6、应收利息比率=应收未收利息÷利息收入总额×100%;
7、存款平均付息率=存款利息支出总额÷各项存款年均余额×100%;
8、拆入资金平均利率=拆入资金利息支出额÷拆入资金年平均余额×100%;
9、利润完成率=当年实现利润总额÷本年计划利润×100%;
10、利润增减率=(本年实际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总额×100%;
11、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12、资本(权益)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
13、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14、工作量法
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15、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16、年度总和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其他公式
1、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2、资本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100%;
3、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4、现金资产比率=现金资产额÷资产总额×100%;
5、负债(资金)自给率=(自有资金+各项存款)÷负债总额×100%;
6、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100% ;
非信贷资产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国债投资、上市长期企业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拆放全国性银行、拆放其他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其他应收款、不良非信贷资产。
不良非信贷资产包括:不良其他长期投资(到期没有兑现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和当年没有收益的其他长期投资,下同)、逾期拆放全国性银行、逾期拆放其他银行业、逾期拆放金融性公司、逾期调出调剂资金、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利息、应收再贴现款项、应收转贴现款项、长期其他应收款(挂账一年以上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在做题的时候联合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大做题的准确率,还会加强记忆效率。
2、理解记忆。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勤能补拙。在对自己不是很掌握的知识点,要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4、学会整理知识。每次学习之后,在教材合上或者做完习题,可以回想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自己没掌握的。每个人都有个遗忘曲线,及时的整理知识,就不会把以前的知识忘却,考试复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5、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这些均能增强记忆力。
6、做到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例如你可以一边背一边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草稿纸上,这样可以加强你的记忆。
广西中级经济师成绩查询时间预计是12月中旬,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的合格标准为84分。考生可以进入中国人事考试网成绩查询栏目,输入身份证号和姓名、验证码,查询自己的成绩。
广西中级经济师成绩什么时候能查询
广西中级经济师成绩查询时间预计是12月中旬,成绩公布后,考生可以进入中国人事考试网成绩查询栏目,输入身份证号和姓名、验证码,查询自己的成绩。
中级经济师成绩合格标准
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各科目即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合格标准按照考卷满分60%划定分数线,各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40分,所以两门考试科目的合格标准为84分。
中级经济师成绩保留多久
中级经济师成绩保留两年。自起,中级经济师考试成绩实行滚动管理方式,周期为2年。考生必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考试科目,方可取得相应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中级经济师有作用吗
1、通过经济师职称可以获得事业单位和社会企业认可。
2、中级经济师是全国考试证书由省人事部颁发,在事业单位和社会企业还是具有认可度的。通过中级经济师可以获得由国家规定待遇,级别越高加薪就越多。
3、部分地区通过考中级经济师考试,被聘任为中级经济师职称,可以用于办理工作居住证。
4、中级经济师证明专业水平高度,而且会带来的专业地位和职业水平的社会声誉。
5、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并具备基本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无需工作年限)。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证书也是考评高级经济师的前提条件,还可以免考银行从业资格证。
6、达到退休年龄退休时,按照退休时工资标准增加10%退休金。
12月ACCA考季很快要到了,ACCA作为一门国际类考试,很多国内考生并不清楚其报名流程,下面深空网为大家详细讲解。
ACCA考试报名步骤
第一步:登陆acca官网
,然后进入MY acca
第二步:在登录界面输入acca注册号以及密码
第三步:登陆到MYacca之后点击进入左边的EXAM ENTRY
第四步:点击“EXAM ENTRY”后出现的是考试费情况,点击Enter for Exams
第五步:选择考试季,点击下拉框选择考试季,显示如下点击“Apply for Exam session”
第六步:选择acca考试科目,在select exam下面的方框打钩,exam type选择“computer based“or”paper based“,没有选项的默认为paper based,选择考试国家和地点,然后点击next
第七步:再次确认考试信息和支付金额,如果有欠费,或是年费,在myacca account balance due后面会显示金额
第八步:在方框处打钩,点击“proceed topayment”
第九步:选择支付方式,支付宝or信用卡。
ACCA报考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申请参加考试之前,必须先注册成为ACCA的会员,注册时所需证件:
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翻译件。
2、学历学位证明(高校在校生需提交学校出具的在校证明函及第一年所有课程考试合格的成绩单)原件、复印件、翻译件。
3、如果是管理、计算机、法律专业或MBA请提交成绩单(加盖学校公章)原件、复印件、翻译件。
4、英语水平证明(CET-6、托福550,GMAT 550或ITES 以上)原件、复印件,翻译件。
5、一张近期两寸照片。
6、72英镑注册报名费的银行汇票, 抬头开“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或者"ACCA"。请检查银行开的汇票抬头的拼写。若拼写错,则汇票无效。
7、将填好的注册申请表和完整证件材料交给北京办事处或者上海办事处进行复核和审理。
如果是在职考生,下列文件您无需提交原件,但需提交加盖公章的复印件,此复印件上还必须有您所在公司总经理或人事部经理的签名和签注意见:
模板:“Certified true copy by *name *job title”。 (*注:填入此经理的名字和职位)
1,会计等式的含义: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具体分析,拥有的资产总额扣除承担的负债总额后的净额为投资者的权益。
2,会计等式基本表达方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称为会计等式的基本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扩展等式。
3,会计等式的意义如下:
① 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②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③ 它在会计实务中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进行分类、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依据。
中级经济师成本收入等式
【导读】经济师考试中,往往会涉及计算题的考察,计算题中往往会需要使用一些重要公式,所以考生需要记住并学会使用一些考试常考的公式,进行计算题目的作答,当然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也是比较多的,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就涉及22个常考公式,对于这些公式,我们需要进行全面掌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2020年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
①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6%;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8%。
②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 ,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③逆周期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 0~,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④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 1%,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商业银行杠杆率要求:
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 4%。
2.资产安全性
(1)贷款五级分类,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不良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2)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正常贷款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正常类贷款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关注类贷款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可疑类贷款
(3)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衡量资产安全性的指标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资产信用资产总额,不得高于 4%。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不得高于 5%。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对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不得高于 15%。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不得高于 10%。
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授信资本净额,不应高于 50%。
(4)根据《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规定
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各项贷款余额,基本指标为 。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余额,基本指标为 150%。
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3.流动适度性
(1)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流动性风险指标包括:
流动性覆盖率应不低于 100%
流动性比例应不低于 25%
(2)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衡量银行机构流动性的指标主要有: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不应低于 25%。
核心负债比例,也叫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不应低于 60%。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 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不应低于-10%。
4.收益合理性
成本收入比=营业费用加折旧营业收入,不应高于 45%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不应低于 。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不应低于 11%。
以上就是2020年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当然上班族备考中级经济师和全职备考中级经济师的考生是不一样的,上班族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全面的总结,现阶段大家还是要认真进行考试备考,祝大家考试成功!
【导读】会计四大等式是财会人众所周知的,无论是经济师还是会计师等,都必须学会使用和进行必要的核算,当然,这几大等式是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所以学起来并不难,下面就把经济师必会的等式给大家进行一下详细的说明。
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权益。会计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关于经济师必会的会计四大等式,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已经学会了,这四大等式在日常的账务处理、会计分录编写中都会用到,希望大家赶紧学起来,加油!
(二)成本函数 1.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1)短期成本函数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C=b+f(q),其中b―――――固定成本f(q)―――变动成本C——总成本(2)长期成本函数没有固定成本(从长期看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C=f(q) 「注」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2.短期成本函数分析(1)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①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②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例题8:2008年多选」固定成本包括的项目有() A厂房和设备折旧B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C原材料费用D燃料和动力费用E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答案:AB(2)平均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即 ATC=TCQ =TFCQ+TVCQ TFCQ―――平均固定成本TVCQ―――平均可变成本(3)边际成本―――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MC―――――边际成本△ TC——增加的总成本△ Q——增加的产量「注」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因为短期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材「例题」 产量 Q 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TFC TVC TC= FC+TVC AFC= TFCQ AVC=TVCQ AC= AFC+AVC MC=△TC△Q 0 1200 0 1200 1 1200 600 1800 1200 600 1800 600[(1800-1200)1] 2 1200 800 2000 600 400 1000 200[(2000-1800)1] 3 1200 900 2100 400 300 700 100[(2100-2000)1] 4 1200 1050 2250 300 150[(2250-2000)1] 5 1200 1400 2600 240 280 520 350[(2600-2250)1] 例题9:2008年单选」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000元、1200元、800元和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100元、1200元、900元和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是()元 A、0 B、150 C、100 D、300 答案:C解析:考核边际成本概念的理解。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产量由2个单位增加到3个单位,总成本由2000元增加到2100元,所以边际成本是100元。
中级经济师投资恒等式
中级经济基础四部门经济在第七章。四部门经济指的是有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 4部门.
中级经济师日常有规划的复习只是基本任务,考生对于知识点框架的梳理,必背公式掌握牢固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接下来是我整理的中级经济师计算题的常用公式,供大家来进行参考。
经营状况和成果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是指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项目的合计数,它们具有直接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称为速动资产。
3、资本风险比率=不良贷款÷资本金×100%;
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
5、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6、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7、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
8、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
会计分析和会计折旧
1、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3、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4、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5、贷款收息率=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年平均余额×100%;
6、应收利息比率=应收未收利息÷利息收入总额×100%;
7、存款平均付息率=存款利息支出总额÷各项存款年均余额×100%;
8、拆入资金平均利率=拆入资金利息支出额÷拆入资金年平均余额×100%;
9、利润完成率=当年实现利润总额÷本年计划利润×100%;
10、利润增减率=(本年实际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总额×100%;
11、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12、资本(权益)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
13、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14、工作量法
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15、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16、年度总和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其他公式
1、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2、资本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100%;
3、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4、现金资产比率=现金资产额÷资产总额×100%;
5、负债(资金)自给率=(自有资金+各项存款)÷负债总额×100%;
6、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100% ;
非信贷资产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国债投资、上市长期企业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拆放全国性银行、拆放其他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其他应收款、不良非信贷资产。
不良非信贷资产包括:不良其他长期投资(到期没有兑现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和当年没有收益的其他长期投资,下同)、逾期拆放全国性银行、逾期拆放其他银行业、逾期拆放金融性公司、逾期调出调剂资金、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利息、应收再贴现款项、应收转贴现款项、长期其他应收款(挂账一年以上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在做题的时候联合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大做题的准确率,还会加强记忆效率。
2、理解记忆。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勤能补拙。在对自己不是很掌握的知识点,要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4、学会整理知识。每次学习之后,在教材合上或者做完习题,可以回想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自己没掌握的。每个人都有个遗忘曲线,及时的整理知识,就不会把以前的知识忘却,考试复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5、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这些均能增强记忆力。
6、做到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例如你可以一边背一边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草稿纸上,这样可以加强你的记忆。
【导读】会计四大等式是财会人众所周知的,无论是经济师还是会计师等,都必须学会使用和进行必要的核算,当然,这几大等式是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所以学起来并不难,下面就把经济师必会的等式给大家进行一下详细的说明。
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权益。会计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关于经济师必会的会计四大等式,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已经学会了,这四大等式在日常的账务处理、会计分录编写中都会用到,希望大家赶紧学起来,加油!
第七章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为您整理全面的中级经济师考点
储蓄投资恒等式中级经济师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假设:经济中就只存在两部门,即消费者和企业,不考虑折旧,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相等,都用Y表示。支出角度:Y = C + I收入角度:要素总收入一部分用于消费,剩余部分用于储蓄。于是,Y = C + S所以 C + I = Y = C + S,即 I = 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注意:此时的储蓄等于投资是指根据定义,从会计的角度看,事后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但是这并不代表实际经济中意愿储蓄(事前计划的储蓄)等于企业意愿投资(事前计划投资),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动机和投资动机不同,所以常常导致他们不等,从而使得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进而引起经济的收缩或扩展。(主要差别在于存货投资)。(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C + I + G = Y = C + S + T即 I = S + (T – G)(个人储蓄 + 政府储蓄)(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I = S + ( T – G) + ( M – X + Kr ) ( 个人储蓄 + 政府储蓄 + 外国对本国的储蓄)注:即使考虑折旧和企业间接税等因素,Y所指代的内容变为NDPNI等,储蓄——投资恒等式还是成立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国民收入中的储蓄是等于投资的,即 I=S 。是指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储蓄总等于投资的恒等关系。这个恒等式是完全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在两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Y=c+I),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Y= c+S),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这样就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S=I)的关系。在三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和政府购买(Y= C+I+ G),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和税收(Y=c+s+t),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同时又把T—G看作为政府部门的储蓄,这样就有了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恒等于投资(S+T—G=J)的关系。在四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即Y=C+7+G+U—M)。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和税收(y = C+S+T)。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同时,由于从本国立场看,M(进口)代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从而是这些国家获得的收入,X(出口)代表其他国家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从而是这些国家的支出,因此(M—X)就等于是其他国家的收入减去支出的储蓄,这样就有了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恒等于投资(S+T—G+M—的关系。可见,不管在几部门经济中,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者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是,这一恒等式并不代表人们意愿的或者说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主体以及它们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储蓄的不一致,引起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说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和储蓄。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关系不是一回事。
储蓄投资恒等式是1、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2、两部门:消费者(居民)和企业,I=S;即三部门基础上去掉政府储蓄(T-G)3、三部门: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I=S+(T-G);四部门基础上去掉国外部门储蓄(M-X)4、四部门: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国外部门,I=S+(T-G)+(M-X)拓展资料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主要靠国民产出这一概念来衡量和表现。它包括五个总量: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其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国民生产总值(gnp)。 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 由于国民生产总值从支出看是y=c+i,从收入角度是y=c+s,因此有c+i≡c+s,即s≡i 。要注意,这一恒等式是由储蓄和投资的定义而来的。 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 从支出看y=c+i+g,从收入角度看是y=c+s+t。(这里,s仍是家庭部门储蓄,也可写作sp,g是政府购买支出,t指政府税收。)因此有c+i+g≡c+s+t,亦即i≡s+t_g。这里t_g可看作政府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储蓄,也可写成sg≡t_g。因此有i=sp+sg。 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的四部门经济 从支出角度看,y=c+i+g+x,从收入角度看,y=c+s+t+m(这里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因此有c+i+g+x≡c+s+t+m,亦即i≡s+t—g+m_x。在此,m_x可作是国外部门的储蓄,因为m从外国立场看是出口,即取得收入,x从外国立场看是进口,即支出,因此,m_x是外国的收入减去支出后的余额,可看作是国外部门的储蓄,可用sr表示,因此有i≡sp+sg+sr。 可见,无论从多少部门的经济看,储蓄投资易于恒等式总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