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时间序列

经济师考试(经济师)2025-05-21 01:43:29点击:4401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更好的掌握备考的知识点,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

公式: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定基与环比之分。

(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

(2)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

(3)两者之间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增长(降低)了若干倍(百分之几);

(2)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

(3)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一定时期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采用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

一定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

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增长1%的绝对值”:速度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考生应当专心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

1.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报考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

(1)基期水平: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

(2)报告期水平:则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计算。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另一种: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增长量

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根据基期的不同: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i=yi-yi-1

累计增长:△i=yi-y0

两者关系:△i=yi-y0=Σ(yi-yi-1)

2.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公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合计逐期增长量的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

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时间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称为中间水平。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动态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例题·单选题】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称为( )。A.变量B.发展水平C.增长量D.发展速度『正确答案』B(二)平均发展水平也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它可以概括性描述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一般水平。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各时期发展水平加总,除以时期序列的项数)【例题·单选题】某地区l990~l998年钢材使用量(单位:吨)如下:年份 使用量该地区1990-1998年钢材年均使用量为( )。 726吨 吨 吨 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年均使用量=(1316+1539+1561+1765+1726+1960+1902+2013+2446)9=(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计算。又分为两种情形。①资料逐日登记且逐日排列,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将各时点的指标值加总后除以时点个数)②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l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计算公式为:(各时点的指标值与其持续天数相乘,之后加总,再除以持续天数的总和)第二种情况,由间断时点计算。又分为两种情形。①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相等。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先求相邻两个时点指标值的平均数,之后将其平均数加总,再除以(时点个数-1)即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思想是“两次平均”: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②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不相等。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先求相邻两个时点指标值的平均数,用其平均数与其持续天数相乘,之后加总,再除以持续天数的总和)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也采用“两次平均”的思路,且第一次的平均计算与间隔相等的间断序列相同;进行第二次平均时,由于各间隔不相等,所以应当用间隔长度作为权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例题·单选题】某企业职工人数(单位:人)资料如下:该企业3~6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 ) 。 500人 400人 445人 457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平均职工人数=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要计算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不能就序列中的相对数或平均数直接进行平均计算;而必须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1.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一基期水平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1)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它表明现象逐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2)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它表明报告期比该固定时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例题1·单选题】增长量是( )。A.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B.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和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D.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正确答案』A【例题2·单选题】(2010年)在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的加权平均数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积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D.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正确答案』D2.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i=1,2……n)(逐期增长量加总后,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根据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平均增长量还可以用下式表现:累计增长量除以(时间序列项数-1),一定要注意分母是(时间序列项数-1)【例题1·多选题】(2006年)根据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 )。A.累计增长量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D.环比增长量E.最终增长量『正确答案』AC

时间序列中级经济师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更好的掌握备考的知识点,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

公式: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定基与环比之分。

(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

(2)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

(3)两者之间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增长(降低)了若干倍(百分之几);

(2)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

(3)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一定时期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采用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

一定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

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增长1%的绝对值”:速度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考生应当专心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

1.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报考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

(1)基期水平: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

(2)报告期水平:则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计算。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另一种: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增长量

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根据基期的不同: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i=yi-yi-1

累计增长:△i=yi-y0

两者关系:△i=yi-y0=Σ(yi-yi-1)

2.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公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合计逐期增长量的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十月中旬,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及其分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1.时间序列的基本构成因素: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

2.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三种类型。

3.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又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

(1)时期序列 :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结果,即“过程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是当年各月国内生产总值相加的结果。

(2)时点序列 :反映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如年底总人口数是说明在各年年末这一时点上的人口数所达到的水平,数值累加没有意义。

时间序列经济师中级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更好的掌握备考的知识点,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

公式: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定基与环比之分。

(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

(2)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

(3)两者之间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增长(降低)了若干倍(百分之几);

(2)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

(3)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一定时期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采用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

一定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

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增长1%的绝对值”:速度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考生应当专心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

1.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报考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

(1)基期水平: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

(2)报告期水平:则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计算。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另一种: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增长量

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根据基期的不同: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i=yi-yi-1

累计增长:△i=yi-y0

两者关系:△i=yi-y0=Σ(yi-yi-1)

2.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公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合计逐期增长量的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已确定,11月12日、13日举行。中级经济师考试均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先考《经济基础知识》,再考《专业知识和实务》。

中级经济师考试设公共科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题型均为客观题。应试人员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方可取得相应级别资格证书。

中级考试分2天,上、下午共4个批次实施。先考《经济基础知识》再考《专业知识和实务》。中级考试各科目考试时长为小时,每科目考试开始5分钟后一律禁止进入考场、结束前15分钟可提前交卷。对于同时报考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的应试人员,两科目考试在同一批次内分2个场次连续组织,间隔时间为40分钟。

应试人员可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通过模拟作答系统提前熟悉考试作答界面、考试流程及计算器等工具使用。

中级经济师考《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两门科目,《专业知识与实务》偏理科性质一些,纯文字性题目较为简单,计算性题目和编制会计分录的题目较难,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理科的考生来说实务就要比经济法简单。

经济基础知识》更偏文科性质,也就是大家认为的需要多理解、多背诵,题目一般分为直接针对法律规定原文字面考查的简单题目和经过案例化处理考查应用能力的复杂题目,对于善于记忆和背诵的考生来说这一科目会很简单。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试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各题型的题量分布均为:单选70题,多选35题,试卷总量为105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经济师时间序列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更好的掌握备考的知识点,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

公式: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定基与环比之分。

(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

(2)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

(3)两者之间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增长(降低)了若干倍(百分之几);

(2)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

(3)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一定时期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采用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

一定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

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增长1%的绝对值”:速度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考生应当专心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

1.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报考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

(1)基期水平: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

(2)报告期水平:则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计算。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另一种: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增长量

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根据基期的不同: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i=yi-yi-1

累计增长:△i=yi-y0

两者关系:△i=yi-y0=Σ(yi-yi-1)

2.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公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合计逐期增长量的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十月中旬,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及其分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1.时间序列的基本构成因素: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

2.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三种类型。

3.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又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

(1)时期序列 :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结果,即“过程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是当年各月国内生产总值相加的结果。

(2)时点序列 :反映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如年底总人口数是说明在各年年末这一时点上的人口数所达到的水平,数值累加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