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统计时间序列

经济师考试(经济师)2025-05-22 15:23:43点击:8632

四、时间序列

(一) 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时间序列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绝对数时间序列又可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

(二) 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1. 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 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

计算方法: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a. 时期序列,把各时期数据相加除以时期数即可。

b. 时点序列,若是逐日登记的连续时点,则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若不是逐日登记,则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对于间断时点,若间隔时间相等,则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若间隔时间不等,则用加权算术平均。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先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

3.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增长量:时间序列中的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差,表示本期比前一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

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与某一固定时期相比增长的绝对数量。

整个观察期内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最末期的累积增长量。

(2)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三)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1.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的发展变化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

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也称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的相对增长程度。

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速度可分为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换算关系,在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时,可先将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再将结果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

2.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它通常用平均发展速度减1来求得。

3.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增长1%绝对值:表示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等于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考生应当专心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

1.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报考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

(1)基期水平: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

(2)报告期水平:则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计算。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另一种: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增长量

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根据基期的不同: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i=yi-yi-1

累计增长:△i=yi-y0

两者关系:△i=yi-y0=Σ(yi-yi-1)

2.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公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合计逐期增长量的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更好的掌握备考的知识点,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

公式: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定基与环比之分。

(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

(2)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

(3)两者之间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增长(降低)了若干倍(百分之几);

(2)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

(3)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一定时期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采用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

一定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

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增长1%的绝对值”:速度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经济师统计时间序列计算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考生应当专心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

1.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报考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

(1)基期水平: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

(2)报告期水平:则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计算。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另一种: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增长量

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根据基期的不同: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i=yi-yi-1

累计增长:△i=yi-y0

两者关系:△i=yi-y0=Σ(yi-yi-1)

2.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公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合计逐期增长量的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

在经济师考试报名中要求的工作年限,是指取得正规学历前后工作时间的总和。其中全日制学历报考人员毕业前工作经历不计入工作年限,非全日制学历人员工作年限从开始上岗时算,工作年限截止日期算到报考当年年底。 经济报名条件中的从事相关工作年限,一般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个别地区要求从毕业后算起),其计算截止日期为报考当年12月31日。另外全日制学历报考人员在毕业前所获得的工作经历不计入工作年限。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按周年计算。在计算退职金、退休金时,按周年计算后剩余的月数,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六个月和不满六个月的按半年计算。工作人员在试用期间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工作年限。工作人员受过开除处分或刑事处分的,应当从重新参加工作之日起计算工作年限;但情节较轻,并且经过任免机关批准的,其受处分以前工作的时间,也可以合并计算工作年限。经济师报名年限要求如下:初级经济师报名对工作年限没有要求。凡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含高中、中专、职高、技校,下同)以上学历,均可报名参加初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师报名年限与学历相挂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报名参加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一)高中毕业并取得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二)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三)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四)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五)具备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六)具备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报名要求的年限与学历相关,并且从取得中级经济师职称后开始计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报名参加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一)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与经济师职责相关工作满10年;(二)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与经济师职责相关工作满5年;(三)具备博士学位,取得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与经济师职责相关工作满2年。取得会计、统计、审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符合以上学历、年限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2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考点速递 格式:DO大小: 2022中级工商真题考点速递 格式:DO大小: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更好的掌握备考的知识点,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

公式: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定基与环比之分。

(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

(2)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

(3)两者之间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增长(降低)了若干倍(百分之几);

(2)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

(3)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一定时期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采用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

一定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

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增长1%的绝对值”:速度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中级统计师是经济师序列么

您好,我看到您的问题很久没有人来回答,但是问题过期无人回答会被扣分的并且你的悬赏分也会被没收!所以我给你提几条建议:一,你可以选择在正确的分类下去提问,这样知道你问题答案的人才会多一些,回答的人也会多些。二,您可以到与您问题相关专业网站论坛里去看看,那里聚集了许多专业人才,一定可以为你解决问题的。三,你可以向你的网上好友问友打听,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关网站直接搜索.四,网上很多专业论坛以及知识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资料,我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总是上论坛求解决办法的。五,将你的问题问的细一些,清楚一些!让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么意思!谢谢采纳我的建议! !

每年好像统计都有一次报名考试的,和经济师不同,估计也应该属于经济师范畴,浙江省今天就结束经济师报名了,你可以登录你们省人事考试网看看,什么时候报名

国家认可的中级职称有:经济系列职称、会计系列职称、统计系列职称和工程系列职称,不同系列职称包括多个级别证书,具体如下:

1、经济系列职称

助理经济师、经济师、高级经济师,其中经济师属于中级职称。

2、会计系列职称

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其中会计师属于中级职称。

3、统计系列职称

助理统计师、统计师、高级统计师,其中统计师属于中级职称。

4、工程系列职称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其中工程师属于中级职称。

中级资格证书的评定条件:

大部分都需要经过考试或考核,参与的条件要求学历和相关专业的工作年限,举个例子,如果是大学本科学历,想要参与中级职称资格考试,需要考生拥有相关专业技术的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并且其中的4年要担任专业相关的助理岗位。

想要报考中级资格证书的考试,一般都会需要在取得初级资格证书后,在相关专业的岗位上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

中级职称,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或三年以上(不同专业所需年限不同);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

统计,会计,审计,税务都属于经济类职称。

中级及以上职称指的是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和正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包括讲师、中级工程师、中级经济师、中级会计师、中级统计师、二级公证员、一级教师、文学创作二级创作员、二级演员、一等报务员等。副高级职称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副审编、高级讲师、高级农艺师、副研究馆员、主任记者、二级律师等。正高级职称包括教授级高工、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研究馆员、编审、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一级律师等。

一、中级职称包括:工程技术系列:工程师经济专业:经济师会计专业:会计师、审计师统计专业:统计师获取方式有:评定,以考代评。二、工程师是中级职称。如果是研究生毕业,毕业当年就可初定助理工程师,两年后评定工程师;如果毕业时未初定则三年后直接初定中级职称工程师。如果是本科毕业,一年后就可以初定助理工程师;助理工程师之后四年评定工程师。如果是大专毕业则三年后初定助理工程师;助理工程师之后四年评定工程师。目前正是职称评定的时间,你要抓紧了。是到你档案所放的人才中心去评定,你也可以先打电话咨询,各地政策也许有不一样。如果你不是研究生毕业要评定工程师,还需要职称外语成绩和计算机成绩。如果达到免试条件就不用考。

什么是中级职称

中级经济师时间序列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更好的掌握备考的知识点,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

公式: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定基与环比之分。

(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

(2)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

(3)两者之间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增长(降低)了若干倍(百分之几);

(2)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

(3)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一定时期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采用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

一定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

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增长1%的绝对值”:速度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考生应当专心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

1.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报考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

(1)基期水平: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

(2)报告期水平:则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计算。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另一种: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增长量

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根据基期的不同: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i=yi-yi-1

累计增长:△i=yi-y0

两者关系:△i=yi-y0=Σ(yi-yi-1)

2.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公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合计逐期增长量的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

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时间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称为中间水平。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动态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例题·单选题】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称为( )。A.变量B.发展水平C.增长量D.发展速度『正确答案』B(二)平均发展水平也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它可以概括性描述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一般水平。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各时期发展水平加总,除以时期序列的项数)【例题·单选题】某地区l990~l998年钢材使用量(单位:吨)如下:年份 使用量该地区1990-1998年钢材年均使用量为( )。 726吨 吨 吨 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年均使用量=(1316+1539+1561+1765+1726+1960+1902+2013+2446)9=(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计算。又分为两种情形。①资料逐日登记且逐日排列,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将各时点的指标值加总后除以时点个数)②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l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计算公式为:(各时点的指标值与其持续天数相乘,之后加总,再除以持续天数的总和)第二种情况,由间断时点计算。又分为两种情形。①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相等。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先求相邻两个时点指标值的平均数,之后将其平均数加总,再除以(时点个数-1)即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思想是“两次平均”: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②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不相等。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先求相邻两个时点指标值的平均数,用其平均数与其持续天数相乘,之后加总,再除以持续天数的总和)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也采用“两次平均”的思路,且第一次的平均计算与间隔相等的间断序列相同;进行第二次平均时,由于各间隔不相等,所以应当用间隔长度作为权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例题·单选题】某企业职工人数(单位:人)资料如下:该企业3~6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 ) 。 500人 400人 445人 457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平均职工人数=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要计算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不能就序列中的相对数或平均数直接进行平均计算;而必须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1.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一基期水平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1)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它表明现象逐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2)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它表明报告期比该固定时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例题1·单选题】增长量是( )。A.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B.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和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D.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正确答案』A【例题2·单选题】(2010年)在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的加权平均数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积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D.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正确答案』D2.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i=1,2……n)(逐期增长量加总后,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根据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平均增长量还可以用下式表现:累计增长量除以(时间序列项数-1),一定要注意分母是(时间序列项数-1)【例题1·多选题】(2006年)根据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 )。A.累计增长量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D.环比增长量E.最终增长量『正确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