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1417
用真心说假话
银行中级经济师考《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门。
银行中级经济师指在银行机构工作的已经取得中级经济师资格的人员,中级经济师属于我国经济师资格的其中一个级别,我国的经济师资格分为初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师、高级经济师三个级别。
报考条件
1、高中毕业:高中毕业并取得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
2、大学专科学历: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
3、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
4、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
5、硕士学位:具备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6、博士学位:具备博士学位。
考试流程
1、报名:在中国人事考试平台上报名。
2、填报信息:包括身份证、学历学位、姓名、籍贯、民族等个人信息。
3、缴费:审报考信息核通过后进行缴费,缴费完成即报名成功。
4、报名完成后,及时打印准考证,最后参加考试即可。
报考材料
1、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本人身份证(或军官证)原件及复印件。
3、从事有关专业工作年限证明。
4、如实填写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的报名表。
5、本人1寸半身免冠电子证件照。
6、满足相应报考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逃避不是办法坚持才是胜利
在银行工作,中级经济师报考金融或是财政税收专业都是比较好的。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分为工商管理、农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管理、邮电、房地产、旅游、建筑12个专业,其中运输分为水路、公路、铁路、民航4个子专业。如果单位没有特别的要求,报考专业是可以自己选择的。chinatat
若别离黯伤碎心
中级经济师专业课最好考的是人力资源和工商管理。
原因:
1.报考人数最多。
人社部官方数据显示“近10年来,经济师人力、工商、金融三个专业的每年报考人数均超过10万人(经济考试总计报考人数在50-70万人)”,也就是说,每年报考这三个专业的考生就占了所有报考人数的60%左右。
这一庞大数字,也印证了人力、工商、金融确实是考生选择最多的考试专业。
2.专业性不太强,难度系数低。
中级经济师10个专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专业性较强的科目,如财税、建筑与房地产、运输、保险等。这些科目专业性较强,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需要考生有一些基础,否则学起来,理解起来相对困难。
另一类为专业性不太强的科目,如人力、工商、金融。这三类科目内容比较偏理论,即使考生完全没有基础、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也能轻松理解教材的内容,复习起来也不太苦难。
金融专业考试大纲:
1.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理解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性质、类型,理解货币市场及其工具,理解资本市场及其工具,理解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分析我国的各类金融市场及其工具,理解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模式,分析我国的互联网金融。
2.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计算单利与复利、现值与终值,理解利率风险结构、利率期限结构和利率决定理论,计算各种收益率,理解并掌握金融资产定价,分析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3. 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理解金融机构的性质、职能、类型及体系构成,理解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金融制度,分析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与金融制度。
4.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理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内容、原则和关系,开展商业银行的负债、贷款、中间业务和理财业务的经营,进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资本、风险、财务的管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5. 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基金。
理解投资银行的性质、经营机制、功能和股权管理,分析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特点、参与主体、法律形式、运作方式和类别等内容,理解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分析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
6. 信托与租赁。
理解信托的性质、功能、起源与发展、设立及管理、市场及其体系,掌握信托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理解租赁的性质、种类、特点、功能、产生与发展,理解租金管理、融资租赁合同与融资租赁市场体系,掌握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与管理。
7.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
理解金融工程及其内容、产生与发展,应用基础知识、管理风险的方式及优势、应用领域、分析方法,理解和应用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互换和金融期权,理解金融风险理论、类型、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应用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分析各类风险管理,理解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和完善,分析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
8.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理解货币需求理论,分析不同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同,理解货币供给理论,分析货币供给过程和货币层次,计算货币乘数,分析货币均衡及其实现机制,分析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9.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性质、职能和业务,分析金融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体系,理解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理论,分析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演进、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10. 国际金融及其管理。
理解汇率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影响,识别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类别,区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节措施,理解国际储备的构成、功能及其管理,概括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说明离岸金融市场的构成和特征,理解外汇管理和外债管理的基本要求。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