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弦断
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于10月30日进行,目前距离开考只剩余9天时间,下面深空网给大家详细讲解中级经济师考试各科题型及对应的答题技巧,希望有所帮助。中级经济师各科题型及分值介绍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题目的类型即题型共分为3类,具体分布如下:1、公共科目的题型在公共科目——《经济基础知识》的考试中,只会出现2类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其中,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计70分;多选题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因而总分为140分。2、专业科目的题型在专业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的考试中,会出现3类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由单选和多选组成。其中,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计60分;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案例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故总分同样是140分。中级经济师考试答题技巧中级经济师考试试题共分为3种题型,这3种题型都可以统称为客观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传授一些通用的答题技巧,大家可以赶快学起来咯!1、直选法这个方法适合在面对比较简单或者大家对于相关知识点掌握得比较扎实的考题时采用。不过,大家同时要注意的是,往届考生在简单的题目上失分的比例也不小,原因就在于审题不认真,请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2、排除法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在面对答案模棱两可的题目时采用。只要大家能够将选项中有明显错误的或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的及时排除掉,就可以缩小选择范围,从而提高正确率了。3、倒推法这个方法比较适合面对计算题时采用。具体操作方法为从问题入手,列出公式,再回到题干中去寻找已知条件,最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答案。4、代换法这个方法比较适合面对题干内容较多的考题时采用。具体操作方法为一边认真阅读题干,一边找出关键词,然后与选项进行同义词代换,从而迅速了解考题意思,选出应选项。
认感觉
一、关于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总产量1—总产量2。 例题: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1167;当投入劳动数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800、950。则该企业的边际产量为——3800减去3500,等于300。 二、关于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总产量&pide;单位个数 例如: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000、1000;当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500。则该企业的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的平均产量是——3500&pide;5等于1167。 三、关于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总成本1—总成本2。 例题: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000、1200、800、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100、1300、900、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为——2100减去2000等于100。 三、关于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 乘以 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 乘以 资本增长率) 例题: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率为7%,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3%。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和。根据索洛余值法,在7%的经济增长率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约为——百分之7减去 (乘以2%)减去(乘以3%)=约等于。 四、关于货币量。 记住两个例题。 *9个例题:已知全社会现有货币供应量为24亿元。中央银行又重新放出基础货币2亿元。当时的货币乘数为,则全社会将形成的*6货币供应量为——24+2乘以亿元。 第二个例题:当存款准备金率为6%,货币供给比例为14%时,中央银行放出1000万元信用,最终形成的货币供应量为——1000乘以(6%加上14%之和的倒数)=5000万元。 五、关于众数、中位数。 弄清楚概念。众数就是一组数据组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中位数就是位置在中间的那个。 当一组数据为奇数个数时,中位数好分辨。当一组数据为偶数时,则把最中间的两个数字相加后除以2即可。(均需要先从小到大排序) 例题:某中学高一年级8个班学生人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为:40人、42人、42人、42人、44人、44人、45人、36人。则众数为42人,中位数为42加上44后除以2,等于43人。 六、关于关于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标准差&pide;算数平均数)×100%。 例题:某学校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标准差为3岁,该学校老师平均年龄为38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学校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离散程度是—— 学生年龄离散程度计算=(3&pide;20)×100%,教师的=(3&pide;38)×100%,比较一下结果,学生的大于老师的。 七、关于平均产量。 所有产量之和除以月份数。 例如:某地区1999年——2003年原煤产量如下: 年份120022003 产量(万吨)4546596872 该地区1999年——2003年平均每年原煤产量是: 34+46+59+68+72的和除以5=58 关于平均人数 例题:某企业各月月初员工人数见下表:该企业一季度员工平均人数为()人、 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每次登记时间间隔相等。 月初员工人数40444646公式:见下面。 计算如下:平均人数=(二分之40+44+46+二分之46)除以(4-1)=44。3 说明:公式:平均数=*9个数据和第二个数据的二分之一加上所有剩余的数据后,再除以(n-1) 一般最后一列不算。例如以上题目中的4月份。但是数据要算的。不然无法计算平均人数。 关于登记时间间隔不相等的平均数计算。 (比较难,一般不大会考)如果有时间,请看书上P212——P213页的例题。 八、关于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相除。 例题:以2002年为基期,我国2002年和200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定基发展速度分别为和。则2003年和2002年相比的环比发展速度为除以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例题:1994年至1998年我国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是。则这期间平均增长速度是() 商品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 除以 价格指数 例题:某商品销售额指数为,价格指数为107%,则商品销售量指数为:除以107% 单位成本指数=生产费用指数 除以 产量指数 例题:某企业总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上升50%,产量增加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今年费用指数为150%,产量指数为125%。150%除以125%—1,就等于成本提高的百分数。 关于应精简职工数,我觉得比较难,放弃。呵呵。 关于实际工资:实际工资=名义工资 除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加上1) 例题:某职工2008年8月领取工资3000元,当月的消费价格指数为8%,则该职工实际工资为() 3000除以108%=元 关于企业利润额的比较,我觉得很烦,放弃了。 :) 第五部分,会计部分。 1.资产负债表。记住例题。 某公司2003年末营收账款所属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6000元。预收账款所属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2000元。2003年末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贷方余额为200元。则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 )原则,两个借方相加减去贷方数据。所以应该6000+2000—200=7800。 例题:某企业年末账户余额表中,“预付账款”借方余额是3000元,“应收账款”借方余额是2000元。那么在该企业年末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两个数字相加) 关于现金流量表。放弃了。 关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销售收入净额&pide;(年初应收账款加上年末应收账款的二分之一) 例题:某企业年度销售收入净额为1000万元。年初应收账款为480万元,年末的为240万元。则该企业本年度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为:360&pide;(1000&pide;(480+240))=天 2.股票收盘价市盈率=收盘价&pide;每股收益。 例题:假定2009年2月9日,某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盘价为28元。该企业2008年年报披露的每股收益为元,该企业2月9日收盘时的市盈率为28除以。
池下承欢
初级经济师考试共包括有《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务》两科,题型均为客观题,下面深空网给大家详细讲解这两门科目具体题型及分值分布,我们来看看吧。初级经济师考试各科目题型《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单选题的题型、题量、分值分布情况:一共70题,每题是1分,一共70分;多选题的题型、题量、分值分布情况:一共35题,每题是2分,一共70分;《专业知识和实务》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单选题的题型、题量、分值分布情况:一共60题,每题是1分,一共60分;多选题的题型、题量、分值分布情况:一共20题,每题是2分,一共40分;案例题的题型、题量、分值分布情况:一共20题,每题是2分,一共40分;初级经济师备考策略1、重视基础知识备考经济师期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回顾基础,把握核心知识。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也代表着你能拿到多数初等、中等题目的分数。牢记基础知识,还是要从教材出发,反复看教材,看例题,主动分析解题思路。尝试画出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梳理核心考点,总结技巧,针对性进行题目训练,考查自身运用掌握程度。2、把握出题思路初级经济师备考期间,一定要利用好真题及模拟套题。在完成这些题目过程中,你需要从正确答案中梳理命题者的出题思路,常考考点及不同题型不同分值的分布。这些内容如果能很好把握,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做题速度及准确率都能看到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