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不爱中级经济师曲线

孤饮酒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7956

首页> 经济师> 很难不爱中级经济师曲线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心若向阳何惧悲伤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已采纳

中级经济师考试不是没有难度,但想一次性通过也不是不可能,看你怎么备考了。只要认真备考,考过及格是没有那么难的。

中级经济师考试共考两个科目,一个科目为《经济基础知识》,另一个科目为《专业知识与实务》,在一天内考完,上下午各考一科。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覆盖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六个部分的知识,内容相当丰富,各个部分也有各自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经济学基础部分曲线、图形多;(2)财政和货币金融部分理论、政策多;(3)统计和会计部分计算公式多;(4)法律部分实际应用多。

《专业知识与实务》这个科目又包括工商管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农业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知识产权10个专业,考生任选一科报考即可。

零基础报考还是建议报名网课,经济师板块会有很多的生词,虽然平时能接触到,但是用专业术语一说,难免发懵,财政板块,繁冗复杂,学过的看都觉得太杂,更何况零基础。

建议第一遍先把教材迅速浏览,看得太深入容易太纠结,有可能很长时间内都看不完第一章。定下任务,每天看二十页,其实三个星期也就看完一遍了。

在看完第一遍后,同步开始专业科目的学习,因为专业课考题有一些重复率,而且比较好理解。所以第一遍就是精学,大概用两个星期时间,另外不断刷题库的题,并且把错题着重看一下。

在做练习题的时候,第一遍做题会出现很多错题,或者由于马虎产生的失误,这就要求大家温故知新,第二遍做题对于做对的题,会找到更合适的答题方法,而做错的题会及时进行更正,这样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备考效率。

149评论

衫青

都知道中级经济师考2门,考试科目为《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其中,《专业知识与实务》科目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方向,考生可根据工作需要来选择任一报考专业。2020年起,参加考试人员必须在2个考试年度通过全部科目考试。

中级经济师考试难度相对于其他职称考试而言,难度不是很大。根据往年经济师报考情况可知,一般报考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工商管理、财政税收专业的人数比较多,这些科目市面上的考试资料也比较多,人力资源管理和工商管理专业专业性相对没那么强,零基础也可以很容易就理解。

并且,从浙江人事考试网公布的2019年经济师合格人员名单中我们了解到,浙江地区2019年经济师考试中,工商管理、金融、人力资源专业的合格人数最多,在所有专业中占比为,占据了榜单前三。其次是建筑、财政税收、房地产等。

所以,中级经济师人力、工商、金融这些专业最好考!而比较冷门的科目如:旅游、保险、运输专业等,市面上辅导资料比较少,专业性强,备考难度相对稍微大些,不太好考。

24评论

割一把野草

8、总产量曲线图形 根据MP曲线的图形可以给出TP曲线。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此时MP递增),后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此时MP下降,但MP>0),总产量达到值后下降。①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②在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③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值。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9、平均产量曲线图形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点。相交之前,MP>AP,AP上升;相交之后,MP 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值。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L2时平均产量;L3时总产量。10、规模报酬-------研究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含义: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企业只有在长期中才能改变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而影响生产规模。规模报酬的类型:①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②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③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单位生产成本最小。11、成本的含义机会成本是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收入。(丧失的收入)显成本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本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它实际上是机会成本,应当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和计算。 企业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企业所追求的利润,指的是的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12、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①短期成本函数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C=b+f(q)其中b:固定成本;f(q):变动成本;C:总成本②长期成本函数没有固定成本(从长期看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C=f(q)【注】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13、短期成本函数分析①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②平均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即:ATC=TCQ=TFCQ+TVCQTFCQ:平均固定成本;TVCQ:平均可变成本;TFC:总固定成本,TVC:总可变成本,Q:总产量③边际成本―――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MC=△TC△Q。MC:边际成本;△TC:增加的总成本; △Q:增加的总产量【注】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因为短期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127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