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2299
抗日英雄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价值量发生相应的变化。了解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菇凉菇凉你是骚年的骚年骚年你是菇凉的
距离考试的到来已经不远了,备考是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两层含义: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是增加的;人均占有的商品和劳务也是增加的。
经济发展:不仅是一般的经济增长,而且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程度等在内的各种结构的协调与优化。
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但它却是其中最基本、也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劳动、资本、土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种基本要素。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粗放型和集约型。
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
(三)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决策体系,与一般的经济计划相比,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特征。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依据物质生产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其次要依据本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再次要充分考虑到需要和可能,具有可行性。
经济发展目标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第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第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了解三步走战略。
熟悉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六项内容,注意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了“五个统筹”的任务目标,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开放和对外开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转变政府职能;(2)建立健全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机制;(3)改变经济增长方式;(4)突出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看着感情开花结果变大树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提高备考复习的效率,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会计的基本前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的基本前提又叫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1.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
(2)明确会计主体可以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凡是法人单位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单位。
2.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2)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中的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建立在这个前提下的。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这一前提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适时总结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的前提条件之一。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注意】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4.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及其成果。
(2)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